【摘 要】
: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主学习能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8年9月出版的回忆散文集,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为必读名著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但是,正如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言“鲁迅的文章确实和我们有些\'隔\',不容易懂的”,导致学生会产生阅读的障碍,具体表现在“语言的隔”和“文化历史常识的隔”.正因如此“教材中有关《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这一课,其标题就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笔者认为,如何准确把握鲁迅散文的中心主旨,这是消除隔膜的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七到九年级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基于这种考虑,在正常的作文教学的同时,我觉得要加强课外随笔这种写作形式的训练.在这里谈一谈写随笔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至2013年住院的连续98例大动脉炎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例,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经过及转归资料。结果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共6例,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6.1%(6/98),均为女性,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32±14)岁。6例患者均有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里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追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离奇的情节和神奇的想象.低年段统编版教材里,编入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老师若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好好阅读这些故事,一定能熏陶审美情趣,培植神奇想象,促进精神成长.
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无法取得高分,即便选材恰当、合理,却始终作文平平.究其原因,在于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如果一篇好的作文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或者是一个身形健硕的少年,那么,很多学生的作文则如一个干瘪的老人.那么老师该怎么教呢?那就是给学生的作文“增肌”,让学生的作文饱满起来.
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思维较简单,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课外阅读字数不少于5万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一次性阅读较多的文字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色彩丰富的图画比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开展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可以从绘本入手,用来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将来的阅读习惯培养打下
源于参加习作课堂教学大赛,翻遍三到六年级的习作教学题材,最终确定苏教版第七册习作六的内容——《用卡通人物编故事》.这篇习作训练的优势在于卡通人物是儿童喜爱且熟悉的动漫角色,动漫故事情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写作欲望较强.但也有劣势,容易陷入窠臼.他们会下意识地再现动画片中的经典镜头,或编的故事平淡平庸,缺乏创新.在这样的心理准备的暗示下,我把重点放在了大胆想象上,写出了第一稿教学设计.
笔者执教了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指导课.基于学情,笔者瞄准学生“无话可说”的写作困难,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选择运用“时空转换”的方法,有序地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教学流程如下.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主要内容是汉文帝到周亚夫防守的细柳营慰问将士的事,重点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特点.文章笔法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文本变形、想象拓展等语境化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但最大程度保留了“文言味”,而且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