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工作,除了让干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开办党校,对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教育和能力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笔者在查找贺威圣烈士生平资料过程中,发现了他曾在江浙区委党校接受培训的相关史料,这一史实在以往有关贺威圣的研究中尚属空白,很有价值,特撰文以作介绍。
中共四大以后,全国革命形势高涨,尤其是五卅运动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地区的力量急剧增长。党员队伍的迅速扩大,使党的建设任务的重要性凸现出来。1925年4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组织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中向地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要求,10月,中共中央四届二次扩大会议就筹办党校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区委办高级党校以培训程度较高并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各地委办初级党校以培养基层干部。
对于中央的号召,中共江浙区委积极响应。江浙区委成立于1925年8月(亦称上海区委,直至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及浙江省委成立而即行撤销),自1925年9月起至1927年3月,江浙区委先后共开办了五期党校。在这五期中,第二期最为引人注目,它是江浙区委所开办的首期高级党校,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学员阵容也最为强大。贺威圣就是在这一期参加培训的。
贺威圣,1902年出生于浙江象山。1920年春只身赴上海求学,1924年春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杨贤江等著名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培养下,系统地学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当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学习期间,贺威圣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各项政治活动,曾被选为上海国民会议促成会候补执行委员。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大学被帝国主义军队占领,他和朱义权、施存统等七人被推选组成“上大临时委员会”,领导全校师生继续斗争,除了负责编辑出版《上大五卅特刊》外,还积极发动各团体进行“三罢”斗争。贺威圣多次到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传播革命思想。由于表现突出,1925年11月共青团闸北部委成立,他被任命为首任书记,并在1926年2月被选派到江浙区委开办的首期高级党校接受培训。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共江浙区委领导对该期党校的开办寄予了很高期望,同时也倾注了很多心血。1926年1月6日的《上海区委宣传部关于最近工作进行计划》,将该期党校的培训对象规定为“政治知识较高的同志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同志”,还明确地将培训目标定位为“造成能够办党及负重要责任的人才”。2月5日,区委主席团召开会议,会议不仅讨论决定了学员人数问题,要求“由组织部挑选二三十人开班”,而且还特别强调“教员要好点的”。2月16日的区委主席团会议明确将该期党校称为高级党校,并决定由区委书记罗亦农、宣传部长尹宽担任教授,校长由罗亦农兼任。据《上海区委党校及各部委高级训练班课程表》,实际担任这期党校授课的教员,除罗亦农和尹宽外,还有王一飞、彭述之、瞿秋白、郑超麟等党内著名的领导人和理论家。这次主席团会议还规定学习的期限为八个月。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该期党校从1926年2月开办,到4月就结束了。尽管如此,与后面的几期相比,时间上仍然要长出一倍左右。
本着“造成能够办党及负重要责任的人才”的培训目的,该期党校在课程安排上也特别重视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最初拟开设的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概论、经济学、阶级斗争史、列宁主义、第三国际之党纲与政策、俄罗斯革命运动史、最近中国革命运动史、辩证唯物主义、中国CP之任务、职工运动之四形式等10个专题。这些专题大多偏重于理论性质。然而由于当时的工作实际,不可能允许党的领导干部占用这么多时间来接受理论的培训,所以区委进行了调整。实际开设的课程为:资本主义特征及其崩坏(三次),第三国际的政策(二次),共产党及无产阶级的解放(二次),帝国主义对中国侵掠之方式与中国国民革命(二次),中国劳动运动与我党的发展(一次),现时国际状况与世界革命运动之趋势(一次),目前中国各种社会阶级之倾向与吾党之策略(二次),党的组织及纪律(一次),农民问题及中国农民运动之发展(一次),目前的政局与国民革命工作(一次)。从开设的课程内容来看,这10个专题大多是关于党如何领导中国革命等重大问题,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加培训的学员共有28人,名单如下:李硕勋、余泽鸿、何成湘、刘昌群、刘荣简、郭伯和、陈比难、张永和、侯绍裘、顾谷宜、高尔柏、诸有伦、于翔青、沈雁冰、绍季昂、张晓柳、张廷灏、刘重民、陈之一、曹趾仁、张超、杨之华、钟复光、梅电龙、徐梅坤、梅中林、贺威圣、丁晓仙。这是一份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名单,因为这些人全部都是区委的精英人物,且其中有几个人在党内还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如李硕勋(李鹏的父亲),当时是全国学生总会的委员长;杨之华是瞿秋白的夫人,时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兼上海区委妇女部长;沈雁冰,即著名的作家茅盾,一大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任区委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徐梅坤,曾担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梅电龙,当时是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中共党团书记;侯绍裘,是上海大学附中的主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委;张廷灏,当时是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青年部长;刘重民,当时是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委,中共上海区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在培训期间,贺威圣和这20多位同学经常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切磋(据《不屈的共产党人(五)》P249)。通过培训,贺威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尽管当时上海的革命工作较为紧张,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比较激烈,但是正是由于江浙区委的高度重视,该期党校在师资配备、场地落实及经费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培训结束后,很多学员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其中不少人日后成为我党著名的活动家。该期党校尚未结束,贺威圣就被委以重任,接替阳翰笙担任闸北部委书记的职务,闸北是中共中央、江浙区委、商务印书馆及上海大学等机关、团体、学校的所在地,地位十分重要,在区委所属七个部委中被列为第一。1926年7月,为了配合北伐,贺威圣又被任命为杭州地委书记,到浙江开展革命工作,最后牺牲在了杭州。
(责编 孟红)
中共四大以后,全国革命形势高涨,尤其是五卅运动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地区的力量急剧增长。党员队伍的迅速扩大,使党的建设任务的重要性凸现出来。1925年4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组织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中向地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要求,10月,中共中央四届二次扩大会议就筹办党校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区委办高级党校以培训程度较高并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各地委办初级党校以培养基层干部。
对于中央的号召,中共江浙区委积极响应。江浙区委成立于1925年8月(亦称上海区委,直至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及浙江省委成立而即行撤销),自1925年9月起至1927年3月,江浙区委先后共开办了五期党校。在这五期中,第二期最为引人注目,它是江浙区委所开办的首期高级党校,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学员阵容也最为强大。贺威圣就是在这一期参加培训的。
贺威圣,1902年出生于浙江象山。1920年春只身赴上海求学,1924年春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杨贤江等著名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培养下,系统地学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当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学习期间,贺威圣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各项政治活动,曾被选为上海国民会议促成会候补执行委员。五卅运动期间,上海大学被帝国主义军队占领,他和朱义权、施存统等七人被推选组成“上大临时委员会”,领导全校师生继续斗争,除了负责编辑出版《上大五卅特刊》外,还积极发动各团体进行“三罢”斗争。贺威圣多次到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传播革命思想。由于表现突出,1925年11月共青团闸北部委成立,他被任命为首任书记,并在1926年2月被选派到江浙区委开办的首期高级党校接受培训。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共江浙区委领导对该期党校的开办寄予了很高期望,同时也倾注了很多心血。1926年1月6日的《上海区委宣传部关于最近工作进行计划》,将该期党校的培训对象规定为“政治知识较高的同志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同志”,还明确地将培训目标定位为“造成能够办党及负重要责任的人才”。2月5日,区委主席团召开会议,会议不仅讨论决定了学员人数问题,要求“由组织部挑选二三十人开班”,而且还特别强调“教员要好点的”。2月16日的区委主席团会议明确将该期党校称为高级党校,并决定由区委书记罗亦农、宣传部长尹宽担任教授,校长由罗亦农兼任。据《上海区委党校及各部委高级训练班课程表》,实际担任这期党校授课的教员,除罗亦农和尹宽外,还有王一飞、彭述之、瞿秋白、郑超麟等党内著名的领导人和理论家。这次主席团会议还规定学习的期限为八个月。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该期党校从1926年2月开办,到4月就结束了。尽管如此,与后面的几期相比,时间上仍然要长出一倍左右。
本着“造成能够办党及负重要责任的人才”的培训目的,该期党校在课程安排上也特别重视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最初拟开设的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概论、经济学、阶级斗争史、列宁主义、第三国际之党纲与政策、俄罗斯革命运动史、最近中国革命运动史、辩证唯物主义、中国CP之任务、职工运动之四形式等10个专题。这些专题大多偏重于理论性质。然而由于当时的工作实际,不可能允许党的领导干部占用这么多时间来接受理论的培训,所以区委进行了调整。实际开设的课程为:资本主义特征及其崩坏(三次),第三国际的政策(二次),共产党及无产阶级的解放(二次),帝国主义对中国侵掠之方式与中国国民革命(二次),中国劳动运动与我党的发展(一次),现时国际状况与世界革命运动之趋势(一次),目前中国各种社会阶级之倾向与吾党之策略(二次),党的组织及纪律(一次),农民问题及中国农民运动之发展(一次),目前的政局与国民革命工作(一次)。从开设的课程内容来看,这10个专题大多是关于党如何领导中国革命等重大问题,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加培训的学员共有28人,名单如下:李硕勋、余泽鸿、何成湘、刘昌群、刘荣简、郭伯和、陈比难、张永和、侯绍裘、顾谷宜、高尔柏、诸有伦、于翔青、沈雁冰、绍季昂、张晓柳、张廷灏、刘重民、陈之一、曹趾仁、张超、杨之华、钟复光、梅电龙、徐梅坤、梅中林、贺威圣、丁晓仙。这是一份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名单,因为这些人全部都是区委的精英人物,且其中有几个人在党内还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如李硕勋(李鹏的父亲),当时是全国学生总会的委员长;杨之华是瞿秋白的夫人,时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兼上海区委妇女部长;沈雁冰,即著名的作家茅盾,一大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任区委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徐梅坤,曾担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梅电龙,当时是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中共党团书记;侯绍裘,是上海大学附中的主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委;张廷灏,当时是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青年部长;刘重民,当时是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委,中共上海区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在培训期间,贺威圣和这20多位同学经常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切磋(据《不屈的共产党人(五)》P249)。通过培训,贺威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尽管当时上海的革命工作较为紧张,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比较激烈,但是正是由于江浙区委的高度重视,该期党校在师资配备、场地落实及经费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培训结束后,很多学员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其中不少人日后成为我党著名的活动家。该期党校尚未结束,贺威圣就被委以重任,接替阳翰笙担任闸北部委书记的职务,闸北是中共中央、江浙区委、商务印书馆及上海大学等机关、团体、学校的所在地,地位十分重要,在区委所属七个部委中被列为第一。1926年7月,为了配合北伐,贺威圣又被任命为杭州地委书记,到浙江开展革命工作,最后牺牲在了杭州。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