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伦理精神在高职学生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意识淡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伦理精神应包括:诚信美德、责任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意识及敬业精神等。职业伦理精神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精神入手,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来践行、培养和巩固职业伦理精神。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伦理精神 培养
一、职业伦理精神在高职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实现高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构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国家对高职生的要求与专门的技术培养学校的学员不同,高职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国家所要求和社会所期待的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其中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精神是人们行动的动力和源泉,职业伦理精神是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成就未来事业的需要。
职业伦理精神是职业人的灵魂,是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职场成功者的必备要素。与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品质、职业伦理精神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只有具备谦虚诚实、廉洁奉公、诚信公道、乐于助人、尽职尽责、敬业奉献的高尚职业伦理精神,并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才能取得事业成功。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只有具备诚信美德、责任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伦理精神,才有可能达到职业生涯的较高层次,从而为成就未来事业奠定伦理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基础。
二、目前高职学生职业伦理精神状况
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学生职业伦理意识淡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人生规划》课程的课堂理论传授外,几乎没有其他途径,而且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课的兴趣不大,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意识淡薄。
在教育实踐层面上,高职院校由于受功利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影响,从而把职业教育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学校往往注重强化专业理论教育,注重与职业有关的的技能训练;在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都把目标集中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技能训练的成绩上,忽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锤炼与职业伦理精神的培养。由此,导致了学生职业伦理意识的淡化,乃至模糊。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下,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将来就业等实际情况出发,高职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诚信美德、责任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伦理精神。
(一)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高职院校而言,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比较淡化,处于边缘化状态。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存在“重理轻文”、重“科技”轻“人文”的弊端,所以,学生人文素质偏低。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哲学修养等,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即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而且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范畴教育;不仅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而且要加强职业道德评价教育。
具体地说,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基本范畴及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学习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法规以及学习社会进步和职业发展对人的素质、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努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精神,确立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塑造健全人格。
(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践行职业伦理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实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实践活动,二是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通过专业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本行业、本专业的职业伦理内涵,从而增强职业伦理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人成长的天地,是增强职业伦理意识、锻炼职业道德品质的理想场所,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职业道德规范,践行职业伦理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到的职业伦理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职业伦理精神对展示个人形象及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惠坚.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6,9.
[2]吴灿新.中国伦理精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3]吴太胜.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策略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
[4]卢坡尔.伦理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王立建)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伦理精神 培养
一、职业伦理精神在高职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实现高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构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国家对高职生的要求与专门的技术培养学校的学员不同,高职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国家所要求和社会所期待的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其中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精神是人们行动的动力和源泉,职业伦理精神是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成就未来事业的需要。
职业伦理精神是职业人的灵魂,是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职场成功者的必备要素。与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品质、职业伦理精神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只有具备谦虚诚实、廉洁奉公、诚信公道、乐于助人、尽职尽责、敬业奉献的高尚职业伦理精神,并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才能取得事业成功。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只有具备诚信美德、责任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伦理精神,才有可能达到职业生涯的较高层次,从而为成就未来事业奠定伦理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基础。
二、目前高职学生职业伦理精神状况
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学生职业伦理意识淡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人生规划》课程的课堂理论传授外,几乎没有其他途径,而且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课的兴趣不大,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意识淡薄。
在教育实踐层面上,高职院校由于受功利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影响,从而把职业教育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学校往往注重强化专业理论教育,注重与职业有关的的技能训练;在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都把目标集中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技能训练的成绩上,忽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锤炼与职业伦理精神的培养。由此,导致了学生职业伦理意识的淡化,乃至模糊。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伦理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下,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将来就业等实际情况出发,高职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诚信美德、责任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伦理精神。
(一)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高职院校而言,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比较淡化,处于边缘化状态。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存在“重理轻文”、重“科技”轻“人文”的弊端,所以,学生人文素质偏低。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哲学修养等,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即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而且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范畴教育;不仅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而且要加强职业道德评价教育。
具体地说,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基本范畴及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学习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法规以及学习社会进步和职业发展对人的素质、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努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精神,确立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塑造健全人格。
(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践行职业伦理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实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实践活动,二是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通过专业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本行业、本专业的职业伦理内涵,从而增强职业伦理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人成长的天地,是增强职业伦理意识、锻炼职业道德品质的理想场所,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职业道德规范,践行职业伦理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到的职业伦理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职业伦理精神对展示个人形象及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惠坚.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6,9.
[2]吴灿新.中国伦理精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3]吴太胜.高职院校技术伦理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策略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
[4]卢坡尔.伦理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王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