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合储能微电网具有非线性、强耦合、负载扰动强、并/离网模式切换灵活等特性,针对传统控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问题,该文将二阶线性自抗扰控制(2nd-LADRC)技术引入微电网负载端接口变换器的控制中.首先,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法对被控对象进行分析并提取模型信息,根据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从系统层面设计2nd-LADRC控制器;然后,通过频域分析,验证2nd-LADRC控制器的收敛性和抗扰性,探讨观测器带宽与抗扰性能之间的关联,并运用Lyapunov理论分析应用2nd-LADRC控制器时的系统稳定性,得出系统在工程意义
【机 构】
:
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储能微电网具有非线性、强耦合、负载扰动强、并/离网模式切换灵活等特性,针对传统控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问题,该文将二阶线性自抗扰控制(2nd-LADRC)技术引入微电网负载端接口变换器的控制中.首先,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法对被控对象进行分析并提取模型信息,根据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从系统层面设计2nd-LADRC控制器;然后,通过频域分析,验证2nd-LADRC控制器的收敛性和抗扰性,探讨观测器带宽与抗扰性能之间的关联,并运用Lyapunov理论分析应用2nd-LADRC控制器时的系统稳定性,得出系统在工程意义上是稳定的;最后,设计一台40kW实验样机,模拟在微电网和负载功率波动时不同控制策略的实验场景.实验结果验证了2nd-LADRC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以往地理潮流图和厂站一次接线图都由人工绘制,而人工绘制的图形存在图模不一致问题,这给后续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电网运行全景视图自动生成技术.基于电网CIM模型和厂站GIS坐标信息,通过拓扑分析建立厂站与厂站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自动生成满足地理相对位置的各种地理潮流图;根据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的接线识别及布局布线技术生成厂站一次接线图.该方案能提高系统成图效率和维护效率,降低绘图的人力成本,避免手工绘制图形存在的图模不一致隐患,提高电网调度决策的安全性.
无网受流列车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摆脱了传统的架空接触网,借助耦合线圈进行电能传输,耦合线圈作为重要的传输媒介,其配置与布局既要与应用目标车型相匹配,又要保证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及稳定性.基于此,该文首先提出一种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的耦合线圈设计及配置方法,从硬件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系统能效因素,给出一种针对目标车型的线圈设计方案,在目标控制策略下,系统应用该耦合线圈设计方案始终保持高效能的输出.然后针对实际车辆参数及线圈配置参数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并能
感应式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MACT-MI)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效应的磁性纳米粒子(MNPs)浓度成像新方法,为降低激励源幅值、增大磁声信号的信噪比,该文提出一种加入相同极性永磁体的MACT-MI新思路.根据Langevin顺磁理论,研究加入相同极性的永磁体后MACT-MI的电磁学与声学特性,进而对磁体系统进行设计,同时构建浓度渐变模型,采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对MACT-MI的物理过程进行求解,得到磁通密度、磁力和声压的二维分布及其对应的一维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相同极性永磁体后,MNPs受到的磁
为了解决系统同步误差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驱动H型平台轮廓跟踪精度的影响,该文将并联轴位置不同步引起的横梁偏转角定义为等效同步误差,以此构建适用于直驱H型平台的融合误差模型.同时,建立基于融合误差的非线性耦合模型,将系统控制目标由轮廓跟踪转变为融合误差收敛.采用反馈线性化对以融合误差为状态变量的非线性耦合动态方程进行解耦线性化.针对线性模型,设计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器(AISMC),削弱反馈线性化控制对系统数学模型的强依赖性,提高系统对负载扰动和参数摄动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不仅
为消除电解电容对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s)寿命的影响,并迎合轻量化设计理念,提出一种具有功率解耦能力的单级无桥式虚拟三端口整流器.该拓扑采用路径优化的方式缩短能量传输路径,并通过功率器件共享的方式实现多级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器件利用率与电路功率密度;虚拟第三端口专用于功率解耦,从而有效缓解系统对大电容的依赖,为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提供可能.此外,所提整流器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单元简单、易行.该文分析该整流器的工作原理,详述关键电路的参数设计,并通过额定输出功率为90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该
为探究被动补偿式外转子永磁脉冲发电机(ORPMPCPA)的放电特性,在综合考虑放电过程中被动补偿作用对电枢绕组电感的影响以及机电能量转换造成转速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ORPMPCPA对负载放电的数学模型,对ORPMPCPA放电时的脉冲电流形成过程、能量转化过程以及相关因素对脉冲电流波形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ORPMPCPA能在瞬间将转子内部储存的动能转化为强脉冲电能,且通过改变外电路中触发延迟角、两相绕组组合方式和外接电感数值,实现对脉冲电流波形的灵活调节.通过对比分析样机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证
五电平整流器由于具有大功率输出能力、网侧电流谐波小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力传输变换场合.该文以耦合电感五电平整流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模型预测外环采用PI控制存在的动态性能差、抗扰动能力差的问题,提出滑模模型预测控制(SMMPC)算法.首先,分析整流器的五电平产生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外环与内环控制所需的动态方程.然后,针对该整流器详细设计滑模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滑模模型预测算法不仅保留了模型预测固定开关频率、延时误差小的优点,同时与PI模型预测控制相比,其动态响应速度与抗扰
为了解决直流充电系统中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方法占用过多计算资源、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动态事件触发规则的模型预测控制(DET-MPC)策略.该方法实时检测系统数据并计算状态误差,只有当系统状态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才更新系统采样数据并进行下一步的模型预测控制计算,否则将保持原有开关状态以减少计算负担;通过在事件触发条件中引入动态变量,使得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快速调节事件触发条件,以保证系统稳态性能.为了验证所提DET-MPC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
虚拟同步机技术可使电力电子变换器表现出类似同步电机的阻尼和惯量特性,从而促进电源或负荷与电网的友好交互.然而,因实际电网运行工况较为复杂,电网电压畸变将导致虚拟同步变换器的并网电流发生严重畸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畸变电网下的虚拟同步整流器电流谐波抑制方法.首先,运用阻抗分析法,研究电网谐波电压对虚拟同步整流器并网电流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阻抗分析,提出一种电网谐波电压前馈的方法,通过增大谐波频率处的网侧阻抗,削弱电网谐波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实现对电流谐波的抑制;最后,采用小信号分析法,研究前馈因子
针对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TP BDC)在端口电压不匹配时无功回流大、软开关范围小以及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以最小无功为目标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分析TP BDC各端口的电压电流特性,基于占空比控制和相量分析法建立各端口功率模型.通过构建最小无功优化问题并求解最优控制量,在宽电压范围内减小TP BDC的无功回流.进一步分析TP BDC在优化控制下的软开关特性,提出最优控制量的选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优化控制策略使TP BDC在宽电压工况下具有更小的无功回流和更宽的软开关范围,从而显著提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