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儒行》受到宋儒的质疑,却受到晚清民国学者的推崇.从士阶层的历史演变角度观察,宋代儒士与政治融为一体,"修齐治平"形成完整序列而成为宋儒的学问框架,加上宋代的政治风气相对清明,宋儒默认"道"可行于当时,因而对《儒行》产生质疑.在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庶民时代的到来,《儒行》突破传统的士阶层而面向社会民众,其社会性得到发掘与彰显.《儒行》在诞生之初并没有为早期儒家的发展制定唯一的出路,但是其在晚清民国受到推崇,其社会性得到彰显,说明儒家的发展隐含着一个可能的社会走向.从《儒行》结合早期儒家的思想来看,孔子似乎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行》受到宋儒的质疑,却受到晚清民国学者的推崇.从士阶层的历史演变角度观察,宋代儒士与政治融为一体,"修齐治平"形成完整序列而成为宋儒的学问框架,加上宋代的政治风气相对清明,宋儒默认"道"可行于当时,因而对《儒行》产生质疑.在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庶民时代的到来,《儒行》突破传统的士阶层而面向社会民众,其社会性得到发掘与彰显.《儒行》在诞生之初并没有为早期儒家的发展制定唯一的出路,但是其在晚清民国受到推崇,其社会性得到彰显,说明儒家的发展隐含着一个可能的社会走向.从《儒行》结合早期儒家的思想来看,孔子似乎有意于在士阶层组建一支儒士团体,目的是等待"道"在未来世界的实现.但是在士阶层消失之后,社会走向不失为儒家发展的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其他文献
科学知识的空间维度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中相对缺位.科学史的时间性遮蔽了知识的空间性与地域性.在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视阈下,科学史以时间为序对科学知识进行编排和叙事,空间被时间瓦解,地理等空间因素对科学史书写的影响被忽略.在这种“均质”空间观影响下,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而普适的.而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阈下,地理位置等空间条件成为制约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因素,空间不再是知识生产的背景与常量,而是变量.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地方实践”,科学探索在哪里进行对于科学的纯粹性来说是最基本的问题,空间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知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哪里切入,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挖掘.通过对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进行社会学分析以后发现,在学术资本的构成结构中,个人自身的天资禀赋、地域文化梯度资本、机构的声誉资本以及科学产出指标,决定了科学界的社会分层进程,分层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持知识的一致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自我选择与社会选择的博弈中,科学家的认知结构与场域结构的匹配性决定了人才的成长与知识的积累.
安全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保持自我独立性、完整性和自主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实现,是人类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姿态.在实现自然安全后,安全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信任,以及人与制度、技术之间的单向信任关系.从自然安全、熟人安全、制度安全到技术安全,技术在建构人类个体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蕴含安全属性的人工物,技术在为人类个体安全提供至关重要支撑作用的同时,又因利益关涉、知识整体性特征和技术自主性等因素成为挑战人类个体安全的最活跃因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把握技术的自主性和意向性,深入技术的逻
"现实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阿尔都塞提出了一个极端的观点,即"现实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新的总问题诞生时出现的过渡和断裂所特有的现象".这便是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基点,这种观点把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连同其思想母体德国古典哲学均视为"意识形态".事实上,它过度强调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及其与德国哲学关系中的革命性而对其连续性重视不够,过度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思想而对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不够
美国笛卡尔研究专家阿尔默格从自然主义出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进行的解读存在着严重误读.事实上,倘若仔细分析笛卡尔的文本,就会发现在笛卡尔的整个沉思中贯穿着"存在一个不欺骗的上帝"的假设.这个假设不仅是理解"我思"和"我思"对象的关键,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解决数学和科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的形而上学路径.笛卡尔关于物质世界的三条自然法则也是建立在上帝创造了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假设之上的,而且他正是基于这一根本假设推出了三大自然法则.事实上,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是典型的本体-神学论的上帝,是出于他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核心主题指向“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关切”.沿此脉络,在当代哲学研究中衍生出了聚焦身体视角的生命政治学理论.在生命政治学理论图景中,身体成为分析的元对象,而“人口”便是一个能充分体现这一特征的典型概念.人口是福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治理体系中,人口成为首要的治理对象.人口是“现实的人”,是与物质、资源、环境、习俗、事件等相关联的复合体.通过把一系列关联项都纳入治理体系的框架中,资本主义治理术从根本上达到了对整个生命的全方位介入和隐性干涉.正是由于把握到了人口治
梳理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加速器复合体60余年演化史,提炼出常规和非常规两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命周期演化路径,前者以孕育、形成、发展、成熟、维持、衰退、消亡为演化主轴,后者在成熟、维持或衰退之后衔接迁跃,据此规避消亡并助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更高运行层次演进,也由此赋予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命周期延展性.研究还发现关键人物等多个因素影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命周期演化路径的实现.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命周期演化路径有序、高水平实现的政策建议.
依赖功绩与贡献来分配社会财富和地位的优绩主义,因其促进社会流动性的许诺,成为诸多社会的价值引领.然而,优绩主义的某些核心概念模糊不清、分配标准呈现单向度化且不够明确,与之相关的一些理念还会导致社会心态的极化、社会的撕裂甚至损害民主.这些都让优绩主义有关社会流动性的许诺化为泡影,并使优绩主义理念本身也沦为陷阱或神话.此外,优绩主义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理论困难,有待倡导者们加以明确和解决.
随着全球化逐步发展,西方国家治理经历了由治及衰的嬗变.阿甘本对这一历史变局进行了诊断,揭示了当代西方国家治理中隐伏的主权政治维度和经济治理维度,并进一步指明其必然会导向政治发展的停滞局面.在这些创见背后所蕴含着的是阿甘本艰难的理论转向.20世纪末,阿甘本立足晚期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洞悉了西方国家治理中的主权政治维度,颠覆了从契约与法权出发的西方政治传统.时至21世纪,新自由主义的剧变迫使阿甘本转向研究西方政治中的"经济神学"范畴,这触及与主权政治维度相反的经济治理维度,从而揭露了当代西方国家治理的停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