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建筑业已是国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建筑人才将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任务。本文将通过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基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理念,结合市场需求、岗位特点、职业技能等方面,总结出“三合、三实、三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本专业实施和应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技术技能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研究背景
专业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正是依靠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革新、进步才能为建筑产业的快节奏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2016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达25791.76万亿元,占全国的13.32%,产值规模全国第一。企业营业额、利润总额、建筑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在中国各省市居前列。“走出去”的建筑项目覆盖全球120个国家及地区。2016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01.93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加372亿元,增长2.4%。增速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较15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效益逐年增加,规模迅速扩大,人才需求旺盛。需要一批懂技术、能吃苦、可塑性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来江苏省内的建筑行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高职毕业生需求量较大,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正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之后开展的,并在此后的多年里不断的改革、探索和成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近5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81%以上。据不完全调查,用人单位对聘用的毕业生反映良好,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其中包括配合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以及招标投标中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标底、招标控制价)、投标文件(包括投标报价)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需求也在调整,我们也在逐年微调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为此,我们的团队教师一直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2010年进行以增大实践教学力度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教学实施中不断探讨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顺应工程建设领域改革的需要,依托行业、企业专家等兼职教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着手进行校企合作“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打造,将“基地”逐渐转变实践教学的主阵地。经过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建设,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建筑工程技术高职类学生培养的模式。
2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服务面向
在经过调查、研究、讨论多种方式进行分析之后,确定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工等。从而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运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面向建设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現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等建筑施工岗位群的具体工作。
2.2 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对典型工作岗位分析与工作职能的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建筑行业,能够在施工、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上从事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进度组织安排、工程质量检验等工作,具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基本知识、 良好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熟练应用本专业岗位的成熟技术、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理念,以此为指导,本专业结合市场需求、岗位特点、职业技能等方面,总结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三合、三实、三师。
3.1 “三合”—— 途径与手段
“三合”反映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与手段。
(1)校企深度合作。
引企业、行业专家入校园,打造一支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之后,与建筑企业开展深度密切的合作,引行业、企业专家入校园,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融合的专业建筑团队,以建筑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最贴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合理的专业课程。
具体来说,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整体设计时,就采取调查、研究、讨论、向兄弟院校取经等多种方式,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群):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工,以及相应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再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事故分析、质量问题处理等能力岗位基本能力施工图识读、建筑构造认知力学基本计算、结构基本知识等能力地形图测绘、小区高程与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测量,高层、复杂工程放线、施工观测及管道施工测量放样等能力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材料项目管理能力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机械施工安全技术、工伤事故管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等能力主要具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同时还应具备测量放线、材料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综合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资料编制、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竣工备案资料整理等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工程结算、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等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测量员材料员员、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施工员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事故分析、质量问题处理等能力岗位基本能力施工图识读、建筑构造认知力学基本计算、结构基本知识等能力地形图测绘、小区高程与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测量,高层、复杂工程放线、施工观测及管道施工测量放样等能力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材料项目管理能力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机械施工安全技术、工伤事故管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等能力主要具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同时还应具备测量放线、材料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综合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资料编制、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竣工备案资料整理等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工程结算、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等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测量员材料员员、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施工员 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毕业设计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的全程。
(2)“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
体现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授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训练法、工程案例教学法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结,达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其实践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实践中,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全方位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职业技能考证内容有机融合,着力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设计时就注意融入本专业职业能力、就业岗位必备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考证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通过职业技能(初级)考试,能获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术证书,为之后寻求工作起到作用。
3.2 “三实”——实训、实践、实习使学生职业能力阶梯状提升
3.2.1 校内实训教学
以在课程内引入施工技术仿真模拟软件、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工程现场布置软件和课堂运用项目训练(如学生分组绑扎楼板、柱、梁钢筋)、聘请企业专家专题讲座或工地现场施工过程视频录像等方式建设校内实训教学;
3.2.2 专业实践教学
以建筑企业调研、建筑成品(半成品)参观认知实习、建筑企业短期岗位实训、职业生涯规划与技能竞赛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教学;
3.2.3 专业实习教学
要求学生在建筑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完成相应岗位的实习工作。
“三实”的教学模式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呈阶梯状的不断提升,这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近年来我们着力在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其特殊性,按照“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建成施工技术仿真教室、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等。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53%以上,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
3.3 “三师”——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三师”是指,从学生入学报道到毕业离校,生活、思想方面由辅导员老师引导;专业知识答疑解惑由专业课程教师引导;顶岗实习以“师徒式”进行引导。
“三师”反映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1)生活思想的导师——辅导员老师。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态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在每一个阶段,每位学生表现又不相同。辅导员老师是学生在生活思想上的引导者。
2)专业学习的导师——校企合作的专兼职团队。高职教育是为了学生走出校园后对所从事的行业有所认识,并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根据专业建设要求,每年选派多人次进行高职师资培训,基本每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工程建筑一线挂职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教师梯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快速成长。
3)职业入门的师徒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时所遇到的现场导师,一般称为“师傅”对学生职业生涯起着重要作用。师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共同进行务实操作,学生凭借之前的专业基础和自身的悟性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同时学会师傅无法言表的认知与操作技能技巧(隐性知识技能的传承),具备岗位的独立操作能力。
近幾年来,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进行行业、专业调查探索,不断的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进行调研、访谈、学习,寻求适合南京地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应立足于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把校园文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纳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进一步规划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张银会,张春丽,蒲瑜,黄春蕾.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基于工学耦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3):18-22.
[2]李佳佳,段亚弟.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教育(文摘版)”,2016,01(05).
[3]夏晋华,陈雨.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环境工程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82-84.
[4]张广峻.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职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2012(8):38-40.
作者简介:于露(197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讲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技术技能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研究背景
专业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正是依靠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革新、进步才能为建筑产业的快节奏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2016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达25791.76万亿元,占全国的13.32%,产值规模全国第一。企业营业额、利润总额、建筑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在中国各省市居前列。“走出去”的建筑项目覆盖全球120个国家及地区。2016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01.93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加372亿元,增长2.4%。增速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较15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效益逐年增加,规模迅速扩大,人才需求旺盛。需要一批懂技术、能吃苦、可塑性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来江苏省内的建筑行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高职毕业生需求量较大,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正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之后开展的,并在此后的多年里不断的改革、探索和成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近5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81%以上。据不完全调查,用人单位对聘用的毕业生反映良好,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其中包括配合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以及招标投标中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标底、招标控制价)、投标文件(包括投标报价)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需求也在调整,我们也在逐年微调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为此,我们的团队教师一直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2010年进行以增大实践教学力度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教学实施中不断探讨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顺应工程建设领域改革的需要,依托行业、企业专家等兼职教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着手进行校企合作“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打造,将“基地”逐渐转变实践教学的主阵地。经过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建设,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建筑工程技术高职类学生培养的模式。
2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服务面向
在经过调查、研究、讨论多种方式进行分析之后,确定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工等。从而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运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面向建设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現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等建筑施工岗位群的具体工作。
2.2 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对典型工作岗位分析与工作职能的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建筑行业,能够在施工、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上从事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进度组织安排、工程质量检验等工作,具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基本知识、 良好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熟练应用本专业岗位的成熟技术、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理念,以此为指导,本专业结合市场需求、岗位特点、职业技能等方面,总结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三合、三实、三师。
3.1 “三合”—— 途径与手段
“三合”反映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与手段。
(1)校企深度合作。
引企业、行业专家入校园,打造一支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之后,与建筑企业开展深度密切的合作,引行业、企业专家入校园,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融合的专业建筑团队,以建筑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最贴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合理的专业课程。
具体来说,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整体设计时,就采取调查、研究、讨论、向兄弟院校取经等多种方式,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群):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工,以及相应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再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事故分析、质量问题处理等能力岗位基本能力施工图识读、建筑构造认知力学基本计算、结构基本知识等能力地形图测绘、小区高程与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测量,高层、复杂工程放线、施工观测及管道施工测量放样等能力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材料项目管理能力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机械施工安全技术、工伤事故管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等能力主要具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同时还应具备测量放线、材料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综合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资料编制、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竣工备案资料整理等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工程结算、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等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测量员材料员员、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施工员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事故分析、质量问题处理等能力岗位基本能力施工图识读、建筑构造认知力学基本计算、结构基本知识等能力地形图测绘、小区高程与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测量,高层、复杂工程放线、施工观测及管道施工测量放样等能力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材料项目管理能力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机械施工安全技术、工伤事故管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等能力主要具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同时还应具备测量放线、材料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综合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资料编制、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竣工备案资料整理等能力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工程结算、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等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测量员材料员员、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施工员 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毕业设计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的全程。
(2)“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
体现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授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训练法、工程案例教学法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结,达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其实践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实践中,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全方位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职业技能考证内容有机融合,着力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设计时就注意融入本专业职业能力、就业岗位必备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考证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通过职业技能(初级)考试,能获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术证书,为之后寻求工作起到作用。
3.2 “三实”——实训、实践、实习使学生职业能力阶梯状提升
3.2.1 校内实训教学
以在课程内引入施工技术仿真模拟软件、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工程现场布置软件和课堂运用项目训练(如学生分组绑扎楼板、柱、梁钢筋)、聘请企业专家专题讲座或工地现场施工过程视频录像等方式建设校内实训教学;
3.2.2 专业实践教学
以建筑企业调研、建筑成品(半成品)参观认知实习、建筑企业短期岗位实训、职业生涯规划与技能竞赛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教学;
3.2.3 专业实习教学
要求学生在建筑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完成相应岗位的实习工作。
“三实”的教学模式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呈阶梯状的不断提升,这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近年来我们着力在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其特殊性,按照“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建成施工技术仿真教室、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等。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53%以上,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
3.3 “三师”——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三师”是指,从学生入学报道到毕业离校,生活、思想方面由辅导员老师引导;专业知识答疑解惑由专业课程教师引导;顶岗实习以“师徒式”进行引导。
“三师”反映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1)生活思想的导师——辅导员老师。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态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在每一个阶段,每位学生表现又不相同。辅导员老师是学生在生活思想上的引导者。
2)专业学习的导师——校企合作的专兼职团队。高职教育是为了学生走出校园后对所从事的行业有所认识,并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根据专业建设要求,每年选派多人次进行高职师资培训,基本每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工程建筑一线挂职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教师梯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快速成长。
3)职业入门的师徒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时所遇到的现场导师,一般称为“师傅”对学生职业生涯起着重要作用。师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共同进行务实操作,学生凭借之前的专业基础和自身的悟性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同时学会师傅无法言表的认知与操作技能技巧(隐性知识技能的传承),具备岗位的独立操作能力。
近幾年来,我们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进行行业、专业调查探索,不断的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进行调研、访谈、学习,寻求适合南京地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应立足于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把校园文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纳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进一步规划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张银会,张春丽,蒲瑜,黄春蕾.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基于工学耦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3):18-22.
[2]李佳佳,段亚弟.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教育(文摘版)”,2016,01(05).
[3]夏晋华,陈雨.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环境工程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82-84.
[4]张广峻.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职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2012(8):38-40.
作者简介:于露(197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