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情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进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难啃的“骨头”。其往往学习兴趣不足,违纪现象频繁,心性淡漠古怪,或许自卑,或许狂傲,逆反情绪很强。 教育这类学生,依我浅见,还是得抓住—些看不上眼的细节进行教育,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化他,以小见大而动之以情。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察其状
  
  后进生的行为往往有别于一般,其个别间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行为都很刺眼,但不能怒制其行,而应静察其状,以静制动。观察要细致、持久,不偏不颇地记录其优缺点,特别是优点。由于后进生本来优点不多,甚至是非常细小的,也很少得到表现,因此,一定要心平气和去寻找,宛若大海淘金,虽千淘万漉,但总有收获的。
  
  二、会其意
  
  后进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动机的反映.通过观察其行为可以掌握他的思想动向,揣摩他的行为趋势。料事在前可以先走一步。能够意会,常可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亲其行
  
  “亲”不等于放纵,而是抓住其一点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行为、活动与其互相沟通,找到共同语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以寻找转机。当然,要正确处理好“亲”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亲”不是放松要求,让其为所欲为,而是应该通过“亲”更严格地规矩其行为。这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四、扬其光
  
  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总可以找到闪光点,哪怕是很细小的。抓住这点,寻找适当的时机表扬他,或创造一个机会让其优点得到最好的发挥,满足他的好胜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我班的后进生张某,向来很调皮,唯独画画挺好。一次班会上,我就“开展什么活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大家都提出了搞朗诵、歌咏、球类等比赛。我看到张某显得萎靡不振,似乎想说什么,从其神情中,我料定他是因无人提议、又因自己是后进生想说却不好意思说。最后,我宣布决定举行一次书画比赛。他大感意外,不时向我投来友善的目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他果然不负众望,慢慢地进步了。
  
  五、鼓其气
  
  后进生多数学习观念淡薄,即使有了一定的转变,也较为容易受挫。教师要多接触了解,帮其树立信心,以正面的鼓励教育为主,激发他的求知欲。
  
  六、纠其行
  
  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項长期性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要使他彻底地转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后进生的思想波动很大,一旦有些转变,教师应更加注意他的情况,掌握各个细小的环节,及时地采取措施加强教育。着重要表扬、肯定其成绩,让他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促使全面发展。同时,后进生在转变阶段常会有越轨现象,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语言要幽默而切中要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后进生王某已有了进步,偶尔还助人为乐。为了鼓励他,我常要他协助我批改作业。我发现他近来各科作业成绩很好,原来他是取优秀生的作业抄的,为了避免雷同,他把原本给改动了。我发现及时,就在班上说:“王某近来学习大有进步,也做了很多好事,帮同学们改了不少作业,自己的作业好起来了,希望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 ”我看着他,并把“改”、“好”和“自己的努力”等讲得尤为突出。周围的同学们都给了善意的掌声,王某却心里清楚,脸红了。事后,他主动地向我承认了错误,决心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总之,教育后进生要有耐心,要有爱心。从师生两个方面入手,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从小优点创造大转折,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736100甘肃省瓜州县西湖中学)
其他文献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糊里糊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究其原因,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
期刊
小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核心内容。如何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动手操作能力上创新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學时期就要加强创新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过程中一次不行,可以反复实践。如: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课,布置课外实验,找一个小药瓶,
期刊
一、整体意识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就一门学科而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
期刊
优秀班主任具有精湛的班级工作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契机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大量出现。仔细回味一下,教育契机至少有三个特点。(1)教育契机是不规则出现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教育契机对班主任而言,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3)教育契机是稍纵即失的。这三个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一句话,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落实者。一个班级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呢?那就需要班主任倾注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各种教育措施才能产生效果。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积极适应学習,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有着健全人格的人的目的。下面就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
期刊
合作教育学认为,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学,使他们体会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而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在快乐、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 良好的合作氛围,能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读书学生改变读死书的学习方式。老师应该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在构建和谐班级体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树立威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要有爱心和耐心,要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的班级体。  [关键词]:班主任 和谐班级体 人本理念 爱心与耐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班级管理也要力求和谐化,只有和谐团结的班级体,才有凝聚力,才能确保
期刊
隨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愈来愈受到关注,这是课改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深化课改的内在动力。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是否成功。那么如何开展校本课程呢?下面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课本教程    课本教程即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发或选用的课程。详细地说,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校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
期刊
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从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入手。  1、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或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后进,他们有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要多给他们关怀和帮助。  2、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有的后進生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缺点比较多。他们经常挨批评,遭遇到的是冷眼光。教育转化他们,教师要信任他们,使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有的个性,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环境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教育是一个需要时间的社会活动,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在短期内可以看到一定变化,但最终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完善,特别是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的矫正和消极思想的转变工作,这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