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根本措施。本文从教师备课、教师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满堂灌”变成“自主探索”,“鸦雀无声”变成“小组活动”。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做法。
一、扬好“备课”这片帆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如果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话,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老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设计、吃透自己。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为数学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老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二、课堂提问要适当,让学生思维聚焦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简单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确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方式上要有启发性。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度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师生双方必须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预设回答问题时,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等。只有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把上课所遇到的、处理了的问题,自己在课前没有想到学生也没有提到的而自己却感触到的写成课后反思。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同红勤,程建华.试论“有效备课”.江苏教育研究,2008,(4).
[2]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创新教育,2009,(3).
[3]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满堂灌”变成“自主探索”,“鸦雀无声”变成“小组活动”。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做法。
一、扬好“备课”这片帆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如果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话,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老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设计、吃透自己。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为数学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老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二、课堂提问要适当,让学生思维聚焦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简单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确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方式上要有启发性。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度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师生双方必须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预设回答问题时,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等。只有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把上课所遇到的、处理了的问题,自己在课前没有想到学生也没有提到的而自己却感触到的写成课后反思。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同红勤,程建华.试论“有效备课”.江苏教育研究,2008,(4).
[2]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创新教育,2009,(3).
[3]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