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猫会数数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285306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回家,刚放下碗筷,冬生就到大伯家去看望祖母。
  几个月不见,老人家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冬生嘘寒问暖一番,讲起他在奥运会做志愿者的事,眼见祖母身形消瘦,说话都没了力气,便退了出来。
  来到外头,大伯叹了口气,说:“不中用了,时好时坏的,净讲些胡话。”
  冬生鼻子一酸,正想说点儿什么,只听到豆子在一边喊:“爷爷,小叔,猫咪快生宝宝了。”豆子是堂兄春生家的孩子,刚满六岁。
  冬日的阳光懒懒地爬到了北墙根。冬生走过去,看到一只黑猫卧在草堆里,身体有些臃肿,一副似睡非睡的模样。
  豆子伸手过去,“喵”的一声,猫警觉地缩起身子。
  “外头冷,进屋去。”大伯过来拉起豆子,转头对冬生说,“回吧,得空多来瞧你奶。”
  过了几日,冬生娘炖了鸡汤,叫冬生盛一碗端過去。
  祖母精神头儿还是不好,喝了几口汤,顾自讲起胡话来:
  “地震了,要地震了……”
  冬生说:“地震都过去大半年了,咱这地方,不会有地震。”
  “地都裂开了,该有多少人遭罪啊……”
  “是老鼠精,老鼠精又出来害人了……”
  “告诉你爹……多囤点儿粮食……”
  这样子,多半是难得大好了。冬生轻轻地摩挲着祖母的手背,嘴里念叨着“没事没事”,脑海里回想起小时候夜半惊梦,祖母也是这般安抚他的。
  祖母慢慢平静下来,屋子外头传来几声清晰的猫叫。
  “怕是要下雪了,”祖母说,“你去将猫窝挪到屋里头。”
  “猫穿着大毛袄子,不怕冷。”
  “想来是怀上崽了,猫崽子怕冷呢。”
  “那我去了。”冬生给祖母掖了掖被角,起身出去找豆子挪猫窝。猫似乎并不领情,叫唤着走开了。
  又过了几日,祖母被送到医院,隔两日又接了回来。一家人都揪着心,掰着指头数日子,生怕她熬不过这个年。
  小年那天,大伯传话过来,说老人家怕是不中了。
  二伯、冬生爹和冬生先赶过去,在堂屋摊了厚厚的稻草,上面置一床竹席,铺上新毯子和毛巾被。媳妇们给老人家擦净身子,换上之前偷偷备好的素服,再将人抬到竹席上。
  一时半刻,春生和春生媳妇赶了回来,大姑一家也相继到了。堂屋里挤满了人,儿孙们依次过来告别,老人家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竟比平时清醒许多。
  “娘,这是你老憨子(小儿子)。”大伯指着冬生爹说。
  老人家点了点头。
  “这是你幺孙冬生,你没少疼他,如今也出息了。”
  老人家又点了点头。
  “娘,可想吃点儿啥?还有啥放心不下的?”大姑向前问道。
  老人家动动嘴,似乎有话要说。
  大姑将耳朵凑过去,听到老人家吐出来三个字——“你爹呢”,顿时红了眼圈,跪到地上,带着哭腔说:“娘啊,你是不是糊涂了?俺爹早没了,都走了四十多年哩!”
  老人家脸色暗淡下来,一口气始终提着,一时好一时坏的,一时又说想喝水。
  冬生忙去倒了一杯半温的水来。
  喝了水,老人家像是精神好转,四下看了看,问:“怎么没见老四老五?”
  “老幺我就在跟前哩,咱就四姊妹,哪来的老五?”冬生爹哽咽着说。
  见娘亲这么问,大伯、二伯和大姑也都抹起泪来。
  大伯是家里掌事的,将兄妹几个叫到里屋,一商量,老娘苦了大半辈子,临走还惦记着早逝的男人的孩子,可不能叫她走得不舒坦,便叫春生冬生装两个叔伯。
  春生和冬生依言过去,大伯说:“娘,老四老五回来看你了。”
  春生和冬生叫一声“娘”,老人家激动起来:“一家子总算齐了。”顿了顿,又打起精神问:“俺娘家没派人来?”
  大姑忙戳自己儿子后背:“娘,这是俺舅家孩子,快叫姑姑。”
  大姑家的表兄本就机灵,赶紧上前叫了一声“姑姑”。
  老人家沉默好一阵,说:“你们哄俺,俺娘家人讲的是阜阳话……”
  大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嘴里像是念着词儿:“俺苦命的娘啊……那年闹饥荒,你阜阳的家人都没熬过来,还带走了爹爹和俩弟弟……他们可都在下边等着咱呢……”
  老人家没再说话,眼睛睁着,一行泪顺着眼角直往下淌。大伯后来说:“咱娘快三十年没哭过了,这一行眼泪流完,她这辈子的苦才算是受完了。”
  一家人正伤感,豆子忽然在外头放声大哭。媳妇们忙过去看,原来是家里的猫在北墙根生了崽,生了六只死了俩。豆子看到,又是害怕,又是伤心。
  大伯母抱起豆子,唬道:“快别哭了,再哭,狼把子来背人了。”
  “我不要小猫咪死……猫妈妈会难过的……”豆子还是哭着,说不出个囫囵话来。
  “傻孩子,猫又不会数数,怎么知道难过?”春生媳妇也过去帮忙哄。
  过了好大一会儿,外头安静下来,屋里传出大姑一声长长的哀号:“俺的那个苦命的娘啊——”
  哭声很快便淹没了这个黄昏。
  窗外,那场憋了一冬天的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很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冬生家豢养的狸花猫生了三只猫崽,有两只刚出生便夭亡了,女儿特别伤心,妈妈在一边安慰孩子:“别难过了,猫又不会数数,它不知道自己有几个孩子呢。”
  那时冬生正窝在沙发里刷微博,刚好看到一则新闻:武汉封城导致大量猫狗滞留家中,志愿者伸出援手……他听到母女俩的对话,觉得似乎在哪里听到过,又恍惚了好大一会儿,才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冬天,那只黑色的猫,还有它刚出生的四个儿女,不知道它们后来怎么样了。
  选自《山西文学》
其他文献
“这个大,这个大,这个大……” 老母鸡“菊花豹”抖动一只脚,扑棱着翅膀,在栅栏边扯着嗓子喊着。  “根儿呀,根儿,快去,快去捡蛋去。”  听见娘喊,我嗖地从窗台上蹦下来,风似的冲向“菊花豹”下蛋的荆条筐。我叫根儿,那时我还小。我家的房子也很小,用三个手指就能捏起来。  一个带着“菊花豹”体温的鸡蛋,我轻轻捡起来,捧在手心里,挪着碎步,哈出的热气洒在了鸡蛋上。然后我颠着脚,用小脑袋顶起柜盖,红漆板柜
期刊
新房翻盖好了,父亲和她忙着往屋里捯饬东西。农家的日子,东西总是很多很杂,没什么值钱的,但一件一件,都不舍得扔也不舍得换。母亲腿脚不好,坐在院中抱着那个长方形相框擦来擦去,时不时长叹一声:“都怨我,如果当时我不用手去擦相片,也不会把相片弄成这个样子。”  她想起她三岁时,家里遭遇的那场坍塌,模糊而又清晰——  屋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屋内到处漏雨,身怀六甲的母亲在炕上倒騰着被褥,让她赶紧去拿盆,接滴
期刊
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来说,世界充满了诱惑,这诱惑让他欢欣鼓舞、充满幻想,但也为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此刻,小龙走在南国的大街上,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抬头望了望天。  初中一毕业,他坚决放弃学业。“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他对父亲是这么说的。  父亲懊恼得不得了。父亲想让他跟村里的二根学装修。装修好嘛,工资高,活儿不愁寻,积攒几年,城里买套房,给他娶个媳妇。  小龙不想。他刚从笼子里出
期刊
枫感觉梦有些怪。  周六,枫去找梦,梦反手递给枫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班呢,你看书吧。”不再理枫。枫心里不爽,胡乱翻了几页,眼睛涩得难受,不一会儿,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梦推醒枫,秀眉皱得像座山,怎么睡着了?  枫揉揉眼,嘟囔道,这种书谁会喜欢看?不睡着才不正常呢。梦的脸沉得像泼了墨,冷冷地说,我累了,你走吧。  第二天,枫约梦吃饭。梦拒绝。枫生气,质问梦,周六加班,难道周日也要加班?梦冷
期刊
那是一条蜿蜒的路。父亲说。  父亲说的是若干年前,他在西北,走过的一段人生中充满曲折的路。父亲像现在的我一样年轻。父亲去那里,找一个朋友。朋友没找到,父亲迷路了。  父亲迷失到了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天早已黑透了,村子里不时有狗叫声传来,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父亲害怕。父亲敲了一个门,门敲了好久好久,敲在门上,也敲在父亲的心上。在父亲要放弃的时候,门开了。  是一个中年男人,说,有什么事吗?  父
期刊
慕坞出枇杷,甜而多汁,剥一颗送进嘴里,就如含着一片带着甜味的梦。那种感觉说不出来。好东西的好处都是说不出来的,唐诗的好处你说得出来吗?宋词的好处你说得出来吗?说不出来。  慕坞枇杷也是这样的。  枇杷多了,当然得放在铺子里卖。  在慕坞行走,沿途看到最多的是枇杷,一个个女孩喊着:“枇杷,慕坞枇杷,又甜又爽的慕坞枇杷。”枇杷多了,更不容易销售,即使外面有人来收购,可一时又咋能收购那么多?销售枇杷,是
期刊
十八岁,如果没有意外,就会是扎扎实实的高三生活。  兵荒马乱的生活如同尘暴,一天的沙子好不容易会落下。惊心动魄的十八岁青春也从来不敢有多余的奢望。  每年一次的例行分班,已经在时间的洪流里把同桌的概念模糊不清,像逢着韩琪永远解不开的函数题。  韩琪恰恰是不那么用心生活的人,她的圈子也少有人关心。若不是那天后座的鼻息声实在令她如坐针毡般难受,她绝对不会开口问津。  “你,是不是感冒了?我有纸。”韩琪
期刊
我是一块青砖,长在村岭的一段土长城上。我来自于哪个朝代呢?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总之可以用久远或是更久远来形容。是那个人的鲜血,喷洒在我的身上,我便有了灵性。  那个人叫张黑娃,是翠花的男人。我看翠花嫁给黑头黑脑的黑娃,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黑粪蛋上。  人不可貌相,日本鬼子来了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黑娃的看法。他身手矫健,无数次穿梭于这段土长城之间,给八路军传送情报。  其实,早些年,想娶翠花的还有一个
期刊
北风卷裹着大雪,搅得漫天寒彻。雪从清晨一直下到傍晚,地面上積了尺厚,天地间一片莹白。  被称为小镇神医的刘白正要吩咐小徒田成关门闭馆,忽然听见院门“吱呀”一响,接着又是“扑通”一声,物体砸在雪地上的声音。  田成跑了出去,旋即又跑了回来:“师父,不好了,一个壮汉摔倒在门口,已经昏死过去了!”  “那还不快救人!”  刘白和田成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摔倒的壮汉抬进屋里。壮汉的棉袍上多处染血,应该是流血过
期刊
柳如丝面如棺材皮,漆黑沉重。  楊铁丁坐在茶几的左端,眼里空洞无物。  柏桩坐在茶几的右端,脸如岩石,仿佛血管停止了流动。  此刻,两个大男人一个大美女,都处在生死关头——俩人的面前都放了一竹筒水。柳如丝说:有一杯水里滴了五步蛇的血,但不会毒死人。因为她加了少许解药,最多让人残废,成为傻子,除了吃和睡觉,啥也不知道。  柳如丝的话冷得如同零下30度的冰,直寒两个男人的心。此时,他们沉默。以往那热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