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复习;高考;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86—01
多年来,笔者一直承担高中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则逐渐形成了该如何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高考历史复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在此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 夯实知识基础,建立知识框架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但脱离了基础知识单纯地谈能力,那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考命题的基础是教材,绝大多数高考试题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因此,在高考备考的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并根据考纲要求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对教材中的章、节、目的标题要准确识记,尤其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
二、确定复习范围,突出主干知识
确定有效的专题复习范围对第二轮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专题确定的原则应是突出主干知识,有机渗透新史观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内容应主要包括:1.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要改革变法、选官制度等。2.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3.新史观,即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4.将时政热点渗透于复习之中。如,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低碳经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等。
三、选择典型习题,摆脱题海战术
教师要走出题海,大胆取舍,精选习题,正确处理好“练”与“讲”的关系,避免学生因盲目做题而浪费宝贵时间,应引导他们掌握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归纳解题技巧、方法,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进行综合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中外历史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学生则能逐步构建起知识网络,并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五、用心进行审题,明确题目指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则在于学生不会审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读题速度适当放慢,要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2.要把握设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题目指向。3.形成良好的做题感觉(直觉)。即学生能够将自身知识储备与题干中的问题建立起联系,将不符合题意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迅速排除,只对有干扰的选项进行仔细甄别。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采用固定的格式来进行回答。具体做法则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读(读通、读懂)、审(审限定语、中心词、问答项)、扣(紧扣材料)、联(联系教材、联系已有知识)、答(作答准确、规范)。
六、加强概念教学,渗透文史常识
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让学生准确地掌握了历史概念,才能够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为此,教师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史常识,尤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近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中连续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如,谥号、阴阳、姓氏、五行、经史子集等。对于今后的历史备考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天干地支、传统节日、四书五经、避讳、史书体例及古代“社稷”的含义等文史知识内容,以做到有备无患。
七、答案简洁明了,书写工整有序
有相当多的考生在解答历史主观性试题时,貌似写了很多,但却未能答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有意识地控制文字量,答题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2.看清问题,有几问答几问,要合理分段,并标明作答的关键词。如,“原因”、“措施”、“评价”等。以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心生好感。3.书写字体大小适中,卷面整洁,答案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内容完整,书写工整有序。4.根据分值确定答题量,提高答题效率,不做无用功。
编辑:孟 刚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86—01
多年来,笔者一直承担高中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则逐渐形成了该如何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高考历史复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在此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 夯实知识基础,建立知识框架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但脱离了基础知识单纯地谈能力,那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考命题的基础是教材,绝大多数高考试题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因此,在高考备考的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并根据考纲要求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对教材中的章、节、目的标题要准确识记,尤其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
二、确定复习范围,突出主干知识
确定有效的专题复习范围对第二轮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专题确定的原则应是突出主干知识,有机渗透新史观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内容应主要包括:1.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要改革变法、选官制度等。2.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3.新史观,即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4.将时政热点渗透于复习之中。如,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低碳经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等。
三、选择典型习题,摆脱题海战术
教师要走出题海,大胆取舍,精选习题,正确处理好“练”与“讲”的关系,避免学生因盲目做题而浪费宝贵时间,应引导他们掌握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归纳解题技巧、方法,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进行综合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中外历史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通过综合比较,学生则能逐步构建起知识网络,并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五、用心进行审题,明确题目指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则在于学生不会审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读题速度适当放慢,要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2.要把握设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题目指向。3.形成良好的做题感觉(直觉)。即学生能够将自身知识储备与题干中的问题建立起联系,将不符合题意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迅速排除,只对有干扰的选项进行仔细甄别。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采用固定的格式来进行回答。具体做法则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读(读通、读懂)、审(审限定语、中心词、问答项)、扣(紧扣材料)、联(联系教材、联系已有知识)、答(作答准确、规范)。
六、加强概念教学,渗透文史常识
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让学生准确地掌握了历史概念,才能够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为此,教师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史常识,尤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近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中连续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如,谥号、阴阳、姓氏、五行、经史子集等。对于今后的历史备考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天干地支、传统节日、四书五经、避讳、史书体例及古代“社稷”的含义等文史知识内容,以做到有备无患。
七、答案简洁明了,书写工整有序
有相当多的考生在解答历史主观性试题时,貌似写了很多,但却未能答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有意识地控制文字量,答题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2.看清问题,有几问答几问,要合理分段,并标明作答的关键词。如,“原因”、“措施”、“评价”等。以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心生好感。3.书写字体大小适中,卷面整洁,答案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内容完整,书写工整有序。4.根据分值确定答题量,提高答题效率,不做无用功。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