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去捉熊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是小班阶段的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之一。在我园,有一种质地极软、弹性很大的海绵垫子,平时用来给孩子们进行爬、滚的练习。我根据《我们一起捉狗熊》故事情节的需要,将它们变成“又深又软的烂泥潭”,幼儿在通过时,需要把脚抬高、身体保持平衡,这既是一种新的锻炼方式,又适当地增加了平衡能力锻炼的难度,与平衡木做成的“桥”一起,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形成了适度的挑战,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而用浴巾简单地卷起来做成的“宝宝”,既增加了动作难度、提高了锻炼效果、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起到安抚幼儿紧张情绪的作用。
  活动目标
  1. 练习在平衡木、软海绵等不同的地方走的动作,发展平衡能力。
  2. 能够根据一定的路线行进,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3. 敢于挑战自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乐于跟同伴一起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 用地垫铺成“家”。用红、黄、蓝三组海绵垫子、平衡木当“桥”“烂泥潭”,用纸箱等材料做“山洞”,营造具有游戏情境的场地。
  2. 听过故事《我们一起去捉熊》。
  3. 用浴巾做成的“宝宝”,每人一个(包括教师)。红、黄、蓝三色的三角巾,每人一块。
  4. 请一位老师配合扮演“熊”。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和幼儿每人抱一个浴巾宝宝,一起做游戏。
  师:你喜欢你的宝宝吗?你会带他怎么玩?
  (幼儿根据经验和想象,提出简单的创造性的玩法,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大家一起“带宝宝做游戏”,起到热身的作用。)
  二、在情境中开展游戏。
  1. 熟悉场地。
  请幼儿观察小桥、泥潭、山洞在场地上的分布,并根据自己脖子上围着的三角巾颜色站到相应一组场地前。
  初步尝试走过小桥、踩过烂泥潭,第一次去捉熊。
  设置情节:今天熊不在家,让我们沿着原路回去吧。
  (第一次游戏设置“熊不在家”的情节,让幼儿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有机会针对难点进行讨论,练习重点动作,相互学习。)
  2. 重点练习“踩”的动作。
  师:刚才去大熊家的路上,哪里最难走?怎么走才能不摔倒呢?
  幼儿交流经验后,得出“抬高腿、慢慢走”的动作要领,再到“烂泥潭”进行练习。
  (幼儿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验证了自己独立探索和思考后的经验,促发了他们独创思维。)
  3. 加深难度进行游戏。
  (1)抱着宝宝去捉熊。
  师:宝宝也想跟着爸爸妈妈去捉熊呢!我们要怎么保护他们?
  (到达“山洞”后,配班教师扮演大熊从山洞里出来,慢慢追赶。大家赶紧回家。)
  (幼儿手上抱了“宝宝”之后,动作难度加大;“熊”的存在,使幼儿在游戏中伴随紧张的心理,这也加大了动作的难度,使幼儿的平衡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
  (2)增加器材难度再次去捉熊。
  师:大家快关起门,观察熊在做什么。
  (“熊”增加平衡木,把“桥”变长,增加一层垫子,把“烂泥潭”变得更深。)
  师:你们能顺利地走到熊那里去吗?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 转折情节进行游戏。
  师:回家后一起关上门,观察熊又做了什么。
  (熊很伤心,表达了想跟人类做好朋友的愿望。)
  师:听到熊说了什么?你们想跟熊做朋友吗?怎么才能让熊明白我们的意思呢?
  幼儿去找熊,安慰他,跟他做朋友。
  (随着游戏情节的变化,幼儿的心理发生了转折。带着对熊的理解和同情,又一次踏上“找熊”的路,使重复的动作练习变得更为有趣,并激发了幼儿关心别人、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三、 整理运动。
  师:熊妈妈平时是怎么跟宝宝做游戏的呢?我们一起学她,带着自己的宝宝做游戏。(骑马、滑滑梯、滚一滚)
  (和熊妈妈一起游戏,“浴巾宝宝”在幼儿身上滚动、摩挲,起到放松的作用,又承接了前面的情节,顺应了游戏中发展的情绪。让游戏内容自然地转移到安静的整理活动,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从兴奋、激动,到安静、平和,从而结束游戏。)
其他文献
1957年,在四川大学旁的培根路上,有一处不起眼的大门,走进去是一个不算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两层楼的苏式建筑、七里香花廊和葡萄架,这就是60年前的机关二幼。  当时幼儿园有5个班,都是全托班。孩子们周一入园,周六下午离园,晚上也住在幼儿园里。那时候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是最重要的:穿衣、洗漱、进餐、洗澡、睡觉……除了教学,老师们几乎担当起了属于家长的全部职责。全园的孩子同吃同住,老师对幼儿所有的关爱融
我是南方一所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刚过不惑之年。去年,我接到上级教委的通知,进入地区的幼儿园后备人才库学习班,如果三年学完后通过考核,就能正式成为后备干部。学习班虽然都采取网络授课方式,但我只有晚上和周末、节假日才有时间。一年下来,自己感到很累。而且,让我累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工作中的烦恼。我身边的中层管理人员年龄都在我之上,安排幼儿园各项工作时,我倍感吃力。考虑到自己的年龄不算年轻,冲一下、拼一下的劲
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写作练习,因此,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就成了重要的教学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文为的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因此,指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何说得多,说得有条理,勇于、乐于与别人进行交际,这是低段老师的教学之重。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多年来我一直担任低段的语文教学。刚任教前几年,发现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下来,班级中只有那么几个“尖子生”表现优异,但部分学生
【关键词】助力系统 使用策略 阅读教学 有效支架  一、对统编教材助力系统的认识  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有一种共识: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说“好教”,是因为这套教材编写体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一、二年級没有导语页,但教师用书中有“单元说明”),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就是单元教与学的重点目标,同时,单元内部横向联系紧密,各板块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
1  梅家楼村里纵横错落的屋舍好像是从泥土里冒出来的野蘑菇,村子东侧卧着一座沙岗,像头老黄牛俯卧在梅家楼村嘴边嚼着青草,据村里老人说,这沙岗是有来头有历史有故事的,可具体是什么来头,谁也说不上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梅家楼村人提起这沙岗时的自豪口吻。得胜中学歪斜着身子依偎着沙岗,几所破旧的校舍遮不住梅家楼村孩子们生机勃勃的打闹声。  梅子在学校校舍前跟人打架时,她哥金轮正穿着一件绿色军大衣,围着一条白色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需要特别重视其心理变化和学习体验。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讲,需要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小学生能力素养获得之间的关系,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活理念,通过增强学习体验来满足学生的获得感,进而促进多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理念;学习体验  体验性学习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生活是
两年来,我观摩了苏州市相城区30多例集体韵律活动,发现韵律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过于花哨、教师高强控制、技能学习为主、漠视情感发展”等现象。由此,我产生了“以实践验证思考”的想法,尝试在小班开展韵律活动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将我在教学观摩活动中产生的困惑和思考进行逐一验证。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不仅能为有相同教学困惑的幼儿教师带来启发,也能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获得提升。  第一阶段:试问价值取向
在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研得很热烈但实效性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先,虽然教研内容来源于教师实践,教师有的可说,但是这些研讨更多停留在就经验论经验、就事论事上;其次,虽然主持人准备工作做得很用心,但是适时的引导提升尚不到位,有时会随着教师走,逐渐偏离主题;再次,研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好的经验、提升出来的有价值的观点相对比较零散,相互间建立不起联系,专业知识建构不够系统。  针对
第一章  1  半夜里,起了一场风,又落下一场雨,雨中传来闷雷几声,轰响在夜空深处。移时,噼啪骤雨渐转绵柔。至破晓,雨住,风停。旋至辰时,天光不明。  米颖一夜未睡踏实。起身后拉开窗帘,是个阴天。走至阳台,但见空中低垂的阴云,淡一抹,浓一团,似还有一场雨,正在赶来的途中。  像平常一样,她打发女儿吃了早餐,拿上书包,带了雨伞,下楼 坐小安的车上学去后,自己才不紧不慢,如厕,收拾头脸,整理床铺。早餐
2015年5月4日,小长假回来的第一个早晨,总园的陆园长和甘书记突然出现在实验园。我陪着她们最后一个转到你们班。  你们班的家长园地里贴的还是4月第2周的工作计划,还有去年11月孩子的体检记录。这已经不用她们说什么了。等她们走后,我重新来到你的班级问:“你们班的计划还是4月第2周呢!”你一笑,说:“我只是忘记了,这就贴。”  记忆中,这不是我第一次提醒你了,好几次你都这样笑着答应我。有一次,我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