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1979)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其他文献
<正> 人口的质量问题,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才引起人们重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人们发现,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并不能解释全部的经济增长,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的素质,后者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劳动力素质对生产的制约作用就越大。
<正> 一、概述 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人口预测的客观基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人口预测方法。尽管各种方法的具体作法不同,但它们的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即构造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参数的初始值以及估计各种预测参数的未来变化趋势。如果可以构造出有效的预测模型,并且能够确定出精确的初始参数,那么人口预测也就成了对参数趋势的预测
<正>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各个国家所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联合国划定的标准,一个国家如果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到10%以上,就属于具有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最近几十年,在
<正> 本文应用园形分布的理论和方法,估算湖北省远安县1950-1986年妇女初婚.婴儿出生平均高峰期,并比较两者及其不同年代间高峰期差异的显著性,以掌握人群婚育时间规律和动态变化,为制定计划生育对策、指导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正> 世界上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大国进行人口普查,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这不仅是由于此项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耗费大量的财力,要有几百万普查工作人员参加,要进行一系列严密的、复杂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将得出系统的全面的人口、规模、结构、分布以及有关人口社会、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一批劳动力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中解脱出来,他们走出土地务工经商,专营或兼营工、商、服务、运输、林、牧、付、渔和农产品加工等各种行业。近几年,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区域、专业市场大发展,家庭工厂(场),联办工厂如雨后春笋。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这部分
<正> 人口计划是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须遵循的目标,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人口计划的性质直接决定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原则、手段和方法。因此,弄清人口计划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复旦大学人口所和广西人口所共同主办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与人口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由周清、郑桂珍、底书贵同志主持,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铮教授、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官员金志诚、广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韦颂平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收到论文46篇。与会代表围绕婚姻家庭与人口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
<正> 管理者在做计划生育工作时,有时会受到一些人的围攻和刁难,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就是非正式小群体在起作用。非正式小群体是指并非按领导意图结合起来,只是通过经常性的社会接触,由于感情上的不断相互融洽或观点,志趣、心理特征基本相近,以若干社会成员自发地组合起来的,其特点是他们没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权力和义务
<正>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0年2月12日至1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全国计生委主任会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4个计划单列市的计生委主任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结1989年工作,研究在199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全面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