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为实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强爱好摄影,这天一大早他就驱车来到大溪河边,准备拍一组大溪河波光潋滟的风景照。天才蒙蒙亮,林强正拍得不亦乐乎,这时镜头中出现一条月牙似的小船,船上有个小小的身影,然后那个小身影撒下一张小小的网。林强定睛一看,那小身影是个又瘦又黑的小女孩,她在捕鱼。
  林强不由得担心起来:大溪河这么宽,水这么深,这个小女孩孤身一人太危险了。要不我把她的鱼全部买下来,她不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吗?
  林强当即朝小女孩大叫起来,说要买下她的鱼。那小女孩一听果然十分高兴,立即撑船过来,靠近岸边后怯怯地问道:“我的鱼太小,您要吗?”
  林强朝船舱里一看,看到一只木盆里全是小鱼,最大的也只有二两左右。林强却假装惊喜的样子,说:“嗬,我早就想吃小鱼了,小魚才有味哩,可一直买不到,今天可算逮着了。”
  小女孩更加高兴了,当即把小鱼装进袋子里递过来,林强给了她一张二十元的钞票,说:“不用找了,全给你。”
  谁知小女孩摇摇头,说:“这些小鱼哪值这么多钱,要找的。”
  林强还要推让,就在这时身后突然有人大声吆喝起来:“谁让你捕小鱼的?”
  小女孩的脸立刻变得刷白,眼里满是惊恐的神情。林强回头一看,身后不知何时来了几个身着制服的人,制服上还有“渔政”二字。
  这时又陆续来了好几个人,看样子是当地渔民,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一个渔政人员当即上船,一把抱起渔网,严厉地说:“渔网被没收了。”另一个渔政人员一把抢过林强手中的袋子,哗啦一声把小鱼全倒进了河里。
  小女孩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林强愤怒地大叫道:“为什么?她犯了什么错?”
  那几个渔民也在一旁好意劝道:“算了吧,小姑娘家很穷的,都上不起学了,就不要收她的网了。”
  渔政人员却不为所动,凶巴巴地说:“不行,谁让她用密网捕鱼的,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渔网,长期使用会使渔业资源枯竭的。”
  几个渔政人员说完扬长而去,林强气得浑身直哆嗦,二话不说举起相机,“咔嚓咔嚓”一阵狂拍,他要把渔政人员的粗暴和冷酷全拍下来,回头狠狠曝光他们。
  拍完照片正要走,一只小手拉住了他,是那个小女孩。小女孩依旧是惊魂未定的样子,小小的脸上满是泪痕,她递过那张二十元的钞票,说:“叔叔,钱还给您。”
  林强的心像被针刺了一下,忙说:“钱是你应得的,我不要。”
  小女孩却固执地说:“不,您没有买到我的鱼,哪能要您的钱。”
  小女孩说完掉头上船,抽泣着慢慢撑远了,她小小的身影让人看着很心酸。
  回到城里后,林强依旧气愤难平,心里想着一定要曝光渔政人员的丑态!他先整理了几张照片,再写了一篇措辞强硬的短文,正要上传到网络,忽然想起一件事:早上那幾个当地渔民说小女孩家很穷,穷得都上不起学了。对,得赶到乡下补拍几张照片,把小女孩贫穷的实况拍下来,连同这些文字、照片再传上网,一定更有震撼力。
  林强一向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当即再次发动车子来到了大溪河边,三问两问就问到了小女孩家。眼前的景象果然触目惊心,小女孩家穷得没法说,爸妈前几年因意外去世了,她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小女孩不在家,奶奶说她被渔政人员叫去了,一同被叫去的还有小女孩的爷爷。
  林强大惊:渔政人员还想怎么着?!
  林强心里的这股火苗就烧起来了,立马飞驰到当地渔政部门,还没进大门,却看到小女孩和她爷爷走出来,奇怪的是一老一少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
  林强忙叫住小女孩,小女孩一下子认出了他,清脆地叫道:“您是那位好心的叔叔吧?”
  林强点点头,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渔政人员叫他们来干什么?小女孩眼睛亮亮的,说:“几位叔叔说要资助我上学哩。”
  爷爷咳了一下,然后把事情的全部经过讲了个一清二楚:原来渔政人员当着众人的面没收小女孩的渔网后,没过多久又把小女孩和她爷爷叫过来,送上了一个大红包。
  爷爷说着掏出那个大红包,林强看到红包鼓鼓的,很厚实。爷爷又说:“渔政的同志还说了,早上没收渔网是合理执法,因为国家确实明令禁止使用密网捕鱼,身为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而早上那些围观讲情的人都是当地渔民,他们在故意起哄,如果不没收渔网,那些渔民就会抓住把柄,以后执法就有难度了。”
  真相原来是这样!
  林强正吃惊,小女孩开口了,声音里满是兴奋:“叔叔们还说了,以后由他们资助我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即使他们调离这儿,也会让其他叔叔阿姨传递好这个爱心接力棒的。叔叔,我又可以上学了,我现在就恨不得坐在教室里呢!”
  林强傻傻地听着,后怕极了,差点就错怪了好人,原来有时眼见并不为实。随即他的心里又觉得暖暖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好,充满温情!
  (发稿编辑/苏 朝)
其他文献
提及芭蕉,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唯美的画面:丰沛的雨水,连绵不断地击打在屋角窗前的芭蕉树上。此时,一个人“开轩面场圃”,静眺远山,聆听蛙鸣。一旁是一杯热气四溢的香茗,手中是一卷装帧典雅的古书,耳畔是一曲极富南国情调的《雨打芭蕉》……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以为芭蕉是欢快的、浪漫的,其实,在传统诗词中,芭蕉是凄清的、愁苦的。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说的正是芭蕉的忧伤愁苦
期刊
曾经,家乡的那考河是一条臭水沟,那考河流出的臭水常常会污染到下游的竹排冲,导致河道沿岸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社区的正常生活。  曾几何时,那考河变了,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改造中,那考河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  环境就是民生,那考河成为湿地公园得益于南宁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良好的“弹性
期刊
绣花  一针一线牵动着淳朴  实而存华  如大米般沉甸  布鞋面上  衣袖边缘  挤满缤纷,彩蝶飞舞  艰涩的日子  母亲依然把愉悦与希冀  如歌一样吟唱  梦里枕着阳光、雨露  一路芬芳,一路孤行  始终,点缀远方  织布  夏日如蓝,机杼欢声  如一只脚系棉线跳动不停的画眉  无论怎样飞跃  都永远飞不出  母亲轻巧的手  织布机上的布料  脸面涂灰  毫无知觉间  仿佛被压在石块下的劲草  
期刊
秋霜染红了山川,瓜果熏醉了鸟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醉人的秋天!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邀文友依然兄回老家驯乐苗族乡游秋。  第一次到苗乡的依然兄闹着要去看看老苗王故居。老苗王故居在大屯,离乡政府驻地四五公里,不远。进屯可驾车也可步行。驾车走新路,路程短,快捷,但了无新意。步行可走旧路,虽绕道,路程长,却可能有意外收获。我们决定步行走旧路。  “老三,你看!”行程中,依然兄突然惊
期刊
暖风轻手轻脚  织一件绿的地衣  山村里  鳥在啼鸣草在疯长  盘旋的公路  插进远眺的木楼  刮过山坳的风  晃动无忧无虑的年轮  牛背上的童年  成了永久的记忆  有雨的日子  岁月倚着木楼的栏杆  听石板小巷频叩  远去的脚步声声  虫鸣无限放大  藤蔓缠绕的古树  爬满密密的乡愁  总在特定的时间里  弥漫的袅袅炊烟  依稀回放昨天背影  山村的色彩  是一幅泛黄的水墨画卷
期刊
盛夏时节,在距广西全州县城七公里的枧塘镇枧头村有一片百余亩的清幽荷塘。炎炎烈日下,碧绿的荷塘里荷花争奇斗艳,競相绽放,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阵阵荷香。青翠的荷叶间,绽放的荷花白的似雪,粉的似霞,而白里透红的荷花就似少女美丽彩裙的花边,连片的荷塘里呈现着缤纷的色彩,不时有蜻蜒和蜜蜂翩舞花蓬问,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说起赏荷,自然会让人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期刊
闻着花香,行走在花浪之上,有红瓦白墙被桐花拱于高原之上,在花海间若隐若现,犹如海市蜃楼,这便是三堡街了。三堡小学可算是三堡街的起点。每逢街日,从这里向东行进,商铺相对交错,硬生生把山岭下的桐花撇开。只见人流三五成群,货物东来西往,至大约两百米处,就到了三堡街的丁字路口。  这里不是一般的热闹,从西南面降盘村来的人流,与东北面堡上壮寨方向来的人流在此融合交汇,就像三堡的曹渡河匯入红水河,洪流翻腾,浩
期刊
如今的旱冲,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高低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都是茂密的绿树,是个风景如画、物产丰饶的宝地。  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大山深处有个叫早冲的瑶寨,那里生活着瑶族最独特的一个分支——过山瑶。过山瑶亦有“中国的山地吉卜赛人”之称,就像族名一样,为了选择肥沃的山地刀耕火种,他们经年累月地从一个深山岭头迁徙到另一个深山岭头,过着艰辛贫苦的“过一山吃一山”的游耕生活。后来在政府不断地动员和帮助下,他们终
期刊
我来新加坡求学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一年多,借着地理上临近的方便,第二次造访马来西亚才终于踏上地理书上的马六甲海峡。  1650年,荷兰人在马六甲建了红屋(Stadthuys),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荷式建筑。我一开始以为红屋就是那个红色的教堂,原来不是。在教堂旁边的钟楼才是真正的红屋。红屋旁有个口子,沿着几十级台阶上去,花10令吉(1令吉约为1.5元人民币)就能进去参观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里陈列了马六甲
期刊
黑花和丈夫小白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卖粮食。端午节将至,为了能在端午节多赚些钱,小两口提前购进了不少包粽子用的江米。可是没想到,端午节越来越近了,买江米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可把黑花急坏了,尤其是遇到那些只问不买的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這天中午,来了个中年妇女,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她指着货架上的江米问:“老板,这江米多少钱一斤?”卖货心切的黑花并没有迎上去,而是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到旁边的摊位,假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