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旅游产品的組合管理和旅游产品的战略管理的角度,以重庆发展较成熟的五条滨江路为例,分析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 都市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组合管理 旅游产品战略管理
重庆是一座两江环抱的山水城市,巴渝文化、陪都文化、美食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并存发展,水路、陆路、空路多种形式交通互补,形成了以“江水、江景、江岸”为载体的都市观光旅游产品,以“江风、江缘、江情”为特色的都市餐饮和文化旅游产品,一直驰名中外。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滨江带总长321公里,沿江腹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是主城区最有特色的区域。目前主城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滨江路共10条,全长150多公里,堪称全国之最。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和沙滨路这五条是修建得最早,发展得较快、较为成熟的滨江都市旅游带,充分发挥着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当前,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仅仅是将美景、美食、滨江路、三峡、红岩、陪都、码头等因素简单地叠加或联系起来,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为重庆的都市旅游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重庆的滨江都市旅游——这一为重庆量身订做的都市旅游产品,要如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都市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刻不容缓,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创意也尤为重要。
一、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的问题
目前,重庆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产品结构不合理,趋同性较大
据调查显示,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观光旅游者仍占80%,旅游产品中大部分都属于观光休闲层次,体验参与类较少,而专项旅游、特色旅游和会展旅游等较高层次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较少。此外,目前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大多已餐饮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各滨江路几乎都发展或规划了趋同性较强的这些产品。如南滨路洋人街、嘉滨路的红崖洞风貌区、北滨路的美食街和沙滨路磁器口古镇。它们虽然发展规模较大,旅游功能较完善,但几乎都是以美食街、民俗风情街和酒吧街为载体,都是相互复制和照搬。如此趋同性强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即使短时间能吸引较多的游客量,但长期看来,缺乏其自身特色和优势,仅仅注重形式,产品文化内涵薄弱。
2.沿线旅游景点较少,单打独斗较多
滨江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数量偏少,除了南滨路的美心长江风情区,北滨路的方特科环公园,长滨路的重庆湖广会馆,嘉滨路的红崖洞民俗风貌区和沙滨路的磁器口古镇以外,各滨江路沿线少有能连接成线的旅游景点,且基本上都是各自单独发展。即使有如巴渝民俗风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老重庆旅游、抗战文化等的都市旅游精品,滨江旅游只是将这些分散的点串起来,或作为其中的中转站,甚至终点,没有一条囊括所在滨江路沿线的众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精品滨江都市旅游线路推出。此外,滨江路沿线旅游景点,更缺乏与整个滨江旅游带发展的衔接和配合,其优势还待发挥。
3.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低,缺乏人性化
首先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只有旅游基础设施,而无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如配套建设的观景平台,开设水上游览娱乐项目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难以满足长远方向的大都市旅游发展需要。其次是公共服务设施偏少。只重视商业价值和交通功能,少有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三是旅游交通不够完善。借助于基础交通设施上的都市旅游交通,交通堵塞和都市旅游客流的新增非但不能使之缓解,反而激化了交通与旅游的矛盾。
4.滨江餐饮和房产的过度开发尤为突出
两江滨江都市旅游目前在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上,多以商业性的营利为目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据市政府有关统计表明,“目前主城区滨江路房地产开发用地占七成以上,而临街餐饮又占了大部分。”重庆主城目前江景房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09年,整个重庆将新增加滨江物业800万平方米以上。南滨路、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沙滨路上,大大小小房地产项目数百家,大型房地产项目已达30多家。这样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虽然为房地产业创造了可观收益,但是影响了滨江都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和良性发展。更严重的是:市政府参事唐永智谈到,“两江四岸,举目四望,绿地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这样发展下去,重庆的城市形象很成问题”。
5.形象定位不明确,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在滨江都市旅游的目标定位和形象定位上,各条滨江路的发展更是雷同,少有结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定位。就滨江带的城市规划设计而言,大多局限于部分段落,缺乏整体性。虽然主城各区滨江旅游发展均已经有着各自响亮的口号,也初步实现各自提出的旅游形象定位,各区单纯孤立打造的滨江旅游产品也出现成绩。但目前只有北滨路,在2005年通过有奖征集方案的形式,评选并公布并注册了“动感北滨”的浪花翻腾标志和北滨路吉祥物滨滨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从全市的范围看,各区滨江旅游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缺乏定位,缺乏合作和整合优化,滨江都市旅游景区尚未形成,使滨江都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尚未形成,品牌战略不到位。
6.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属于重庆都市旅游产品的范畴,因此,对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应归于重庆都市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和促销之列。重庆直辖以来,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办节办会等多种方式宣传重庆的都市旅游产品,树立重庆旅游形象,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旅游企业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加之营销经费投入有限,使宣传促销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应有的声势。在影响大的中央级甚至国际级宣传媒体上,较少看到重庆旅游整体形象的广泛宣传,这也就是重庆都市旅游品牌化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良性发展的对策
1.从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
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要求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发,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增加产品的深度,使产品有较多或较少的一致性。总的来说,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就是要提高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程度。
促进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的对策如下:
(1)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应该是一个复合型旅游产品。不应把精力只放在观光游览产品的开发上,最好是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相结合,同时也是人文、自然、社会三大类资源的结合。要因地制宜,开发出高品质的、有独特“卖点”的、设计富有创意、包装凸现品牌形象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尽可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实现滨江都市旅游产品与滨江特色的融入。应该努力实现滨江区域内饮食、居住、交通、游览、购物和休憩娱乐六方面的合理化。
(2)调整产品组合结构,提高主城区各条滨江旅游产品的优化整合优势。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开发,要结合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更应该在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兴趣、旅游行为层次和旅游习惯方面,在团体与散客,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零包价和单项委托,经济型、标准型和豪华型等方面的选择上慎重考虑,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适合深度与广度的旅游产品组合,大力发展龙头产品。
与目前单纯的分散的美食产品、巴渝风情旅游产品和两江夜游旅游产品相比,整合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尤为必要,更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增大。重庆市各区在打造滨江都市旅游过程中,只要能打破目前相对孤立的局面,在当前“两江四岸”的发展框架下,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合开发,构筑大滨江都市旅游网络,共同打造重庆滨江都市旅游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扩大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市场。
(3)加强濱江都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今后应强化滨江旅游交通建设与景观、艺术功能齐头并进,建设滨江地区旅游今后应体现独特性、参与性和艺术性,增加标志性建筑和特色型建筑为观光游览资源,公共绿地和休闲场为旅游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保证。生态、环境、卫生组合方面,要树立“先保护后开发”的观念,做好都市旅游垃圾的处理工作,注重改善江边环境,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法规,以科学发展观和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让自然、人文、社会和旅游各方面协调发展。要考虑其生态承载力,不能过度开发、超量接纳游客。其中,历史文化资源要合理利用,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同时,我市规划建设快速交通、便捷服务为主体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合理布置住宿、交通等服务,让游客更加方便。
2.从旅游产品的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
(1)目标市场选择和产品定位。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性,兼顾综合性的功能定位;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兼顾高档市场的市场定位;针对本地居民、过境游客和外地游客,开发滨江都市“一日游”、“两日游”产品。
就五大滨江路而言,南滨路都市旅游的发展与创新,应该侧重适合老中轻游客的大众型的集居住、商贸、休闲、美食和都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公共型城市风貌展示区;北滨路则主要针对年轻时尚的游客和商务会议游客开发出中高档娱乐、休闲、购物型都市旅游产品;嘉滨路则针对本地和外地游客推出巴渝民俗风情、移民文化为特色的商贸、文化型的CBD的核心旅游区;长滨路则主要针对外地来渝或经渝游客,以码头文化、山城夜景为背景、两江游为主要形式或起点的都市滨江旅游;沙滨路则可以抓住本地区的文化脉络(包括高校文化、抗战文化和古镇民俗文化),推出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体现文脉延续的滨江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滨江路的都市旅游开发,全市应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各条滨江路的特点,先明确各自功能和定位,再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突出滨江路旅游综合功能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雷同发展。
对主城区五大滨江路都市旅游形象可定位如下:南滨路——开放的南滨路,让你体验历史与今天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融;长滨路——美丽的长滨路,带你赏尽重庆夜景,为你开启三峡旅游的大门;嘉滨路——静谧的嘉滨路,让你在祥和中细品热情、豪爽的巴渝风情,感受重庆的静美与精致;北滨路——时尚的北滨路,带你感受重庆的动感与时尚,干练与成熟的魅力;沙滨路——文明的沙滨路,让你书香墨浓中体验重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教文化的交融。
(3)旅游产品的营销。在产品的选择上,应重点放在促进休闲娱乐购物比重的提高方面,加强滨江都市娱乐项目的创新。要形成以独具重庆滨江都市魅力与巴渝特色相结合的旅游系列商品为主,主要为民间传统工艺纪念品,以旅游食品为辅,兼顾娱乐的开发格局和销售网络,同时加强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
在价格方面,可针对不同滨江都市旅游线路,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灵活的价格策略,制定档次不同的旅游价格。在平时与周末和节假日,实行不同的价格组合促销策略。同时,还应考虑在滨江都市旅游发展过程中,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前景的变化,及时调整价格促销组合。
在促销方式上,可整合媒体广告、公共关系营销、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的优势,加大促销力度,关键是要树立良好形象。在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方面,应充分利用航空和饭店部门、餐饮和交通部门、娱乐和休闲度假部门、其他经营商、代理商和专业媒介者这四级分销系统。
三、结语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区位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挑战。重庆滨江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将不再是低价的、行程匆忙劳累的走马观花式产品,取而代之的应是休闲度假型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因此,在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找准目标市场,做好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以及做好发展规划是关键,综合运用旅游产品组合管理和旅游产品战略管理策略,才能使重庆滨江都市旅游在重庆的,甚至全国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优势突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逸民:试论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关于重庆旅游精品建设的思考.重庆改革,2001(5):41~42
[2]江燕玲张果:“1小时经济圈”与重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83~84
[3]梁 琳张捷章锦河李娜:城市滨水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苏州市沿江地区为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卷第5期):43~46
[关键词] 都市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组合管理 旅游产品战略管理
重庆是一座两江环抱的山水城市,巴渝文化、陪都文化、美食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并存发展,水路、陆路、空路多种形式交通互补,形成了以“江水、江景、江岸”为载体的都市观光旅游产品,以“江风、江缘、江情”为特色的都市餐饮和文化旅游产品,一直驰名中外。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滨江带总长321公里,沿江腹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是主城区最有特色的区域。目前主城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滨江路共10条,全长150多公里,堪称全国之最。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和沙滨路这五条是修建得最早,发展得较快、较为成熟的滨江都市旅游带,充分发挥着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当前,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仅仅是将美景、美食、滨江路、三峡、红岩、陪都、码头等因素简单地叠加或联系起来,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为重庆的都市旅游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重庆的滨江都市旅游——这一为重庆量身订做的都市旅游产品,要如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都市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刻不容缓,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创意也尤为重要。
一、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的问题
目前,重庆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产品结构不合理,趋同性较大
据调查显示,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观光旅游者仍占80%,旅游产品中大部分都属于观光休闲层次,体验参与类较少,而专项旅游、特色旅游和会展旅游等较高层次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较少。此外,目前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大多已餐饮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各滨江路几乎都发展或规划了趋同性较强的这些产品。如南滨路洋人街、嘉滨路的红崖洞风貌区、北滨路的美食街和沙滨路磁器口古镇。它们虽然发展规模较大,旅游功能较完善,但几乎都是以美食街、民俗风情街和酒吧街为载体,都是相互复制和照搬。如此趋同性强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即使短时间能吸引较多的游客量,但长期看来,缺乏其自身特色和优势,仅仅注重形式,产品文化内涵薄弱。
2.沿线旅游景点较少,单打独斗较多
滨江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数量偏少,除了南滨路的美心长江风情区,北滨路的方特科环公园,长滨路的重庆湖广会馆,嘉滨路的红崖洞民俗风貌区和沙滨路的磁器口古镇以外,各滨江路沿线少有能连接成线的旅游景点,且基本上都是各自单独发展。即使有如巴渝民俗风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老重庆旅游、抗战文化等的都市旅游精品,滨江旅游只是将这些分散的点串起来,或作为其中的中转站,甚至终点,没有一条囊括所在滨江路沿线的众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精品滨江都市旅游线路推出。此外,滨江路沿线旅游景点,更缺乏与整个滨江旅游带发展的衔接和配合,其优势还待发挥。
3.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低,缺乏人性化
首先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只有旅游基础设施,而无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如配套建设的观景平台,开设水上游览娱乐项目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难以满足长远方向的大都市旅游发展需要。其次是公共服务设施偏少。只重视商业价值和交通功能,少有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三是旅游交通不够完善。借助于基础交通设施上的都市旅游交通,交通堵塞和都市旅游客流的新增非但不能使之缓解,反而激化了交通与旅游的矛盾。
4.滨江餐饮和房产的过度开发尤为突出
两江滨江都市旅游目前在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上,多以商业性的营利为目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据市政府有关统计表明,“目前主城区滨江路房地产开发用地占七成以上,而临街餐饮又占了大部分。”重庆主城目前江景房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09年,整个重庆将新增加滨江物业800万平方米以上。南滨路、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沙滨路上,大大小小房地产项目数百家,大型房地产项目已达30多家。这样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虽然为房地产业创造了可观收益,但是影响了滨江都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和良性发展。更严重的是:市政府参事唐永智谈到,“两江四岸,举目四望,绿地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这样发展下去,重庆的城市形象很成问题”。
5.形象定位不明确,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在滨江都市旅游的目标定位和形象定位上,各条滨江路的发展更是雷同,少有结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定位。就滨江带的城市规划设计而言,大多局限于部分段落,缺乏整体性。虽然主城各区滨江旅游发展均已经有着各自响亮的口号,也初步实现各自提出的旅游形象定位,各区单纯孤立打造的滨江旅游产品也出现成绩。但目前只有北滨路,在2005年通过有奖征集方案的形式,评选并公布并注册了“动感北滨”的浪花翻腾标志和北滨路吉祥物滨滨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从全市的范围看,各区滨江旅游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缺乏定位,缺乏合作和整合优化,滨江都市旅游景区尚未形成,使滨江都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尚未形成,品牌战略不到位。
6.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属于重庆都市旅游产品的范畴,因此,对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应归于重庆都市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和促销之列。重庆直辖以来,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办节办会等多种方式宣传重庆的都市旅游产品,树立重庆旅游形象,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旅游企业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加之营销经费投入有限,使宣传促销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应有的声势。在影响大的中央级甚至国际级宣传媒体上,较少看到重庆旅游整体形象的广泛宣传,这也就是重庆都市旅游品牌化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良性发展的对策
1.从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
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要求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发,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增加产品的深度,使产品有较多或较少的一致性。总的来说,旅游产品的组合管理,就是要提高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程度。
促进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的对策如下:
(1)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应该是一个复合型旅游产品。不应把精力只放在观光游览产品的开发上,最好是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相结合,同时也是人文、自然、社会三大类资源的结合。要因地制宜,开发出高品质的、有独特“卖点”的、设计富有创意、包装凸现品牌形象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尽可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实现滨江都市旅游产品与滨江特色的融入。应该努力实现滨江区域内饮食、居住、交通、游览、购物和休憩娱乐六方面的合理化。
(2)调整产品组合结构,提高主城区各条滨江旅游产品的优化整合优势。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开发,要结合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更应该在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兴趣、旅游行为层次和旅游习惯方面,在团体与散客,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零包价和单项委托,经济型、标准型和豪华型等方面的选择上慎重考虑,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适合深度与广度的旅游产品组合,大力发展龙头产品。
与目前单纯的分散的美食产品、巴渝风情旅游产品和两江夜游旅游产品相比,整合各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尤为必要,更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增大。重庆市各区在打造滨江都市旅游过程中,只要能打破目前相对孤立的局面,在当前“两江四岸”的发展框架下,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合开发,构筑大滨江都市旅游网络,共同打造重庆滨江都市旅游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扩大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市场。
(3)加强濱江都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今后应强化滨江旅游交通建设与景观、艺术功能齐头并进,建设滨江地区旅游今后应体现独特性、参与性和艺术性,增加标志性建筑和特色型建筑为观光游览资源,公共绿地和休闲场为旅游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保证。生态、环境、卫生组合方面,要树立“先保护后开发”的观念,做好都市旅游垃圾的处理工作,注重改善江边环境,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法规,以科学发展观和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让自然、人文、社会和旅游各方面协调发展。要考虑其生态承载力,不能过度开发、超量接纳游客。其中,历史文化资源要合理利用,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同时,我市规划建设快速交通、便捷服务为主体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合理布置住宿、交通等服务,让游客更加方便。
2.从旅游产品的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对策
(1)目标市场选择和产品定位。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性,兼顾综合性的功能定位;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兼顾高档市场的市场定位;针对本地居民、过境游客和外地游客,开发滨江都市“一日游”、“两日游”产品。
就五大滨江路而言,南滨路都市旅游的发展与创新,应该侧重适合老中轻游客的大众型的集居住、商贸、休闲、美食和都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公共型城市风貌展示区;北滨路则主要针对年轻时尚的游客和商务会议游客开发出中高档娱乐、休闲、购物型都市旅游产品;嘉滨路则针对本地和外地游客推出巴渝民俗风情、移民文化为特色的商贸、文化型的CBD的核心旅游区;长滨路则主要针对外地来渝或经渝游客,以码头文化、山城夜景为背景、两江游为主要形式或起点的都市滨江旅游;沙滨路则可以抓住本地区的文化脉络(包括高校文化、抗战文化和古镇民俗文化),推出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体现文脉延续的滨江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滨江路的都市旅游开发,全市应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各条滨江路的特点,先明确各自功能和定位,再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突出滨江路旅游综合功能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雷同发展。
对主城区五大滨江路都市旅游形象可定位如下:南滨路——开放的南滨路,让你体验历史与今天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融;长滨路——美丽的长滨路,带你赏尽重庆夜景,为你开启三峡旅游的大门;嘉滨路——静谧的嘉滨路,让你在祥和中细品热情、豪爽的巴渝风情,感受重庆的静美与精致;北滨路——时尚的北滨路,带你感受重庆的动感与时尚,干练与成熟的魅力;沙滨路——文明的沙滨路,让你书香墨浓中体验重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教文化的交融。
(3)旅游产品的营销。在产品的选择上,应重点放在促进休闲娱乐购物比重的提高方面,加强滨江都市娱乐项目的创新。要形成以独具重庆滨江都市魅力与巴渝特色相结合的旅游系列商品为主,主要为民间传统工艺纪念品,以旅游食品为辅,兼顾娱乐的开发格局和销售网络,同时加强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
在价格方面,可针对不同滨江都市旅游线路,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灵活的价格策略,制定档次不同的旅游价格。在平时与周末和节假日,实行不同的价格组合促销策略。同时,还应考虑在滨江都市旅游发展过程中,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前景的变化,及时调整价格促销组合。
在促销方式上,可整合媒体广告、公共关系营销、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的优势,加大促销力度,关键是要树立良好形象。在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方面,应充分利用航空和饭店部门、餐饮和交通部门、娱乐和休闲度假部门、其他经营商、代理商和专业媒介者这四级分销系统。
三、结语
重庆滨江都市旅游产品,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区位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挑战。重庆滨江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将不再是低价的、行程匆忙劳累的走马观花式产品,取而代之的应是休闲度假型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因此,在重庆滨江都市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找准目标市场,做好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以及做好发展规划是关键,综合运用旅游产品组合管理和旅游产品战略管理策略,才能使重庆滨江都市旅游在重庆的,甚至全国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优势突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逸民:试论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关于重庆旅游精品建设的思考.重庆改革,2001(5):41~42
[2]江燕玲张果:“1小时经济圈”与重庆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83~84
[3]梁 琳张捷章锦河李娜:城市滨水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苏州市沿江地区为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卷第5期):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