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壮丽发展70年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骨科的发展是一曲壮丽的乐章!70年来,骨科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领军人物不断涌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骨科专家积极学习推广西医骨科开始,到探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从改革开放后骨科开始走上发展快轨道,再到新世纪后"跟跑、并跑甚至部分领跑欧美",一代又一代骨科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富有时代特色的骨科强音,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根据我国骨科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笔者从三个阶段入手,即初步发展阶段(1949 — 1978年)、快速发展阶段(1979 — 1999年)和飞跃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将我国骨科事业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沐朝露兮以自华,觅大道兮以求成",愿骨科同仁继续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忘初心,勇攀高峰,为骨科事业谱写更加华美的篇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猪皮肤全层缺损牵张闭合后罂粟碱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8只巴马香猪,每头猪两侧前肢中段分别制作7 cm×7 cm标准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均采用皮肤牵张术关闭创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只巴马香猪分为实验组(4只)和对照组(4只),比较两组动物术前及术后即刻创缘经皮氧分压(TcPO2)和术后4 d、10 d伤口临床愈合评分,Weidner方法计数法检测术后当天、10 d创缘组织微血管密度(MVD)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下肢DVT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 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67例单纯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92例;年龄18.7~90.3岁[(70.4±17.7)岁]。以超声阳性结果为诊断DVT的标准,DVT组79例(47.3%),非DVT组88例(52.7%)。收集患者的性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在皮肤创面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和RNA等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促血管新生等生理功能。不同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皮肤创面作用的机制不同,笔者从皮肤损伤传统治疗方法、外泌体的生物学性能、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将不同MS
目的探讨锁骨不同节段和不同层面骨显微压痕硬度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具中国人新鲜尸体标本中的右侧锁骨,参考Allman分型将锁骨分为近段、中段、远段三节段。使用慢速锯垂直于各节段长轴等距精确切割,制备成15层厚约3 mm的骨骼试样(近段3层,中段7层,远段5层),并将每层试样划分为前、后、上、下四个方位。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锁骨不同层面不同方位的显微压痕硬度值,测量单位为HV(kgf
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伤只被作为外科的一个病种来对待,学科建设明显滞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创伤医学开始发展,逐渐有医院建设实体化的创伤学科。2008年汶川地震使得创伤学科受到高度重视。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创伤医学学科进入了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笔者简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创伤学科(创伤中心)、学术平台、专业培训、数据库建设和救治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 2018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39例;年龄17~83岁[(41.8±8.9)岁]。脓毒症组48例,非脓毒症组64例。应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SNaPsho
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骨量差、修复慢、内固定稳定性弱且失败率高等特点,常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临床以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平台、胫骨远端、跟骨与脊柱骨缺损较为常见,主要以自体骨、异体骨与各种骨替代物进行修复。本共识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的基础上,依据文献复习和专家调研的结果,对骨缺损特点、骨修复材料、常见部位骨修复策略及康复辅具应用等方面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改善疾病预后,并推进骨质疏松性骨折
笔者比较系统回顾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创伤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具有标志性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主要学术成果。结果表明,中国现代创伤修复学科建设主要从学术、技术、管理创新与转化应用入手,经过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创伤修复学科体系,最终服务于患者需求并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段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前路支撑与重建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 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56岁[(37.4±10.2)岁]。损伤节段:L1 9例,L2 5例。病椎上位椎间盘损伤12例,下位椎间盘损伤2例。术前美国脊髓损
目的探讨改良示踪器微创固定方法与常规示踪器固定方法在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7月— 2017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25~55岁,平均40.6岁。骨折AO分型:A型28例,B型13例。患者均采用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20例(常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