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25日,阳光下的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恬淡而静谧。
几位老人在路边晒太阳,地上不见尘屑。
“以前,团结坝社区又脏又乱。”居民赵婆婆指了指不远处一栋两层楼的房子,“都是靠社区党委哟,现在我们这里当先进了。”
团结坝社区的变化,仅仅是沙坪坝区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居民的怨气
2007年5月4日,团结坝社区党委办公室的门被猛然推开。
“你们社区干部是吃干饭的吗?什么事情都不管!”居民梅群秀怒气冲冲。
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惊得抬起头:“啥子事情,这么冒火?”
“我来办低保,明明办公室里坐了四个人,偏偏说低保员不在。”梅群秀越说越气,“你们到底为社区干了啥子事情嘛?”
梅群秀的怒气根子很深。
2005年7月4日,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破产。这个曾包揽了四万多名职工及家属生活保障的庞大主体突然消失,打破了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平衡。
2007年初,杨春敏当选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很快就闻到了“火药味”。
社区干部入户拜访,居民不开门。
社区搞活动找居民借板凳,居民不借。
上级领导来团结坝社区检查工作,居民就起哄,扔东西。
很快,杨春敏找到问题的症结:“群众的怨气和不满,还是在于社区的服务太粗放。社区居民要办事找不到人,有时找到人又办不了事,社区工作必须要依靠党组织的精细化服务来补台。”
在沙坪坝区,团结坝社区面临的问题并非特例。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不力的问题,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决定深入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网格化管理
“走,找党委书记去!”2011年夏天,团结坝社区329号楼院的18户业主群情激愤。
原来,329号楼院下水道长期堵塞,一个月要堵八九次,这次刚疏通就又被堵上了。大家首先想到了社区党委书记。
“书记是‘一把手’,就找她!”
“不用找书记,网格党员服务站就能解决。”这时,社区第四党员服务站的站长李玉萍出来说话了,“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管子了,要想不再堵,恐怕得换。换哪一段,怎么换,涉及到方案设计和费用收取……”
话没落音,下面就炸开锅了。
“还要收钱啊?贵了可不行。”
“管道怎么改,我们是外行啊!”
“这些事不用大家操心,交给我们网格党员服务站了。”李玉萍说。
李玉萍的底气源于团结坝社区将党组织的服务主体精细化——社区划分出39个网格,同时在网格之上成立5个网格党员服务站,并对应成立了5个党支部。
“以党支部为主体,加上居民组长、计生诚信小组长、低保工益劳动小组长等服务责任人,就组成了一个主体明晰、责任明确的服务团队。”李玉萍说。
服务团队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居民组长蒋国盾负责管道修改方案,支部委员陈治明负责上门跟居民沟通及收费……
一个月后,新管道建好,18户居民拍手称快。
主体明晰、责任明确的组团式服务,终于让社区的各类矛盾找到了“管家婆”。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各个基层党组织探索服务主体精细化的步伐也在加快推进:小正街社区探索形成了“1 1 N”的服务主体模式,即网格内配备一个党组织、一个群众自治组织和若干个志愿者队伍组织;磁器口街道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形成“党员信息员—党小组长—社区党委”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区域范围党建工作全覆盖。
精细化服务
2010年8月的一天,王刚家的门铃响了。
“周妈妈,我过来了解一下你儿子工作的事。”杨春敏站在门口。
“你们怎么知道?”周妈妈一脸惊讶,儿子王刚因为是劳改释放人员,一直找不到工作。
“因为你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哦。”杨春敏神秘一笑。
在此之前,杨春敏早已打好算盘。
“团结坝社区有居民2269户、6398人,这么多人中哪些需要服务、哪些需要经常主动关注,社区党委两眼一抹黑。”杨春敏说,“服务对象不明确,何来服务精细化?”
随后,团结坝社区由网格党员服务站牵头,将任务分解到39个基础网格,逐户逐人登记基本信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几大本厚厚的台账被装订成册。
摸清家底后,社区党委根据社区独居老人多、“两劳”刑释及服刑人员较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就这样,王刚被划进第四党员服务站的“责任地”。经过社区党委和网格责任人多次协调,王刚终于顺利找到工作。
网格化的精细服务,让社区的各种矛盾迎刃而解,团结坝社区也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重庆市优秀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
精细化服务,已遍及沙坪坝区的各个基层党组织。
多样化载体
2012年9月16日,小正街社区党员志愿者唐方祥走进西南医院外科病房。洗碗、打饭、打水、做清洁、搀扶病人散步,几个小时里,唐方祥一直忙前忙后,让病人姜立才很是过意不去。
住院两周,几乎每天都有社区的志愿者来陪伴姜立才,同室的病友感叹说:“你福气好啊,这么多亲戚来看你!”
其实,这样的“星级服务”是姜立才自己挣来的。
小正街社区在摸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时发现,虽然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都精细化了,可服务质量还是不高,部分党员仍缺乏主动性。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曾佑明说:“解决了谁来服务、为谁服务后,还必须解决怎么服务的问题。只有让服务载体精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曾佑明的一番话,让社区党委书记冯克雄茅塞顿开。小正街社区摸索出“时间银行”这一载体,即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服务时间被记录下来,一旦该志愿者需要帮助时,则由社区其他志愿者为其服务,就像到银行存取钱一样。
这一创新引起了天泽苑网格退休老师姜立才的兴趣。姜立才和老伴生活,孩子没在身边。“要不我们存点时间,以后有个头痛脑热的也有人帮忙?”跟老伴商量后,姜立才向社区提出申请。
“你所在的网格内住户吴钱辉是贫困户,他孩子正需要补习功课。”冯克雄给他点了题。
就这样,每到周日晚上,姜立才就免费上门给孩子补习功课。
几年下来,姜立才的“时间银行”里存储了上千个小时的服务时间。2012年9月,姜立才摔伤了脚,老伴不堪重负,姜立才从“时间银行”支出服务时间100多个小时,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时间银行”,社区党委还探索了“红岩党员‘邮递员’”等载体,满足了社区居民不同层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天正街社区也探索出“院坝民情分析会”服务模式,柑子村社区设立了“党员议事屋”……服务型党组织的火种已在沙坪坝区点燃。
几位老人在路边晒太阳,地上不见尘屑。
“以前,团结坝社区又脏又乱。”居民赵婆婆指了指不远处一栋两层楼的房子,“都是靠社区党委哟,现在我们这里当先进了。”
团结坝社区的变化,仅仅是沙坪坝区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居民的怨气
2007年5月4日,团结坝社区党委办公室的门被猛然推开。
“你们社区干部是吃干饭的吗?什么事情都不管!”居民梅群秀怒气冲冲。
社区党委书记杨春敏惊得抬起头:“啥子事情,这么冒火?”
“我来办低保,明明办公室里坐了四个人,偏偏说低保员不在。”梅群秀越说越气,“你们到底为社区干了啥子事情嘛?”
梅群秀的怒气根子很深。
2005年7月4日,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破产。这个曾包揽了四万多名职工及家属生活保障的庞大主体突然消失,打破了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平衡。
2007年初,杨春敏当选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很快就闻到了“火药味”。
社区干部入户拜访,居民不开门。
社区搞活动找居民借板凳,居民不借。
上级领导来团结坝社区检查工作,居民就起哄,扔东西。
很快,杨春敏找到问题的症结:“群众的怨气和不满,还是在于社区的服务太粗放。社区居民要办事找不到人,有时找到人又办不了事,社区工作必须要依靠党组织的精细化服务来补台。”
在沙坪坝区,团结坝社区面临的问题并非特例。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不力的问题,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决定深入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网格化管理
“走,找党委书记去!”2011年夏天,团结坝社区329号楼院的18户业主群情激愤。
原来,329号楼院下水道长期堵塞,一个月要堵八九次,这次刚疏通就又被堵上了。大家首先想到了社区党委书记。
“书记是‘一把手’,就找她!”
“不用找书记,网格党员服务站就能解决。”这时,社区第四党员服务站的站长李玉萍出来说话了,“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管子了,要想不再堵,恐怕得换。换哪一段,怎么换,涉及到方案设计和费用收取……”
话没落音,下面就炸开锅了。
“还要收钱啊?贵了可不行。”
“管道怎么改,我们是外行啊!”
“这些事不用大家操心,交给我们网格党员服务站了。”李玉萍说。
李玉萍的底气源于团结坝社区将党组织的服务主体精细化——社区划分出39个网格,同时在网格之上成立5个网格党员服务站,并对应成立了5个党支部。
“以党支部为主体,加上居民组长、计生诚信小组长、低保工益劳动小组长等服务责任人,就组成了一个主体明晰、责任明确的服务团队。”李玉萍说。
服务团队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居民组长蒋国盾负责管道修改方案,支部委员陈治明负责上门跟居民沟通及收费……
一个月后,新管道建好,18户居民拍手称快。
主体明晰、责任明确的组团式服务,终于让社区的各类矛盾找到了“管家婆”。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各个基层党组织探索服务主体精细化的步伐也在加快推进:小正街社区探索形成了“1 1 N”的服务主体模式,即网格内配备一个党组织、一个群众自治组织和若干个志愿者队伍组织;磁器口街道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形成“党员信息员—党小组长—社区党委”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区域范围党建工作全覆盖。
精细化服务
2010年8月的一天,王刚家的门铃响了。
“周妈妈,我过来了解一下你儿子工作的事。”杨春敏站在门口。
“你们怎么知道?”周妈妈一脸惊讶,儿子王刚因为是劳改释放人员,一直找不到工作。
“因为你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哦。”杨春敏神秘一笑。
在此之前,杨春敏早已打好算盘。
“团结坝社区有居民2269户、6398人,这么多人中哪些需要服务、哪些需要经常主动关注,社区党委两眼一抹黑。”杨春敏说,“服务对象不明确,何来服务精细化?”
随后,团结坝社区由网格党员服务站牵头,将任务分解到39个基础网格,逐户逐人登记基本信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几大本厚厚的台账被装订成册。
摸清家底后,社区党委根据社区独居老人多、“两劳”刑释及服刑人员较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就这样,王刚被划进第四党员服务站的“责任地”。经过社区党委和网格责任人多次协调,王刚终于顺利找到工作。
网格化的精细服务,让社区的各种矛盾迎刃而解,团结坝社区也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重庆市优秀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
精细化服务,已遍及沙坪坝区的各个基层党组织。
多样化载体
2012年9月16日,小正街社区党员志愿者唐方祥走进西南医院外科病房。洗碗、打饭、打水、做清洁、搀扶病人散步,几个小时里,唐方祥一直忙前忙后,让病人姜立才很是过意不去。
住院两周,几乎每天都有社区的志愿者来陪伴姜立才,同室的病友感叹说:“你福气好啊,这么多亲戚来看你!”
其实,这样的“星级服务”是姜立才自己挣来的。
小正街社区在摸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时发现,虽然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都精细化了,可服务质量还是不高,部分党员仍缺乏主动性。沙坪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曾佑明说:“解决了谁来服务、为谁服务后,还必须解决怎么服务的问题。只有让服务载体精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曾佑明的一番话,让社区党委书记冯克雄茅塞顿开。小正街社区摸索出“时间银行”这一载体,即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服务时间被记录下来,一旦该志愿者需要帮助时,则由社区其他志愿者为其服务,就像到银行存取钱一样。
这一创新引起了天泽苑网格退休老师姜立才的兴趣。姜立才和老伴生活,孩子没在身边。“要不我们存点时间,以后有个头痛脑热的也有人帮忙?”跟老伴商量后,姜立才向社区提出申请。
“你所在的网格内住户吴钱辉是贫困户,他孩子正需要补习功课。”冯克雄给他点了题。
就这样,每到周日晚上,姜立才就免费上门给孩子补习功课。
几年下来,姜立才的“时间银行”里存储了上千个小时的服务时间。2012年9月,姜立才摔伤了脚,老伴不堪重负,姜立才从“时间银行”支出服务时间100多个小时,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时间银行”,社区党委还探索了“红岩党员‘邮递员’”等载体,满足了社区居民不同层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天正街社区也探索出“院坝民情分析会”服务模式,柑子村社区设立了“党员议事屋”……服务型党组织的火种已在沙坪坝区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