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竞赛作为全国性考试借助已有的知识能力去探究新的问题,让物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更了解生活,不仅是学生的愿望,更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或目标。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爱好物理,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笔者在初中物理竞赛辅导中体会到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把握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例1室内垃圾桶(图1)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并且是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并且是费力杠杆
C. 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而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思路点拨由图l可见,此桶盖开启的作用机理是:脚踩的踏板F连着的是一个杠杆装置,其支点位于桶的下方,阻力点在脚踏板的对侧D,这一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另一杠杆的阻力点连着一根竖直DB的顶杆顶在桶盖上,脚踩踏板时顶杆将桶盖顶开,图中桶盖打开时其左侧C与桶边相连,右侧则离开桶边。这样,桶盖又相当于一个绕其左边边缘C转动的杠杆,这一杠杆的阻力即为桶盖的重力,它作用于桶盖的中心,显然,这一杠杆装置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费力杠杆。答案:D。
二、把握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初中物理竞赛的一个特点,虽然在初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自然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
例2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思路点拨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根据成像的原理可知,若将光线完全逆转过来,这样的光路仍然是成立的。即由甲的眼睛处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必能投射到乙的眼睛处,即乙从镜中也可以看到甲的眼睛。至于乙通过镜中是否能看到甲的全身,则由本题条件是无法做出肯定答复的。答案:选A。
三、把握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例3某医院要安装一种呼唤电铃,使各病床的病人均可单独呼叫,只要一按床头的开关,值班室的电铃就响,且与该病床相对应的指示灯亮,请在图2中画出正确的连接方法。
思路点拨按照要求,如图可知电源、开关、电铃和指示灯四者应连接成一闭合电路。而乙床按其所对应的开关时,则应该同样有电铃响,乙床的指示灯亮而甲床的指示灯不亮。可见在总的电路中,应该是将每个病床的开关与其对应的指示灯连接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将所有这些支路并联起来再与电源和电铃串联起来。答案:如图3所示。
四、掌握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力
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例4图4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 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 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思路点拨由图可见,日全食此时的观察点应位于B区域;看到日偏食的位置是太阳的某一侧的光被月球挡住而另一侧的光能被观察者看到,由图可见此类观察点位于A区域;而图中的C区域处,太阳中央部分的光被月球挡住,观察者无法看到,太阳边缘部分的光则均不被月球挡住可被观察者看到,故在此区域可见到日环食。在图中的D区域,太阳光不受任何阻挡,故看不到日食。答案: B;A;C。
总之,竞赛辅导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是把尚未学过的一些新知识进行新的重组。从“发现——探究——验证——应用”的求知历程上,让我们去求真。把握以上几个重要环节在辅导中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中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物理的快乐。(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杨博
一、把握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例1室内垃圾桶(图1)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并且是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并且是费力杠杆
C. 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而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思路点拨由图l可见,此桶盖开启的作用机理是:脚踩的踏板F连着的是一个杠杆装置,其支点位于桶的下方,阻力点在脚踏板的对侧D,这一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另一杠杆的阻力点连着一根竖直DB的顶杆顶在桶盖上,脚踩踏板时顶杆将桶盖顶开,图中桶盖打开时其左侧C与桶边相连,右侧则离开桶边。这样,桶盖又相当于一个绕其左边边缘C转动的杠杆,这一杠杆的阻力即为桶盖的重力,它作用于桶盖的中心,显然,这一杠杆装置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费力杠杆。答案:D。
二、把握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初中物理竞赛的一个特点,虽然在初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自然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
例2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思路点拨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根据成像的原理可知,若将光线完全逆转过来,这样的光路仍然是成立的。即由甲的眼睛处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必能投射到乙的眼睛处,即乙从镜中也可以看到甲的眼睛。至于乙通过镜中是否能看到甲的全身,则由本题条件是无法做出肯定答复的。答案:选A。
三、把握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例3某医院要安装一种呼唤电铃,使各病床的病人均可单独呼叫,只要一按床头的开关,值班室的电铃就响,且与该病床相对应的指示灯亮,请在图2中画出正确的连接方法。
思路点拨按照要求,如图可知电源、开关、电铃和指示灯四者应连接成一闭合电路。而乙床按其所对应的开关时,则应该同样有电铃响,乙床的指示灯亮而甲床的指示灯不亮。可见在总的电路中,应该是将每个病床的开关与其对应的指示灯连接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将所有这些支路并联起来再与电源和电铃串联起来。答案:如图3所示。
四、掌握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力
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例4图4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 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 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思路点拨由图可见,日全食此时的观察点应位于B区域;看到日偏食的位置是太阳的某一侧的光被月球挡住而另一侧的光能被观察者看到,由图可见此类观察点位于A区域;而图中的C区域处,太阳中央部分的光被月球挡住,观察者无法看到,太阳边缘部分的光则均不被月球挡住可被观察者看到,故在此区域可见到日环食。在图中的D区域,太阳光不受任何阻挡,故看不到日食。答案: B;A;C。
总之,竞赛辅导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是把尚未学过的一些新知识进行新的重组。从“发现——探究——验证——应用”的求知历程上,让我们去求真。把握以上几个重要环节在辅导中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中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物理的快乐。(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