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份额还将进一步提高。而我省亩均和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节水基础设施不足,灌溉定额偏高,管理粗放,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农业节水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工程建设。水田是农业用水大户,用水量占全省农业总用水量的90%以上,水田节水至关重要。各地要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配套,大力发展渠道防渗工程,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减少“跑、冒、滴、漏”;要大力开展土地平整,规范灌水格田,深耕与深松相结合,增加土壤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提高灌溉均匀度和自然降水利用率;加强计量设施建设,为推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创造条件;开展管道输水试验研究和示范,为高效用水提供新模式。节水工程建设投入要按照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骨干工程建设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田间工程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2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发展节水高效旱地农业。西
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干旱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基本原则,努力发展旱地节水农业。一要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发展中、小、微型集水工程建设。以各县为单位,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采取先大后小,先小后微顺序,逐步建设雨水集蓄工程。二要因地制宜,努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和经济条件,采取先经济作物,后大田作物,先高效作物,后一般作物的原则,发展高效灌溉工程。三是开展管道灌溉试验示范,为今后大面积开展管灌创造条件。
3加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我省中低产田范围广、面积大,即包括中东部的涝渍中低产田和严重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又包括中西部的易旱中低产田和盐碱地中低产田。要通过土地平整、梯田建设、路林建设等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的雨水利用效率,逐步改造中低产田。根据低产易旱耕地和坡耕地现状,分别采取坡改梯生土熟化、蓄水池配置、生物篱(埂)配置、深松改土和生物有机肥技术、田间防护林带等措施,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为现代节水农业创造基本条件。
4建立全省农业节水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雨情、水源水情、土壤墒情、种植信息等管理信息,快速便捷地进行数据处理和集成,进行目标管理和宏观决策,提高土壤墒情的动态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工作时效,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
1全面普及节水灌溉制度。各地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水田节水灌溉制度推广,要消灭推广死角,全面普及;新增水田要全部推广节水灌溉制度;在目前推广水平的基础上,要大力推广湿润灌溉制度,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制度的推广水平;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以土壤水分为灌水控制标准的控制灌溉技术。
2全面普及抗旱节水技术。根据灌区和旱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充分运用有利于提高降水和灌溉水转化效率的农艺管理技术,采取有机培肥、生物覆盖、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等)、沟垄种植、抗旱新品种、抗旱保水剂、土壤改良剂、蒸腾抑制剂、抗旱种衣剂和水田旱整地旱耙地等农艺、农机节水技术,进行合理的组装配套,实施土肥水种机一体化调控,减少土壤表层蒸发和植株蒸腾损失等生理生态需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
3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
要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科研、生产和人才优势,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进行研发。着重研究适合高寒地区特点的控制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研究抗旱节水剂、节水抗旱品种、节水农机具、喷、滴灌机具等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组装和集成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要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走国产化道路;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及农民技术骨干的培训,努力提高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科技素质,为节水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加强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工程建设。水田是农业用水大户,用水量占全省农业总用水量的90%以上,水田节水至关重要。各地要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配套,大力发展渠道防渗工程,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减少“跑、冒、滴、漏”;要大力开展土地平整,规范灌水格田,深耕与深松相结合,增加土壤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提高灌溉均匀度和自然降水利用率;加强计量设施建设,为推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创造条件;开展管道输水试验研究和示范,为高效用水提供新模式。节水工程建设投入要按照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骨干工程建设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田间工程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2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发展节水高效旱地农业。西
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干旱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基本原则,努力发展旱地节水农业。一要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发展中、小、微型集水工程建设。以各县为单位,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采取先大后小,先小后微顺序,逐步建设雨水集蓄工程。二要因地制宜,努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和经济条件,采取先经济作物,后大田作物,先高效作物,后一般作物的原则,发展高效灌溉工程。三是开展管道灌溉试验示范,为今后大面积开展管灌创造条件。
3加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我省中低产田范围广、面积大,即包括中东部的涝渍中低产田和严重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又包括中西部的易旱中低产田和盐碱地中低产田。要通过土地平整、梯田建设、路林建设等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的雨水利用效率,逐步改造中低产田。根据低产易旱耕地和坡耕地现状,分别采取坡改梯生土熟化、蓄水池配置、生物篱(埂)配置、深松改土和生物有机肥技术、田间防护林带等措施,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为现代节水农业创造基本条件。
4建立全省农业节水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采集雨情、水源水情、土壤墒情、种植信息等管理信息,快速便捷地进行数据处理和集成,进行目标管理和宏观决策,提高土壤墒情的动态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工作时效,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
1全面普及节水灌溉制度。各地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水田节水灌溉制度推广,要消灭推广死角,全面普及;新增水田要全部推广节水灌溉制度;在目前推广水平的基础上,要大力推广湿润灌溉制度,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制度的推广水平;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以土壤水分为灌水控制标准的控制灌溉技术。
2全面普及抗旱节水技术。根据灌区和旱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充分运用有利于提高降水和灌溉水转化效率的农艺管理技术,采取有机培肥、生物覆盖、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等)、沟垄种植、抗旱新品种、抗旱保水剂、土壤改良剂、蒸腾抑制剂、抗旱种衣剂和水田旱整地旱耙地等农艺、农机节水技术,进行合理的组装配套,实施土肥水种机一体化调控,减少土壤表层蒸发和植株蒸腾损失等生理生态需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
3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
要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科研、生产和人才优势,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进行研发。着重研究适合高寒地区特点的控制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研究抗旱节水剂、节水抗旱品种、节水农机具、喷、滴灌机具等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组装和集成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要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走国产化道路;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及农民技术骨干的培训,努力提高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科技素质,为节水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