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了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国内很多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但是,近年来,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问题发生的很多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开展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阐述了笔者对地铁建设工程中较重要的风险安全管理上一些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地铁安全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日益拥堵。地铁具有用地集约、能耗低、快捷、绿色、安全、正点、舒适等特点,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异常广阔,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目前,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地铁建设的高潮,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更改异常困难,票价收益低,同时地铁工程施工存在施工空间狭窄、粉尘噪声严重超标、空气质量差、各专业交岔作业、且地下与高空作业相结合等限制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常有耳闻,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铁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严重地影响着地铁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如果人们能事先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能够将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众所周知,地铁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不确定性和和较大的风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伤亡和损失,如何保障和提高施工安全,是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识别和评估出地铁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分类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3、提出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方法。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点,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建设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
三、地铁工程施工风险隐患的分析
(一)安全风险的识别
对潜在风险的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危险隐患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影响施工安全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在地铁施工的风险管理中,只有依靠知识的专业性、对现场施工环境的仔细观察,才能充分辨别危险隐患的存在,找出其原因,使之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
1、風险隐患
风险隐患是可能导致工程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隐患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风险隐患的控制总是与一定风险隐患联系在一起,对风险隐患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2、施工现场风险隐患的识别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现场危险隐患的识别通常采用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询问和交流;(2)现场观察;(3)查阅有关监理记录;(4)获取外部信息(如气象部门、交管部门);(5)安全检查表(签到表),运用已编制好的检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隐患。
3、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隐患的分布
地铁施工活动往往具有复杂性、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同时一些利益方安全意识淡薄,造成地铁建设施工安全存在重大危险。当地铁施工发生在人口居住活动密集的市区、商业区,一旦发生坍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其危害的往往不仅是施工场所,也包括周围已有建筑、城市运营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线路等设施的使用安全和居民的人身安全等公众利益,严重时更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根据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系统、有序地识别风险隐患的范围,划分不同作业的类型,应根据以下几方面情况来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
(1)工地地理位置、地质和水文条件、交通条件、施工场所外环境条件等;
(2)工程总平面和功能分区(如施工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的布局,易燃易爆、有害物料及设施的布置,施工生产流程线的布置,建筑物安全距离,运输及道路布置等;
(3)临时设施(如工程、生活、办公等场所)的防雨、防雷、采光、通风、防火,建筑设备的防漏电、防触电等;
(4)汽油、柴油、油漆、氧气、乙炔、水泥、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粉尘性等有害物料;
(5)施工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车辆等;
(6)地下、高空、起重、运输、带电、明火、粉尘、噪音等作业。应按相关施工规范要求,佩戴有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
(二)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成因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较晚,对于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存在程度较严重。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管理队伍不能适应大规模、高速度、跨越式、超常规地铁工程建设发展的要求。
(2)对于大型规模、基坑较深、施工环境条件艰苦、不断出现新问题的工程,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困难。
(3)对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管理手段不了解,不知如何去适应。
(4)对轨道交通这一高风险工程的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方式不匹配。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工程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有助于尽快地降低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四、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 认真总结国内外关于地铁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经验,针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地铁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相应的安全职责,保护地铁安全设施,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施工规范性文件的建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铁工程施工、运营等安全管理标准、制度,加强各方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隐患。
(二)必须强化全体参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督促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项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遵纪守法,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比如,聘请具有专业素养、受过严格训练、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向大家传授专业经验,以提高各环节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还有就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排除一切人为的风险因素。
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下级必须积极配合,上级组织的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找隐患,预防事故的,这原本是好事,可是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往往百般应付甚至停工待查,唯恐查出什么问题,对查出问题总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做法是对安全生产管理极端不负责任,只会导致隐患的漫延和扩大,最终出现安全事故。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方的责任意识,把必要、合理、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各级安全生产线上,从项目经理、总工、班组长再到每个员工,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级和每个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全面的逐级保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结合施工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自己的责任区域存在的风险源及控制方法,实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四)必须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是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因此必须从资金使用的源头上加强控制,财务部门必须单独建立使用台帐,切实做到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专款专用。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改善了,很多安全隐患就会得到控制。
(五)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防灾应急救援机制,制定日常建设、运营事故处置预案,做好各项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现场的组织实施,定期模拟演练,确保应急协调联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即使规章制度再完善、管理再严格,也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将损失与伤亡降到最低,应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在事故突发时才能有效的进行救援控制事故损失的扩大,顺利的完成后续的保险理赔工作。强化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ISNB 978-7-112-1419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地铁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地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ISNB 978-7-112-14228-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地铁安全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日益拥堵。地铁具有用地集约、能耗低、快捷、绿色、安全、正点、舒适等特点,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异常广阔,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目前,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地铁建设的高潮,但是,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更改异常困难,票价收益低,同时地铁工程施工存在施工空间狭窄、粉尘噪声严重超标、空气质量差、各专业交岔作业、且地下与高空作业相结合等限制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常有耳闻,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铁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严重地影响着地铁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如果人们能事先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能够将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众所周知,地铁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不确定性和和较大的风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伤亡和损失,如何保障和提高施工安全,是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识别和评估出地铁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分类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3、提出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方法。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地铁工程建设期间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点,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建设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
三、地铁工程施工风险隐患的分析
(一)安全风险的识别
对潜在风险的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危险隐患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影响施工安全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在地铁施工的风险管理中,只有依靠知识的专业性、对现场施工环境的仔细观察,才能充分辨别危险隐患的存在,找出其原因,使之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
1、風险隐患
风险隐患是可能导致工程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隐患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风险隐患的控制总是与一定风险隐患联系在一起,对风险隐患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2、施工现场风险隐患的识别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现场危险隐患的识别通常采用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询问和交流;(2)现场观察;(3)查阅有关监理记录;(4)获取外部信息(如气象部门、交管部门);(5)安全检查表(签到表),运用已编制好的检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隐患。
3、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隐患的分布
地铁施工活动往往具有复杂性、专业特性和不安全因素,同时一些利益方安全意识淡薄,造成地铁建设施工安全存在重大危险。当地铁施工发生在人口居住活动密集的市区、商业区,一旦发生坍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其危害的往往不仅是施工场所,也包括周围已有建筑、城市运营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线路等设施的使用安全和居民的人身安全等公众利益,严重时更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根据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系统、有序地识别风险隐患的范围,划分不同作业的类型,应根据以下几方面情况来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
(1)工地地理位置、地质和水文条件、交通条件、施工场所外环境条件等;
(2)工程总平面和功能分区(如施工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的布局,易燃易爆、有害物料及设施的布置,施工生产流程线的布置,建筑物安全距离,运输及道路布置等;
(3)临时设施(如工程、生活、办公等场所)的防雨、防雷、采光、通风、防火,建筑设备的防漏电、防触电等;
(4)汽油、柴油、油漆、氧气、乙炔、水泥、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粉尘性等有害物料;
(5)施工机械、电气设备、运输车辆等;
(6)地下、高空、起重、运输、带电、明火、粉尘、噪音等作业。应按相关施工规范要求,佩戴有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
(二)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成因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较晚,对于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存在程度较严重。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管理队伍不能适应大规模、高速度、跨越式、超常规地铁工程建设发展的要求。
(2)对于大型规模、基坑较深、施工环境条件艰苦、不断出现新问题的工程,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困难。
(3)对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管理手段不了解,不知如何去适应。
(4)对轨道交通这一高风险工程的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方式不匹配。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工程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有助于尽快地降低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四、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 认真总结国内外关于地铁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经验,针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地铁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相应的安全职责,保护地铁安全设施,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施工规范性文件的建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铁工程施工、运营等安全管理标准、制度,加强各方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隐患。
(二)必须强化全体参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督促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项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遵纪守法,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比如,聘请具有专业素养、受过严格训练、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向大家传授专业经验,以提高各环节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还有就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排除一切人为的风险因素。
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下级必须积极配合,上级组织的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找隐患,预防事故的,这原本是好事,可是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往往百般应付甚至停工待查,唯恐查出什么问题,对查出问题总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做法是对安全生产管理极端不负责任,只会导致隐患的漫延和扩大,最终出现安全事故。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方的责任意识,把必要、合理、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各级安全生产线上,从项目经理、总工、班组长再到每个员工,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级和每个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全面的逐级保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结合施工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自己的责任区域存在的风险源及控制方法,实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四)必须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是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因此必须从资金使用的源头上加强控制,财务部门必须单独建立使用台帐,切实做到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专款专用。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改善了,很多安全隐患就会得到控制。
(五)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防灾应急救援机制,制定日常建设、运营事故处置预案,做好各项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现场的组织实施,定期模拟演练,确保应急协调联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即使规章制度再完善、管理再严格,也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将损失与伤亡降到最低,应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在事故突发时才能有效的进行救援控制事故损失的扩大,顺利的完成后续的保险理赔工作。强化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ISNB 978-7-112-1419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地铁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地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ISNB 978-7-112-14228-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