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18日凌晨2点,离春节只有7天,从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毕业仅半年的沈宇浩,在成都市财富中心大厦第22层卫生工具存放室里。用自己的鞋带悬在下水管上。结束了年仅22岁的生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又一悲剧上演。贫困的家庭、含辛茹苦的父母、勤勉好学的孩子、阳光帅气、大学毕业……悲剧的原点在哪里?近日,笔者征得沈宇浩父母同意,试着随着他成长的足迹,去寻找悲剧发生的源头。
倾尽家产,供儿子上大学
1987年3月,沈宇浩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加乐镇。这里是偏僻山区,经济落后,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母亲张建英初中毕业后,被聘为村小学代课教师。由于她仅有初中文化程度,虽然工作刻苦努力,教学效果也不错,却一直没有得到转正机会,月工资最初只有18.5元,后来增加到200多元,加上课时补贴和奖金,每月总共有300元左右的收入。父亲沈家伟也是初中学历,曾在当地中学当过多年保安,也担任过几年小学代课教师,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三百多元,
沈宇浩目睹了父母的艰辛和家庭经济的拮据,从不乱花钱。上小学时,母亲给他5毛钱买橡皮擦,他把剩下的3毛钱交给母亲。上初中以后,老师发现他有绘画天赋,建议他学绘画。沈宇浩很喜欢绘画,也很想参加绘画班。但每月要缴50元培训费,他一直不敢跟母亲提这事,最后还是老师告诉了张建英。
2002年9月,沈宇浩考入县城读高中,只能住校,学杂费和生活费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仅凭父母当代课教师那点收入,维持全家人日常生活都非常困难,又怎么供得起孩子住读?为挣钱供儿子读书,这年,母亲辞去当了整整18年的代课教师的工作,去县城帮亲戚守店铺,沈家伟远赴新疆打工。由于人地生疏,沈家伟去新疆不但没有挣到钱,还倒贴了往返路费。很长一段时间,全家的生活都靠张建英守店的每月300元收入维持。上高中后,张建英每月给沈宇浩150元。维持除学费之外的所有开支。沈宇浩每月伙食费只用80元,其余的钱都用来购买学习资料和绘画材料。每次从母亲手里拿钱时,他总是满脸愧疚地问:“妈妈,你把钱都给我了,你和爸爸怎么办啊?”
2005年7月底,沈宇浩收到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录取通知书,虽然只被录取到专科班,却是他最喜欢的广告设计专业,全家都非常高兴。可是,每年近1.5万元的学杂费,对这个没有任何积蓄的农村家庭是个天文数字。
第二天,沈家伟和张建英就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只借到几千元。一个亲戚以自己的名义替他们贷款1万元,总算解决了沈宇浩第一学年的学杂费。
自从沈宇浩上了大学,父亲沈家伟就去广州打工,在餐馆帮人洗碗、打饭,每月工资800多元,每月能够寄回家400-500元,加上张建英帮人守店铺的300多元,全家总收入也只有1300多元。张建英夫妇每月给沈宇浩400元生活费,最多的时候给他600元。在成都这样的城市,尤其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其经济紧张程度都可想而知!
一转眼,沈宇浩进人大二,又要缴纳学杂费,父母不好再向亲友们开口借钱,只好再托亲戚向信用社贷款。到儿子上大三时,他们再也不好意思开口请别人帮忙贷款了。夫妻俩当时都在外打工,暂时不需要住在家里,于是把农村老家的住房卖掉,刚好凑齐沈宇浩这年的学杂费。到2008年7月,为了供沈宇浩上大学,信用社贷款加上私人借款,家里已欠债6万多元。
晴天霹雳,懂事儿子弃家轻生
深知家庭贫困,沈宇浩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3年大学期间,他勤俭节约,从不和同学攀比。为了节省开支,他吃饭几乎都在学校食堂,很少去外面的饭馆。父母很少给他买过衣服,他自己也几乎不买。大学二年级时,沈宇浩被学校评为“特困生”,学校给了他3000元特困补助,接受过几次别人捐赠的“爱心服装”。沈宇浩穿的多是学校发放的救助衣服。
与班上同学相比,沈宇浩很清楚自己的美术基础薄弱。但凭着刻苦努力,在全班40多个同学中,他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2008年6月,他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008年毕业前几个月,沈宇浩就应聘到成都蓝天传媒公司上班。此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工作劲头十足。但由于试用期较长,待遇也较低,上班一段时间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
2008年“5·12”大地震那天,沈宇浩正在成都财富中心大厦第22层楼应聘,幸运地被录用。正在签订合同时,突然地震爆发。沈宇浩吓得拔腿就跑,不到5分钟时间,就冲出了大楼。此后连续几天,余震不断,他没有再去财富中心,被录用的希望自然化作泡影。对放弃这份工作的原因,他在QQ空间里写道:“地震太可怕了!父母年纪大了,还有大笔债务需要偿还,我必须珍惜生命!”
2008年8月,毕业一个月后,沈宇浩被成都群丽婚纱影楼聘用,做婚纱照后期修饰。在试用期内,他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他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对婚纱照后期修饰不太感兴趣,加上这时又与相恋3年的女友分手,他对这份工作渐渐失去了热情。试用期将要结束时,他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回到与同学合租的房内,沈宇浩感到十分无聊。此时已是2008年12月底,与同学合租的房子已经到期,急需3000元才能继续租住。可是,钱从哪里来?虽然妈妈说想办法寄钱,但自己毕业半年了,还伸手向父母要钱,于心何忍?沈宇浩告诉妈妈:“不用寄钱了,我自己想办法吧!”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沈宇浩一直没把自己失去工作的事告诉妈妈。
家在成都市区的小奇主动要求沈宇浩住到自己家里,把家里的钥匙也给了他,并让沈宇浩精心制作个人简历,准备等自己上班的公司春节后招人时推荐他。
2009年1月17日,小奇在公司加夜班,家里只有沈宇浩一个人。深夜12点,小奇下班回家时,发现家里的防盗门大开着,忙进屋查看,却找不到沈宇浩。小奇立即打电话询问沈宇浩在哪里,沈宇浩说:“我今晚不回来住了。”小奇知道沈宇浩在成都朋友不多,反复追问他在哪里。沈宇浩坚决不说出自己此时的所在地。小奇骗他说:“我没有钥匙,进不了家门,你赶快回来开门!”小奇以为用这个借口,一定能把沈宇浩哄回家。可沈宇浩却告诉他:“钥匙放在门口的踩垫下面。你好好生活,不要找我。我太累了,要去一个清静的地方!”接完电话,他就放声大哭,再也不接小奇的电话。小奇和几个同学彻夜寻找沈宇浩。但音信全无。
18日早晨6点过,成都市财富中心大厦一个清洁工打扫清洁时,推开第22层厕所的门,发现一个小伙子吊死在水管上,吓得魂飞魄散,立即向所属的督院街派出所报警。警方经过仔细勘验,上吊自杀者正是沈宇浩,已经死亡多时,凶器则是他鞋上的白色鞋带。
得到儿子的噩耗,张建英当场晕厥。在出事的前几天,沈宇浩曾心情沉重地打来电话,询问家里现在究竟欠别人多少钱,具体欠哪些人的钱。张建英不知道 儿子已经失业,也没来得及询问儿子过问债务的目的,便把欠债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儿子。1月17日那天,白天张建英一直在店里忙碌,晚上睡得较早,根本没有注意到儿子发来的短信。第二天醒来时,就接到了成都市督院街派出所的电话:儿子自杀了!
慈母的伤悲,没有答案的追问
沈宇浩去世大半年了,一个网名叫NIAN的同学在他的空间留言:“去看你的时候,你那儿都长小草了,就像生前的你,安静却生机盎然。那天阿姨(沈母)又哭得很凶,我都不知道这是她第几次在我面前流泪了。阿姨多了很多白发,我看着都心疼!”
沈宇浩的父母无法走出中年丧子的悲痛。儿子离去后的这大半年里,张建英日日以泪洗面,彻夜难眠,儿子的身影总是在眼前闪现,儿子留下的遗书总萦绕在脑海里,让她心如刀割。儿子那么孝顺懂事,顺利地读到大学毕业,除了需要父母为他筹集学杂费和生活费以外,很少让父母操心。在读大学和寻找工作期间,无论遇到多少艰难,儿子几乎从不告诉父母。妈妈给他打电话时,儿子总是报喜不报忧。在儿子辞去群丽婚纱影楼工作极度痛苦之时,还反复叮嘱朋友们“千万不要把我失业的事告诉妈妈”。在沈宇浩自杀之前,张建英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而幸福的母亲,突然传来的噩耗,彻底击碎了她的幸福和自信。如今,她不断地反思:作为母亲,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正因为沈宇浩太孝顺懂事,体谅父母的艰难,总是把压力和痛苦藏在心里,从来不告诉父母,当笔者问起沈宇浩的大学生活,以及他毕业后寻找工作的情况时,他的父母根本无法说出详细情况。
据沈宇浩的室友介绍,上高中时,沈宇浩有一个关系较好的女同学,也是学美术的,沈宇浩很喜欢她。考上大学后,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感情很好。那个女孩在重庆读本科,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虽然女孩对他很好,但沈宇浩总感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不但没有钱给女友买礼物,而且去看望女友的往返车费都负担不起。只能默默地思念女友。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几次应聘工作都不如意,甚至房租都要父母支付,沈宇浩更觉得自己无法给女友一个幸福的未来。2008年9月,沈宇浩痛苦地主动提出和女友分手。
当笔者采访张建英时,她反复对笔者强调:“我现在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我和宇浩爸爸省吃俭用,借钱让他去读高中,读大学,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儿子是被沉重的债务压死的!”
提起儿子的离世,张建英悔恨万分:“我们本来家境不好,如果时光倒退10年,对儿子的成长道路,我们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更理智的选择,绝不会贷款和借钱让他去读艺术专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活着,这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心爱的儿子离去了,张建英夫妇虽然极度悲痛,却不能只顾悲痛,还有大笔的债务急需偿还,他们不得不强打精神挣钱还债。一个亲戚出于同情,把县城边上一间门面让给他们,夫妻俩开始没日没夜地经营粮油生意。
突然遭此沉重打击,44岁的张建英已白发丛生,疲惫瘦弱。为了早日还清6万元债务,她拖着沉重的脚步,搬着一袋又一袋的大米,不断地给客户送货……
编后: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大学生自杀并不是一个少见的问题,在美国每年自杀的大学生超过1300人,广州,仅2008年就有31位大学生自杀,上海有23人,而百度上关于“四川大学生自杀”的网页多达三十多万条。有多少孩子自杀,背后就有多少悲痛欲绝的母亲,而她们都在追问:“我的孩子为什么自杀?”
本文中,母亲觉得儿子是因为艺术类专业没选好,就业难,债务太沉重而选择自杀。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张建英和丈夫对自己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压榨,为什么他们如此地辛苦,如此地努力,却还是不能凑出6万元供儿子念完3年的大专?6万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家庭的天文数字?沈宇浩为什么在短短半年时间与三份工作擦肩而过?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大学教育的缺陷?白发的母亲仍在追问……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又一悲剧上演。贫困的家庭、含辛茹苦的父母、勤勉好学的孩子、阳光帅气、大学毕业……悲剧的原点在哪里?近日,笔者征得沈宇浩父母同意,试着随着他成长的足迹,去寻找悲剧发生的源头。
倾尽家产,供儿子上大学
1987年3月,沈宇浩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加乐镇。这里是偏僻山区,经济落后,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母亲张建英初中毕业后,被聘为村小学代课教师。由于她仅有初中文化程度,虽然工作刻苦努力,教学效果也不错,却一直没有得到转正机会,月工资最初只有18.5元,后来增加到200多元,加上课时补贴和奖金,每月总共有300元左右的收入。父亲沈家伟也是初中学历,曾在当地中学当过多年保安,也担任过几年小学代课教师,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三百多元,
沈宇浩目睹了父母的艰辛和家庭经济的拮据,从不乱花钱。上小学时,母亲给他5毛钱买橡皮擦,他把剩下的3毛钱交给母亲。上初中以后,老师发现他有绘画天赋,建议他学绘画。沈宇浩很喜欢绘画,也很想参加绘画班。但每月要缴50元培训费,他一直不敢跟母亲提这事,最后还是老师告诉了张建英。
2002年9月,沈宇浩考入县城读高中,只能住校,学杂费和生活费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仅凭父母当代课教师那点收入,维持全家人日常生活都非常困难,又怎么供得起孩子住读?为挣钱供儿子读书,这年,母亲辞去当了整整18年的代课教师的工作,去县城帮亲戚守店铺,沈家伟远赴新疆打工。由于人地生疏,沈家伟去新疆不但没有挣到钱,还倒贴了往返路费。很长一段时间,全家的生活都靠张建英守店的每月300元收入维持。上高中后,张建英每月给沈宇浩150元。维持除学费之外的所有开支。沈宇浩每月伙食费只用80元,其余的钱都用来购买学习资料和绘画材料。每次从母亲手里拿钱时,他总是满脸愧疚地问:“妈妈,你把钱都给我了,你和爸爸怎么办啊?”
2005年7月底,沈宇浩收到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录取通知书,虽然只被录取到专科班,却是他最喜欢的广告设计专业,全家都非常高兴。可是,每年近1.5万元的学杂费,对这个没有任何积蓄的农村家庭是个天文数字。
第二天,沈家伟和张建英就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只借到几千元。一个亲戚以自己的名义替他们贷款1万元,总算解决了沈宇浩第一学年的学杂费。
自从沈宇浩上了大学,父亲沈家伟就去广州打工,在餐馆帮人洗碗、打饭,每月工资800多元,每月能够寄回家400-500元,加上张建英帮人守店铺的300多元,全家总收入也只有1300多元。张建英夫妇每月给沈宇浩400元生活费,最多的时候给他600元。在成都这样的城市,尤其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其经济紧张程度都可想而知!
一转眼,沈宇浩进人大二,又要缴纳学杂费,父母不好再向亲友们开口借钱,只好再托亲戚向信用社贷款。到儿子上大三时,他们再也不好意思开口请别人帮忙贷款了。夫妻俩当时都在外打工,暂时不需要住在家里,于是把农村老家的住房卖掉,刚好凑齐沈宇浩这年的学杂费。到2008年7月,为了供沈宇浩上大学,信用社贷款加上私人借款,家里已欠债6万多元。
晴天霹雳,懂事儿子弃家轻生
深知家庭贫困,沈宇浩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3年大学期间,他勤俭节约,从不和同学攀比。为了节省开支,他吃饭几乎都在学校食堂,很少去外面的饭馆。父母很少给他买过衣服,他自己也几乎不买。大学二年级时,沈宇浩被学校评为“特困生”,学校给了他3000元特困补助,接受过几次别人捐赠的“爱心服装”。沈宇浩穿的多是学校发放的救助衣服。
与班上同学相比,沈宇浩很清楚自己的美术基础薄弱。但凭着刻苦努力,在全班40多个同学中,他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2008年6月,他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008年毕业前几个月,沈宇浩就应聘到成都蓝天传媒公司上班。此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工作劲头十足。但由于试用期较长,待遇也较低,上班一段时间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
2008年“5·12”大地震那天,沈宇浩正在成都财富中心大厦第22层楼应聘,幸运地被录用。正在签订合同时,突然地震爆发。沈宇浩吓得拔腿就跑,不到5分钟时间,就冲出了大楼。此后连续几天,余震不断,他没有再去财富中心,被录用的希望自然化作泡影。对放弃这份工作的原因,他在QQ空间里写道:“地震太可怕了!父母年纪大了,还有大笔债务需要偿还,我必须珍惜生命!”
2008年8月,毕业一个月后,沈宇浩被成都群丽婚纱影楼聘用,做婚纱照后期修饰。在试用期内,他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他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对婚纱照后期修饰不太感兴趣,加上这时又与相恋3年的女友分手,他对这份工作渐渐失去了热情。试用期将要结束时,他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回到与同学合租的房内,沈宇浩感到十分无聊。此时已是2008年12月底,与同学合租的房子已经到期,急需3000元才能继续租住。可是,钱从哪里来?虽然妈妈说想办法寄钱,但自己毕业半年了,还伸手向父母要钱,于心何忍?沈宇浩告诉妈妈:“不用寄钱了,我自己想办法吧!”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沈宇浩一直没把自己失去工作的事告诉妈妈。
家在成都市区的小奇主动要求沈宇浩住到自己家里,把家里的钥匙也给了他,并让沈宇浩精心制作个人简历,准备等自己上班的公司春节后招人时推荐他。
2009年1月17日,小奇在公司加夜班,家里只有沈宇浩一个人。深夜12点,小奇下班回家时,发现家里的防盗门大开着,忙进屋查看,却找不到沈宇浩。小奇立即打电话询问沈宇浩在哪里,沈宇浩说:“我今晚不回来住了。”小奇知道沈宇浩在成都朋友不多,反复追问他在哪里。沈宇浩坚决不说出自己此时的所在地。小奇骗他说:“我没有钥匙,进不了家门,你赶快回来开门!”小奇以为用这个借口,一定能把沈宇浩哄回家。可沈宇浩却告诉他:“钥匙放在门口的踩垫下面。你好好生活,不要找我。我太累了,要去一个清静的地方!”接完电话,他就放声大哭,再也不接小奇的电话。小奇和几个同学彻夜寻找沈宇浩。但音信全无。
18日早晨6点过,成都市财富中心大厦一个清洁工打扫清洁时,推开第22层厕所的门,发现一个小伙子吊死在水管上,吓得魂飞魄散,立即向所属的督院街派出所报警。警方经过仔细勘验,上吊自杀者正是沈宇浩,已经死亡多时,凶器则是他鞋上的白色鞋带。
得到儿子的噩耗,张建英当场晕厥。在出事的前几天,沈宇浩曾心情沉重地打来电话,询问家里现在究竟欠别人多少钱,具体欠哪些人的钱。张建英不知道 儿子已经失业,也没来得及询问儿子过问债务的目的,便把欠债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儿子。1月17日那天,白天张建英一直在店里忙碌,晚上睡得较早,根本没有注意到儿子发来的短信。第二天醒来时,就接到了成都市督院街派出所的电话:儿子自杀了!
慈母的伤悲,没有答案的追问
沈宇浩去世大半年了,一个网名叫NIAN的同学在他的空间留言:“去看你的时候,你那儿都长小草了,就像生前的你,安静却生机盎然。那天阿姨(沈母)又哭得很凶,我都不知道这是她第几次在我面前流泪了。阿姨多了很多白发,我看着都心疼!”
沈宇浩的父母无法走出中年丧子的悲痛。儿子离去后的这大半年里,张建英日日以泪洗面,彻夜难眠,儿子的身影总是在眼前闪现,儿子留下的遗书总萦绕在脑海里,让她心如刀割。儿子那么孝顺懂事,顺利地读到大学毕业,除了需要父母为他筹集学杂费和生活费以外,很少让父母操心。在读大学和寻找工作期间,无论遇到多少艰难,儿子几乎从不告诉父母。妈妈给他打电话时,儿子总是报喜不报忧。在儿子辞去群丽婚纱影楼工作极度痛苦之时,还反复叮嘱朋友们“千万不要把我失业的事告诉妈妈”。在沈宇浩自杀之前,张建英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而幸福的母亲,突然传来的噩耗,彻底击碎了她的幸福和自信。如今,她不断地反思:作为母亲,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正因为沈宇浩太孝顺懂事,体谅父母的艰难,总是把压力和痛苦藏在心里,从来不告诉父母,当笔者问起沈宇浩的大学生活,以及他毕业后寻找工作的情况时,他的父母根本无法说出详细情况。
据沈宇浩的室友介绍,上高中时,沈宇浩有一个关系较好的女同学,也是学美术的,沈宇浩很喜欢她。考上大学后,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感情很好。那个女孩在重庆读本科,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虽然女孩对他很好,但沈宇浩总感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不但没有钱给女友买礼物,而且去看望女友的往返车费都负担不起。只能默默地思念女友。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几次应聘工作都不如意,甚至房租都要父母支付,沈宇浩更觉得自己无法给女友一个幸福的未来。2008年9月,沈宇浩痛苦地主动提出和女友分手。
当笔者采访张建英时,她反复对笔者强调:“我现在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我和宇浩爸爸省吃俭用,借钱让他去读高中,读大学,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儿子是被沉重的债务压死的!”
提起儿子的离世,张建英悔恨万分:“我们本来家境不好,如果时光倒退10年,对儿子的成长道路,我们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更理智的选择,绝不会贷款和借钱让他去读艺术专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活着,这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心爱的儿子离去了,张建英夫妇虽然极度悲痛,却不能只顾悲痛,还有大笔的债务急需偿还,他们不得不强打精神挣钱还债。一个亲戚出于同情,把县城边上一间门面让给他们,夫妻俩开始没日没夜地经营粮油生意。
突然遭此沉重打击,44岁的张建英已白发丛生,疲惫瘦弱。为了早日还清6万元债务,她拖着沉重的脚步,搬着一袋又一袋的大米,不断地给客户送货……
编后: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大学生自杀并不是一个少见的问题,在美国每年自杀的大学生超过1300人,广州,仅2008年就有31位大学生自杀,上海有23人,而百度上关于“四川大学生自杀”的网页多达三十多万条。有多少孩子自杀,背后就有多少悲痛欲绝的母亲,而她们都在追问:“我的孩子为什么自杀?”
本文中,母亲觉得儿子是因为艺术类专业没选好,就业难,债务太沉重而选择自杀。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张建英和丈夫对自己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压榨,为什么他们如此地辛苦,如此地努力,却还是不能凑出6万元供儿子念完3年的大专?6万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家庭的天文数字?沈宇浩为什么在短短半年时间与三份工作擦肩而过?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大学教育的缺陷?白发的母亲仍在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