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移动化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信息传播的显著趋势。随着依托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新媒体应用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也开始有意识地整合移动新媒体平台开展信息传播。目前,一些主流新闻媒体已经在脸谱、推特等国外社交网站上开设官方账号,有的媒体还推出了专门面向海外公众的英文新闻客户端、英文手机报和英文版手机网站,以完善移动传播布局,从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助力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国际传播平台——《中国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如何借助移动传播平台开展对特定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据此管窥和探讨我国主流媒体在当前移动传播时代优化对外传播的关键所在。之所以选择《中国日报》,是因为它无论是在媒体性质、媒体地位还是移动新媒体应用方面,均具备很强的代表性:一者,它作为我国国家级英文日报,是党和政府向外界表达中国观点与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阵地,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二者,《中国日报》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英文网站的创办者,一直致力于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动我国国际传播,現已构建起包括社交网站、新闻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多种传播平台在内的移动传播体系,而其脸谱和推特(@ChinaDailyUSA)账号的关注者分别达到833万和63万,拥有500余万用户的客户端,还是中国海外下载量最大的新闻客户端。
《中国日报》移动新媒体对2016年中国代表性热点事件的报道状况
在2016年中国的诸多热点事件中,本文聚焦分析“G20杭州峰会”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个新闻事件。在事件类型上,上述两个新闻事件分别涉及经济发展与合作议题、科技进步与创新议题,而这均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点议题。从国外主要媒体的报道上看,这些媒体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议题的报道较少,对“G20杭州峰会”的报道则某种程度上突出负面性,如认为中方为安保使杭州变为“鬼城(Ghost town)”①,又如认为G20杭州峰会显露出“中国意欲领导世界”②;这两类情况(能见度低和遭遇负面解读)又是我国对外传播时常面对的难题。对此,探讨主流媒体如何通过移动新媒体平台扩大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引导内外对话、塑造国家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
在平台选择方面,本文选取《中国日报》有代表性的三个移动新媒体平台展开研究,它们分别是《中国日报》的脸谱官方账号@chinadaily、推特平台上《中国日报 美国版》官方账号@ChinaDailyUSA,以及其自有新闻客户端“China Daily”。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脸谱、推特与新闻客户端是诸多移动新媒体中覆盖用户最广、传播效果最为突出的平台,其中@ChinaDailyUSA是《中国日报》在推特矩阵中关注者最多的官方账号;另一方面,这三类平台的组合也可与国内以“两微一端”为核心的移动传播平台架构保持一致,从而有助于提升本研究的适用性。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和媒体传播的活跃期,本文全面分析2016年(截止到11月20日)《中国日报》在上述三个移动新媒体平台针对“G20杭州峰会”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个新闻事件所发布的各类报道,其中“G20杭州峰会”878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77篇。通过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可总结勾勒其报道的整体状况(见表1和表2)。
《中国日报》移动新媒体报道热点事件的特点与不足
总的来看,在对外传播中《中国日报》通过移动新媒体平台对这两个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较好地区分了三类移动平台的传播特点,在不同的移动平台上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基调各有侧重。
首先,三类移动平台均采用了与国内主流媒体相似的、于政府有利的报道框架,向国外传递来自党和政府的主流声音,表现出基调和意图的趋同性。
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事件中,《中国日报》通过新闻客户端,除报道航天器动态和宇航员生活外,在10月18日和11月18日起降新闻密集的阶段两次报道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香港民政事务局合作的、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项目(“Rocket carries school experiments into spaces”“Space experiments designed by HK students successful”)。在当时香港议员宣誓风波的背景下,这两则报道体现出主流媒体试图借助此次事件破除外界负面猜疑、展现两地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以维护国家形象的目的。
有关“G20杭州峰会”的报道也具有同样特点。一方面,其以积极正面的评价塑造此次G20会议,如圆满成功(“a complete success”③),获得国际专家的广泛关注(“Hangzhou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and comments from experts worldwide”④),高度评价会议成果(“spoke highly of how G20 Summit this year highlighted”⑤);另一方面,其将会议的成功与成果归因于中国的努力与贡献,如习近平主席的成功主持(“presided over by President Xi”⑥),中国在会议中扮演重要角色(“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at G20”⑦)以及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China has a lot to offer the world”⑧)等。
其次,不同移动平台的话语表达各有侧重,实现了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的相互补充。
在“G20杭州峰会”事件中,《中国日报》新闻客户端共发布451篇报道,其中以经济为主题的报道达到300篇,占总体的66.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日报》在脸谱、推特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主题更加多元、形式也更丰富。如关于会议的花絮信息,包括介绍杭州的城市风貌(“Daily life in Hangzhou”“Photos paint a portrait of ‘beautiful Hangzhou’”),饮茶文化(“Top 10 tea brands of Hangzhou”),会议安保(“Glimpse into the work and life of G20 guards”),志愿者招募(“Million volunteers in Hangzhou get ready as G20 draw near”),礼宾服务(“Silk gifts reflect ties to Hangzhou, past and present”“‘First Lady table ware’a hit in Hangzhou”)等内容的信息就占到平台总发布量的31.4%,而这些信息在新闻客户端上的比例只有不到7%。这反映出新闻客户端在对外传播中更多地表现出了权威性与严肃性,而脸谱、推特平台则注重用更为有趣、生动的信息吸引用户的关注。 客观上讲,《中国日报》通过移动新媒体对这两则新闻事件的报道导向正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但从发挥移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与优势层面看,其报道亦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其一,在报道内容上,不论是脸谱、推特还是新闻客户端,除《中国日报》自采新闻外,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机构,报道对象常常围绕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展开,政治性强,宏大叙事的特点十分显著。这与国际传播的目标对象——国外公众的思维方式与阅读旨趣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其二,从内容风格上看,我国主流媒体在移动媒体平台的叙事表达主要以注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硬新闻”⑨为主,叙事风格多显死板与单调,缺乏彰显人文关怀、表达价值观念以及展现人物个性的“软新闻”,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后者更加符合移动用户对新闻信息的偏好以及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特点。
第三,就报道方式而言,移动新媒体平台为信息的组织与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5年以来,H5网页、短视频、360度全景新闻、移动直播、VR新闻等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報道方式逐步被各国媒体采用,同时也受到了移动用户的喜爱与欢迎;但仅从本文所研究的两则新闻事件来看,我国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所使用的报道方式仍然以文字、图片和传统视频新闻为主,缺乏对新兴报道方式的运用。
第四,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移动新闻平台信息的组织聚合还不够完善。以新闻客户端为例,《中国日报》的客户端仅包括编辑推荐、中国、世界、商业、体育、生活、观点、科技、专题、图片与视频11个版块,细分程度的不足直接导致许多新闻无法找到与其内容相应的版块而显得散乱无序;同时,检索、专题等主要的网络信息整合方式没有在新闻客户端上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新闻客户端的互动性与便捷性较差。
运用移动新媒体推进国际传播的路径优化
通过对《中国日报》三个主要移动新媒体平台就“G20杭州峰会”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个新闻事件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部分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已经意识到移动传播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移动传播体系。但若想通过移动新媒体的应用真正有效地推进国际传播,仅仅从“工具”层面进行尝试是远远不够的。
与PC端的新媒体平台相比,移动新媒体因终端形态、使用场景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传播特点,这令其在传播方式、受众特征以及传播格局等方面也与PC端的新媒体平台有很大差异。比如,根据美国研究机构comScore于2016年9月发布的《2016美国移动应用报告》显示,年龄在18-24岁的美国受访者中,78%的人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PC端的使用率仅为22%;但随着年龄增长,使用PC端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在45-54岁的受访者中增长到37%,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达到58%。⑩这说明移动新媒体的使用者更多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而越丰富有趣、生动新颖的内容越可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继而在移动新媒体上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传播面临着西方媒体和外来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不同语境下跨文化传播存在的“文化隔膜”。如今,除了这些待解的问题,新兴传播平台与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当下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又为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增添了新的难题。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想要变挑战为机遇,使移动新媒体在我国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尽快做出调整与完善:
第一,以受众为中心,不仅要洞察海外受众的特点与诉求,还要充分把握移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的新变化、新特征、新需求,并据此设计传播内容、转变话语体系、优化传播方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开展对外传播。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挖掘那些真正能够彰显中国文化和气质的真实故事;另一方面则要遵循移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让故事有人情、有人味,既简单易懂又切合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待,并借助移动网络所连接的信源、关系、圈层、社群把故事清晰呈现在受众面前,增强故事的“能见度”。
第三,掌握移动传播新技术、新趋势,在图文报道之外,基于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积极创新对外报道方式、优化受众信息获取的体验,如采用集纳了文字、音频、视频、信息图表、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融合报道,注重趣味性与传播效率的短视频报道,凸显时效性和在场感的微直播报道,以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景新闻与VR新闻等。
第四,进一步扩大国际传播队伍,既要建设自身专业的移动新媒体传播团队,更要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的诸多优势,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培育社群等方式调动社会组织、自媒体、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和冷漠的旁观者变成国际传播的策划者、动员者、组织者、实践者和分享者,进一步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让海外受众形成更加客观、真实、立体、积极的中国印象。
「注释」
①路透社:《China’s Hangzhou turns ghost town as G20 leaders arrive》,2016年9月3日,www.reuters.com/article/us-g20-china-hangzhou-idUSKCN11906S。
②英国广播公司(BBC):《Hangzhou G20: China’s ambitions for global leadership》,2016年9月2日,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37241315。
③China Daily:《China urges G20 to implement Hangzhou consensus》,China Daily新闻客户端,2016年10月8日。
④@China Daily:《President Xi’s speech at B20 draws worldwide attention, commuents》,Facebook,2015年9月4日。
⑤China Daily:《Crucial that G20 turns pledges into actions: Ex-IMF president》,China Daily新闻客户端,2016年10月14日。
⑥同上。
⑦@China daily USA,Twitter,2016年5月23日。
⑧@China Daily:《President Xi’s G20 message offers lessons in leadership》,Facebook,2016年9月7日。
⑨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⑩comScore:《2016美国移动应用报告》,201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519709.html。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国际传播平台——《中国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如何借助移动传播平台开展对特定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据此管窥和探讨我国主流媒体在当前移动传播时代优化对外传播的关键所在。之所以选择《中国日报》,是因为它无论是在媒体性质、媒体地位还是移动新媒体应用方面,均具备很强的代表性:一者,它作为我国国家级英文日报,是党和政府向外界表达中国观点与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阵地,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二者,《中国日报》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英文网站的创办者,一直致力于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动我国国际传播,現已构建起包括社交网站、新闻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多种传播平台在内的移动传播体系,而其脸谱和推特(@ChinaDailyUSA)账号的关注者分别达到833万和63万,拥有500余万用户的客户端,还是中国海外下载量最大的新闻客户端。
《中国日报》移动新媒体对2016年中国代表性热点事件的报道状况
在2016年中国的诸多热点事件中,本文聚焦分析“G20杭州峰会”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个新闻事件。在事件类型上,上述两个新闻事件分别涉及经济发展与合作议题、科技进步与创新议题,而这均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点议题。从国外主要媒体的报道上看,这些媒体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议题的报道较少,对“G20杭州峰会”的报道则某种程度上突出负面性,如认为中方为安保使杭州变为“鬼城(Ghost town)”①,又如认为G20杭州峰会显露出“中国意欲领导世界”②;这两类情况(能见度低和遭遇负面解读)又是我国对外传播时常面对的难题。对此,探讨主流媒体如何通过移动新媒体平台扩大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引导内外对话、塑造国家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
在平台选择方面,本文选取《中国日报》有代表性的三个移动新媒体平台展开研究,它们分别是《中国日报》的脸谱官方账号@chinadaily、推特平台上《中国日报 美国版》官方账号@ChinaDailyUSA,以及其自有新闻客户端“China Daily”。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脸谱、推特与新闻客户端是诸多移动新媒体中覆盖用户最广、传播效果最为突出的平台,其中@ChinaDailyUSA是《中国日报》在推特矩阵中关注者最多的官方账号;另一方面,这三类平台的组合也可与国内以“两微一端”为核心的移动传播平台架构保持一致,从而有助于提升本研究的适用性。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和媒体传播的活跃期,本文全面分析2016年(截止到11月20日)《中国日报》在上述三个移动新媒体平台针对“G20杭州峰会”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个新闻事件所发布的各类报道,其中“G20杭州峰会”878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77篇。通过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可总结勾勒其报道的整体状况(见表1和表2)。
《中国日报》移动新媒体报道热点事件的特点与不足
总的来看,在对外传播中《中国日报》通过移动新媒体平台对这两个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较好地区分了三类移动平台的传播特点,在不同的移动平台上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基调各有侧重。
首先,三类移动平台均采用了与国内主流媒体相似的、于政府有利的报道框架,向国外传递来自党和政府的主流声音,表现出基调和意图的趋同性。
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事件中,《中国日报》通过新闻客户端,除报道航天器动态和宇航员生活外,在10月18日和11月18日起降新闻密集的阶段两次报道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香港民政事务局合作的、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项目(“Rocket carries school experiments into spaces”“Space experiments designed by HK students successful”)。在当时香港议员宣誓风波的背景下,这两则报道体现出主流媒体试图借助此次事件破除外界负面猜疑、展现两地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以维护国家形象的目的。
有关“G20杭州峰会”的报道也具有同样特点。一方面,其以积极正面的评价塑造此次G20会议,如圆满成功(“a complete success”③),获得国际专家的广泛关注(“Hangzhou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and comments from experts worldwide”④),高度评价会议成果(“spoke highly of how G20 Summit this year highlighted”⑤);另一方面,其将会议的成功与成果归因于中国的努力与贡献,如习近平主席的成功主持(“presided over by President Xi”⑥),中国在会议中扮演重要角色(“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at G20”⑦)以及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China has a lot to offer the world”⑧)等。
其次,不同移动平台的话语表达各有侧重,实现了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的相互补充。
在“G20杭州峰会”事件中,《中国日报》新闻客户端共发布451篇报道,其中以经济为主题的报道达到300篇,占总体的66.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日报》在脸谱、推特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主题更加多元、形式也更丰富。如关于会议的花絮信息,包括介绍杭州的城市风貌(“Daily life in Hangzhou”“Photos paint a portrait of ‘beautiful Hangzhou’”),饮茶文化(“Top 10 tea brands of Hangzhou”),会议安保(“Glimpse into the work and life of G20 guards”),志愿者招募(“Million volunteers in Hangzhou get ready as G20 draw near”),礼宾服务(“Silk gifts reflect ties to Hangzhou, past and present”“‘First Lady table ware’a hit in Hangzhou”)等内容的信息就占到平台总发布量的31.4%,而这些信息在新闻客户端上的比例只有不到7%。这反映出新闻客户端在对外传播中更多地表现出了权威性与严肃性,而脸谱、推特平台则注重用更为有趣、生动的信息吸引用户的关注。 客观上讲,《中国日报》通过移动新媒体对这两则新闻事件的报道导向正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但从发挥移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与优势层面看,其报道亦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其一,在报道内容上,不论是脸谱、推特还是新闻客户端,除《中国日报》自采新闻外,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机构,报道对象常常围绕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展开,政治性强,宏大叙事的特点十分显著。这与国际传播的目标对象——国外公众的思维方式与阅读旨趣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其二,从内容风格上看,我国主流媒体在移动媒体平台的叙事表达主要以注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硬新闻”⑨为主,叙事风格多显死板与单调,缺乏彰显人文关怀、表达价值观念以及展现人物个性的“软新闻”,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后者更加符合移动用户对新闻信息的偏好以及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特点。
第三,就报道方式而言,移动新媒体平台为信息的组织与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5年以来,H5网页、短视频、360度全景新闻、移动直播、VR新闻等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報道方式逐步被各国媒体采用,同时也受到了移动用户的喜爱与欢迎;但仅从本文所研究的两则新闻事件来看,我国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所使用的报道方式仍然以文字、图片和传统视频新闻为主,缺乏对新兴报道方式的运用。
第四,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移动新闻平台信息的组织聚合还不够完善。以新闻客户端为例,《中国日报》的客户端仅包括编辑推荐、中国、世界、商业、体育、生活、观点、科技、专题、图片与视频11个版块,细分程度的不足直接导致许多新闻无法找到与其内容相应的版块而显得散乱无序;同时,检索、专题等主要的网络信息整合方式没有在新闻客户端上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新闻客户端的互动性与便捷性较差。
运用移动新媒体推进国际传播的路径优化
通过对《中国日报》三个主要移动新媒体平台就“G20杭州峰会”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个新闻事件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部分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已经意识到移动传播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移动传播体系。但若想通过移动新媒体的应用真正有效地推进国际传播,仅仅从“工具”层面进行尝试是远远不够的。
与PC端的新媒体平台相比,移动新媒体因终端形态、使用场景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传播特点,这令其在传播方式、受众特征以及传播格局等方面也与PC端的新媒体平台有很大差异。比如,根据美国研究机构comScore于2016年9月发布的《2016美国移动应用报告》显示,年龄在18-24岁的美国受访者中,78%的人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PC端的使用率仅为22%;但随着年龄增长,使用PC端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在45-54岁的受访者中增长到37%,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达到58%。⑩这说明移动新媒体的使用者更多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而越丰富有趣、生动新颖的内容越可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继而在移动新媒体上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传播面临着西方媒体和外来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不同语境下跨文化传播存在的“文化隔膜”。如今,除了这些待解的问题,新兴传播平台与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当下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又为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增添了新的难题。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想要变挑战为机遇,使移动新媒体在我国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尽快做出调整与完善:
第一,以受众为中心,不仅要洞察海外受众的特点与诉求,还要充分把握移动新媒体平台上用户的新变化、新特征、新需求,并据此设计传播内容、转变话语体系、优化传播方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开展对外传播。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挖掘那些真正能够彰显中国文化和气质的真实故事;另一方面则要遵循移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让故事有人情、有人味,既简单易懂又切合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期待,并借助移动网络所连接的信源、关系、圈层、社群把故事清晰呈现在受众面前,增强故事的“能见度”。
第三,掌握移动传播新技术、新趋势,在图文报道之外,基于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积极创新对外报道方式、优化受众信息获取的体验,如采用集纳了文字、音频、视频、信息图表、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融合报道,注重趣味性与传播效率的短视频报道,凸显时效性和在场感的微直播报道,以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景新闻与VR新闻等。
第四,进一步扩大国际传播队伍,既要建设自身专业的移动新媒体传播团队,更要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的诸多优势,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培育社群等方式调动社会组织、自媒体、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和冷漠的旁观者变成国际传播的策划者、动员者、组织者、实践者和分享者,进一步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让海外受众形成更加客观、真实、立体、积极的中国印象。
「注释」
①路透社:《China’s Hangzhou turns ghost town as G20 leaders arrive》,2016年9月3日,www.reuters.com/article/us-g20-china-hangzhou-idUSKCN11906S。
②英国广播公司(BBC):《Hangzhou G20: China’s ambitions for global leadership》,2016年9月2日,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37241315。
③China Daily:《China urges G20 to implement Hangzhou consensus》,China Daily新闻客户端,2016年10月8日。
④@China Daily:《President Xi’s speech at B20 draws worldwide attention, commuents》,Facebook,2015年9月4日。
⑤China Daily:《Crucial that G20 turns pledges into actions: Ex-IMF president》,China Daily新闻客户端,2016年10月14日。
⑥同上。
⑦@China daily USA,Twitter,2016年5月23日。
⑧@China Daily:《President Xi’s G20 message offers lessons in leadership》,Facebook,2016年9月7日。
⑨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⑩comScore:《2016美国移动应用报告》,201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51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