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讲解,为企业如何面对风险损失提供科学管理方法和控制方案。
关键词:风险因素 风险损失 风险管理
1 风险、风险管理
1.1 风险、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并能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但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在风险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方面。
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机会或影响损失的严重程度的因素。风险因素可分成三类:①物理因素,是指增加风险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的直接条件;②道德因素,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或不良企图,故意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扩大已发生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的因素;③心理因素,是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导致增加风险事件的机会或扩大了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
风险事故,是指在风险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造成损失的事故,因此可以说它是损失的媒介物。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直接损失是实质性的损失,间接损失则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三种。额外费用损失指必须修理或重置而支出的费用;收入损失指由于该企业设备损毁以至无法生产成品而减少的利润;责任损失指由于过失或故意致使他人遭受体伤或财产的侵权行为而依法应当担负的赔偿责任。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对什么是风险管理,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学者克里斯蒂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一切努力;另外两位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鉴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简而言之,风险管理就是某个组织或个人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分析,并能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控制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③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④这种管理方法应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2 内部审计为什么要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之所以涉足风险管理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使企业的风险雪上加霜。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应是企业管理的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2.2 内部审计对发展的渴求。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不断地发展,为了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又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正因如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直接写入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这也说明了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2.3 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有三:
2.3.1 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就会忽视对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这种暗藏的风险会在生产车间或销售部门反映出来,最终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之外,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3.2 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实现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2.3.3 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有些企业尽管也有风险管理部门,但它属于管理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向总经理报告,不具有独立性,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当局的压力。如风险管理部门对某投资项目分析后发现风险太大不适合投资,而总经理好大喜功,他会力促项目的实施。这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2.3.4 外部审计的影响。近年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在其所扩展的新的保证服务业务中就包括了风险评估,且是主要业务之一。这不能不对内部审计界产生影响,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注册会计师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既然外部审计可以从事此项业务,内部审计就更可以从事这一工作。
3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与一般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风险管理相比,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既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区别。他们的联系表现在,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不同。正是上述的联系和区别,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与一般风险管理过程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第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第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1 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统计预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流程图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因果分析、损失清单分析、保险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等。
3.2 評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已有的风险的衡量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适当,对不恰当的估计予以更正。
3.3 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为降低已识别出并已衡量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采用的方法有:避免风险、损失控制、分离风险单位、非保险方式的转移风险(包括转移风险源、签订免除责任协议、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等。
4 总结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但这绝不意味着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作为直接的风险管理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它可以直接进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风险因素 风险损失 风险管理
1 风险、风险管理
1.1 风险、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并能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但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在风险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方面。
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机会或影响损失的严重程度的因素。风险因素可分成三类:①物理因素,是指增加风险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的直接条件;②道德因素,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或不良企图,故意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扩大已发生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的因素;③心理因素,是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导致增加风险事件的机会或扩大了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
风险事故,是指在风险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造成损失的事故,因此可以说它是损失的媒介物。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直接损失是实质性的损失,间接损失则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三种。额外费用损失指必须修理或重置而支出的费用;收入损失指由于该企业设备损毁以至无法生产成品而减少的利润;责任损失指由于过失或故意致使他人遭受体伤或财产的侵权行为而依法应当担负的赔偿责任。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对什么是风险管理,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学者克里斯蒂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一切努力;另外两位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鉴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简而言之,风险管理就是某个组织或个人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分析,并能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控制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③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④这种管理方法应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2 内部审计为什么要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之所以涉足风险管理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使企业的风险雪上加霜。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应是企业管理的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2.2 内部审计对发展的渴求。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不断地发展,为了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又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正因如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直接写入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这也说明了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2.3 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有三:
2.3.1 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就会忽视对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这种暗藏的风险会在生产车间或销售部门反映出来,最终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之外,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3.2 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实现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2.3.3 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有些企业尽管也有风险管理部门,但它属于管理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向总经理报告,不具有独立性,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当局的压力。如风险管理部门对某投资项目分析后发现风险太大不适合投资,而总经理好大喜功,他会力促项目的实施。这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2.3.4 外部审计的影响。近年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在其所扩展的新的保证服务业务中就包括了风险评估,且是主要业务之一。这不能不对内部审计界产生影响,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注册会计师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既然外部审计可以从事此项业务,内部审计就更可以从事这一工作。
3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与一般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风险管理相比,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既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区别。他们的联系表现在,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不同。正是上述的联系和区别,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与一般风险管理过程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第二,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第三,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1 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统计预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流程图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因果分析、损失清单分析、保险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等。
3.2 評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风险衡量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已有的风险的衡量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适当,对不恰当的估计予以更正。
3.3 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为降低已识别出并已衡量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采用的方法有:避免风险、损失控制、分离风险单位、非保险方式的转移风险(包括转移风险源、签订免除责任协议、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等。
4 总结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但这绝不意味着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作为直接的风险管理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它可以直接进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