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是使她“最最属于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地体现了这位著名女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一)
“我想随处可写,随时可写,时间和空间里,开满了空灵清艳的花,以供慧心人的采撷”(冰心《往事(十八)》),冰心自己就是采撷那“清艳”的花的“慧心人”。诚然,她在“五四”时期还只是一个怯生生地探讨人生的年青的女作家,她所接受的教育、自身的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她在散文作品中袒露的感情世界还只是一个比较狭窄的天地,她向读者诉说的无非是她所吸吮的母爱的甘露,她能忆及的也仅是她孩提的梦境,而她自己“对于事物的感情和态度,丝毫不可挪移,不容假借”,“其中只有一个‘真’字”。这种“真的文学”,使她“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凭着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茅盾曾说,在冰心早期散文中,“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了”。因此,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首先在于她那特有的温柔而率真。
冰心早期的散文,可以说都是擎着“爱”的旗帜而作的。她的《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往事》以及《南归》,充溢着“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甚至对小动物的爱。爱“使她的笔底有了温泉水似的柔情”,这股柔情不事雕琢,掏心倾诉,坦率真白。例如。她曾为自己使一个温柔的小活物——小鼠遭不幸而觉到“心上飕的着了一箭”,感到自己的“堕落”而深深地“忏悔”(《寄小读者·通讯二》)。
这种温柔而率真的感情表达是有其独到的方法的。首先是,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常常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揉入些许描写与议论,融情人事,使得她强烈的主观抒情不仅塑造了她独特的“自我”形象,而且还具有了一往情深又清澈如水的突出特点。其次,她又常常以独白、书信、笔记的方式来直抒胸臆,显其爱浓情深。《寄小读者·通讯十》在冰心的《寄小读者》整个通讯作品中,有突出的思想艺术地位。就其抒情特点来讲,也是相当突出的。文章开头用“我常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一句启始,整篇共复述了十一个孩提时代的小故事。例如:
“‘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臃行。正是署月,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折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说的,因为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体和灵魂都已不能再支持。’”
这里,缓柔的叙事渗透着满盈的感情,母亲对女儿患病的焦急不安和关心爱护之情,女儿复述此事时对母亲的感激、挚爱的思念之情,都流淌于笔端,朴实动人。在复述完幼年的故事后,作者又荡开笔锋来了一段抒情,竭力歌颂母爱:
“她的爱,不是因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着我,她也爱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
冰心所竭力赞美的“母爱”,其性质及影响作用,评论家已多有评价(如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略》,不复赘述。而她那自由直白地倾诉自己的心灵、抒发诚挚感情的文字,一直打动着我们的心。
自然,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不能仅仅归结为艺术手段,诚如作者自己所说:“文章写到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 (冰心《关于散文》),应该强调,正是对自己所述写的人、事、景、物有着深切的感情,才使她笔下的抒情具备了女性独特的温柔动人的魅力。
(二)
甜润而忧愁,是冰心早期散文中的另一抒情特色。
“我的生命中只有‘花’,和‘光’,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没有咒诅。”(《寄小读者·通讯十三》)对一切母爱、童贞、大自然美的讴歌,对如同初融的春水满溢奔流的回忆,都使她的抒情洋溢着甜润的柔情。然而,从只知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恋,互助与匡扶”到认识到“人世间是同情带着虚伪,爱恋带着装诬”,从对于宇宙生命的探求的无结果到又“撷到了生命花丛中的尖刺”,造成了球心种种不可解决的烦闷,因而,她的文章中,时时流露出了悲观伤感的情调,加之于她后来客居国外,远离乡土亲人,病魔缠身的境遇,她那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心,更充满了难言的怅惘和忧郁。所以在她这时期散文中,往往渗透着丝丝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她在回忆中充满了含泪的微笑,在她别离前所得到的亲人爱的“光荣”中更有“凄恻”之味,病中得到的抚慰的温暖倒让她勾起了离别的情愁。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一》中,她述说了身居国外而又因病住院时,一个圣诞节之晨的喜愁之情:
“……正在凝神,看护妇出来将我的床从廊上慢慢推到屋里,微笑着道了。圣诞大喜’,便捧进几十个红丝丝绳绕。自纸包裹的礼物来。堆在我的床上。一包一包的打开,五光十色的玩具和书,足足的开了半点钟。我喜极了,一刹那顷童心来复,忽然想要抱到母素床前去。播醒她,请她过目。猛觉一身在万里外!……只无聊的随便拿起一本书来。颠倒的,心不在焉的看。”
受到“爱”的关怀的刹那的“喜极”之情,又被“猛觉一身在万里外”的恋亲之思、孤寂之感扰乱冲散。在喜悦的温情中总要撩起几丝悲绪,其脆弱敏感的心中总是“复杂的蕴结着欢慰与悲凉”。这就形成了冰心早期散文抒情中统一的特色。她说过:“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利用悲喜相交的场面来抒发这种甜润而忧愁的情感。特别突出地是表现在《南归》中。《南归》是冰心献给亡母的一支哀曲,是她那宣扬“爱的哲学”思想的篇章中“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就在这充满真切、庄严、悲哀之情的散文里。她剐出心裁地写下了二个“喜剧”场面,一是在母亲弥留时刻。全家提前“欢”度新年假扮喜乐的情景;二是庆祝父母结婚四十周年。儿女要父母重温新郎新娘旧梦的一幕,喜中有悲,悲中有喜。如同一杯醇酒,甜柔中而又少不了一丝丝苦味。
(三)
作为一个具有典型的女性作家阴柔风格的冰心,她在坦爽地尽情地抒 发她那温柔伴忧愁的情怀时,又显示出她抒情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色——婉约而轻逸。
冰心早期创作往往将传意描物写得跌宕有致,摇曳生姿。委婉隐约。如她和弟弟们驰骋着想象,描写出海的女神的动人形象,幻想着做一个“海化”的青年,抒发出自己的美学思想(《往事(十四)》);她写她在太平洋船上迎接惊涛骇浪的来临,以此来证明自己确是“父亲的女儿”。在《南归)中,每至母亲逝世的点钟,弟弟便催促众人提前散去睡觉,因为物在人亡,触目有伤。
借景抒情的运用,使冰心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
《往事(二)之三》写她在一个万籁寂静的冬季月夜临境的感受:
“今夜井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在作者的笔下,井中月下的青山是人间的“仙境”,“充满了凝静、超逸、庄严,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面对这清幽的夜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为这夜“不宜于将军夜猎”,“不宜于燃枝野餐”,“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不宜于高土徘徊,美人掩映”,月夜的青山只宜于“病中依枕看月的女孩子!”于是,悠逸之情顿生,作者思绪万端,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澈悟,有祈祷,有忏悔,有千种话……
作家由人间进入“仙境”,又进入“幻境”,“泛人七宝莲池”,“参谒白玉帝座”;“有天上的重逢”,“有人间的留恋”……柔情掩过淡愁,飘逸随之而出。
(四)
冰心自己在《回忆“五四”》一文中说:五四时期,“另一部分青年,包括我自己,就像一泻千里的洪流中的靠近两岸的一小股,它冲不过河岸的阻力,只挨着岸边和竹头木屑一起慢慢地挪动着”。“五四”的狂飙,震动了年轻的冰心,她满怀热情地投身于这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以文学创作来探讨人生的真谛。但毕竟由于生活天地的狭小,家庭生活的优裕,又加上接受了教会学校教育及泰戈尔唯心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她的反抗缺乏强烈与坚定。热望以“爱的哲学”使青年从空虚、苦闷、悲哀中醒来。走上热爱人生、改造环境的道路,同时也以此来安慰自己寂寞和苦闷的心灵。她要使自己的创作,“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悲凉”(《寄小读者·通讯十五》)。要做到这一点,她只有到现实外的过去了的生活中去追忆了。因而,如前所述,在她的散文中,“爱”充溢着一切,在抒情上带上了一种脉脉的温柔,又渗透着丝丝的忧愁。 不仅如此。这种抒情的特色,也是她早期创作审美思想所追求的,她叹赞泰戈尔作品的“澄澈”中的“凄美”,使自己得到了“凄美的快感”。以为“美在深幽”。这种审美趣味,使其散文抹上了她所独有的抒情特色。
冰心是以自己独立的创作个性取得成就的,她的散文中的抒情特色自然是由她自己的创作个性所决定的。评论家常常把同时代的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相并提,赞誉他们散文所同有的漂亮、缜密、清新的风格。的确,他们都有寂寞的心情,抒发的都是具有“自我”形象的复杂的情怀。然而,思想上、个人经历上,生活境遇上的不同,又使他们抒发的情怀各有不同的特色。朱自清对世态炎凉的体识,使他抒发的悒郁、苦闷的情怀更浑厚,而冰心对“爱的享受和憧憬,使她的抒情显得轻柔飘逸”。这种抒情特色的区别表现在抒情手法上,冰心往往边叙边抒,一般在叙事后有独白的抒情,是为触景生情。朱自清则较少冰心那样独自情怀,而常寓情于事。如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十》中对小时所受母爱的回忆,朱自清《背影》中对少时所受父爱的追忆,都各有特色。因而,“冰心只是冰心,不是任何其他人”,她的“特有的作风,使她成为现代中国女作家的第一人”(李希同编(《<冰心论>序》)。
正是冰心以她所特有的女性的细腻的情感,玲珑的文笔所显示的上述抒情特色,吸引了“五四”时代的广大的尤其是青年的读者。阿英在《谢冰心》中说:“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那是很少的,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鲁迅远超过冰心。”他认为冰心在那个时期的彷徨苦闷的情绪,“乙乙欲抽”的情怀,清新隽丽的文字,“建立了冰心当时在创作界的权威”。(阿英语)
冰心从“五四”起开始为新文学作出自己的建树,她充满真挚感情的篇章,独特的抒情特色与清丽的文笔,将使她的散文作品散发着永久的魅力。
(一)
“我想随处可写,随时可写,时间和空间里,开满了空灵清艳的花,以供慧心人的采撷”(冰心《往事(十八)》),冰心自己就是采撷那“清艳”的花的“慧心人”。诚然,她在“五四”时期还只是一个怯生生地探讨人生的年青的女作家,她所接受的教育、自身的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她在散文作品中袒露的感情世界还只是一个比较狭窄的天地,她向读者诉说的无非是她所吸吮的母爱的甘露,她能忆及的也仅是她孩提的梦境,而她自己“对于事物的感情和态度,丝毫不可挪移,不容假借”,“其中只有一个‘真’字”。这种“真的文学”,使她“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凭着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茅盾曾说,在冰心早期散文中,“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了”。因此,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首先在于她那特有的温柔而率真。
冰心早期的散文,可以说都是擎着“爱”的旗帜而作的。她的《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往事》以及《南归》,充溢着“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甚至对小动物的爱。爱“使她的笔底有了温泉水似的柔情”,这股柔情不事雕琢,掏心倾诉,坦率真白。例如。她曾为自己使一个温柔的小活物——小鼠遭不幸而觉到“心上飕的着了一箭”,感到自己的“堕落”而深深地“忏悔”(《寄小读者·通讯二》)。
这种温柔而率真的感情表达是有其独到的方法的。首先是,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常常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揉入些许描写与议论,融情人事,使得她强烈的主观抒情不仅塑造了她独特的“自我”形象,而且还具有了一往情深又清澈如水的突出特点。其次,她又常常以独白、书信、笔记的方式来直抒胸臆,显其爱浓情深。《寄小读者·通讯十》在冰心的《寄小读者》整个通讯作品中,有突出的思想艺术地位。就其抒情特点来讲,也是相当突出的。文章开头用“我常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一句启始,整篇共复述了十一个孩提时代的小故事。例如:
“‘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臃行。正是署月,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折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说的,因为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体和灵魂都已不能再支持。’”
这里,缓柔的叙事渗透着满盈的感情,母亲对女儿患病的焦急不安和关心爱护之情,女儿复述此事时对母亲的感激、挚爱的思念之情,都流淌于笔端,朴实动人。在复述完幼年的故事后,作者又荡开笔锋来了一段抒情,竭力歌颂母爱:
“她的爱,不是因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着我,她也爱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
冰心所竭力赞美的“母爱”,其性质及影响作用,评论家已多有评价(如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略》,不复赘述。而她那自由直白地倾诉自己的心灵、抒发诚挚感情的文字,一直打动着我们的心。
自然,冰心早期散文的抒情特色不能仅仅归结为艺术手段,诚如作者自己所说:“文章写到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 (冰心《关于散文》),应该强调,正是对自己所述写的人、事、景、物有着深切的感情,才使她笔下的抒情具备了女性独特的温柔动人的魅力。
(二)
甜润而忧愁,是冰心早期散文中的另一抒情特色。
“我的生命中只有‘花’,和‘光’,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没有咒诅。”(《寄小读者·通讯十三》)对一切母爱、童贞、大自然美的讴歌,对如同初融的春水满溢奔流的回忆,都使她的抒情洋溢着甜润的柔情。然而,从只知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恋,互助与匡扶”到认识到“人世间是同情带着虚伪,爱恋带着装诬”,从对于宇宙生命的探求的无结果到又“撷到了生命花丛中的尖刺”,造成了球心种种不可解决的烦闷,因而,她的文章中,时时流露出了悲观伤感的情调,加之于她后来客居国外,远离乡土亲人,病魔缠身的境遇,她那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心,更充满了难言的怅惘和忧郁。所以在她这时期散文中,往往渗透着丝丝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她在回忆中充满了含泪的微笑,在她别离前所得到的亲人爱的“光荣”中更有“凄恻”之味,病中得到的抚慰的温暖倒让她勾起了离别的情愁。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一》中,她述说了身居国外而又因病住院时,一个圣诞节之晨的喜愁之情:
“……正在凝神,看护妇出来将我的床从廊上慢慢推到屋里,微笑着道了。圣诞大喜’,便捧进几十个红丝丝绳绕。自纸包裹的礼物来。堆在我的床上。一包一包的打开,五光十色的玩具和书,足足的开了半点钟。我喜极了,一刹那顷童心来复,忽然想要抱到母素床前去。播醒她,请她过目。猛觉一身在万里外!……只无聊的随便拿起一本书来。颠倒的,心不在焉的看。”
受到“爱”的关怀的刹那的“喜极”之情,又被“猛觉一身在万里外”的恋亲之思、孤寂之感扰乱冲散。在喜悦的温情中总要撩起几丝悲绪,其脆弱敏感的心中总是“复杂的蕴结着欢慰与悲凉”。这就形成了冰心早期散文抒情中统一的特色。她说过:“我的‘诗的女神’只是一个,‘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就让她这样的抒写也好。”
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利用悲喜相交的场面来抒发这种甜润而忧愁的情感。特别突出地是表现在《南归》中。《南归》是冰心献给亡母的一支哀曲,是她那宣扬“爱的哲学”思想的篇章中“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就在这充满真切、庄严、悲哀之情的散文里。她剐出心裁地写下了二个“喜剧”场面,一是在母亲弥留时刻。全家提前“欢”度新年假扮喜乐的情景;二是庆祝父母结婚四十周年。儿女要父母重温新郎新娘旧梦的一幕,喜中有悲,悲中有喜。如同一杯醇酒,甜柔中而又少不了一丝丝苦味。
(三)
作为一个具有典型的女性作家阴柔风格的冰心,她在坦爽地尽情地抒 发她那温柔伴忧愁的情怀时,又显示出她抒情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色——婉约而轻逸。
冰心早期创作往往将传意描物写得跌宕有致,摇曳生姿。委婉隐约。如她和弟弟们驰骋着想象,描写出海的女神的动人形象,幻想着做一个“海化”的青年,抒发出自己的美学思想(《往事(十四)》);她写她在太平洋船上迎接惊涛骇浪的来临,以此来证明自己确是“父亲的女儿”。在《南归)中,每至母亲逝世的点钟,弟弟便催促众人提前散去睡觉,因为物在人亡,触目有伤。
借景抒情的运用,使冰心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
《往事(二)之三》写她在一个万籁寂静的冬季月夜临境的感受:
“今夜井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在作者的笔下,井中月下的青山是人间的“仙境”,“充满了凝静、超逸、庄严,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面对这清幽的夜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为这夜“不宜于将军夜猎”,“不宜于燃枝野餐”,“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不宜于高土徘徊,美人掩映”,月夜的青山只宜于“病中依枕看月的女孩子!”于是,悠逸之情顿生,作者思绪万端,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澈悟,有祈祷,有忏悔,有千种话……
作家由人间进入“仙境”,又进入“幻境”,“泛人七宝莲池”,“参谒白玉帝座”;“有天上的重逢”,“有人间的留恋”……柔情掩过淡愁,飘逸随之而出。
(四)
冰心自己在《回忆“五四”》一文中说:五四时期,“另一部分青年,包括我自己,就像一泻千里的洪流中的靠近两岸的一小股,它冲不过河岸的阻力,只挨着岸边和竹头木屑一起慢慢地挪动着”。“五四”的狂飙,震动了年轻的冰心,她满怀热情地投身于这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以文学创作来探讨人生的真谛。但毕竟由于生活天地的狭小,家庭生活的优裕,又加上接受了教会学校教育及泰戈尔唯心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她的反抗缺乏强烈与坚定。热望以“爱的哲学”使青年从空虚、苦闷、悲哀中醒来。走上热爱人生、改造环境的道路,同时也以此来安慰自己寂寞和苦闷的心灵。她要使自己的创作,“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悲凉”(《寄小读者·通讯十五》)。要做到这一点,她只有到现实外的过去了的生活中去追忆了。因而,如前所述,在她的散文中,“爱”充溢着一切,在抒情上带上了一种脉脉的温柔,又渗透着丝丝的忧愁。 不仅如此。这种抒情的特色,也是她早期创作审美思想所追求的,她叹赞泰戈尔作品的“澄澈”中的“凄美”,使自己得到了“凄美的快感”。以为“美在深幽”。这种审美趣味,使其散文抹上了她所独有的抒情特色。
冰心是以自己独立的创作个性取得成就的,她的散文中的抒情特色自然是由她自己的创作个性所决定的。评论家常常把同时代的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相并提,赞誉他们散文所同有的漂亮、缜密、清新的风格。的确,他们都有寂寞的心情,抒发的都是具有“自我”形象的复杂的情怀。然而,思想上、个人经历上,生活境遇上的不同,又使他们抒发的情怀各有不同的特色。朱自清对世态炎凉的体识,使他抒发的悒郁、苦闷的情怀更浑厚,而冰心对“爱的享受和憧憬,使她的抒情显得轻柔飘逸”。这种抒情特色的区别表现在抒情手法上,冰心往往边叙边抒,一般在叙事后有独白的抒情,是为触景生情。朱自清则较少冰心那样独自情怀,而常寓情于事。如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十》中对小时所受母爱的回忆,朱自清《背影》中对少时所受父爱的追忆,都各有特色。因而,“冰心只是冰心,不是任何其他人”,她的“特有的作风,使她成为现代中国女作家的第一人”(李希同编(《<冰心论>序》)。
正是冰心以她所特有的女性的细腻的情感,玲珑的文笔所显示的上述抒情特色,吸引了“五四”时代的广大的尤其是青年的读者。阿英在《谢冰心》中说:“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那是很少的,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鲁迅远超过冰心。”他认为冰心在那个时期的彷徨苦闷的情绪,“乙乙欲抽”的情怀,清新隽丽的文字,“建立了冰心当时在创作界的权威”。(阿英语)
冰心从“五四”起开始为新文学作出自己的建树,她充满真挚感情的篇章,独特的抒情特色与清丽的文笔,将使她的散文作品散发着永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