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商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与口行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开创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先河,同时文化部与中国银行正式签署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合作协议》,在此模式上,文化部加大与金融合作机构的合作力度,构建“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启动了投融资服务工作,并在此模式上构建了全面的部行合作机制。那么,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情况如何?文化主管部门对各地热衷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什么样的扶持政策?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记者专访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经济》: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是文化产业司的重要职能之一。投融资对我国的文化产业来说,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性难题。文化产业司在促进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玉珠:文化产业司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特别是在内容上引导人才的成长,使这个产业规模化、制度化地发展,这是政府重要的职责。
  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得到初步缓解。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五项工作:
  1.这几年,我们先后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建立了部行合作关系,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政策引导功能与金融机构积极开拓文化产业市场主动性结合,搭建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的公共服务渠道。截止2012年4月末,仅部行合作机制框架下,已有9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总计210.96亿元银行贷款支持。部行合作的示范影响作用迅速体现,有力地鼓舞了各类银行机构积极拓展文化产业信贷市场的积极性。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12年3月末,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累计达到90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7%。
  2.为进一步鼓励文化企业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工具,拓宽融资渠道。2012年3月,文化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启动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试点工作,扩大文化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截止2012年5月,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到379.94亿元。2012年6月,华侨城集团成功发行了首支文化企业私募债券。
  3.我们科学地引导一批经营稳定、管理成熟的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11年4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文化企业境内上市资源储备库”,及时掌握优秀文化企业的上市意愿和进展情况,联合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所等部门与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企业上市培训,积极建立文化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和推荐的机制,为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梯次推荐格局,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打下基础。
  4.促进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风险分担机制。2010年12月,保监会、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109号),启动保险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利用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的功能,充分化解文化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信用保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文化产业投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将有效化解文化产业项目中的运营风险,提高文化企业深入利用金融市场、金融手段的积极性。
  5.近年来,我们联合相关部门逐步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并与商务部共同制订《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与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门共同制订《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全面对接。与此同时,文化部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将西部文化产业有关门类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争取享受税收等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推动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立。
  积极谨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经济》: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国各地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有报道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达数万之多,不少人担心文化产业也会出现“一窝蜂”、“大跃进”式的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园区的目的是什么?该怎么看待设立文化产业园区问题?
  刘玉珠:虽然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令人怀疑,但我认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特色,不能盲目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主要的作用是:我们想通过文化园区或一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的聚集度提高,使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文化项目能够得到很好的孵化,实现产业化。同时,在文化发展内容上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在文化项目建设上能使人才尽快地成长起来,这对丰富人们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都有积极意义。
  对于园区建设也要客观看待,文化部对于文化园区建设的态度是“积极”与“审慎”。如果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符合规定,又有很好的特色文化内容且受消费者欢迎,这样的园区我们还是允许鼓励的。文化部对园区的发展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既不反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但要有准入门槛。2010年,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即一个管理办法,指出对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文化产业园区的内容,这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是起到积极作用的,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台提高文化产业园区门槛的规定。
  文化部不鼓励大规模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这就是“审慎”的具体举措。因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到一定阶段确实起到好的作用,但是也有地方发展文化园区具有盲目性,与地方的政绩联系到一起,希望得到土地、资金支持、项目支持,这就违背了国家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初衷。文化部对园区建设不仅坚持积极而审慎的态度,而且有管理办法,对未经规划认可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部门虽不会查封,但会通知银行注意该园区的信贷风险;同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也不搞终身制,对于不符合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的将取消其资格。现在,一些地方甚至以文化园区为名做其他项目,国家有关部门也重视到了这个问题,通过摸底对文化产业园区设立、经营情况、内容要求上都会有新的举措。总的来讲,我们反对那些没有经过市场认证和分析、没有和当地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盲目地上项目、上园区。   文化产业投资靠市场
  《经济》: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主要依靠什么?国家在这方面有何扶持政策?
  刘玉珠:文化产业在今后的二十三十年里,市场需求依旧会保持一个比较旺盛的状态。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也会越来越高,这必将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投资主要靠市场来解决,投资的主体是非公经济。原来做地产、金融、矿山、电子通讯等领域的企业已经聚集了一定的财富,他们也愿意把资金投到到新兴的文化产业上来。可以说,文化产业是一个这些传统企业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只要有好的创意、比较成型的项目,资金还是比较充裕的。
  关于国家的政策方面。文化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财政支出只局限一些政府公共文化建设,包括技术服务平台、政策体系。对于内容和技术创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我们政府部门都将采取支持态度,但没有直接的资金投入支持,这也不是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的职责是营造市场环境、内容引导、人才培养。现在,文化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投资的政策、资金渠道还不畅通,特别是投资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比如:资产担保、评估等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构建文化产业的投资平台,主要是想为文化企业、金融资金,特别是银行、社会资本搭建一个服务的平台,促进企业和资本地有效对接,这是一个服务性的平台。
  客观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如何看待有些文化内容西化现象?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如何推出精品文化?
  刘玉珠:过度的关注文化内容西化问题并不全面。原因是:第一,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是中文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这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且有优秀的文化传承,对人们的消费、思想道德、素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这种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历史上,我国有几次比较大的境外文化进入,包括希腊、阿拉伯、西方文化的进入,这些结果证明中华文化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后更加丰富,和时代的发展也一致。我们学习和借鉴了他人优秀文化,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文化应该多、哪种文化应该少。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讲,现在经济基础越来越好,国家民主政治越来越进步,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鼓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不排除且要欢迎和鼓励境外的优秀文化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有效补充。因为中国的13亿人口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本来就是多样化的,需要引导我们的国民提高文化素质、科学文化修养,但也并不排除给人民生活带来娱乐、轻松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是文化服务的两个方面。
  对于大众的文化特别是所谓缺少精品文化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认识:首先,精品文化需要在实践、发展中去丰富、磨合,使精品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主导方向,但不能因此对于大众喜欢的通俗、娱乐文化进行排斥。文化首先目的就是大众要喜欢,在参与的过程才能不断提升文化的品质,在通俗文化之中提炼出精品或是能够对文化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其次,文化精品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众文化经过反复地市场激烈竞争慢慢形成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希望每个文化都成为精品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西方文化和通俗文化,都是要抱着客观的心态去看待。第一步,为不同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步,在此基础上要引导通俗文化产生文化精品,使它在文化内容上起到示范作用,这对提升我们的国民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的思想道德品德都有重要意义。不能简单地说我们去提倡某种文化反对另外一种文化。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为了全面展现十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成果,本刊自本期开始将组织政府采购十周年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其中,作为政府采购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中采购,有了较快发展。近期《经济》记者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瑛。  《
期刊
中国梦,从强健中华民族的体魄与精神起步  在肇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  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说到中华文明,中国人是自豪的。  按照
期刊
工作技能是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工作素质,是科技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工作技能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发展能力、基本竞争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纵观世界强国无论是瑞士还是日本,美国还是德国,都在工作技能的训练上下足了功夫,都把基本工作技能当作最重要的培养任务之一。在这些国家中,大学的普及率虽高,但是大学生的比例并不是很大,研究生也没有那么多,相反各种专科学校却非常多。在这些国家中
期刊
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首届科学报告会  本刊讯:6月11日上午,国家行政学院隆重地举行了首届科学报告会的开幕式。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李建华出席报告会并讲话,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家成、周文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文明,党委委员、教务长杨克勤等院领导出席开幕式。  李建华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突出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研究重点,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
期刊
降准、降息等一列政策陆续出台,国家加大了宽松的力度和手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欧债危机、渐趋缓和的美国经济,身处世界经济纽带中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增长目标?带着一系列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博士,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揭开了政策表象之下的含义。  非对称降息缩小利差  《经济》:6月8日,央行公布调整存款和贷款利率,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这次降息
期刊
在农业领域,从科研到农民田间生产,相当于从天空落到地面接地气,中间有很长一段路。如果按照100分来说,一个好的科技产品,只能得40分,更重要的60分是深入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的农业科技推广。产品再好还得要农民用得起,想去用,并且能够科学地使用,真正推广起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近日,11家中央媒体奔赴内蒙古进行“走转改,春耕赴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耙栅乡前不塔气村蔬菜基地,《
期刊
《经济》:您从经济安全研究的角度,如何看待中美经济关系?  江涌:中美经济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单向依附关系,即美国对中国的依赖远远小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在国家关系上,依赖小的一方就能获得一种特权来敲打依赖大的一方。中国在经济、技术、市场、营销、品牌、融资、投资、人才、思想、秩序方面对美国的依赖十分明显,比如:中国依靠美国的投行、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美国为中国培养许多高端人才;中国继承美国整套经济
期刊
上半年,信贷明显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回落明显,这反映出总需求疲弱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重叠。但随着中国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加大,各大机构对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尤其是第三季度仍持乐观态度。不过,虽有政策扶持经济或短期探底,但由于企业去杠杆、去库存以及房地产去泡沫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  经济探底寻找拐点  经济何时见底是下半年经济的核心问题。从国家公布的数据看,未来出口、财政政策和信贷走势或都将
期刊
近年来,迪拜由于发展迅猛,经济繁荣,建设了不少别出心裁的项目和设施,故有“疯狂城市”之称。金秋时节,笔者前往阿联酋去看看“疯狂的城市——迪拜”和其他几个酋长国的风光。所见所闻,颇觉新奇,乃撰此散记。  人工岛屿——世界第八大奇迹  迪拜是阿联酋的第二大酋长国,有“中东的香港”之称,有“新纽约”之名。它取消了所得税和消费税,是世界著名的免税区;因而大大吸引了各国消费者,有力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  
期刊
瑞士联邦政府6月12日公布最新经济形势预测报告,将2012年瑞士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由今年3月预计的0.8%上调至1.4%,一季度瑞士经济整体表现良好,超出此前预期。表现良好的原因是什么?又将会为中瑞两国之间的合作带来怎样的机遇?带着这些疑问,《经济》记者采访了瑞士商务促进中心中国投资促进署署长Laurent Knecht及中国瑞士商会执行董事Jeyanthy Geymeier。  “高、精、尖、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