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新闻”产生的媒体原因与对策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高速更新的信息刷新着受众的有限视界,受众常常应接不暇,关注点切换频繁,造成“烂尾新闻”频繁产生。媒体的报道机制的缺陷和报道思想的不完善是导致“烂尾新闻”产生的一大因素。本文通过近几年“烂尾新闻”,做出初步分析,探求“烂尾新闻”产生的媒体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烂尾新闻”;媒体策划;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15-01
  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在处处被信息包围的世界中,信息大批量产生又被大批量的遗弃,刚到眼前的新信息转瞬之间又会成“昨日黄花”,成为“烂尾新闻”。“烂尾新闻”亦被称为“断头新闻”,是指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报道,开始时声势很大,但最终对事件的发展结果却不再关注,导致对一个连续发展的新闻事件报道有头无尾,无疾而终。[1]比如2016年上半年山东的“问题疫苗”的去向与安全问题,当调查结果还远远没有浮出水面时,舆论似乎已经早早地画上了休止符,人们开始将目光集体转向了在微博上突然爆红的叫“papi酱”的“网红”,非常严肃的公共健康议题,随后却被网红抢去了风头,不得不淹没在一场网络狂欢中。
  一、“烂尾新闻”产生的原因
  第一,信息高速更新是热点新闻热度突降的根本原因。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量传播有限,人们对热点新闻高度兴奋,在媒体的引导和营造下,其新闻热度容易持续。而在新媒体时代,高速更新的信息刷新着受众的有限视界,受众常常应接不暇,关注点切换频繁。当热点新闻发生时,受众大多会被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所吸引并展开讨论,关注度呈现裂变式飘升,而受限于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的缺乏,这种热议可能呈现出非理性的判断和传播,导致舆论方向出现偏差。
  第二,媒体缺少对热点问题总体的、长期的后续报道策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长期的、稳定的、可执行的报道策划,一个新闻事件就不会得到完善的调查与报道。一般来讲,当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出现时,媒体都会做一个报道策划,但是这个报道策划一般是临时的、短期的,且只是针对事件发生时该怎样第一时间向社会报道的一个策划,有关后续的报道以及长期、定期的报道计划却不会在最初的报道策划里出现。所以,这就会导致热点事件出现时,媒体的报道往往是及时全面的,但是事件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报道后续力量不足,甚至产生“舍弃”新闻的现象。
  第三,被大众兴趣“牵着鼻子走”,媒体失去主见。
  有的媒体就单纯将受众的关注点作为自己采写新闻的风向标,变成了“遮住眼睛上磨的驴”,受众的眼睛看向那里,媒体的报道触角就伸向哪里,完全丧失了自身的判断力和主见。观众的兴趣是多样而且多变的,关注受众的兴趣是媒体选择新闻参考,但是媒体不能被观众的易变且不稳定的兴趣点“牵着鼻子走”。
  第四,媒体盲目追求热点,“为了追热点而追热点”。
  新闻每天都会产生、更新,观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会不断涌现。寻求新的关注点消遣生活是大众的的一种需求,而且这种寻找永远不会停止。于是,有的媒体在报道某一个新闻事件时遇到新热点出现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转移视线”,以为这样就是“紧跟潮流”。为了能够“刷脸”、追求曝光度和点击量,有的媒体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将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追踪到底,给观众一个负责任的结果,而转身为了参加“热点Party”去追求新的社会热点,博眼球蹭热度。
  第五,为了追求“眼球经济”,放弃媒体的社会责任。
  热度在哪儿,观众的注意力就在哪儿;观众的注意力在哪兒,利益就在哪儿。媒体追求增加曝光度,追求大流量人的围观,借此来吸引广告商投资,获得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烂尾新闻”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五,信息更新速度快、观众注意力分配分散是根本原因,媒体缺少对热点事件的长期的可执行的后续策划是重要原因,媒体自身缺乏对新闻筛选的主见、盲目追求热点、趋向经济利益,是造成“烂尾新闻”的内在原因。
  二、针对“烂尾新闻”,媒体的应对策略
  著名的《大公报》著名的“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也为现代媒体的报道取向做出了一个典范。“不党”、“不卖”、“不私”,谈的是报纸的立场和定位问题,当落实到具体操作上,要求就是“不盲”:“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视为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低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陷于盲。”可以看出,张季莺要求报人必须做到独立判断、充分考察、冷静探究、忠于事实、不盲听盲从,概而言之,即理性精神。
  所以,笔者认为,媒体要想杜绝“烂尾新闻”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媒体首先要树立整体长期策划的意识,注意事件报道后期要进行后续跟进报道。
  媒体应该在报道流程方面坚守规范。事件报道策划应当将事件的“起始——发展——结局”的报道方法统一具体到策划案,当事件一发生时,媒体就要将策划流程按照上述3部分做细致的策划,从始至终,都有一个大致的策划案与规则可以遵循。这样便可以大大减少“烂尾新闻”的产生。
  第二,媒体应增强主见,不盲从、不阿奉公众。
  当媒体正在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而另一个新的热点事件又出现时,媒体应当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公众的注意力牵着鼻子走。遇到这种情况时,媒体首先应该坚守原来的报道,做到有始有终。如新的热点确实需要报道,媒体应该做到将正在进行的报道和新的热点报道同步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坚守舆论和报道阵地。
  第三,媒体应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媒体不仅有向公众提供“文化遗产”——知识的功能,还兼有环境监测——舆论检测功能和社会协调——舆论导向的功能。这两项功能是媒体在社会中享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也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媒体应该成为信息的准确报道者、理性剖析者,应成为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者。媒体不应该盲目跟随受众的表浅化需求而放弃新闻价值的追求,而应该成为热点新闻的价值挖掘者,成为受众新闻素质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陆高峰.烂尾新闻与蛇尾新闻.[J].青年记者,2010(15):87
  [2]蔡雯翁之颢.如何杜绝新闻“烂尾”与“悬疑”?——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事件为例.[J]新闻记者,2015.NO.1(总第383期)
  [3]施喆.自由主义职业报刊理念的探寻与游移—张季鸾新闻思想述评.[J]新闻大学(462200.秋)
  [4]高源.热点新闻骤冷现象反思与解决之道.青年记者2016.3.
其他文献
摘要:鬼畜视频自其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本土视频网站AcFun之后,便受到了网络大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欢迎,鬼畜视频以其癫狂的声像表现形式将反叙事、无厘头的网络娱乐推向了新的狂欢,其洗脑的魔力更甚于中国早期的网络恶搞视频。本文以网络热门的鬼畜视频为例,对该类视频在传播过程中的消解与重构现象进行解读,并结合鬼畜视频产生的背景简要分析其现状和特征。  关键词:网络;鬼畜视频;传播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于涟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7例,分为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3
花瑶坐落于湖南隆回北部的虎形山地区,居住着我国的瑶族分支人民,总人口超过6000人,因其独特的服饰和艳丽的色彩搭,被人们称之为“花瑶”.此地的瑶族女子一直继承着一门传统
牙周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对国内外研究糖尿病与牙周病的进展情况,从病因、发病情况、病理改变和发病机理及影像学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高等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是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高等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素养的提升是推动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以此高等学校需要重视中层力量的培养,高校中层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我院1991年~1998年应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系统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光碟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由于互联网自身拥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为高校图书馆改革持续深化做出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