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路激情到北平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郭沫若在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乘舟北上,绕道东北解放区,前往北平(北京),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此事不啻为郭沫若“革命春秋”中最光辉的一页,更不失为新中国开国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上纪行》有遗篇
  
  1948年11月23日,郭沫若偕同马叙伦、陈其尤、翦伯赞、侯外庐等著名民主党派、无党派文化人士共约30人,自香港秘密登舟北行。舟行10日,于12月2日抵达东北边城安东(今丹东市),6日到达沈阳。
  舟行海上10个昼夜,郭沫若为自己身心空前解放,为对新中国光辉前程的美好憧憬而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写成纪行诗10首,总题为《北上纪行》。其中《北上纪行》之二云:
  破浪人三十,乘风路八千。
  音机收捷报,钢笔写诗篇。
  扑克投机巧,咖啡笑语喧。
  我今真解放,仿佛又童年。
  舟行于浩瀚无涯的大海之中,望着翩翩飞翔高空的海鸟,郭沫若在他的心灵深处,闪现了“衔环献毛公”的壮丽画卷。因为他深深地体悟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节节胜利,不仅使自己早年即投身的革命事业得以成功,而且将为自己实现宏愿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认定毛泽东凭其“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无愧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12月2日,舟抵安东。郭沫若目睹安东百姓生活在人民政权下欣欣向荣的情景,不禁抚今追昔,感慨顿生。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北上纪行》之五:
  卅五年前事,安东一度过。
  彼时未负笈,远道去游倭。
  弹指人将老,回头憾苦多。
  我今真解放,矢不再蹉跎。
  此处的“卅五年前事”是指35年之前,即1931年,郭沫若21岁,官费留学,东渡日本,经由安东出国。时光荏苒,可谓弹指一挥间。此时此刻,郭沫若已届56岁之年,却有20载韶华是在日本度过,尔后10年尽管在异国流亡,环境险恶,但他壮志未减,矢志在学术研究上作出了重大建树,昭著史册。而如今“在解放区明朗的天空”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决心建功立业,“不再蹉跎”了。
  
  真真“欢笑不成声”
  
  毕竟是战争年代,到底是只身北行,郭沫若一路上伴随着激情燃烧的憧憬和向往的,是对于远居香港照拂5个子女的于立群的深深思念和挂牵。为此,他于舟中写了《此身篇》,诗云:
  此身非我身,乃是君所有,
  慷慨付人民,谢君许我走。
  赠我怀中镜,镜中有写真,
  一见君颜开,令我忘苦辛。
  赠我琉璃梳,每日必梳头,
  仿佛君在旁,为我涂膏油。
  …………
  地北与天南,相隔纵迢遥,
  献身为三反,此心只一条。
  寄语小儿女,光荣中长大,
  无须念远人,须念我中华。
  中华全解放,无用待一年,
  毛公已宣告,瞬间即团圆。
  诗中“献身为三反,此心只一条”,充满中华男儿的阳刚之气,彰显出郭沫若坚定的斗争意志;而他对于中华全境的解放,人民的大团圆,则充满信心和勇气。无怪乎此诗落笔后,即博得同行诸公的齐声赞颂,而且郭沫若自己对这首诗亦特别欣赏与衷爱。惟其如此,时任中共东北局宣传部领导人的李初梨,系当年郭沫若“创造社”同仁,作为故友拜访,向郭沫若求字索句,郭欣然应允,于是以2米长的宣纸将《此身篇》书录其上,赠予旧友知己。
  1949年元旦,郭沫若是在沈阳度过的,这天郭沫若兴高采烈,提笔赋诗:
  元旦开新岁,春风入沈阳。
  大军威岳岳,群众喜洋洋。
  “新岁”的脚步异常迅疾,1月14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布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八项条件”;1月15日,天津解放;2月初,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哈尔滨市举行欢迎民主人士暨庆祝平津解放胜利大会。在会上,郭沫若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当众吟诗道:
  百万雄师旅,浩荡入榆关。
  北顽成瓮鳖,南丑待刀环。
  2月25日,郭沫若与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等民主人士,乘火车抵达北平。郭沫若一行下车后,受到各界人士及人民群众的热诚欢迎,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有下列诗句脱口而出:
  多少人民血,换来此尊荣。
  思之泪欲堕,欢笑不成声。
  热血沸腾,哀切动人。翌日,《人民日报》将此诗引入眉题,以最醒目的位置发表了。
  
  引吭高歌《新华颂》
  
  1949年3月25日,郭沫若与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等民主人士一同赴北京西苑机场,迎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进抵北平,并与之合影留念。
  3月29日,郭沫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会议期间,传来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捷报。郭沫若在大会上宣布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使得全场狂欢沸腾20分钟之久。4月25日,大会结束。郭沫若率团返归,途经莫斯科过“五一”节,目睹红场盛会,郭沫若激情难抑,遂吟成绝句4首,“其三”曰:
  传奇艳说喀秋莎,
  曾使狮翁没世嗟。
  漫道侬心真是铁,
  千万火箭灿于花。
  此处“狮翁”盖指托尔斯泰也。诗作以“喀秋莎”名,巧妙地将新式武器火箭炮与《复活》女主人公融为一炉,刚柔相济,出神入化,遂构成独特的意境。
  与此同时,郭沫若领衔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的工作,并担任文代会主题报告的起草事宜。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郭沫若作为主席团主席向大会致开幕词。翌日,郭沫若作了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长篇报告。7月6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出乎意料地莅临大会,并作即兴讲话,话语言简意赅,重点强调“我们欢迎你们——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当时,郭沫若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万分激动的心情,便恭恭敬敬地向毛泽东鞠躬致敬,诚挚钟爱之情可掬。这一幕给与会的臧克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9年后他在《哭郭老》一诗中写道:
  在第一届文代大会上,
  您代表全国文艺战士。
  向毛主席深深地,
  深深地鞠躬,祝愿,
  表现了对伟大领袖真挚的颂赞。
  此前,1949年6月15日晚8时,在中南海勤政殿“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在毛泽东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后,郭沫若,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更以诗一般的语言,倾诉燃烧在胸中的激情:
  我不能不以满怀的热诚,
  庆贺这新生太阳出土。
  我更不能不以满怀的热诚,
  庆贺这新生的太阳永远上升,
  永远不会下降。
  1949年7月1日,北平各界集合于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大会”。这天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当日清晨,郭沫若拜读此文,遂以激越的心情写成“颂辞”诗一首,作为对伟大“七一”的献礼,并在大会上高亢朗读:
  看呵,这一道划破太空的长虹,
  听呵,这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万雷荡动。
  …………
  亲爱的战友们,让我们紧紧地紧紧地靠拢!
  举起我们的铁锤、镰刀、枪和笔
  一齐向前冲锋!
  9月21日晚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主席团执行主席共5人,郭沫若是其中之一。
  会议开幕的前一日,即9月20日,郭沫若将8月间创作的《新华颂》作为“赞词”献给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新华颂》系郭沫若为新中国国歌拟出的歌词,只因在有关“国歌”议项的研讨中,采纳了徐悲鸿等代表的建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歌”不再征用新词。然而,《新华颂》是郭沫若倾全力写作的一篇讴歌新中国的优秀乐章。内容博大精深,节奏铿锵和谐,歌之读之,韵味无穷,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爱,对党和领袖的赞颂以及对新中国光辉明天的美好希冀和期望。1949年10月1日,人们在欢庆开国大典的同时,从《人民日报》上读到这首大作。
其他文献
编者的话:  本期“书香满园”栏目的内容是以“亲情、友情”为主题,其目的是引导感恩、学会感恩。当我们看到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手中的笔,将感激融入在字里行间,写下了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文章,写下一了父母在对子女的哺育、培养的各个生长阶段所付出的辛劳时,我们觉得目的达到了,感到非常的高兴。  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亲。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很完满地体现
“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有个叫西柏坡的小村子。解放战争后期,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指挥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神经中枢”,也成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7年3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为明确中央机关的行动问题,转战到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时,紧急召开枣林沟会议。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将中央机关一分为三: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
又到了学校一年一次的体检时间,今天轮到我们班了,我很开心,因为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了。  先是称体重和量身高。我的身高是139厘米,体重29千克。我的朋友黄夏晴和我一样高,却比我重了8千克。另一个朋友赵然然体重和黄夏晴差不多,却比她高了8厘米。而班长陈子瑶最高,竟有151厘米。大家有高有低,有胖有瘦,老师说这多数是跟饮食、运动、睡眠和遗传有关。遗传是没法改变的,但我可以在前三项上努力,做到健康饮
在多数国人记忆中,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城东南黄土岭击毙日军精锐第二独立混成旅团长、 “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是敌后抗日战场击毙日军军衔最高的将领。可鲜为人知的是,大别山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空防部队曾猎杀过一名日军大将。在巍巍大别山南麓安徽太湖县,有个当年名叫杨树垄的小山村。1942年12月18日13时25分,桂系空防部队击落的侵华日军大将冢田攻座机恰好在此坠落,随着燃烧的飞机撞向地面后的一声巨响,
1939年底,在魯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湾杨等村,爆发了一场持续大半年之久的红枪会暴乱,反动的红枪会头目同日伪军相勾结,残杀了不少抗战军民。中共鲁西南地委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采取正确的策略,同日伪军和红枪会头目们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最终平息了这一暴乱。  发展鲁西南抗日力量  鲁西南地区,是指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鲁西南地委初创时开展活动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的边沿地区,即:当时属河南省辖的考城、民权县的北部,山东
我和他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  刚刚开始了中学生活。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一生爱国爱民、自强不息,满腔热情为祖国文化繁荣奋斗终身。王力之精神,既是玉林精神、广西精神的杰出代表,也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学习好、传承好、发展好王力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穷且益坚 不坠耕学之志  1900年的夏天,王力出生在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博白县的一个书香之家,取字了一。缘于书香门第的熏陶,王力自幼资质聪颖、
我叫周胜林,今年70岁了,生活在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侨港,是从越南回来的归侨侨眷(也是疍家人)聚居的地方。据我所知,我的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大海边上的疍家人。现在,我以我的家族变迁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疍家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让大家对疍家人这个群体有更多的了解。  我的疍家漂泊经历  按照资料记载,疍家人是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期生活在海上,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特殊群体。我和我家族的经历
鄄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在进军濮阳、寻机歼西线之敌的途中,抓住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回马一枪创造的优秀战役之一,在我军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6年6月,蒋介石一手撕毁“停战协议”,公然发起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按照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鲁西南,与国民党第三军和整编第十一师两支“王牌”作战。经过陇海、大洋湖、章缝三大战役,消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