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报告1例散发型克-雅氏病患者的护理。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朊病毒消毒灭菌等知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消毒隔离,落实基础护理,做好心理疏导,以预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给予患者死的尊严为目的。结果患者发病10个月,住院9个月,最后因肺部感染死亡。
【关键词】朊病毒;克雅病;消毒隔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88-02
我院于2012年6月收治1例散发型克-雅病,病程长10个月,住院就医9个月,最后因肺部感染死亡,期间无压疮,外伤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一月余”,2012年6月15日收住入院。入院前45天开始出现头晕、复视、视物模糊、四肢无力、关节冷痛、肢体麻木、腰背部及下肢皮肤发热感并伴有肌肉跳动症状。当地医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前一周,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加重。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灵敏,伸舌居中,语言清晰,颈抵抗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均正常,肱二头肌反射阳性,肌束颤动,闭目难立征阳性,家属陪护下步行入院。入院后,医嘱予强的松、氯硝安定、倍他司丁、美多芭、阿昔洛韦、黛力新等对症治疗,疗效甚微。6月27号肌电图报告:所查肌均可见束颤电位。7月8号开始,患者出现明显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病变等症状。多次专家会诊总结认为:①运动迟缓、精细活动不能、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加剧,核磁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病变:小脑、锥体外系;②眼球上视受限、下视不能:定位中脑上丘及下丘;③眉间反射活跃:额叶皮层;④记忆、计算减退及脑电图表现无幻视幻听:首先考虑额叶皮层;⑤肌无力、四肢肌束颤动、无病理征、可疑右侧股四头肌、骨间肌萎缩,肌电图可见束颤电位:考虑脊髓前角细胞受累;⑥患者大小便无力:考虑累及自主神经系统。综上所述首先考虑朊蛋白病,但没有病理学特征支持,且缺乏典型三相波及脑脊液特异蛋白证实,无法确诊。8月10号,脑电图提示中高度异常,额颞枕叶有周期性尖波和三相波夹入,以额叶明显;8月2号分别留取脑脊液及血液标本送北京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测,至8月14号报告结果为: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血液PRNP基因序列分析,与标准序列对比序列无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8月12号患者出现无动性缄默,表情淡漠,意识范围缩小,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四肢无自主活动,肌张力持续增高,全身僵硬,二便失禁,临床诊断为散发型克-雅病,予对症支持治疗。2013年3月1号,患者呼吸衰竭,氧和下降,家属放弃抢救,当日死亡。
2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朊毒体病的动物和人为本病传染源,其感染因子是一种不含任何核酸物质的蛋白粒子PrPsc,电镜下无法找到该病毒颗粒,人体感染后无炎症反应,无特异性免疫应答,不产生干扰素,且对干扰素、免疫调节剂治疗均不敏感。传播途径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vCJD患者可因食用含疯牛病病毒的牛肉,使用被朊蛋白污染的外科器械所传染,也有报道怀疑是因输入被感染的供血者的血制品所致,目前尚无证据直接证实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接吻、亲密性行为)可引起传播,世界范围内,人群普遍易感。
3诊断标准
目前,CJD仍无权威的诊断标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CJD的初步诊断意见,包括①确诊:经尸检、脑组织活检、神经病理学检查,发现脑组织海绵状病变或PrPsc粒子后作出;②拟诊:患者需2年内有进行性发展的痴呆及特征性的脑电图周期性同步放电改变(或脑蛋白检测阳性),并且有以下4项中的2项,即肌阵挛、视觉或小脑功能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无动性缄默;③可疑:没有或者有不典型脑电图改变,其他标准与拟诊CJD相同。但随着对CJD研究的不断深入,脑电图的诊断价值受到质疑,近年来,不断有证据显示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的MRI序列,比脑电图诊断更有价值。2012年11月,美国神经病学会(ANA)发布散发性克雅氏病诊断指南,其诊断依据是基于磁共振(MRI)现象、脑脊液及总蛋白测定,其中DWI影像敏感性73%、特异性96%;FLAIR敏感性40%;14-3-3蛋白敏感性100%,但其特异性只有43%;脑脊液总蛋白测定敏感性91%、特异性83%。同时脑脊液14-3-3蛋白定量检查在CJD中的诊断价值也日益引起重视。神经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可能会引导新的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
4护理
41CJD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关问题①有感染传播的危险。②意识障碍。③焦虑、恐惧。④知识缺乏。⑤潜在并发症。
42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消毒隔离、感染风险评估、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
5讨论
1730年人类发现羊瘙痒病,1986年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1996年发现新型变异型克雅病,引起世界恐慌。朊病毒的发现及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既是对生命中心法则的挑战也是补充。朊病毒病具有传染病、遗传病属性,能跨种属屏障传播,目前已在人类及20余种动物中发现,并且证实抗生素、干扰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均无效,但仍有治疗可能,主要关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但朊病毒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如何提高认识,总结经验,系统培训,制定流程,预防感染,开展朊病毒病护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护理难题。
参考文献
[1]方元朊病毒病及朊病毒的研究进展(一)[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1):17-20
[2]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5
[3]张春荣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64-165
[4]汤晓红克雅氏病照顾者感染预防的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91-3792
【关键词】朊病毒;克雅病;消毒隔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88-02
我院于2012年6月收治1例散发型克-雅病,病程长10个月,住院就医9个月,最后因肺部感染死亡,期间无压疮,外伤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一月余”,2012年6月15日收住入院。入院前45天开始出现头晕、复视、视物模糊、四肢无力、关节冷痛、肢体麻木、腰背部及下肢皮肤发热感并伴有肌肉跳动症状。当地医院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前一周,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加重。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灵敏,伸舌居中,语言清晰,颈抵抗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均正常,肱二头肌反射阳性,肌束颤动,闭目难立征阳性,家属陪护下步行入院。入院后,医嘱予强的松、氯硝安定、倍他司丁、美多芭、阿昔洛韦、黛力新等对症治疗,疗效甚微。6月27号肌电图报告:所查肌均可见束颤电位。7月8号开始,患者出现明显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病变等症状。多次专家会诊总结认为:①运动迟缓、精细活动不能、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加剧,核磁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病变:小脑、锥体外系;②眼球上视受限、下视不能:定位中脑上丘及下丘;③眉间反射活跃:额叶皮层;④记忆、计算减退及脑电图表现无幻视幻听:首先考虑额叶皮层;⑤肌无力、四肢肌束颤动、无病理征、可疑右侧股四头肌、骨间肌萎缩,肌电图可见束颤电位:考虑脊髓前角细胞受累;⑥患者大小便无力:考虑累及自主神经系统。综上所述首先考虑朊蛋白病,但没有病理学特征支持,且缺乏典型三相波及脑脊液特异蛋白证实,无法确诊。8月10号,脑电图提示中高度异常,额颞枕叶有周期性尖波和三相波夹入,以额叶明显;8月2号分别留取脑脊液及血液标本送北京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测,至8月14号报告结果为: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血液PRNP基因序列分析,与标准序列对比序列无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8月12号患者出现无动性缄默,表情淡漠,意识范围缩小,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四肢无自主活动,肌张力持续增高,全身僵硬,二便失禁,临床诊断为散发型克-雅病,予对症支持治疗。2013年3月1号,患者呼吸衰竭,氧和下降,家属放弃抢救,当日死亡。
2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朊毒体病的动物和人为本病传染源,其感染因子是一种不含任何核酸物质的蛋白粒子PrPsc,电镜下无法找到该病毒颗粒,人体感染后无炎症反应,无特异性免疫应答,不产生干扰素,且对干扰素、免疫调节剂治疗均不敏感。传播途径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vCJD患者可因食用含疯牛病病毒的牛肉,使用被朊蛋白污染的外科器械所传染,也有报道怀疑是因输入被感染的供血者的血制品所致,目前尚无证据直接证实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接吻、亲密性行为)可引起传播,世界范围内,人群普遍易感。
3诊断标准
目前,CJD仍无权威的诊断标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CJD的初步诊断意见,包括①确诊:经尸检、脑组织活检、神经病理学检查,发现脑组织海绵状病变或PrPsc粒子后作出;②拟诊:患者需2年内有进行性发展的痴呆及特征性的脑电图周期性同步放电改变(或脑蛋白检测阳性),并且有以下4项中的2项,即肌阵挛、视觉或小脑功能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无动性缄默;③可疑:没有或者有不典型脑电图改变,其他标准与拟诊CJD相同。但随着对CJD研究的不断深入,脑电图的诊断价值受到质疑,近年来,不断有证据显示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的MRI序列,比脑电图诊断更有价值。2012年11月,美国神经病学会(ANA)发布散发性克雅氏病诊断指南,其诊断依据是基于磁共振(MRI)现象、脑脊液及总蛋白测定,其中DWI影像敏感性73%、特异性96%;FLAIR敏感性40%;14-3-3蛋白敏感性100%,但其特异性只有43%;脑脊液总蛋白测定敏感性91%、特异性83%。同时脑脊液14-3-3蛋白定量检查在CJD中的诊断价值也日益引起重视。神经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可能会引导新的特异性诊断方法的建立。
4护理
41CJD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关问题①有感染传播的危险。②意识障碍。③焦虑、恐惧。④知识缺乏。⑤潜在并发症。
42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消毒隔离、感染风险评估、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
5讨论
1730年人类发现羊瘙痒病,1986年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1996年发现新型变异型克雅病,引起世界恐慌。朊病毒的发现及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既是对生命中心法则的挑战也是补充。朊病毒病具有传染病、遗传病属性,能跨种属屏障传播,目前已在人类及20余种动物中发现,并且证实抗生素、干扰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均无效,但仍有治疗可能,主要关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但朊病毒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如何提高认识,总结经验,系统培训,制定流程,预防感染,开展朊病毒病护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护理难题。
参考文献
[1]方元朊病毒病及朊病毒的研究进展(一)[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1):17-20
[2]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5
[3]张春荣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64-165
[4]汤晓红克雅氏病照顾者感染预防的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91-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