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给你一个不选北大清华的理由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作为中国大学标志符号的北大清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围堵。
  上海的复旦、交通大学首开中国大学自主面试招生的先河,在高考还未进行前就率先录取了大批“尖子”。而香港8所著名高校,今年更是获准在内地大举扩招抢夺“精英”,众多的状元英才们纷纷放弃北大清华赴港求学。
  北大清华,不再是众多高三学子的唯一目标!
  在九月进入高三的同学和更多的后来者们,又该如何完美地实现“人生的第一跳”?《课.高》特别约请到了几位2006年的高考精英,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你解读成功的秘诀。
  也许,当2007年的高考来临时,你真的可以有不选北大清华的很多理由!因为,中国数十年铁板一块的传统高考招生模式,已经开始熔化了!
  
  香港高校:通往世界的出口
  
  去香港上大学!这句话并不是2006年许多高中毕业生的想象,而是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今年高考一结束,获准在内地17个省市招生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入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学院8所港校,就集体组团进入内地开始“抢人”,所到之处,场面火爆之极,人气之旺盛,就如今年夏天的温度样节节飚升。
  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总计招生1300名左右,全国报名的人数却超过了3万人。“如果同时被香港知名大学和内地一流高校录取,你愿意选择到哪里上学?”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考试频道的 联合调查显示,选择香港高校的学生和家长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71.2%。
  
  一、高考状元们的“背叛”
  先来看看发生在2006年部分高考状元和尖子生们身上的故事。
  四川理科冠军周小天在高考之前,已经确定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随后在参加香港科技大学的考试中,她也成功通过,并被许以半额奖学金。这对当时的周小天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而当她获得高考冠军后,情况立即发生了突变:清华大学决定奖励她1万元的入学奖,香港大学则开出了58万港元的天价奖学金,而之前许诺给周小天25万港元奖学金的香港科技大学也马上翻倍,开出了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而且两所香港高校都承诺专业随她挑选。
  还有同样是被称为今年高考“第一个样板”的四川女生李卿曦。今年年初,当别人还在埋头准备高考时,已经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她就在父母的鼓励下,参加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所内地名校的面试,由于综合素质出众,4所名校全都给她发了入学通知书。她最后参加面试的香港科技大学,在给她发来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承诺给她39万元港币的全额奖学金。此外,成都文科冠军代媛媛被香港中文大学以50万港元奖学金“预订”。四川省文科冠军陈璇卿因被北大提前以“签约”方式“保护”,才得以避免了港校的“抢劫”。
  广东省高考数学单科和总分状元杨洋,香港科技大学在面试现场当场拍板录取了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杨洋也最终放弃了从小心仪而且已经报考的清华,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成为内地又一个转投香港高校的样本。广东高考外语类状元孙贝贝更是直接报考香港中文大学并最终被录取。广州市今年9名高考状元中,有6人都报考了香港高校。
  在北京,今年的文科状元何旋和理科状元杨蕙心也双双出现在了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考场上。与他们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有很多来自人大附中、二中和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虽然他们的志愿都无一例外地选报的是清华或者北大。
  沈阳东北育才学校超常班15岁的女生刘苏辉,在高考中考出了653分的好成绩,成为了香港理工大学在这次招生中相中的年龄最小的一位考生。估分的时候,刘苏辉保守地估了620分。因为可以享受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降20分选专业的政策,填志愿的时候,家长老师商量,就按照估分的成绩,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旦大学。等到高考成绩公布,家里人都傻眼了,她的分数整整比1估分的成绩高出了30分!如果就这样去了复旦,都不甘心。怎么办?于是就去了香港理工大学的面试现场。7月13日,刘苏辉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和同时为她提供的4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而同一天,刘苏辉也查询到自己已经被复旦大学录取。又是一个怎么办,到底去哪个学校好?全家人乱成了一锅粥,最后刘苏辉自己拍板:“我去香港理工大学!”
  这些“背叛”了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的“状元们”,在今年香港高校掀起的招生风暴中,还仅仅只是几个代表而已。
  
  二、我们将打破北大清华的神话
  “总有一天,我们将打破北大清华的神话”这话出自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内地学生事务处朱力径老师之口。不管这句话是戏言,还是招生广告词,却真实地彰显着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与我们相距并不遥远的香港高校,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如此吸引着内地学子的目光?在众多的吸引力中,有一个东西最直接,也最刺激眼球,那就是巨额的奖学金。
  对于优秀的内地考生,香港各大学都会提供多种奖学金,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如香港大学每年共有约1000项不同类别的学术性奖学金、奖项,奖学金额达1亿港元,供所有港大本科生申请。香港中又大学设有1700项奖学金,今年更是大幅提高在内地招收奖学金生的人数,由100名内地生分享5000万港元奖学金,平均每人50万港元。香港城市大学特别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所有被录取的内地考生,其中分为状元奖学金(免费在港读完大学)、分等奖学金(依参加内地高考的成绩划分为头等、二等、三等,奖金各为6万、3万、2万港元)。事实上,在今年参加面试的考生家长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毫不讳言,他们就是冲着港校的高额奖学金报名的。
  由于历史与国际商业化的影响,香港高校大多非常重视英文及西方文化的教学,自由港的地位使香港的大学能够保持高度的对外开放性,为香港高校提供了与世界其他大学开展交流学习的众多机会。
  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香港大学每年约有不少10%的学生,通过“香港大学世界联系网计划”,作为“交换生”到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外名校进行短期(至少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香港中文大学与140多所著名海内外学府开展学生交流计划,目前这类交换生有400多名。在2005年至2006年度,该校安排了约1600名本利生到全球23个国家,共180所大学参加全年及短期的交流活动。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左右到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学生会获得出国深造机会,这些学校包括普林斯顿、哈 佛等世界级名校。这样开放的环境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国内高校所无法比拟的。
  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而香港高校优秀的教育带来的优质就业保证也是吸引内地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2006年内地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413万,就业压力空前,即使是重点大学,就业前景也不是很乐观。北大2006年共有7743名毕业生,预计实际参加就业的约4600人,清华大约70%的本科生在毕业前夕还没有实现就业签约。不少虽找到了工作,但最低的月薪还不到2000元。在北京郊区的一个村长助理的竞聘中,有北大的本科毕业生88人,硕士生20多人和多名博士生,清华也有近40名学生参加了竞争,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占到了五成。
  与北大清华毕业生们尴尬的生存危机相比,香港的名校毕业生可谓牛气冲天。香港大学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该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平均月薪达到了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而其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也大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
  除此以外,香港高校毕业生在选择自己的去向时,更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留港、赴海外或回内地修读研究生课程和工作。他们集内地与香港双重文化背景于一身,既能融入内地的独特文化,又能适应香港生活,以至国外的国际化体制与习惯。这种特有的背景,本身就令到香港学习的内地本科生具备了社会竞争的优越条件。
  
  三、不按套路出牌的面试
  什么样的学生比较容易被香港的高校录取?假如你是高考状元,香港高校就一定会录取你吗?港校的招录方式和标准又是怎样的……面对港校的诱惑,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对向往香港高校的同学来说,一定是急于想弄个清楚明白。
  在2006年的招生方式中,港校分为两类。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参照内地高校的招生方式,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其他6所高校则采取考生自行选报、高校自主录取的办法。
  与国内高校录取只看分数招生显著不同的是,除了高考成绩要出类拔萃外,港校要求英语成绩也不能低于110分,因为香港高校都是全英语上课,英语要不过关,就如瞎子一个。此外,还要过高考、英语笔试、面试三道关,而其中全英语问答的面试则起着决定作用。
  港校的英语笔试考卷包括三部分,一是阅读,二是填空,三是作文。和高考题型不同的是,虽然只有一篇阅读,但长度有1000个英语单词,包括16个选择小题,看似简单的试卷,想拿高分的难度可不小。 “英语考试的作文单词量太大了,高考才要求写出100多个单词的作文。这回的考试却要求写出500个单词的作文。”这是众多考生的同感。
  香港高校的面试通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两位面试官主持,一般四五个考生一组同时参加,进行圆桌讨论。首先,每个考生须做30秒左右的自我介绍,随后面试官将给出个话题,由小组成员自由讨论。讨论的话题可谓“五花八门”,天上地下,历史未来,天马行空。最后是一分钟陈述,描绘自己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或最能表达自己个性的东西。
  2006年7月5日下午4点,广东港大面试地。考生周某结束面试出来时,已是满头大汗。不过对自己的表现,他觉得还算满意。他们这组老师给出的话题是:“现在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你觉得这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他第一个发言:“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应该援助不发达国家。”第二个学生则建议:“应该让老年人再次学习,参加各种相宜的工作,用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第三个学生点头表示同意,并指出这样也会对社会有贡献。第四个学生却不以为然,反问:“这是个问题吗?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这个问题是年轻人提出来的,年轻人对老人的关怀不够,才会觉得这是问题。”
  “没想到整个讨论过程这么激烈,每个人都想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其间我们从经济问题说到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竟扯到了计划生育上!有时也说着说着就没话了,如果谁能在这时救个场那可就太牛了。”说起面试过程,他直叫“大开眼界”。
  正是通过这样被许多考生形容为“不按套路出牌”的面试,从中考察考生的英语能力、心理素质、应对与表达能力、组织思想的逻辑能力以及对不同事物的见解等综合素质,用港校教授的话说,就是“我们从来不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
  
  四、推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到香港读大学到底能给内地学生带来什么?听两位过来人的现身说法,也许你就会有更加深切的感觉。
  黄仁斌,毕业于华东师大附中,现在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讯息工程系三年级。高三毕业后,他被保送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学习一年后,出于对香港高校较强的商科教学力量的向往,黄仁斌转入了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三年,黄仁斌的经历非常丰富:他不但到台湾的高校进行交流,就“全球化浪潮下的青年文化”进行了10个月的研究,并在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其后又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大半年的交流学习,进入最好的实验室,跟着著名的教授做实验……
  2005年进入香港理工大学学习的广东考生黄子聪,称一年来在香港的学习收获“超过了原先的想象”。去年他的高考成绩超过了省重点线,在内地不足以上到名牌大学,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的面试机会并最终从一两千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香港学术自山,和外界的交流很多,而且资源丰富。”他说,在学校图书馆你几乎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所有资料,即使学校没有,也立刻可以从别的学校借来。内地学生第一年上的是基础课程,平均每天只有2~3小时的课,余下的时间完全看自己怎样支配。学校基本没有期末考试,却有连续性的考察,包括课堂表现、小作业、小测验、导修报告等。令黄子聪最津津乐道的是香港高校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交换生,大部分来自欧洲,学校每年也有很多交换生名额出国学习,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由于香港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平时可以接触到很多国际化的知识。黄子聪学的是室内和环境设计专业,但课余时间却经常去听音乐会、看画展,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
  大学是高中的方向和归宿,而大学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学习、成长的全部,但却是开始真正地走向世界的地方。对内地学生来说,到香港读大学,就如是在自己家门口留学。在这座拥有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国际化城市里,香港高校国际 化的教育理念,为那些结束高中生活的优秀学子们打开的是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上海:我们所经历的中国大学首次自主面试招生
  王天禹等
  
  简单地说,“自主面试招生”就是不用参加传统的全国高考,没有高考成绩,不照分数线录取,而是由招生的大学自行组织本校教授、专家,和考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问答式交流,并直接决定是否录取该考生。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的复旦和交通大学今年率先实行了这一被称为“中国高考破冰行动”的全新招生模式。最后复旦大学预录取了298人,上海交通大学预录取了300人,16人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两校实际共录取了582人。
  
  我的自主招生初体验
  王天禹
   一、牛刀小试
  “自主招生”的消息对高三紧张而单调的学习生活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伙计们终于在独木桥之外看到了一条捷径。那心情,是相当激动,没有体会过高三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想象一下:一个每天要干掉十来套模拟卷从来不睡隔夜觉眼圈比熊猫还黑的人得知只要对着五个教授狂侃一番人生理想个人感受爱好什么的就可以上大学了,他能不激动吗?
  首先是网上报名。条件是至少要满足以下四个中的一个:1.成绩名列前茅或竞赛得奖;2.优秀学生之类的:3.在市级或以上学生活动担任组织者:4.其他。据说这吓跑了许多人。但据我了解,这一项无论填1234还是4都会过的。然后再填个人简历。报名那两天学校周围网吧的网管都学会了“品学兼优”、 “积极要求上进”之类的班主任术语。
  然后等上几天,如果审核通过的话就会接到考试地点与时间的通知。最后是审核通过了不到一万名。而今年上海高考人数为十一万,“精英”估计都被一网打尽了。
  知道了考试时、司和地点之后,我和同学就开始准备笔试,语数外物化政史地生物计算机十门。最早的传闻是1000道选择题两小时,就是说7.2秒一道题,估计全蒙的准确率比认真做的还要高。所幸的是最终复旦辟谣是200道题。
  开始准备时,大家分头做综合卷,然后汇总。从中知道了不少“神奇”题目,比如:一头熊掉进了一个洞,洞深xx米,熊掉至底花了xx秒,问此熊应是什么颜色? A白;B黑;C黄;D花;E均有可能。
  我是在传说中的复旦附中考的,人奇多无比。题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全部都十分正规,就是说基本是从高考卷上拿下来的选择题。语文难了一点,因为考了美学、逻辑之类的,其余均较基础。满分为1000分,及格610分,最后通过了1200人。同学里有人考了750分,被我们当“神”供了起来。
  二、面试啊面试
  面试该准备点啥呢?这句话那几天上个厕所你都会听到三次。我们首先关注了一下时政。每个人手头都有诸如《嘹望东方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之类的东西,天天讨论国计民生,比如上海的房价到底是不是虚高,医疗制度改革何去何从,中美关系前景……等等,好像全年级一夜间都变成了政治班。
  然后准备了一下简历,也就是说怎么推销自己。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当然如果资本够硬,简历就很好办了。举一“神”的简历,内容有托福xx分,STAxx分,高级口译证书,赴香港参与世贸组织论坛,考年级第二的次数比年级第一的次数少…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模拟面试。清空一间教室,考官正襟危坐,考生要敲门才能进去,比真的还真。模拟中笑场N次,但帮助很大,发现了许多未曾注意的问题。就在面试临近时,校长又给我们请来了专家,辅导些比如面试礼仪和谈话技巧之类的问题。
  这次复旦的面试,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先把1200人随机分成四个大组,300人的大组再随机分成20人一小组。一个周末中每半天面试完一大组即300人,每20人的一小组中录取5人。面试是车轮大战的形式 一个学生和一个教授谈15分钟,然后换下一个教授,总共5个教授共计75分钟。
  我面试时总体感觉是比较顺的。教授问的诸如“你对当今‘新三座大山’的看法”、“请设计一个针对当今学生攀比现象的调查”、“你对这次自主招生的看法”等都比较合我的胃口。
  但我要重点介绍一下面试中遇到的唯一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教授。
  教授:同学,你有没有算过24点?
  我:没有
  教授:很好,我们来算一下,比如说用3456。
  我:(貌似沉思实则大脑一片空白)不会。
  教授:很好,那你觉得能不能算出来?
  我: (坚定地)当然能!
  ……
  这是我和他的开场白,后面的对话也基本延续了这种风格,而且后来听说此人竟是这一组的头。此事也证明了这次面试的全面性。我确实不太擅长理利,被“抓到”也是应该的。
  不过相比起来,我这点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同学里有一人被要求设计一个程序让电脑自己算24点,还有人被要求说出复旦招办主任的名字(就是给我们做咨询时十分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郑方贤教授),回答“不知道”后的同学,得到了郑教授一句“现在的学生啊真是……”的感叹。
  了一点紧张,面试的75分钟仿佛眨眼就过去了。个人认为,复旦大学这次自主招生组织得十分成功,从网上报名、笔试、面试的程序中就可以发现,这是一次非常全面、公开、公正、客观的测试。笔试面试保证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较全面的了解,而面试中的随机分组过程保证了其公正性。
  三、我的结局
  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今后如果还有机会参加大学招生面试的同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从踏入高中校门的一刻起,就努力学习,努力参与各项公共活动,学生会、共青团、志愿者、辩论赛、课题研究……积极投身进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及责任感等综合素质,从中形成的自信将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收获。一个真正的优秀学生不仅应该成绩优秀,社会工作也应相当出色。试想一下,一个在高中阶段就没办法很好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学生,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他能做好吗?
  对具体的面试技巧,我的个人意见是高中阶段见惯了大场面的学生不需要太注意这个,因为教授们阅学生无数,均是火眼金睛,到时展现真正的自己就可以了。不过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我认识的8个通过面试的男生有6个在面试时穿了西装。
  不要被我如此专业的分析迷惑了,我没有被录取。个人认为原因有二:硬件不够硬和运气不够好。虽然点一点我手头的证明也有不少,但与另外两名同学一比,他们一个因课题成果突出曾赴香港参加世贸组织青年论坛,另一个因常年盘踞年级第一名被封为“一哥”,我那点“货”就真的上不了台面了。运气不好是说此两人不仅和我同校还和我分到同一面试组。随机也能分成这样,就只有天意了!   人生没有如果,然而有许多但是。收到未被录取通知书的那晚,正在郁闷中的我接到了要我去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访谈的电话,之后又被复旦大学可敬可爱的教授们查了一下,最后我得到了复旦大学第一档案优惠通知书,好歹也算半个复旦人了!
  祝愿大家,时刻准备着,时刻努力着,永不言弃!
  (作者为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06年高中毕业生,未被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录取)
  
  这未必就是我最好的出路
  周纯翊
  今年复旦、交大两所名校进行的自主招生选拔应该算得上是中国教育界的一项壮举,也或多或少引来了世界的目光,其中有赞扬,当然也不乏质疑。作为提前进入复旦的幸运儿之一,对自主招生自然也有我的看法。
  作为一名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我很习惯地将自己归在“应试人才”中。在和其他的同龄人做比较的时候,最令我骄傲的也应该是自己的考试成绩。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坚信通过高考一定能顺利进入到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复旦。但当自主招生的政策公布的时候,我还是激动不已,似乎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进入复旦的捷径。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不喜欢死读书的孩子,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担任大大小小的学生干部,也拿过各个方面的奖项。所以在听到“自主招生”消息的时候,我自信满满,坚信只要能成为第一轮笔试的1/1200,我就一定能过面试那关。为笔试做准备的那段时间是辛苦的,我的历史地理很弱,不得不拼命地在仅有的两周内恶补,能补多少算多少。笔试成绩公布出来,我以仅比610分选拔线高5分的成绩进入了第二轮。幸哉幸哉,有惊无险。
  第二轮面试的当天,我的心情很平静,走进面试房间的时候很坦然。5名考官提出的问题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我认为考察的重点应该是我们的思维反应能力和所呈报的材料的真实性。中间我也遇到了答不出的题目,说实话,当时心里还是有些慌的,可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竟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清楚,老师,您可以告诉我答案是什么吗?”至今仍然不知道那个主考官给我亮出的是红灯还是绿灯,但当我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时候,心里很痛快,因为我说出的是内心的真实声音。
  如果说7月的高考是一座必须走过的“独木桥”,2006年,在我的高考年里,我幸运地绕开了它。最后的选拔结果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亲人的狂喜,也看到了依然在黑暗中奋战的同窗们的羡慕。全社会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们的身上,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的未来发展怎样,将直接验证这次“自主招生”成功与否。
  其实就个人感受而言,自主招生未必就是我最好的出路,因为既然寒窗苦读了那么久,不如索性凭高考成绩把专业定实了来得痛快,而现在这样心里反倒有些迷茫,因为不知道大二分专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交大做得比复旦更妥当些,让那些抱着专业进交大的学生比我们“准复旦”更有安全感,似乎原本的双向自主选择最后却渐渐地偏向了复旦的单方面自主。唯有希望复旦也会给予我们妥善的专业安排。
  不知道“自主招生”带给我们的除了社会的关注外还有些什么。希望能在自己心仪的专业里学习深造,在复旦的校园里有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这不止是我,想来也该是这次所有参加自主招生的幸运儿最大的心愿吧。
  (作者为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06年高中毕业生,被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录取)
  
  我是这样吃到“螃蟹"的
  章文昕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被誉为是“破冰之旅”,我们这届考生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有人说这次自主招生是一次“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过程,是彻底地脱离了高考考纲的“另类高考”。的确,自主招生的面试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到课本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广度。
  在面试中,交大的教授问我:“是否经常做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实际问题?”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死做几道试卷上的实验题,很难答好这个问题。幸好我所在的学校一贯注重实验,我的回答尚令自己满意。复旦则让我说一说对“宇宙大爆炸”、“黑洞”、“暗物质”、“20世纪物理界的两朵乌云”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平时补充的课外知识,使我有了发挥的空间。
  在这次自主招生中,复旦与交大两所大学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与人交往的问题。“当你与朋友产生矛盾时,你将如何化解?”“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对此你有何看法?”复旦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又针对时弊,考生能够彰显自己的主张,突出自己的个性。交大则是让我介绍两位自己的朋友,从对朋友的介绍中透视了我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
  虽早有呼声指出学生不该只读圣贤书,但是高考的形式却决定了时事之于升学的微不足道,也难怪我们不问天下事了。交大与复旦的自主招生却着眼于学生的视野是否开阔。“你对中部大开发有何见解?”,“请你说一说最近令你印象深刻的一条新闻。”交大的提问,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时事大事的关心程度。复旦则由这次的自主招生为话题,层层深入,来了个“连环问”:“复旦和交大在自主招生中各招三百人,高考所招计划人数相应减少,你觉得这对那些未被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公平吗?”,“这次自主招生仅面向上海考生,这对外地考生公平吗?”,“比较上海考生与外地考生,他们的升学机会均等吗?”,“如何合理分配,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这些问题逐步引导我对中国的教育平等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很多思索。
  有趣的是,交大与复旦都设计了情景题,原本紧张激烈的面试角逐因此而轻松愉快。“假如由你来设计这次自主招生选拔,你会怎样设计?”交大的情景题让我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登山队的队长,当你们队登上四分之三的高度时,天黑了。队员中有人要继续,有人要放弃,你将如何决定?决定后你将如何说服不同意见的队员们?”复旦的一道趣味性极强的情景题,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决策力与领导能力。让我不由惊叹教授出题的独具匠心。
  上海交通大学面试的第一部分是小组讨论。多人一组的讨论容易偏离主题,在我们这组的讨论有所偏离时,教授们并未直截了当地指出,而是递上写有题目的纸片,提示我们再仔细看题,及时纠正讨论的方向。第二部分单独面试,一个话题令我无从下手,教授们并未追问,只是微笑着换了话题。
  与教授交谈,我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当面试结束时,我因为高考的压力而郁积的烦闷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如释重负的惬意。少了考试的焦虑,多了参与的欣喜。自主招生,是高三少有的“快乐考试”,为我的高三生活平添了一份绚丽与精 彩。最后结果出来,我幸运地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
  轰轰烈烈的自主招生,给我们的复习生活带来了一两周的不平静。几家欢喜几家愁之后,我们又投入到正常的复习中。对我们来说,高考依然举足轻重,自主招生只是一段精彩的插曲。
  (作者为上海南洋模范中学2006年高中毕业生,被复旦和上海交大自主招生同时录取)
  
  攻陷大学:一场世界性的青春战争
  
  每年的高考和大学招生,其实就如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性大战,都会在不同的国家爆发一次。看看各国的高考制度,想想那些一样也要想尽办法迈过这道门槛的异国的兄弟姐妹们,至少可以让疲累不堪的我们找到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其实在这场攻陷大学的战争中,我们并不孤独!
  
  英国:面试题与专业关系密切
  英国大学的入学面试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举行。面试结果是能否录取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面试目的是要确认学生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学科,是否有研究潜力,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面试内容包括同老师进行专业方面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另外,在英国,高中二年级的考试称为A-LEVEL,即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考试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经济等课程。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
  
  法国:上大学须参加普通科会考
  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要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法国高中会考属于全国性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分普通类会考及技术类会考两大类。会考内容依据国家规定的高三课程纲要而定。据法国国民教育部提供的数字,法国普通科高中会考及格者中大约有94%的人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就读。
  
  加拿大:语言能力很重要
  加拿大高考只有英语、数学、科学三门由省统一命题,并在每年6月集中会考,其他科目则由各高中自行安排。大学录取主要看高中三年各科平均成绩,而非会考成绩。高考前一年的11月,学生所在的高中便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各方面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电脑输送到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毕业生可按自己的成绩和爱好,根据升学指南在年底填写志愿。
  加拿大的大学在制度上并无“面试”程序,一些名校由于符合要求的考生远超过录取数额,学校常自行组织面试。面试由任课教授主持,一般不超过30分钟。问题很简单,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及对所申请学校、学科的了解,从而衡量考生是否胜任未来的专业学习。
  
  韩国:高考不算总分
  韩国高考在每年的11月7日举行,一天内考完,共4门,上午下午各两门。从早上8点报到,8点40分开始考试。考试科目为4门,数理、语言、外语、社会探究或科学探究。语言90分钟、数理l00。分钟、社会或科学各120分钟、外语70分钟,外语专业加第二外语40分钟。
  2002年初,韩国教育部实施了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考试成绩不再计算总分,而将各科目的考试成绩分别打分,然后依据分数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级以及综合等级。等级分为9等,每年的等级比例根据每年的考生人数确定。实行这种等级制后,考生不会像过去那样因1分或零点几分的差异而落榜。
  
  日本:流行自我推荐方式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元月都有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从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两次考试都合格了才能顺利进入大学。
  日本的大学面试没有固定的模式,气氛比较轻松。面试主要是通过和学生的直接谈话,判断此人的待人接物能力和应变能力,并通过各种问答了解其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日本多数大学近年来采用了称为“AO考试”的“完全自我推荐”的考试方式,即由学生提交“申请入学理由书”和小论文。通过这样的面试发掘出传统笔试所不能发现的特殊人才。
  
  印度:各大学自行出题
  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而由各大学自行出题考试,而各邦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由各邦主考。由于不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学生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不少考生为确保能上大学,除了参加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外,还可去参加邦一级大学的考试。据说有的考生在一个考季内,就参加了20多次入学考试。有一些大学,如德里大学,主要看学生12年级的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好就可报名,无须参加入学考试。
  
  美国:
  十二三岁就“小试牛刀”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学业能力评估考试”(简称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 (简称ACT。美国大学大多要求入学申请者提交这两种考试成绩。SAT考试成绩往往决定学生的选择范围,成绩拔尖的有希望入读名牌大学。
  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这也就是有媒体称美国高考一年考7次的缘故),考试内容有数学和语文各三部分,时间3小时。SAT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沙和海滩的关系与以下哪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似:猫和猫须;狗和骨头;树和森林;足球和曲棍球;衣服和鞋子。感觉跟智力题似的。正因为如此,考场上常常会看见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在那里“小试牛刀”。
  
  澳大利亚:改变一考定终生
  澳大利亚首都区10年前就取消了会考制度(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改为以学生高中两年的期末考试、课外作业、作文和演讲4项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学校选取学生成绩最好的4门课合成个人原始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由于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统考,各校的试题有易有难,因此,个人原始分的“含金量”不同。
  
  哪所大学更有智慧
  
  作为世界顶级学府的牛津和剑桥,历来就是无数优秀学子梦寐以求的深造之地,与此同时,两所大学也一直保持着严格的面试制度,而两所大学面试考官让人匪夷所思的面试题目更是声名在外。在此,我们不妨把复旦、上海交大和香港高校今年的面试题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哪所大学更有智慧。
  
  牛津、剑桥大学面试题精选
  ★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式,证明数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科目吗?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灭绝,你觉得他们还会重生吗?
  ★一个人撞在电线木杆上,对整个社会会有什么影响?   ★请估算一下板球的能量。
  ★把桌子上的砖头扔出窗外。
  ★请你说出为圣诞老人拉车的驯鹿的名字。
  ★如果钱不能使人快乐,那人们为什么要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我在你家的房子外墙上画了一幅画,那么谁拥有这幅画?
  ★如果发生一切都是事先注定,我们应该惩罚罪犯吗?
  ★怎样才能追溯声音在历史中的运用?
  ★你认为日本黑帮对巴西和美国有多大的影响?
  ★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2 2=4的?
  ★为什么植物没有脑袋?
  
  复旦、上海交大面试题精选
  ★讨论一下《无极》、 《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
  ★简述你理想中的宇宙。
  ★请谈一下数学以后的发展方向。
  ★你对“安乐死”有何看法?为何我们要禁止“安乐死”?
  ★三轮车有几个主动轮?哪几个?
  ★地球上怎么会产生生命?
  ★世界上有没有直线?
  ★ “庄周化蝶”反映了庄子怎样的价值观念?
  ★你怎么知道自己清醒还是做梦?请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阐述你的观点。
  ★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
  ★如何用“文化指数”来衡量国家的实力?
  ★请设计一个验证当地降水概率的方案。
  ★请证明(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说明生活是三角形物体。
  ★空间上存在6点,任意3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可组成几个三角形?用一种颜色描绘其中几条线段,另一种颜色描绘其他线段,问可能存在一个三边同色的三角形吗?
  ★问一个问题难倒我,前提是你自己必须知道答案、
  ★山西的省会在哪里?
  ★有人觉得探月计划劳民伤财,不适合中国国情,你怎么看?简述三条理由。
  ★中国迟迟没有新闻立法.为什么?
  
  香港高校面试题精选
  ★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
  ★谈谈对香港电影和唱片事业的看法。
  ★香港电影为什么短期内会发展得如此繁荣?
  ★如果给你300亿,你如何改进中国的状况?
  ★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建了微软,你认为中途退学对个人的成功好不好?
  ★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乐园?
  ★在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被罚款?
  ★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不如好莱坞?
  ★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你认为国际人才的要求是什么?
  ★你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有什么看法?
  ★谈谈当前的环保问题。
  ★谈谈对未婚同居的看法。
  ★何时交男女朋友合适?
  ★如何看待明星和学者的收入差距?
  ★中国未来20年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其他文献
迷糊中,我感觉自己被浓浓的云雾包围着向上飞。一个声音响起:“别害怕。我是孙悟空的坐骑筋斗云,主人发令让我带属猴的你到西游王国玩耍。”很快,筋斗云带我降落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一个个美艳的蟠桃悬在枝头,我可不愿错过如此美食,在树下吃了个够。  吃完蟠桃,红孩儿迎面走来。我跑上前向他讨教喷火绝技,可他告诉我说:“你没有内功,学不会,我倒是可以教你学用芭蕉扇。” 我好兴奋,赶紧跟着红孩儿念咒语,果然,芭蕉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此战争、动乱和谋杀造成的死亡总和还要多。  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无疑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自杀率是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至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少还
给大家出一道选择题:你觉得最能代表春天的是什么?  A.盛开的花朵B.和煦的阳光C.渐暖的温度D.解冻的冰河  我们的“标准答案”是“A”,因为接下来,我们就要借着春光——  开花植物的成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长身体”,所以又被称为营养生长阶段;等营养多多、身体棒棒的时候,植物就会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也就是开花、结果。为了吸引帮手来传粉,有些花朵开得格外艳丽,装点了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的事
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出席记者招待会。  记者问:噢,见到你们真是我的荣幸。尊敬的元首先生,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吗?  希特勒说:我们准备枪杀3000万波兰人和1个修单车的。  记者:1个修单车的?!为什么要杀死1个修单车的?  希特勒转身拍拍戈培尔的肩膀:看吧,我说没有人会关心那3000万波兰人。    熊掌    语文老师张冬剑上课爱打手势。一日讲解《孟子》时,“鱼,我所欲也。”伸左手做欲得状
同一个地球,同一种现象;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神话。“神话调查局”将带领大家打破时空和文明的界限,来一场神话与自然现象交织的大冒险!本期登场的神,最近可着实火了一把。因为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他为名的医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神话  火焰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带来光明、温暖和热气腾腾的饭菜。因此,对火神的崇拜几乎是全人类的共性。而在咱们中国,火神靠“数量”取胜。  咱们先来看看与“火神山”有关的
奇怪,自从我家门前的那条河被上游的工厂排出的污水染成棕色以后,我就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我家的楼房在长高。不信你看我拍的照片,去年我家楼房比后面的那栋楼房还要矮,可今年就已经比后面的楼房高出了不少。我的这一发现被传开,好多科学家和建筑师都赶来研究我家门前的那条河。还有很多开发商把河里的水运走了,大概他们是想让自己修的房子也自动长高吧,但愿浇了这河水的楼房不会矮半截,嘻嘻。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来取些
同一个地球,同一种现象;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神话。“神话调查局”将带领大家打破时空和文明的界限,來一场神话与自然现象交织的大冒险!本期登场的神可了不得,他们大多代表了各自神话中的最强力量。听,他们来了——   北欧神话   因为电影的流行,雷神索尔的名号可以说“如雷贯耳”。不过,索尔这个雷神,可不负责打雷。他是北欧神话中的战争之神和农业之神,一方面要保护神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巡查人间的农业。古代北
課小议事堂
期刊
在学校,我常常负责黑板报的抄写。在抄写前,先要画格子,但是画出来的格子不是画成了斜线,就是一格宽。一格窄。于是我就想发明一种能帮助我们自动画线办黑板报的工具,那该多好呀!我反复琢磨,想到学校的黑板都是磁性黑板,于是我利用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在有机玻璃的一面贴上磁条,用502胶粘贴,在另一面刻上标准的刻度,设计出了“黑板小助理”——磁铁直尺。它不仅是我们办黑板报时的小助理,也是老师上课
在这个特殊而漫长的寒假里,我直宅在家,哪儿也不能去。百无聊赖的时候,我拿过外婆的手机,翻看起里面的相册来。这时,一张照片吸引了我。  照片上是重庆著名的千厮门大桥。它横跨嘉陵江,紧邻网红景点洪崖洞,是不少人“打卡重庆”必去的地方。  我发现,千厮门大桥上有数个套在一起的三角形。我十分疑惑:数学中那么多图形,为什么偏偏选用三角形呢?  我连忙上网查阅资料。资料上说,三角形具有稳固和均衡受力的特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