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与软组织外科学浅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3-02
  “经筋”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经筋第十三的章节中,曰:有十二路遍布在人体上下全身。人体如意外事故遭受急性创伤,或长期形成的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外因合致的痹症,痿症,痰症等。则造成人体组织发生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脱臼错位。上述这些变化即可造成有关的经筋通路,出现肿胀条索结节酸痛麻木和功能障碍等临床体征。
  “经筋”在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论述,如《灵枢-经筋》篇中对经筋的起始,循行和终止均有详细的描述,如主干或分支有病,会出现转筋肿痛痉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颈项不可左右摇,腰背不能俯仰,膝不可屈伸;腹筋急,胫转筋,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寒则反折紧急,熱则筋驰纵不收等等症状 。
  晋-皇普谧在所编的《黄帝针灸甲乙经》经筋第六中,也有关于“经筋”的全面论述,基本上是以《灵枢-经筋》篇为蓝本。
  汉-医圣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就有“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的专门论述,并指出“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踹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认为趺蹶伤只在太阳经,盖踹肠者太阳脉之所过,其踹肠即小腿肚,本属阳明,太阳脉过此,而必刺踹肠者,使太阳与阳明之气相通,则前后如意而。他还说“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隋-巢元方撰著的《诸病源候论》中曾有“伤绝经筋,荣卫不得循行”的记载。如在“金创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中写道“夫金创愈已后,肌肉充满不得屈伸者,此由伤绝经筋,荣卫不得循行也,其创虽愈,筋急不得屈伸也。”他又在“腕伤初系缚侯”中谈到“夫腕伤重者,为断皮肉骨髓,伤筋脉,皆是卒然致伤,故血气隔绝,不能同荣,所以须善系缚按摩导引,令其血气复”这里所讲的按摩治疗即本书手法的依据。
  唐-王焘《外台秘要》对经筋也有描述。“脚转筋……浑身转筋(热浴治之),肠转筋……灸脐上一寸四壮。转筋胫骨痛,转筋十指筋挛不得屈伸……灸法。”
  宋- 赵佶《圣济总录》中描述“中风四肢拘挛不能屈伸”时,认为“若经络偏虚,风邪乘虚客于机关,则筋脉缩急,干于阳络,则肩背从而拘挛,此皆邪气内盛,正气不能荣养诸筋,故为四肢拘挛。”
  金-成无己在其《伤寒明理论》中谈到“项强”时说:太阳之病项背强痛而恶寒,以太阳感受风寒,则经脉不利,而项为之急,颈为之强尔。说明除了外伤能使经筋通路受阻以外,风寒同样可以使经筋不通。
  软组织外科学(简称软外)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新分支,它是以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包括结绨组织等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及软组织劳损病变引起各种症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方法为治疗手段的一门专科学。软组织外科的出现,是医学实践的结果。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有关与软组织病痛的记载,在素问篇中指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等经络在某种情况下也能引起腰腿痛。在灵枢篇中又指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循行于体表筋肉之间的一种功能表现。当足太阳之筋病时,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足少阳之筋病时,小趾次趾之转急,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肋季胁痛;足太阴之筋病时,足大趾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引肩背内痛等等。对经筋病候的治疗,提出了“以痛为腧”,“治以燔针劫刺,以治为数”的见解,祖国医学所说的经筋就是指肌肉等软组织系统。过度的辛勤劳作引起的劳动损伤对每个人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劳作是由肌肉牵动关节而产生,肌肉牵动关节时,欺负力集中在肌附着点 ,肌附着点就是劳损必然出现的疼痛点,反复劳作就是形成顽固的疼痛点。每块肌肉都有起点和止点,劳损伤害起点时,也必然加害于止点,于是就会出现从点到短线,再到长线条的分布规律,这就形成了经筋,经脉的长线条分布的概念和规律。既然早期经筋是疼痛点的连线,它就是两点成一条线的延伸,也就少有的曲折,迥旋,交叉等复杂循行分布。在人体中,可随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有牵拉肢体产生相应的活动组织,毫无疑问,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在肌肉组织中,受到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时,其应力点基本在肌肉的起止点即肌在骨骼的附着点。这正是劳损并引起关节痹痛的关键部位,其反复损伤形成疼痛点,这意味着一块肌肉受伤时,会在起与止点先后或同时出现疼痛。这种一处疼痛延伸引起另一处先后或同时发生痹痛,多块肌肉受伤会在它们起点与止点先后或同时出现疼痛现象,这就是《灵枢。经筋》篇描述的点,线,面体分布规律。
  软组织外科的治疗方法是用银质针治疗颈,肩,臂,背,腰骶,臀,腿痛与四肢各个部位的软组织勞损,多数病例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它与其他针刺有不同的特点,即1)银质针较粗,对深层软组织病变部位选用较长的银质针,容易正确地刺准病变部位。针身质地较软,不会被肌肉的过度收缩所折断2)银质针传导热能远较一般金属针要快得多。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的动物实验测定:艾火三壮后测得留在体外的针柄温度大于100度,体内针身为55度与针尖40度。这些热能传导直接深入到痛点的部位,起到更好的促进血循环和消除或改善无菌性炎症病变的作用。3)银质针具有一般针刺完全相同的治疗作用,这种针刺作用与热疗作用相结合,直接对病变组织起影响,因此疗效快,效果明显。
  1、足太阳之筋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具体病例如下:
  郭XX,男,45岁,腰酸痛牵涉左下肢腘窝抽痛2个月,兼背痛及颈痛,翻身久坐困难。用针灸理疗治疗没有特殊疗效,今经人介绍来我门诊治疗。通过脊柱三项试验检查阴性,髂嵴内侧缘,骶髂关节部压痛(++++)。诊为骶棘肌损伤(椎管外软组织损伤)。通过对髂嵴内侧缘,骶髂关节部行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艾火加热15分钟.起针后颈背部疼痛消失。左下肢腘窝疼痛立即缓解。
  2、足少阳之筋病时,小趾次趾之转急,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肋季胁痛;
  具体病例:
  王X,女,39岁,腰痛3年近一月余加重,伴有耳鸣,胁肋胀痛。用中药针灸,针刀按摩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今到我门诊就医。脊柱三项实验阴性,髂嵴内侧缘,骶髂关节部压痛(++++),髂外翼三肌压痛(+++)。诊断为骶棘肌损害,髂外翼三肌损害。行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治疗,艾火加热15分钟。起针后耳鸣减轻,第二天腰胁痛缓解。
  3、足太阴之筋病时,足大趾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引肩背内痛。
  具体病例:
  马X,女,45岁,腰痠痛2年,右侧大腿内侧痛,牵涉至小腿及内踝部半月,伴右偏头痛。久坐加重,外展受限,有时小腹坠胀。吃舒筋定痛片疼痛稍缓解,药力过后仍旧疼痛。今到我门诊就医。脊柱三项试验阴性,骶髂关节部,内收肌附着点部,髂外翼三肌附着点部压痛(++++)。行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治疗,艾火加热15分钟。大腿内侧痛及右偏头痛起针后消失。
  经筋理论是对人们终其一生都与之相伴的劳动和劳动损伤的观察研究过程中诞生的。古往今来,以慢性劳损性躯体疼痛是最直观的,最常见的,最具规律性的,也只有具备这三性,才最早受到重视,最早总结出规律和学说。
其他文献
胰腺癌浸润和转移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来看 ,包括肿瘤细胞增殖、胰腺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脱落癌细胞游走能力提高、进入细胞外基质和血液循环、
期刊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同仁谨向广大读者和作者恭贺新禧,敬祝鸿图大展,事业成功!
目的研究降糖孜亚比提片对糖尿病肝脏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对降糖孜亚比提片进行研究.结果对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增加肝
Schubert-Bornschein型先天性静止性夜盲是眼科少见的遗传性眼病,其分子机制复杂,现未能完全阐明。随着遗传学研究迅速发展,对其基因突变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相继发现并建立了基因型-表型的相互关系。文中从分子机制水平对Schubert-Bornschein型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的致病基因做一综述。
目的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及全血胆碱酯酶之间联系分析.方法 我院以随机的形式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对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标本的主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8442份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和主要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汇总
患者男,73岁。因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年,乏力、关节疼痛1个月,于2004-03-12入院。患者7年前因泡沫尿伴双下肢水肿1年余入我院。当时Hb224g/L,WBC18·6×109/L,BPC504×109/
下腰痛是困扰人类健康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美国,下腰痛已经成为除呼吸道疾病以外的第二高患病率的疾病[1].然而,目前却有85%左右的下腰痛患者的病因未明,只被笼统地归类为
目的:探索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对血管内皮功能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