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英魂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著名的中日“黄海大战”。战斗中,日本的军舰包围过来,清军的“致远号”受了重创,并开始倾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最要命的是“致远号”上的炮弹都打光了。这时,“致远号”上的一位清军将领攥紧拳头,用极坚决的嗓子对部下高声喊道:“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我们报国的时刻到了!”然后,他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向日本的军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位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将领就是邓世昌。
  “世昌”出世
  1849年10月4日,一個男孩在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出世了。
  男孩的父亲叫邓焕庄,是一个专营茶叶生意的老板。
  一开始,邓焕庄为这个男孩起了个叫“永昌”的名字。可过了不久,他又将自己儿子的名字改为“世昌”了。
  “我在广州、上海、香港等地都开设过‘祥发源’茶庄,我希望邓氏的家业永远昌盛,就给我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邓焕庄向亲友们解释自己原先给儿子起名“永昌”的原因,“可我发现,现在世道黑暗和战乱不止,要想家业兴旺谈何容易!这是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所以,我将儿子的名字改为‘世昌’。”通情达理的邓焕庄又说出了给儿子改名的原因。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他11岁时,父亲将他叫到面前对他说:“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封闭的了。你看广州就有很多外国人来做生意,我打算送你去教会学校学习英文……”
  “这个……”在一旁的邓世昌妈妈郭氏听了,脸露担忧的神色。
  邓焕庄向邓世昌解释说:“将来的世界,会是一个各国互相沟通的世界。我觉得,无论你将来继承我的家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英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
  “好啊!”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邓世昌很兴奋地回答。
  当时,许多中国人都把外语当作是“蛮夷之语”,邓世昌的父母居然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英文,这是非常惊世骇俗的举动。
  父亲把邓世昌带到上海,让他进入教会学校,跟外国人学习英语、算术。邓世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能与洋老师对话,并能阅读英美原版的书籍。洋老师对他十分欣赏,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1867年,清朝官员沈葆桢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开办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学堂的生源主要是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来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的要求放宽到20岁。18岁的邓世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思想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邓世昌参加了这次海军的征兵考试,他以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取了驾驶专业。
  驾驶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英语、数学等球根种课程外,还要学习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经过五年的堂课学习后,邓世昌毕业了。
  堂课教育,只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还必须经过登上练习舰进行实习。1873年,24岁的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了“建威”号练习舰,开始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远航实习,邓世昌先后到过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练习舰经受了各种考验。经过两年的舰课实习后,邓世昌终于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了。
  让世界知道中国也有海军
  1880年年初,清朝大臣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海军,派马建忠去考察、招收水师人才。马建忠奉命前往福建,他听到了各方面对邓世昌的赞誉,并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蚊炮船(一种快捷但有很强火力的战舰)察看。他亲眼见到了邓世昌的兵船被管理得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他还多次与邓世昌交谈,马建忠对邓世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马建忠向李鸿章汇报,并推荐邓世昌:“他熟悉管理战舰的工作,是海军中不易得的人才啊!”
  于是李鸿章将邓世昌调到了北洋海军,任“镇南”蚊炮船管带(即海军的舰长)。
  1880年年底,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率领海军官兵200多人去英国接收舰只,邓世昌也随同前往。
  邓世昌十分珍惜这次去英国接收舰只的机会,因为,他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因为军务缠身未能到欧洲留学深造。“我这次到英国接收舰只,要努力学习,以补充新的知识。”邓世昌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出国的。
  邓世昌利用各种机会游历了英国的工业城市,看到了机器大生产的宏伟壮观场面;他游历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看到了各种巨型战舰,领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是什么模样;他学习研究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看到了北洋舰队在训练和管理上的巨大差距;他学习研究了英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仔细寻找他们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的秘密。他到了格林尼治,参观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他认真考察西方海军的情况,悉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将外国的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细心地加以研究,取其长,为己所用。
  1880年8月17日,“超勇”“扬威”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军舰经过的沿途各国,才知道中国也有海军,都鸣礼炮致敬,这就大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这次清军海军到国外接收舰只,派出的操舰管带是整个海军中最出类拔萃的。其中,邓世昌操纵“扬威”舰。他们在回国途中经历了无数惊险,终于在11月22日抵达了天津的大沽口。
  这次出洋,邓世昌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许多学识。
  爱国军人的骄傲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的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哪有不死的?但我们希望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就多次表示:“如果我在海上和日本舰队相遇,我的‘致远号’遇到了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邓世昌的部下每次听到他那誓死保卫国家的谈话,都向他投来钦佩的眼光。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著名的中日“黄海大战”打响了。战斗中,清军担任指挥的旗舰被日本舰队击伤,大旗也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成功吸引住敌舰的注意力。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以为这是清军的旗舰,于是包围过来,“致远号”中炮受了重伤,舰身开始倾斜,而最要命的是这时候“致远号”上的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他大声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过去,我们跟它拼了!”
  中国海军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眼看“致远号”就要撞上了“吉野号”,突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了“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的鱼雷发生爆炸,“致远号”悲壮地沉没了。舰上的200多名官兵坠入海中。邓世昌的随从将一个救生圈抛给了他。邓世昌坚持不接,他想把救生圈让给别人。
  这时,邓世昌的一条爱犬“太阳”也飞速向他游来,用口叼住了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大浪滔天,邓世昌看看自己的部下也都没有了生还的可能,他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海水中,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其他文献
大海,有你看得见的神奇,也有你意想不到的波澜。  在雷州半岛的沿海湾,有一个传说。每年的春节前后,海神会从一个神秘的小岛出发,给渔民送“珍珠米”,帮助他们过个好年。这些珍珠米随着海浪一路奔涌,最后躺在洁白的海滩上。它们像葡萄一样圆溜溜的,晶莹剔透。渔民说,谁拾到珍珠米,谁的梦想就会开花,幸福就跟谁走。海边的人都想捡到珍珠米,可是,不是谁都可以捡到珍珠米的,只有勤劳、善良、没有做过坏事的人,才有机会
期刊
这篇故事的立意很好,突出赞扬了这位妈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方面的善于动脑和别出心裁,为了达到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妈妈煞费苦心想出来巧妙的办法。而《等我长大就知道》《等我长大去逛逛》这两个趣味盎然的书名是故事中一大亮点,妈妈卖了个关子,再加上周周对这两本书的描绘:“这书和其他的字书不太一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它不像小说,但是能认识好多新的东西。”这就产生了一种悬念感,究竟是两本什么书呢?
期刊
唐小鹿小心翼翼呵护了那么久的秘密就这样被黄江路随口说出,他不但不感激他体恤自己,反而恨他。  唐小鹿像一只被放了大部分气体的气球,弹不起来了,蔫头蔫脑地上学,回家,连错误都不愿意去犯。  他感觉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变了,变好了。  本来一大批人挤在一起交头接耳地热烈地说着什么,看见他来了,他们马上停止说话,对他露出友善的笑容。  早操课下楼梯时,男生总是你用脚绊我,我用屁股顶你,一路闹下去的。现在,他
期刊
探险,是主动找险、犯险。这通常是成年人干的事。  历险,则事先懵懂未知、与险不期而遇。通常属于孩童。   粗略回望一下,整个人类就是在懵懂未知、惊惊险险中一路走来的,走到今天、还将这样走向明天和未来。由此可见,孩童的成长就是在演示人类的成长。成年人的探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潜意识里羡慕着孩童的这份财富。于是,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历险”成为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为什么儿童文学中的“历险”故事
期刊
2020年的春節非常特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  缺少鼓乐喧天的热闹;  没有了穿街过巷去拜年的喜庆;  甚至,学子们的开学日期也史无前例地推后……  在特殊的春节假期里,我们都有特别的经历,独特的感受。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国上下同心同德筑起了一道道抗击疫情、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  广东省作家协会也向全省文学界发表了“以笔为援
期刊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不知你可有幸一览黄山之奇松?凛然栖息于嶙峋斜壁之上,自有拔地而起之势直指云霄,一支挺直苍凛的树干稳稳托起云冠般的针叶,似有顶天立地之气魄的英雄烈士,蓬勃劲发。荒芜冷硬的峭壁岩峦是它的鼻梁,青白苍茫的雾霭云海是它的眉宇,天地众生皆膜拜它的巍然风姿,好个华夏青松!  也许听过小儿吟诵朗朗上口的一阕诗词《南轩松》,“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传唱千年的,从来不止于
期刊
1881年,清政府突然取消中国少年留学美国的计划,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铁路之父”,他就是詹天佑。     “洋翰林”的诱惑     1872年春季的一天,商人谭伯村特地从香港赶到位于广州西关詹天佑的家(当时属南海县),他找到詹天佑的父亲詹兴藩,一脸兴奋地大叫大嚷道:“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大清政府开禁了!容闳被派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肄业
期刊
今天早晨,奶奶又和在美国的四舅公用微信聊天了,他们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奶奶不止一次和我说,现在的通讯很发达,想和四舅公说点什么,既可以发送短信,还可以视频、语音通话。  说起电话的变迁,奶奶和爸爸都特别有体会,他们都说,电话的变迁就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的发展、祖国的进步。  奶奶说,以前,电话是一种很稀缺的东西,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一般是一个单位才有一部电话,常常就放在传达室,打电话和接电话都要到传达
期刊
黄雨婷简介  广东省小作家协会会员、小记者。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六年(1)班班长、中队长。黄雨婷品学兼优,每年都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并荣获“华阳最美少年”“华阳最美红领巾”“华阳美德首富”等荣誉称号,多次获评全面发展奖、勤学善思奖等多个奖项。在每年举办的语、数、英等学科素养比赛以及校数学口算等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最近,编辑部接到许多小读者来电,都称赞《少男少女·小作家》2019年11期
期刊
1  翻开胡永红的长篇小说《我的影子在奔跑》,读了前面的《自闭症,离“上帝”最近的人》,以及附在集子后面的《艾斯伯格症候群里的卓绝天才榜》,心情难免压抑。觉得这将是一次压抑、沉重的阅读之旅。  涉世之初的小朋友,自从有了独立的人格和进步的渴求,就有了强烈的批判现状、批判现实的愿望。对一些不公正、看不惯,甚至不合其意的事情,都有可能有一堆的言论和意见。他们在“愤愤不平”中成长。  《我的影子在奔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