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材随之也出现了新的改观,现在教材注重了实际性、科学性、直观性。各种教材中都配备了丰富多彩的插图。课文中的插图已成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多幅;有照片、有绘画。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有专为教材而作,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如何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文插图得到重视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插图具备了某些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第一,插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使学生专注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图画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第三,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第四,发展学生联想想像能力。插图所表现的画面是静态的,对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以及画面之外的内容,要靠学生的联想、想像来补充。通过经常化的训练,有助于实现这一功能。第五,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过接触、观看之中的插图,特别是其中优秀的绘画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意义以及生活中许多事物是文字难以表达的,加之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章所描写的事物不一定能在头脑中再现,而插图则能较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对理词句和文章中心提供支持。此外,课文插图还能较好地作用于学生地思想道德认识和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记忆;对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有特别的补偿性,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使用好教材插图,充分发挥基潜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 教师要把握好插图使用的时机
使用插图的时机应依据文、图及其教学目的而有所不同,有地要放在讲读课之前,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中,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后。
放在讲读课文之前主要是为了激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课时,在讲课文之前,老师就可指导学生观察之前的插图,了解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桂林的水清澈见底、水倒映着山、山绕着水等特点。与此同时学生会高疑激趣:仅此而矣,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吗?学生为探其究竟,急欲学习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清楚地掌握了桂林的山奇、险、秀,桂林的水静、清、绿等特点。加山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花红。从而感慨面出“桂林山水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啊!
在讲读课文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以文赏图,使之相互促进。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插图,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文中说榕树之大,是作者未见过的。榕树有多大?学生不理解。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之中每一幅插图,从插图中的榕树,树上生根,根上生枝,盘根错节,枝干不可计数中,学生可以想象出这是一棵铺天盖地的古老的大榕树。反过来,有的插图,限于学生的经历和审美能力,不易欣赏,而需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细细观察、揣摩,才能较好的赏析图画。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学生单从插图领略不出索溪峪“野”的韵来,通过对索溪峪山野、水野、路野、动物野生动描写的学习,深刻领悟到了索溪峪自然的美。再回头观赏文中插图,同学们一定能觉得它再也不是瞬间的形象,它“活”起来了,成了连续不断的画卷;同学们一定好似在索溪峪游览一般,有身临其景的感觉。
有的插图放在讲课文之后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功能是赏析、深化对课文的认识,体会文中没有表达式和难以表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并发挥插图的整体性记忆功能。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章最后说:小女孩和她奶奶飞到没有痛苦的幸福的地方去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直接写小女孩死了?学生不甚理解。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最后一幅插图。通过观察,启发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不难明白这是作者对那种黑暗社会的鞭打,暗示在那样的社会里,穷苦的孩子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是的;也是作者的寄托、希望,希望早日推翻那人吃人的社会,让穷苦儿童早日过上幸福生活。这样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揭示了主题、突出了中心。
3 教师要加强指导
插图的利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进行,这种指导不仅包括上述使用时机的把握,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一般是先根览整个画面,获得整体印象,再察看细部,图文对照。最后通牒再赏析整个画面。在观察局部时,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近到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
3.2 根据需要删繁就简。有的插图,或画面内容比较庞杂,或对突出课文内容无甚帮助,教学中不必要在枝节上花费宝贵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如在学习《夜宿山寺》时,观察插图,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山势之高峻,山寺之危耸,以及夜间环境之清幽,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对图中的苍松、云雾等,则不必多费时间让学生观察描述。
3.3 发挥想象,补充画面内容之不足。图画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动”起来,表现更丰富的内容,教师就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会画外的意境。
3.4 指导学生观察细部,弥补课文描写的不足。在变幻无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面前,语言有时是苍白无力的。许多写景的文章,尽管言辞优美,但总不能穷尽插图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好插图,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5 避免干扰。在教学实践中,插图的作用不全都是积极参与的,也有消极怠工的影响。如学生耽于插图,忽视了其它内容的学习;被枝节问题困扰,不能集中注意力于重要处等等。这些事都不能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多幅图画之间的联系。
使用好插图,还要注意插图的延伸和转换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对插图教学的方法不断地探索、研究,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科学、更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来。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多幅;有照片、有绘画。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有专为教材而作,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如何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文插图得到重视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插图具备了某些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第一,插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使学生专注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二是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图画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第三,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第四,发展学生联想想像能力。插图所表现的画面是静态的,对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以及画面之外的内容,要靠学生的联想、想像来补充。通过经常化的训练,有助于实现这一功能。第五,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过接触、观看之中的插图,特别是其中优秀的绘画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意义以及生活中许多事物是文字难以表达的,加之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章所描写的事物不一定能在头脑中再现,而插图则能较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对理词句和文章中心提供支持。此外,课文插图还能较好地作用于学生地思想道德认识和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记忆;对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有特别的补偿性,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使用好教材插图,充分发挥基潜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 教师要把握好插图使用的时机
使用插图的时机应依据文、图及其教学目的而有所不同,有地要放在讲读课之前,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中,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后。
放在讲读课文之前主要是为了激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课时,在讲课文之前,老师就可指导学生观察之前的插图,了解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桂林的水清澈见底、水倒映着山、山绕着水等特点。与此同时学生会高疑激趣:仅此而矣,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吗?学生为探其究竟,急欲学习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清楚地掌握了桂林的山奇、险、秀,桂林的水静、清、绿等特点。加山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花红。从而感慨面出“桂林山水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啊!
在讲读课文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以文赏图,使之相互促进。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插图,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文中说榕树之大,是作者未见过的。榕树有多大?学生不理解。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之中每一幅插图,从插图中的榕树,树上生根,根上生枝,盘根错节,枝干不可计数中,学生可以想象出这是一棵铺天盖地的古老的大榕树。反过来,有的插图,限于学生的经历和审美能力,不易欣赏,而需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细细观察、揣摩,才能较好的赏析图画。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学生单从插图领略不出索溪峪“野”的韵来,通过对索溪峪山野、水野、路野、动物野生动描写的学习,深刻领悟到了索溪峪自然的美。再回头观赏文中插图,同学们一定能觉得它再也不是瞬间的形象,它“活”起来了,成了连续不断的画卷;同学们一定好似在索溪峪游览一般,有身临其景的感觉。
有的插图放在讲课文之后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功能是赏析、深化对课文的认识,体会文中没有表达式和难以表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并发挥插图的整体性记忆功能。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文章最后说:小女孩和她奶奶飞到没有痛苦的幸福的地方去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直接写小女孩死了?学生不甚理解。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最后一幅插图。通过观察,启发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不难明白这是作者对那种黑暗社会的鞭打,暗示在那样的社会里,穷苦的孩子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是的;也是作者的寄托、希望,希望早日推翻那人吃人的社会,让穷苦儿童早日过上幸福生活。这样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揭示了主题、突出了中心。
3 教师要加强指导
插图的利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进行,这种指导不仅包括上述使用时机的把握,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一般是先根览整个画面,获得整体印象,再察看细部,图文对照。最后通牒再赏析整个画面。在观察局部时,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近到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
3.2 根据需要删繁就简。有的插图,或画面内容比较庞杂,或对突出课文内容无甚帮助,教学中不必要在枝节上花费宝贵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如在学习《夜宿山寺》时,观察插图,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山势之高峻,山寺之危耸,以及夜间环境之清幽,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对图中的苍松、云雾等,则不必多费时间让学生观察描述。
3.3 发挥想象,补充画面内容之不足。图画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动”起来,表现更丰富的内容,教师就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会画外的意境。
3.4 指导学生观察细部,弥补课文描写的不足。在变幻无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面前,语言有时是苍白无力的。许多写景的文章,尽管言辞优美,但总不能穷尽插图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好插图,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5 避免干扰。在教学实践中,插图的作用不全都是积极参与的,也有消极怠工的影响。如学生耽于插图,忽视了其它内容的学习;被枝节问题困扰,不能集中注意力于重要处等等。这些事都不能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多幅图画之间的联系。
使用好插图,还要注意插图的延伸和转换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对插图教学的方法不断地探索、研究,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科学、更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