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恶习以及互联网上让人目不暇接的不良信息对生理上早熟、心理上还未成熟的中学生带来了严重的思想上的冲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想要圆满的上好每一节课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本论文以人格和人格魅力两个概念为出发点,闡述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对学生的影响,并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系统论述如何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概念解读
所谓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是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形成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特点的,融政治性、示范性、道德性、持久性、稳定性、时代性为一体的一种很能吸引人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传播马列主义之道,授社会科学知识之业,解思想认识之惑,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之人才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1]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从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幽默的语言、执着的敬业精神以及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学海无涯的不懈追求,这些积极的因素本身就会对学生具有一种吸引力,它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2008年中学政治教师谭千秋的感人事迹,一名湖南大学的学生在校园网上这样传达着大家的心声:“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流完这滴泪,我决定不再哭了,因为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你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学生的这样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彰显了强大的人格魅力。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三)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多时候,它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选对动情点,以对学生“动之以情”打下基础。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身上通过特定情境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进而达到心灵的交融。
(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抗挫能力都相对较弱。通过教师的教导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昂扬斗志、强硬的心理素质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意志力,引导学生而不断超越自己,取得成功。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科学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魅力提升首先要从落实新课改精神开始,从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始。在新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本,逐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二)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会被老师的才气所折服,从而认可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渊博的学识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树立坚定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承担着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担。所以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不忘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需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但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六)重视打造自身的外在良好形象
“教师优美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精美的语言、得体的穿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2]都能在无形之中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自发地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行为习惯。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良好人格魅力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等方面所起到的潜在教育价值仍然是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永恒追求。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提升,从而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5).
[2]韦红钢,杨彩玉.现代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36).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概念解读
所谓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是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形成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特点的,融政治性、示范性、道德性、持久性、稳定性、时代性为一体的一种很能吸引人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传播马列主义之道,授社会科学知识之业,解思想认识之惑,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之人才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1]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从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幽默的语言、执着的敬业精神以及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学海无涯的不懈追求,这些积极的因素本身就会对学生具有一种吸引力,它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2008年中学政治教师谭千秋的感人事迹,一名湖南大学的学生在校园网上这样传达着大家的心声:“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流完这滴泪,我决定不再哭了,因为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你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学生的这样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彰显了强大的人格魅力。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三)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多时候,它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选对动情点,以对学生“动之以情”打下基础。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身上通过特定情境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进而达到心灵的交融。
(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抗挫能力都相对较弱。通过教师的教导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昂扬斗志、强硬的心理素质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意志力,引导学生而不断超越自己,取得成功。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科学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魅力提升首先要从落实新课改精神开始,从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始。在新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本,逐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二)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会被老师的才气所折服,从而认可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渊博的学识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树立坚定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承担着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担。所以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不忘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需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但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六)重视打造自身的外在良好形象
“教师优美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精美的语言、得体的穿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2]都能在无形之中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自发地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行为习惯。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良好人格魅力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等方面所起到的潜在教育价值仍然是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永恒追求。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提升,从而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5).
[2]韦红钢,杨彩玉.现代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