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社团作为学生自行组织的团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明确高校社团建设内涵,分析高校社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思想引领、制度建设、活动开展和创新形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社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高校社团的三个特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决定了高校社团在大学生中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高校社团这一天然优势隐形课堂,在社团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团建设,进行活动的开展。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社团建设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科学概括的回答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社团建设内涵,就是要在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使学生在社团中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隐形教育效果。
二、高校社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管理者失位。高校社团自我组织、管理组织的特点使得大多数社团处于一种无人指导和监管的模式。一是对于社团现存的管理规定和组织制度,往往是有社团刚刚成立时所制定的,社团形式就这样一年一年的传承了下去,但是面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社会形式的变化,管理规定和组织制度却没有得到相應的修改和完善,难以适应目前的形式。二是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监督,使得大多数社团的制度和条例形成虚设,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三是社团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自身素养参差不齐,难以把握社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甚至有些社团连自身的目标和宗旨都没有,并且大多数社团没有固定的、专门的指导老师。
2.社团趋于娱乐化,主流文化弱化。高校社团活动在校园中非常常见,但是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就会发现,一是大部分的社团活动的开展,完全是无目的性开展,基本上是为了任务和娱乐而开展活动,活动中只注重娱乐性,高兴之余不能给人相应的感悟。更有甚者,只是把组织活动和参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做。二是在一些社团活动中,非主流文化盛行,主流文化遭到弱化。尤其在网络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一部分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较为深刻,社团中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缺位,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
3.社团趋于商业化,活动形式单一。社团的商业化和活动形式的单一也是目前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一是大部分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只能靠会员费进行维持运转,社团要举办活动一般会受到经费的限制,这时候大部分社团会和一些商家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甄别力和选择权,往往社团活动会成为商家推销产品的活动,而社团活动也就成为了附属于商家营销活动的一个载体,失去了社团应有的价值。二是社团在大学校园里本应是百花齐放,但无法否认的是大多数社团形式单一,往往只有社团文化周时,社团才会举办一场形式丰富的活动。社团文化周一过,接下来的活动又是千层不变,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4.社团缺乏保障措施,活跃度不足。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措施,社团的活跃度离不开关注和支持。就目前社团而言,一是社团的发展需要资金和制度的保障,任何社团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指导、资金和场地,但是大多数学校社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措施不足,重视度不够,往往使社团活动的开展陷入资金和场地的困惑之中,造成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消极应对情绪。二是不仅仅社团中的会员对于本社团的活动消极被动,甚至包括社团的部分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消极的应对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完全成为素质加分的一种手段,一旦素质分够了,社团就再也不开展活动,使得社团成为“僵尸社团”的一员。另外,缺乏相应的指导老师也是社团活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社团建设途径
1.加强思想引领,明确社团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社团建设中,必须借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的引领和社团理念塑造。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对社团的名称、标志、文化、理念和宣传进行相应的调整,塑造社团良好的形象;二是建立“团建带社团”和分类指导的社团建设新模式,通过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强化团组织在社团中的地位,发挥团组织在社团中的作用,达到以“团建带动社建”的发展新模式,并对不同种类的社团进行相应的分类,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三是对于文化理论类的社团,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使其成为社团发展的新标杆,引领其他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保障扶持。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是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社团活动规范开展的依托。一是完善现有的社团管理制度,对于不切实际的制度要及时的修改完善,明确社团管理中的奖惩措施,形成有效的考核制度,避免“僵尸社团”存在;二是要求社团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加强社团会员对自己社团规章制度的学习,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社团会员采取“硬淘汰”和“软淘汰”相结合的淘汰制度,避免社团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加入和挂名的错误认识,使他们珍惜会员这一身份;三是建立社团更新和淘汰制度,在社团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做到社团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淘汰制度,淘汰后空缺的社团名额,及时选者合适的新的社团申请者进行补充,增强社团的活力。四是加强社团建设和发展的保障制度,如建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基金,用来保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在社团建设中逐渐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3.规范活动开展,及时总结反馈。社团活动的开展必须规范化的进行,避免社团活动沦为商业活动的载体,并及时的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反馈。一是有效落实社团指导老师带团制度,选拔一些素质较高的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师晋升和奖励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指导老师切实的参与到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到社团建设有指导,活动有把关的常态;二是指导老师要经常行的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引导,使活动的开展围绕在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方向进行,对于社团和商家的合作要进行有效的甄别,避免社团沦为商家进行营销活动的工具;三是社团骨干对于每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相应的轨迹管理,指导老师要组织社团骨干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及时的把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反馈,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4.创新活动形式,形成品牌效应。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社团的竞争力,形成社团活动品牌效应。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内,鼓励和提倡社团活动的创新行为,尽量采取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开展,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接地气性;二是活动设定的参与对象不能只局限于本社团的会员或者一个院系的学生,要扩大参与对象,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三是活动的形式不能拘泥于具体的形式,比如有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跳出时间、空间和场地的限制,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和贴吧的形式参与进来,活动的过程中动员全体会员,做好相应的舆论引导;四是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提升活动的质量,形成自己社团特有的精品活动,达到以品牌带社团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志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中的高校社团建设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4(06):102.
[2]冶治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文化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 (06):5.
[3]陈灿芬.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于高校社团文化建设视角[J].学术论坛,2016 (08):177.
作者简介:乔力广(1988.11—)男。民族:汉。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关键词:高校社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高校社团的三个特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决定了高校社团在大学生中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高校社团这一天然优势隐形课堂,在社团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团建设,进行活动的开展。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社团建设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科学概括的回答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社团建设内涵,就是要在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使学生在社团中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隐形教育效果。
二、高校社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管理者失位。高校社团自我组织、管理组织的特点使得大多数社团处于一种无人指导和监管的模式。一是对于社团现存的管理规定和组织制度,往往是有社团刚刚成立时所制定的,社团形式就这样一年一年的传承了下去,但是面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社会形式的变化,管理规定和组织制度却没有得到相應的修改和完善,难以适应目前的形式。二是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监督,使得大多数社团的制度和条例形成虚设,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三是社团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自身素养参差不齐,难以把握社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甚至有些社团连自身的目标和宗旨都没有,并且大多数社团没有固定的、专门的指导老师。
2.社团趋于娱乐化,主流文化弱化。高校社团活动在校园中非常常见,但是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就会发现,一是大部分的社团活动的开展,完全是无目的性开展,基本上是为了任务和娱乐而开展活动,活动中只注重娱乐性,高兴之余不能给人相应的感悟。更有甚者,只是把组织活动和参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做。二是在一些社团活动中,非主流文化盛行,主流文化遭到弱化。尤其在网络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一部分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较为深刻,社团中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缺位,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
3.社团趋于商业化,活动形式单一。社团的商业化和活动形式的单一也是目前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一是大部分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只能靠会员费进行维持运转,社团要举办活动一般会受到经费的限制,这时候大部分社团会和一些商家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甄别力和选择权,往往社团活动会成为商家推销产品的活动,而社团活动也就成为了附属于商家营销活动的一个载体,失去了社团应有的价值。二是社团在大学校园里本应是百花齐放,但无法否认的是大多数社团形式单一,往往只有社团文化周时,社团才会举办一场形式丰富的活动。社团文化周一过,接下来的活动又是千层不变,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4.社团缺乏保障措施,活跃度不足。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措施,社团的活跃度离不开关注和支持。就目前社团而言,一是社团的发展需要资金和制度的保障,任何社团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指导、资金和场地,但是大多数学校社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措施不足,重视度不够,往往使社团活动的开展陷入资金和场地的困惑之中,造成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消极应对情绪。二是不仅仅社团中的会员对于本社团的活动消极被动,甚至包括社团的部分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消极的应对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完全成为素质加分的一种手段,一旦素质分够了,社团就再也不开展活动,使得社团成为“僵尸社团”的一员。另外,缺乏相应的指导老师也是社团活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社团建设途径
1.加强思想引领,明确社团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社团建设中,必须借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的引领和社团理念塑造。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对社团的名称、标志、文化、理念和宣传进行相应的调整,塑造社团良好的形象;二是建立“团建带社团”和分类指导的社团建设新模式,通过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强化团组织在社团中的地位,发挥团组织在社团中的作用,达到以“团建带动社建”的发展新模式,并对不同种类的社团进行相应的分类,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三是对于文化理论类的社团,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使其成为社团发展的新标杆,引领其他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保障扶持。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是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社团活动规范开展的依托。一是完善现有的社团管理制度,对于不切实际的制度要及时的修改完善,明确社团管理中的奖惩措施,形成有效的考核制度,避免“僵尸社团”存在;二是要求社团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加强社团会员对自己社团规章制度的学习,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社团会员采取“硬淘汰”和“软淘汰”相结合的淘汰制度,避免社团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加入和挂名的错误认识,使他们珍惜会员这一身份;三是建立社团更新和淘汰制度,在社团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做到社团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淘汰制度,淘汰后空缺的社团名额,及时选者合适的新的社团申请者进行补充,增强社团的活力。四是加强社团建设和发展的保障制度,如建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基金,用来保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在社团建设中逐渐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3.规范活动开展,及时总结反馈。社团活动的开展必须规范化的进行,避免社团活动沦为商业活动的载体,并及时的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反馈。一是有效落实社团指导老师带团制度,选拔一些素质较高的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师晋升和奖励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指导老师切实的参与到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到社团建设有指导,活动有把关的常态;二是指导老师要经常行的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引导,使活动的开展围绕在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方向进行,对于社团和商家的合作要进行有效的甄别,避免社团沦为商家进行营销活动的工具;三是社团骨干对于每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相应的轨迹管理,指导老师要组织社团骨干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及时的把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反馈,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4.创新活动形式,形成品牌效应。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社团的竞争力,形成社团活动品牌效应。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内,鼓励和提倡社团活动的创新行为,尽量采取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开展,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接地气性;二是活动设定的参与对象不能只局限于本社团的会员或者一个院系的学生,要扩大参与对象,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三是活动的形式不能拘泥于具体的形式,比如有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跳出时间、空间和场地的限制,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和贴吧的形式参与进来,活动的过程中动员全体会员,做好相应的舆论引导;四是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提升活动的质量,形成自己社团特有的精品活动,达到以品牌带社团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志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中的高校社团建设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4(06):102.
[2]冶治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文化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 (06):5.
[3]陈灿芬.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于高校社团文化建设视角[J].学术论坛,2016 (08):177.
作者简介:乔力广(1988.11—)男。民族:汉。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