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及新的人才观,作为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智能知识结构中丰富自己
关键词:专业知识;综合学科;自制教具;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28
1.1学习完善物理学专业知识
对于初上讲台的我,一开始认为初中的物理很简单,没有高中那么深奥,学生也问不出什么高深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的专业知识系统并不完善,比如:去年学生来问我一个初中物理奥赛题,我思考了很久却还是无从下手,最后还是通过百度才解决的,那时候我就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到,作为一名新物理老师,一定要把专业学精学透,多学习多思考。学生在学习《大气压强》的课堂中问,一学生将一吸管从装满牛奶的盒子里抽出,拿着管子问我:“老师,为什么管子里会有一段牛奶柱?两端的大气压是一样大的啊。”当时我也是哑口无言,后面我通过与办公室里有经验的物理老师交流,才知道是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更新奇的是,在课外还有学生问我“什么是反物质?什么是超固体?”关于这些问题我是靠网络寻找资料得以解决的[1]。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物理学理论》、《生活中的物理》等来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清楚理解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完整体系,要熟练掌握物理专业学科的每个概念和原理;通过网络汲取物理知识,广泛阅读各类学科知识书籍,并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解。
1.2学习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与综合学科知识
比如在《浮力》的新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个“死海不死”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好奇心,学生将有一个更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态度学习新课。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不单专业基础知识要牢固扎实,还应具备广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不规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等于重力”时,需要采用数学中的“切割法”,更直观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物理教师可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者具有哪些相同之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的等效代替法在其他学科知识上的融合,这样不仅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1.3学习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真正理解怎么教,还要积极思索为什么这样教,并能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不单只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任课老师应具备的责任,物理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那些内向,不听物理课及问题学生,恰当的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有效积极的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与迷惑,重燃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2]。
初中物理教师还必须注重知识更新,密切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及时事,如我国的全球气候变暖,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温室效应等,对充实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4学习自制教具,不断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现象。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实验教具跟不上教材内容的需要,实验若只局限实验室里仪器,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会疏远实验,降低兴趣。物理教师要努力投身于实验的探索研究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教具设计实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物理学界的老前辈朱正元教授曾经提出:“坛坛罐罐可当仪器,拼拼凑凑能做实验”的著名口号,朱教授并举例说,一个简单普通的塑料茶杯,能用来做光学、力学、声学、电学、等十几个实验。如果物理教师能巧妙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自制器具,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声音的特性》的讲课中,教师自制“竹笛”、“变音的瓶子”上课演示。在《大气压强》实验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会吞水的瓶子”和“两心壶”实验大胆创新,学生看到教师制作的教具后,也會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而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物理教师还可参考文献[3],了解物理学科设计性实验特点,自制器具,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课堂。
在2014年7月举行的“全国立思杯”物理教学技能及自制教具比赛中,我在自制器具展示观摩会上,观看到诸多自制教具创新实验,如“利用全反射制作各种笑脸”;“用医院打点滴的塑料管结合展示板”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计算机辅助研究“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装置”;“钉床、船闸和下水管模型的压强教具”等等,让我受益匪浅,大饱眼界。要是物理教师能将这些自制教具运用到课堂中,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创新中实践摸索,将促进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下茁壮成长。
总结
时代的发展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一个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及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大同.高中物理辅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34.
[2]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59-63.
[3]曹正东,谢嘉祥,胡德敬.设计性物理实验集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0-134.
关键词:专业知识;综合学科;自制教具;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28
1.1学习完善物理学专业知识
对于初上讲台的我,一开始认为初中的物理很简单,没有高中那么深奥,学生也问不出什么高深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的专业知识系统并不完善,比如:去年学生来问我一个初中物理奥赛题,我思考了很久却还是无从下手,最后还是通过百度才解决的,那时候我就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到,作为一名新物理老师,一定要把专业学精学透,多学习多思考。学生在学习《大气压强》的课堂中问,一学生将一吸管从装满牛奶的盒子里抽出,拿着管子问我:“老师,为什么管子里会有一段牛奶柱?两端的大气压是一样大的啊。”当时我也是哑口无言,后面我通过与办公室里有经验的物理老师交流,才知道是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更新奇的是,在课外还有学生问我“什么是反物质?什么是超固体?”关于这些问题我是靠网络寻找资料得以解决的[1]。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物理学理论》、《生活中的物理》等来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清楚理解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完整体系,要熟练掌握物理专业学科的每个概念和原理;通过网络汲取物理知识,广泛阅读各类学科知识书籍,并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解。
1.2学习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与综合学科知识
比如在《浮力》的新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个“死海不死”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好奇心,学生将有一个更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态度学习新课。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不单专业基础知识要牢固扎实,还应具备广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不规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等于重力”时,需要采用数学中的“切割法”,更直观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物理教师可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者具有哪些相同之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的等效代替法在其他学科知识上的融合,这样不仅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1.3学习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真正理解怎么教,还要积极思索为什么这样教,并能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不单只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任课老师应具备的责任,物理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那些内向,不听物理课及问题学生,恰当的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有效积极的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与迷惑,重燃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2]。
初中物理教师还必须注重知识更新,密切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及时事,如我国的全球气候变暖,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温室效应等,对充实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4学习自制教具,不断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现象。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实验教具跟不上教材内容的需要,实验若只局限实验室里仪器,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会疏远实验,降低兴趣。物理教师要努力投身于实验的探索研究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教具设计实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物理学界的老前辈朱正元教授曾经提出:“坛坛罐罐可当仪器,拼拼凑凑能做实验”的著名口号,朱教授并举例说,一个简单普通的塑料茶杯,能用来做光学、力学、声学、电学、等十几个实验。如果物理教师能巧妙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自制器具,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声音的特性》的讲课中,教师自制“竹笛”、“变音的瓶子”上课演示。在《大气压强》实验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会吞水的瓶子”和“两心壶”实验大胆创新,学生看到教师制作的教具后,也會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而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物理教师还可参考文献[3],了解物理学科设计性实验特点,自制器具,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课堂。
在2014年7月举行的“全国立思杯”物理教学技能及自制教具比赛中,我在自制器具展示观摩会上,观看到诸多自制教具创新实验,如“利用全反射制作各种笑脸”;“用医院打点滴的塑料管结合展示板”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计算机辅助研究“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装置”;“钉床、船闸和下水管模型的压强教具”等等,让我受益匪浅,大饱眼界。要是物理教师能将这些自制教具运用到课堂中,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创新中实践摸索,将促进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下茁壮成长。
总结
时代的发展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一个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及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大同.高中物理辅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34.
[2]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59-63.
[3]曹正东,谢嘉祥,胡德敬.设计性物理实验集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