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不规则工作面开采技术难题及开采过程中的矿压规律,以保德煤矿81308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的方式对旋转工作面开采时的端头设备搭接、开采工艺及矿压规律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折线掘进的方式掘进可确保工作面等长布置;将端头支架与转载机向外侧偏移5°可以保证前刮板机与转载机及组合支架的顺利搭接;通过实心旋转的方式,并配合长短刀结合的进刀方式可以实现工作面的连续推进;调斜过程中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存在着不对称分布的现象,随调斜的进行,不对称现象减弱,工作面上巷应为控
【机 构】
: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陕西神木719315;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保德煤矿,山西忻州03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规则工作面开采技术难题及开采过程中的矿压规律,以保德煤矿81308综放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的方式对旋转工作面开采时的端头设备搭接、开采工艺及矿压规律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折线掘进的方式掘进可确保工作面等长布置;将端头支架与转载机向外侧偏移5°可以保证前刮板机与转载机及组合支架的顺利搭接;通过实心旋转的方式,并配合长短刀结合的进刀方式可以实现工作面的连续推进;调斜过程中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存在着不对称分布的现象,随调斜的进行,不对称现象减弱,工作面上巷应为控制的重点;调斜结束后,不对称现象基本消失.
其他文献
为掌握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破坏结构及矿压显现规律,计算分析了不同采高下顶板垮落规律并采用动载荷法确定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基本顶悬顶面积增大,矿压显现明显;采高小且直接顶厚时,下位直接顶垮落后可充满采空区,上位直接顶破断并充当承载层,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工作面矿压显现不明显;对比不同采高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采高小,下位直接顶垮落充满采空区,上位直接顶不能承载上覆岩层质量弯曲下沉,在拉应力作用下屈服;采高增大至直接顶全部垮落充满采空区对基本顶形成支撑,基本顶形成承载结构,围岩破坏面较少;
为研究部分充填开采中“充填体-煤柱”复合承载结构稳定性以沙曲矿49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实验室试验探究了复合承载体承载的应力变化及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将复合承载体分为4类,分析了在不同类型、宽度、高度及不同强度充填体与煤柱下承载体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随着承载体宽度增加,弹性区宽度明显增大,承载体宽度为30 m比宽度20 m时的弹性区宽度平均增加6.02%左右,宽度为40 m比宽度30 m时的弹性区宽度平均增加约34.35%;4类复合承载体中第Ⅳ类承载体与其他3类相比塑性区宽度相对较小,且随
提出了一种基于广播方式的无线软件升级的实现方案,该方法采用一对多的组网模式和无限循环多次广播机制,实现定位卡批量无线升级,提高了无线升级的速度、并发容量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定位卡批量升级的并发数量不受限制,在100 m覆盖范围内,95%定位卡一次性升级成功,5%定位卡需要等待2个循环周期,无线升级时间均小于5 min.因此,该方法为数量较多的定位卡升级固件程序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和便捷的无线升级方法.
为探究特厚煤层综放沿空煤巷窄煤柱的合理宽度,以某矿8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内外应力场理论、极限平衡理论和沿空巷道煤柱帮的支护条件确定煤柱宽度的合理范围为5.4~9.9 m,根据数值模拟不同宽度煤柱的水平零位移面和垂直应力峰值分布规律确定煤柱的合理宽度为6m,并提出针对性围岩控制技术.结果 表明:沿空巷道在掘进和回采期间顶底板移近量、实体煤帮和煤柱帮的变形量较小,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在全面收集研究区煤层及煤层气地质勘查资料及实验测试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煤层吸附能力、含气性、地应力、孔渗性等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影响该区煤层气赋存的主控因素及开发地质条件.研究表明:该区煤层含气量总体受埋深控制,西高东低;纵向上,随埋深增大,煤的变质程度增高;埋深小于1000m,压力的正效应起主导作用,含气量、含气饱和度、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大而增高,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大而降低;埋深超过1000 m,温度的负效应起主导作用,含气量、含气饱和度随埋深的增大而降低,孔隙度逐渐反弹,渗透率逐渐降
为研究注浆过程中粗糙裂隙煤岩体应力场的分布规律,采用随机中点位移法构建了二维粗糙裂隙剖面,通过COMSOL软件建立了煤岩体裂隙注浆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了注浆过程中裂隙煤岩体的应力场,分析了裂隙剖面粗糙度及注浆速率对煤岩体应力场的影响.结果 表明:注浆过程中煤岩体应力场的分布形态取决于裂隙剖面的粗糙程度,在剖面凹陷区域应力值较大,而在凸起区域则较小;裂隙剖面越粗糙,煤岩体应力场分布越复杂,局部区域应力集中越显著;同时,注浆速率也影响着煤岩体应力场,但仅对应力值大小产生影响,注浆速率与煤岩体应力值呈线性关
矿山大数据和矿山智能化采矿技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的逐步发展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矿山智能岩层控制方面,由于与之相关的数据类型繁多,难以融合,涉及问题复杂,智能化路径尚不够清晰,导致矿山大数据和矿山开采智能岩层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缓慢.结合矿业工程特点,分析了矿山大数据和矿山开采智能岩层控制的特点,论述了矿山开采智能岩层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了基于矿山大数据平台的动态反演智能岩层控制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其关键技术及实现路径.
以煤矿现场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水平岩床侵入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岩床侵入区域原岩应力分布特征;基于FLAC3D软件构建了数值模型,研究了岩床侵入对巷道围岩应力场、变形场、塑性区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 表明:岩床侵入后的原岩应力集中系数随煤岩弹性模量比值的减小而不断增大,随着侵入岩床厚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岩床侵入的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显著,煤岩体易于发生压剪破坏,对围岩破坏范围影响较大;随着回采工作面不断靠近岩床侵入区域,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受岩床侵入影响程度逐渐加大,应力突变特征逐渐显
针对目前电磁混合悬浮装置悬浮气隙的检测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磁悬浮气隙检测的方法.先通过高速相机对磁悬浮图像进行采集,再对其图像进行灰度化、高斯滤波、拉普拉斯锐化处理,通过运用Canny算子对磁悬浮图像进行边缘检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拟合,最后利用图像处理程序完成系统对悬浮气隙的检测和Simulink建立电磁混合悬浮模糊PID控制进行仿真实验对比.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运用机器视觉可以实现对电磁混合悬浮装置悬浮气隙无接触、较高效率的检测,为电磁混合悬浮气隙的检测方法研究提
工作面在过见方位置时,上覆岩层会发生剧烈变动,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等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基于微震、矿压、应力、震源CT等监测数据,对工作面见方阶段监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微震事件数和能量数在见方前3~6 d发生显著增加;见方期间来压工作阻力和非来压工作阻力均显著大于非见方期间,并且矿压数据在工作面接近见方位置时才明显增加;超前支承压力在见方前也会增加,其值显著大于一般采动的影响;接近见方位置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也显著增大;接近见方位置时应力监测、微震监测、矿压监测数据会先后发生不同程度上升现象,并持续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