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式

来源 :中学生博览·甜橙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大巴停在一个离小山村不远的县城里,蒋一晨从大巴上走下来,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上午七点就出发了,说好了中午就到的,可偏偏现在已经四点多钟了,蒋一晨在心里抱怨道。况且她还有点晕车,一个中午,饭都没有吃,她摸了摸自己的头,现在还是有点晕。
  “妈,还有多久才到。”蒋一晨转过头,问正在招出租车的妈妈。
  “快了,快了。”一路上,她一直在重复这句话。
  哪里快了?都快要吃晚饭了,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蒋一晨听到这个回答,有些不满。
  终于招到出租车了。
  一辆出租车从她们面前停下来了,蒋一晨坐了上去,车外的妈妈还在跟司机探讨价钱。
  “快点上来。”蒋一晨对外面的妈妈招了招手说,真是搞不懂她,好不容易才来一辆出租车,还要讨价还价。
  “太贵了,便宜点。”妈妈在跟司机说。
  “上来,不要说价钱了,现在都快五点啦,你知足吧!”蒋一晨是个急性子,妈妈已经跟司机在外面探讨了差不多有五六分钟了。
  妈妈终于上来了,汽车也开动了,蒋一晨趴在窗户上,望着窗外繁华的小城市,随着车子的移动,一点一点的变成了田野,菜地,然后变成了落后的小村庄。
  她感觉到,她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地方了。
  妈妈在一旁很兴致勃勃,隔一会儿便会转过头和蒋一晨说:“快到喽!”
  蒋一晨撇撇嘴,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没有网络,没有杂货店,只有无边无尽的田野和菜地。
  蒋一晨不喜欢这个地方,这里脏乱差的环境令她厌烦透了,小时候她也来过一次,可在这里还没住多久便得了皮肤过敏,那段时间是她最难受的时候。皮肤过敏是最折磨人的,每天身上都痒得出奇,一粒一粒的小疙瘩看着触目惊心,娇生惯养的她可受不了这些,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
  车子终于停下来了,蒋一晨下车后看着妈妈,意思是说,现在该往哪走。
  妈妈想了想,指着前面一条泥土路说:“这里。”
  蒋一晨看着妈妈,又看了看泥土路,再低下头看着自己脚上最心爱的小白鞋,她有些后悔为什么要来这里,为什么要穿一双小白鞋来。
  妈妈倒不在意,踏上泥土路向前走着,蒋一晨可有些害怕自己在这样偏僻的小村庄走丢了,连忙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
  看见妈妈来了,外婆欣喜得说不出话来,一直握着妈妈的手,这是妈妈的计划,特意没有告诉她,说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蒋一晨也不喜欢外婆,每逢过年回到学校,最热闹的话题就是,过年你收了多少压岁钱?当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的最多。他们便会比,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的多。可除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来不会给她压岁钱,难道她要说什么,外公外婆是种田的,没有压岁钱给她。
  绝对不会,这样说只会成为人家的笑柄,每當有人问,你的外公外婆给你多少钱,你外公外婆住在哪里之类的话题,蒋一晨都会很镇定地回答:“他们去世了。”
  因为从那天开始,蒋一晨便再也没有来过这里,而且,她听说外公的确去世了,在同学们面前,她的回答如此心安理得。
  可现在,外婆便活生生地站在她的面前,这时她感到良心有点过不去,所以,面对外婆的热情招待,蒋一晨,只是一言不发地低着头玩手机。
  2
  第二天,外婆决定去集市买点儿好吃的给她们,妈妈一听,拉着蒋一晨说要一起去。
  蒋一晨看着妈妈,她不想去,可妈妈也看着她,脸上写着“非去不可”这四个字,蒋一晨无奈地登上那辆破旧的自动三轮车。
  蒋一晨把帽子戴上,把腿蜷起来,把耳机线向耳朵里塞了塞后,把头埋在腿里,脑海里不停地想:别看见我,别看见我。尽管她知道这是掩耳盗铃的行为,但眼不见为净总是对的。
  “到啦。”妈妈用手用力地拍了一下旁边的蒋一晨,蒋一晨把头抬了起来,看了看四周。这里还是挺热闹的,她想。
  她们就这样逛着,原本小气的妈妈变得大方起来,看中什么便付钱买下,和原先那个坐个出租车都要讨价还价的妈妈截然不同。
  “我来付。”
  “妈,我来付吧!”
  超市里,妈妈和外婆正在为谁付钱而“吵”起来了,尽管知道最后一定会是妈妈付钱,而蒋一晨却不愿错过这场好戏,津津有味地看着她们。
  外婆钱包里的钱不多,一定不足以支付商品的钱,而接下来外婆的动作,也这样证明了蒋一晨的想法。
  打开钱包的动作特意慢了一会儿,这时妈妈正在包中翻找钱包。外婆的手已经握住了钱却久久没有拿出来,妈妈已经打开钱包。手中的钱缓缓拿出后,妈妈早就快速把钱递给了收银员。
  “虚伪。”蒋一晨在心里骂,她目睹了整个过程,知道外婆是特意装样子让妈妈付钱的,她若不去争,也是妈妈付钱,又何必呢?
  回到外婆家,她立马打开一碗泡面说:“我有点饿了,我先吃碗泡面。”妈妈看着她,她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只要吃完了这碗泡面,到了午饭时间,便有理由不吃饭了。
  午饭时间到了,蒋一晨用她原先的理由说:“我刚刚吃了碗泡面,到现在还感觉有些饱,吃不下了。”
  妈妈根本不管她吃没吃饭,说:“你再去吃点儿,你外婆做的东西可好吃了。”
  餐桌上,外婆不断地把菜送到蒋一晨的碗里,蒋一辰又把外婆送的菜再放到妈妈碗里,一边歉意地笑着,一边说:“对不起,我不喜欢吃这个。”
  蒋一晨只吃了几个从集市买回来的熟食,然后顺带扒了几口饭说:“我吃饱啦!”然后飞快地从厨房里溜了出去。
  外婆显得有些失望,问正在吃饭的妈妈:“是不是我做的菜不够好吃,小一为什么一点都不吃?”
  “好吃,可好吃了,妈。”妈妈快速吃着碗里的饭菜,吃完后,又把碗递给外婆说,“妈,再来一碗,我可好久没有尝到你的厨艺了,今天必须要吃得饱饱的。”   “好。”外婆接过碗,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其实菜做得有点咸了,有些甚至没有熟,但妈妈还是吃了很多,外婆的手一直在抖,她得了帕金森。
  3
  天上下起了小雨,今天,是蒋一晨要去县城参加一个签售会的日子。对,这就是她来外婆家的目的。
  可惜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雨,不过,这可是蒋一晨最喜欢的作家的签售会,一年才一次,而且每次都要变动地方,怎么可以不去呢?
  妈妈看了看天,不打算陪她一起去,说:“你有手机导航,自己去吧,也不怕迷路的。”
  她准备出发了,必经的泥土路变得又湿又滑,坑坑洼洼的,她看着这路,一时也想不出来到底该怎么过去,她停在了那里。
  正巧,外婆也不怎么放心她,急匆匆地赶来,看见她停在那里,便快步走过去:“小一,你怎么了?”
  “太滑,太湿,我的鞋子会弄脏的。”蒋一晨看着泥土路说。
  “走,跟外婆回去換双鞋,这样就不会弄脏了。”她拉着蒋一晨的袖子,又转了回去。
  外婆不知从哪里找出一双雨鞋,把它放在地上说:“来,小一,穿上吧。”
  蒋一晨看着那双雨鞋,那雨鞋真是脏得很,里面很黑,外面也都是泥土溅的斑斑点点,她不想穿。
  “你怎么不穿啊?”外婆在旁边疑惑地看着她。
  “我穿。”蒋一晨看了看手机,签售会也早已经开始了一半了,她快速换上鞋子,没办法,为了签售会还是得穿。比她想得要好,除了有些不合脚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
  她拎着自己的小白鞋,走了出去,外婆的电动三轮车紧随其后,不过,因为路滑坑多,三轮车很难行驶出去,外婆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把电动三轮车推出去的。
  “我送你一程吧。”外婆把电动三轮车推出去后对蒋一晨说,“这里离集市挺远,你一个人走要挺长时间。”她应该是怕蒋一晨不同意,于是又补了一句。
  这句话说到蒋一晨心里了,自己走过去一定赶不上签售会,如果要让她送的话,十有八九还可以赶上。
  蒋一晨再一次登上那破旧的电动三轮车,那三轮车也一颠一颠地出发了,三轮车还是没有汽车稳,她坐在车上想。
  蒋一晨又想到了爸爸,如果爸爸和她们一起来,蒋一晨应该就不会多这么多抱怨,因为爸爸会开着他那辆小汽车,带蒋一晨去很多地方。
  可惜爸爸也不喜欢外婆,所以没有和她们一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不喜欢外婆的,是因为她穷,是因为她土,这些都只是理由罢了,大概是爸爸妈妈时常因为外婆而吵架吧。
  外婆老了,外公又走了,妈妈便萌生了要把外婆接过去的想法。爸爸却不同意,他认为一个从乡下来的老人住到家中只会使家中变得一团糟。
  妈妈说,她也是从乡下来的。爸爸则说,她和外婆不一样。最后,爸爸还是同意了把外婆接过去的想法,但却坚决不同意和她们一起来。
  没错,她们这次来就是要把外婆接过去。
  到了集市,外婆把蒋一晨放了下来说:“这里好打车,你就在这里等一会儿吧,前面三轮车也不让过去了。”
  蒋一晨点了点头,向前走去,她不敢站在那里,背后传来了“呼哧呼哧”的声音,外婆在很卖力地推着车子,蒋一晨不敢往后看,她怕一看到外婆,外婆也正好看到她,然后对她憨然一笑。
  4
  最终还是赶上了,
  蒋一晨看了看手机,还有一个小时,她不免庆幸起来,要不是外婆送她,她或许到现在都没有走出那个小村庄。
  她开始排起了队,在作家把签完名的书递给她后,她欣喜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的作家的签名,她终于拿到了。
  她逛了一圈书店,打包了十几本书。她喜欢看书,这个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就连外婆也不例外,其实她根本不必在书店买那么多书,因为相比起来,网上的更加便宜。
  “这些钱你拿着。”外婆在走之前把钱包里的钱全部抽出来放到她的手上,蒋一晨可以看出,在拿钱的时候,她的手微微颤抖着,再递给她后,手也在颤抖,“你妈说你爱看书,这个兴趣爱好不错,外婆不识字,就指望着你有所成就了教外婆几个字。”
  “不行!我不能要。”她把钱重新塞回外婆手里说,“你拿着。”
  “没事,外婆不缺这点儿钱,你看,你生日也快到了,从小到大,外婆没有给你过一次生日,也没有给你什么生日礼物,你用这些钱买几本书,也算是我给你买的生日礼物吧。”外婆又把钱塞回给她,蒋一晨没有伸手去接,外婆皱了皱眉头说,“你不接,外婆可不开心了。”
  外婆走后,蒋一晨数了数那些钱,其实那些钱加起来连3本书都买不到,可蒋一晨偏要买十几本,她要对外婆说,“外婆,你给我的钱我买了好多书呢,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生日礼物。”
  本想打出租车直接回家的,可在集市上,又看到了外婆,她的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很苍老。
  蒋一晨知道外婆是来接她的,连忙叫出租车停下,付好钱后,往外婆那边跑去,跑到她面前时,她还装出有一些疑问的样子,想让外婆以为自己是偶然遇见她的:“外婆,你怎么在这儿?”
  “这不,你妈嘴馋,让我买点麦芽糖。”外婆笑着对她说。
  “糖呢?”她问。
  “车里。”外婆指了指车说。
  蒋一晨看了看车里,哪里有麦芽糖,她知道她是编的,说:“麦芽糖啊!我也要吃,我可以吃点吗?”
  “可以,别吃光了,给你妈留点。”外婆还在努力地编造谎言,殊不知谎言早已被蒋一晨戳穿了,或许,她根本就忘了自己到底有没有买麦芽糖吧。
  蒋一晨找了个借口说去上厕所,那段时间里,她偷偷买了一大袋子麦芽糖,然后放到包里,在路上的时候,从包里拿出来,再放到车里。
  外婆对这个行动一点儿都没有察觉,看到了车里的麦芽糖后,她还真以为是自己买的,把麦芽糖拿出来对着屋里的妈妈,大声喊道:“小慧,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糖。”
  妈妈一听,快速从屋里跑出来,看着那袋子糖,眼睛里闪出了光说:“妈,你太懂我了,我这几天就念叨着这个呢。”
  外婆笑着看着妈妈,蒋一晨觉得时机到了,她从包里拿出那一大摞书,拎着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看外婆给我钱买的,十几本呢,够我看半个月的了。”
  外婆笑得更欢了,对着妈妈说:“其实钱也不多,五十多,谁知道就可以买那么多书,哈哈。”
  蒋一晨和妈妈相视一笑。
  5
  晚上,妈妈终于说出了此行的最终目的。
  “不行,我不过去。”外婆拒绝了妈妈。
  “妈,你看小一她爸也有接你回去的意思,只是工作忙没有来罢了,没有不欢迎你的意思,而且那里很好啊,可以跳跳广场舞,生活很丰富多彩的。”妈妈握着外婆的手说。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也呆惯了,离不开了。”外婆说。
  “妈——”妈妈用撒娇似的口气说。
  “外婆。”蒋一晨装出一副哭腔,她知道,外婆一定不会屈服。
  “怎么了,小一?”外婆一听,果然吓了一跳,急忙撇下妈妈来问她的情况。
  “你就听她的话吧,爸爸真的只是因为要出差才没有来,并不是不欢迎你去。”她假装抹了一把眼泪,继续说,“而且,同学们的外婆都在身边,就你在很远的地方,他们总是笑我。”
  哪有的事,不过外婆倒还真信了,急忙答应道:“好,好,我跟你们回去,小一,不要哭了。”
  后来,妈妈告诉她,那天,外婆刚一回来,便又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等她了,怕她迷路,这个地方大,路多,她不放心她。
  蒋一晨看着外婆,暑假过后,她要对同学们说,她的外婆没有死,就在她们家住着,她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外婆,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外婆 。
其他文献
在小博C版,有一个树洞栏目叫做“天台告白”,它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温柔地倾听了铂金们的烦恼与伤心事,并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一定很少人知道吧?它的主持人,居然是一个男生——祝鱼!  这个被很多人亲切地夸赞为“宝藏鱼”的男孩,拥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技能:运营公众号,分享运营经验,掌握各种购物优惠信息,会用手机画画,会一点基础的韩语……用夏南年的话来说,就是“你能想象的技能他都会”。  相熟的小博作者与我
期刊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可转眼我们就各奔东西……  我在高中校园忽然想起你,想起那三年,烙在我心上的那三年。  我的初中,充斥着墨水纸张的味道。但幸运的,那高高摞起的作业里,那漫天飞舞的试卷中,那日日匆匆的穿梭中,总有你的味道。初见时,迎着从演讲台上走下的我,你温和地伸出手:“嗨,你真棒。我们做朋友吧!”好像从那时起,你的笑脸便被我埋在了心底。然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你与我共享食堂晚餐时的谈天说
期刊
立秋一过,南京也开始有了秋的气息,阳光变得温柔,风也开始舒服,树的影子、人的影子、树叶摇曳声和列车呼啸而来的声音,错综在柔柔日光里,缥缈如梦。  不慌不忙过安检,一脚踏入秋的温柔,站在线外等待地铁,侧身透过玻璃窗,可看到晃动的明媚人影,一个男孩穿着白色衬衫,单肩背着双肩包穿过满坛绿色,踏上红绿相间地砖铺就的车站。  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影子,仿佛看到了十几年来如流水的岁月。  这样的秋日让人熟悉又伤感
期刊
“外公走了两年了。”我看着正在给我剥橙子的妈妈,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完,我和妈妈都愣住了。  我一边懊恼自己失言,一边想着再说些什么转移这个话题,妈妈抢先一步开口:“是啊,两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语气轻描淡写,像在说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人,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我有梦到过他,他就坐在老家的八仙桌旁,带着他的老花镜看报纸,研究他那些药材,可惜……”妈妈轻叹了一口气,低头继续剥橙子,“然后我
期刊
《改天再忙》中有一句歌词唱:“那些没说的感谢还有咽下的想念,都在又一次启程时变告别。能不能让所有离家的列车都晚些,让所有目送的身影模糊得慢一些。”  我大概是从来没参透过这句话的意思,所以在那一天的那一时刻,站在门口向爸爸挥手告别时,才会一瞬间听明白这句歌词。  1  “2019级高一新生迎新晚会正式开始!”  昏黄的路灯照耀着这偌大的、坐满人的文化广场,迎新晚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台上的领导滔滔
期刊
又是一个乏味的下午,太阳即将迎接今日的死亡——不过,反正明天它还会再死上一次。但无论经历多少次,我还是会忍不住抱怨:“这日子简直跟兑了水的啤酒一样!”  耳机里奏着舒伯特的《钟声》,与墙上钟摆笨拙的摇动声相比,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但那钟表至少还有点实用意义,它告诉我,又是放学的时间了。  店门口的银铃被胁迫般倏然发出一声脆响,我猛地放下抬到桌上的腿,摘下耳机。悦耳的钢琴声戛然而止,低俗不堪的流行歌
期刊
十三掰着手指算了算,不得不感慨时光飞逝。转眼,咱们这个栏目就和大家相遇满一年了。一年过去,不知正读着杂志的你,是否也像咱们介绍过的那么多手账作者一样,用笔记录下了那些五彩缤纷的小美好呢。或许此刻的你已经拥有了一本回忆满满的手账,也或许你忙于日常的瑣碎,无暇将那些过往付诸笔端。但都没有关系,不论这一年的你遇到了怎样的故事,所有走过的路都会值得。  那么今天,就让咱们再一起认识几位超有才华的手账er吧
期刊
1  我是个故障女孩,幸好一般情况下能修好。  这个BUG充分体现在,赶了三十次车,无论是提前一小时还是卡着点,永远都要跑着上车。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大一那年去武汉玩,只有最早的一班高铁票,我一大早就提着大包小行李去赶第一班公交,它们分别是:我PR、AE轮番使都还没卡过的超大超重型游戏本、单独背着就很累的5D3相机,以及一大包冬天的衣服和护肤品。  当时没自己出过远门,还不分清楚动车、高铁和火车,
期刊
“入秋渐微凉,叶子都冻黄”,东北地区的广大鼻炎患者们纷纷中了换季的招儿,直接导致吸鼻子的“轰隆”声,响彻了整个吉林省。  每次鼻炎发作都属于突发事件,明明前一天还活蹦乱跳像个人样,第二天起床就沦落到被鼻塞憋醒的地步了,头昏脑涨,鼻涕多到连鼻涕虫都得羡慕你。  明明是鼻炎,却连累到其他器官,不但鼻子状况频发,眼睛还痒得让人怀疑人生,头更是涨得要炸,好像鼻塞堵住了他的排气口,如同一只在不停充气却无处排
期刊
回家的第二天,亲妈就十分嫌弃地将我塞进书房里,命令我整理好自己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藏有各种魔法棒、没用完的贴纸甚至还有糖纸。  看着这些东西,不免让我回想起当年热辣的夏天,没有智能手機,没有电脑,家里最宝贝的除了那台电视机,就是这些从各个旮旯犄角收集回来的“珍宝”。  位列珍宝之首的,是一本胶皮笔记本,DIY封面极其非主流,涵盖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  继续往下翻,指尖摩挲着一张张老照片,柔软的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