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用分类量表法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与72h疼痛程度,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疼痛抑制效果显著改善。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对于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80-01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据报道,我国大约有75%的术后患者主诉疼痛[1]。由于疼痛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有必要更好的控制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48例患者,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2±14.1)岁。其中,肝胆手术20例,阑尾手术16例,其他手术12例。将这些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护理工作者术前进行常规病情解说及手术方案介绍,教导术中可能用到的体位配合及行为配合要领,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②给患者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尽可能降低噪声。房间采光要柔和,如果白天光线刺眼,可用窗帘遮掩,照明灯尽量选择柔和不刺眼的灯具,保证患者安心休养。③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包括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④详细记录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量及颜色、性状,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避免感染。
1.2.2干预组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减少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首先评估引起疼痛的原因,尽可能将其减少或消除。如创伤引起的疼痛,应酌情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处理伤口、止痛等措施;指导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术后协助患者按压伤口,再行咳嗽和深呼吸。
(2)合理运用解除疼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止痛和药物输注泵两种方法。药物止痛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可选择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其他辅助类药物。选药时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知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有关疼痛治疗的情况,正确应用镇痛药物。目前临床常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有电子泵和机械泵两类。护理要点:认真交接,有效固定,尽可能使用单独静脉通道,防止感染,健康宣教。
(3)自我引導止痛。由于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疼痛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自我引导的方法止痛,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减少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参加趣味活动、听音乐、松弛疗法、指导想象。
(4)加强心理护理。a.建立信赖关系。只有这样,在遇到各种问题时,才能彼此顺利交流,使患者充分信任护士可以帮助其控制和处理疼痛。b.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及对适应疼痛所做的努力,主动接近,耐心聆听其诉说,减轻其疼痛。c.介绍有关疼痛的知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教育内容,指导患者在进行会造成疼痛的活动前、活动期间或活动后、疼痛发生或增强前,运用非药物性的缓解疼痛技巧或配合其他缓解疼痛方法一同使用。d.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安慰、鼓励患者,设法减轻其心理压力。患者情绪稳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5)提供舒适环境。良好的环境、促进舒适可减轻或解除疼痛,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持舒适整洁的床单位、提供良好的光线和通风设备、控制适宜的室内温度。
1.3评价疼痛程度。实施干预措施7d后,采用分类量表法进行疼痛评估。将一条直线分10段,“0”代表没有疼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代表中度疼痛,“7~10”代表重度疼痛,患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表示其疼痛程度。
1.4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进行t检验,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干预组轻度疼痛18例(75%),中度疼痛4例(16.7%),重度疼痛2例(8.3%);对照组轻度疼痛8例(33.3%),中度疼痛13例(54.2%),重度疼痛3例(12.5%),干预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
3讨论
疼痛是一种生理的本能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损伤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性不愉快的感觉和体验[2]。患者的许多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心理状态等可影响手术效果和创伤恢复,且手术效果还受许多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术后疼痛使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通肺气功能下降,易引起缺氧、二氧化碳蓄积、肺不张;抑制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同时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并造成一些不良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患者康复[3]。
本研究通过针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专业指导、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项临床并发症和合并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小琴,冯志仙.护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13
[2]陈玉燕.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
[3]田玉凤,邓红艳,黄萍,梅幸福,芦家桂,王毅.护理管理人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及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5.19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用分类量表法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与72h疼痛程度,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疼痛抑制效果显著改善。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对于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80-01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的主观感受,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据报道,我国大约有75%的术后患者主诉疼痛[1]。由于疼痛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有必要更好的控制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48例患者,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2±14.1)岁。其中,肝胆手术20例,阑尾手术16例,其他手术12例。将这些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护理工作者术前进行常规病情解说及手术方案介绍,教导术中可能用到的体位配合及行为配合要领,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②给患者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尽可能降低噪声。房间采光要柔和,如果白天光线刺眼,可用窗帘遮掩,照明灯尽量选择柔和不刺眼的灯具,保证患者安心休养。③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包括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④详细记录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量及颜色、性状,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避免感染。
1.2.2干预组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减少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首先评估引起疼痛的原因,尽可能将其减少或消除。如创伤引起的疼痛,应酌情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处理伤口、止痛等措施;指导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术后协助患者按压伤口,再行咳嗽和深呼吸。
(2)合理运用解除疼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止痛和药物输注泵两种方法。药物止痛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可选择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其他辅助类药物。选药时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知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有关疼痛治疗的情况,正确应用镇痛药物。目前临床常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有电子泵和机械泵两类。护理要点:认真交接,有效固定,尽可能使用单独静脉通道,防止感染,健康宣教。
(3)自我引導止痛。由于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疼痛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自我引导的方法止痛,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减少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参加趣味活动、听音乐、松弛疗法、指导想象。
(4)加强心理护理。a.建立信赖关系。只有这样,在遇到各种问题时,才能彼此顺利交流,使患者充分信任护士可以帮助其控制和处理疼痛。b.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及对适应疼痛所做的努力,主动接近,耐心聆听其诉说,减轻其疼痛。c.介绍有关疼痛的知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教育内容,指导患者在进行会造成疼痛的活动前、活动期间或活动后、疼痛发生或增强前,运用非药物性的缓解疼痛技巧或配合其他缓解疼痛方法一同使用。d.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安慰、鼓励患者,设法减轻其心理压力。患者情绪稳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5)提供舒适环境。良好的环境、促进舒适可减轻或解除疼痛,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持舒适整洁的床单位、提供良好的光线和通风设备、控制适宜的室内温度。
1.3评价疼痛程度。实施干预措施7d后,采用分类量表法进行疼痛评估。将一条直线分10段,“0”代表没有疼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代表中度疼痛,“7~10”代表重度疼痛,患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表示其疼痛程度。
1.4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进行t检验,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干预组轻度疼痛18例(75%),中度疼痛4例(16.7%),重度疼痛2例(8.3%);对照组轻度疼痛8例(33.3%),中度疼痛13例(54.2%),重度疼痛3例(12.5%),干预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
3讨论
疼痛是一种生理的本能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损伤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性不愉快的感觉和体验[2]。患者的许多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心理状态等可影响手术效果和创伤恢复,且手术效果还受许多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术后疼痛使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通肺气功能下降,易引起缺氧、二氧化碳蓄积、肺不张;抑制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同时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并造成一些不良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患者康复[3]。
本研究通过针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专业指导、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项临床并发症和合并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小琴,冯志仙.护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13
[2]陈玉燕.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
[3]田玉凤,邓红艳,黄萍,梅幸福,芦家桂,王毅.护理管理人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及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