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群体也在迅速增加。如何做好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点出发,探索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促进贫困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其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他们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争取让每一位贫困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高职教育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的最后批次,因此,进校的贫困生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比例更大,加之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文凭比本科生的较低,所以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点
1. 较强的自卑感
贫困生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对较差,所以,他们的自尊就显得极度敏感,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同时,他们又害怕被人瞧不起而对老师和同学隐瞒实情,也不去申请困难补助,导致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这都显示出他们的自卑心理。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除了经济方面的困难外,还有学业上的自卑感,较低的学业成绩导致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从而加剧了这种自卑感。
2. 心理上的脆弱感
大部分贫困生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但与此同时,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有时会感到很脆弱。进入高校以前,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学业,而高校中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他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形成心理上的冲突。之前的那股韧劲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脆弱感。更有甚者会产生愤世嫉俗的心理,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持冷漠态度。
3. 学业和就业上的焦虑感
高职生相对本科生来说在学业成绩和就业能力方面较弱,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高职贫困生的社会资源占有度低,学业成绩竞争力小,就业显得更加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另外,贫困生往往承载着家庭更高的期望,因此,他们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困境和自己的命运。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这种高期望、高目标很难得到实现,无形中给自己徒增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若这种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会导致他们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
4. 诚信意识淡薄
贫困生的认定需要在《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上加盖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公章,有些家长和学生却在调查表上夸大困难程度甚至是造假,然后通过各种关系盖取公章,致使部分非贫困生钻了空子,而真正困难的学生却错失机会。还有一部分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拖欠贷款,更有甚者毕业后销声匿迹,从而造成学校、银行追踪难度一再加大,违约金额日积月累。
二、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脆弱感、焦虑感等等。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使他们逐渐摆脱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首先,应该针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症结,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关注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有针对性地对之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其次,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沟通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咨询活动。此外,还可以以讲座、报告的形式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最后,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心理氛围。鼓励贫困生多参加校园团队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交往的机会,扩大交往范围。
2. 加强励志教育
贫困生普遍都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立自强的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好励志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坚强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
首先,鼓励贫困生们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取补助,缓解经济压力,树立自强意识。增加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促使他们把学校和社会的帮扶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请已经毕业的优秀贫困生进行励志讲座,通过现身说法给贫困生做出榜样。另外,还可以在贫困生之中进行自强之星、勤奋之星、励志之星等的评比活动,评选出优秀分子,对其他贫困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3.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造假贫困证明、拖欠助学贷款等不诚信现象已屡见不鲜。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把诚信纳入到学校的校规校纪中去。如:在评比奖助学金之前应先进行诚信民意测评,通过者方可获得相应奖项;建立诚信档案,对于不诚信者进行全校通报并纳入黑名单,取消其以后的参评资格;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要更加细化,多方面考察,让真正贫困的优秀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帮扶。另外评选出诚信先進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例如,每年进行“诚信之星”的评选活动,在全校宣传其诚信事迹,对其他同学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将诚信之风发扬光大,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三、 结语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系统教育工程,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贫困生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全面把握贫困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之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品德高尚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正扬.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7-98.
[2]李丹.谈新时期高职贫困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4(10):87-90.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其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他们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争取让每一位贫困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高职教育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的最后批次,因此,进校的贫困生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比例更大,加之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文凭比本科生的较低,所以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点
1. 较强的自卑感
贫困生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对较差,所以,他们的自尊就显得极度敏感,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同时,他们又害怕被人瞧不起而对老师和同学隐瞒实情,也不去申请困难补助,导致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这都显示出他们的自卑心理。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除了经济方面的困难外,还有学业上的自卑感,较低的学业成绩导致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从而加剧了这种自卑感。
2. 心理上的脆弱感
大部分贫困生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但与此同时,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有时会感到很脆弱。进入高校以前,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学业,而高校中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他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形成心理上的冲突。之前的那股韧劲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脆弱感。更有甚者会产生愤世嫉俗的心理,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持冷漠态度。
3. 学业和就业上的焦虑感
高职生相对本科生来说在学业成绩和就业能力方面较弱,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高职贫困生的社会资源占有度低,学业成绩竞争力小,就业显得更加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另外,贫困生往往承载着家庭更高的期望,因此,他们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困境和自己的命运。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这种高期望、高目标很难得到实现,无形中给自己徒增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若这种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会导致他们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
4. 诚信意识淡薄
贫困生的认定需要在《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上加盖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公章,有些家长和学生却在调查表上夸大困难程度甚至是造假,然后通过各种关系盖取公章,致使部分非贫困生钻了空子,而真正困难的学生却错失机会。还有一部分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拖欠贷款,更有甚者毕业后销声匿迹,从而造成学校、银行追踪难度一再加大,违约金额日积月累。
二、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脆弱感、焦虑感等等。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使他们逐渐摆脱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首先,应该针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症结,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关注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有针对性地对之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其次,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沟通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咨询活动。此外,还可以以讲座、报告的形式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最后,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心理氛围。鼓励贫困生多参加校园团队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交往的机会,扩大交往范围。
2. 加强励志教育
贫困生普遍都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立自强的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好励志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坚强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
首先,鼓励贫困生们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取补助,缓解经济压力,树立自强意识。增加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促使他们把学校和社会的帮扶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请已经毕业的优秀贫困生进行励志讲座,通过现身说法给贫困生做出榜样。另外,还可以在贫困生之中进行自强之星、勤奋之星、励志之星等的评比活动,评选出优秀分子,对其他贫困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3.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造假贫困证明、拖欠助学贷款等不诚信现象已屡见不鲜。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把诚信纳入到学校的校规校纪中去。如:在评比奖助学金之前应先进行诚信民意测评,通过者方可获得相应奖项;建立诚信档案,对于不诚信者进行全校通报并纳入黑名单,取消其以后的参评资格;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要更加细化,多方面考察,让真正贫困的优秀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帮扶。另外评选出诚信先進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例如,每年进行“诚信之星”的评选活动,在全校宣传其诚信事迹,对其他同学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将诚信之风发扬光大,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三、 结语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系统教育工程,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贫困生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全面把握贫困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之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品德高尚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正扬.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7-98.
[2]李丹.谈新时期高职贫困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4(10):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