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绝不仅仅是强壮青少年的身体,它将深刻影响青少年的品德、心理、性格的发展,进而决定我们民族的品格。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从小就慢慢养成了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现实,促使体育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份责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中,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有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项目;第二,把体育课当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主战场;第三,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身份优势,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心人;第四,建立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机制。
关键词:体育教师 学生合作意识 必要性 培养措施
《现代汉语词典》释意:合作(动词)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意识(名词)指人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锻炼任务的集体观念。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国家督学、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认为:“体育绝不仅仅是把身体练强壮了。体育将深刻影响青少年的品德、心理、性格的发展,进而决定我们民族的品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现实。这些孩子很多从小就慢慢养成了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孩子的成长已引起社会广泛高度的关注。新课程改革适时提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也把“参与合作”作为发展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所以,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责无旁贷。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体育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有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项目。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可安排“合作跑”、“拔河比赛”、“迎面接力”、“篮球赛”等;教学某一合作项目时,教案应有体现“合作意识”的目标。如上跳跃项目中“小火车”赛跑,可设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观念”的情感目标。而“拔河比赛”活动,只有大家都使最大的劲,把绳子往一个方向拉,才能使每个人通过绳子,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人组成的强大集体与对手抗衡。这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绝佳机会和有效方法,应该成为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目标。
第二,体育课当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主战场。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课来完成,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或团体体现。基本做法可依据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诸方面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成员不仅努力争取个人目标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把握好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人人有事干,缺一不可。否则,有人在干,有人在玩,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合作任务统领下实现个人职责,最后共同完成任务。3.小组成员学会合作,比合作行为更重要。教师教授有关合作学习科目,必须让学生弄清合作意义,思考如何进行合作和最佳效度。4.发挥评价引导作用。合作学习项目结束,同一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看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骨干和其他成员是否合作愉快,是否体现合作意义等。学生体会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过程失败痛苦,认识团队的力量及个人能力渺小,他们才懂合作。
第三,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身份优势,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心人。1.经常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说理教育,教室里、活动场上、生活中都可以实施。2.多媒体播放我国体育健儿国际运动会团体赛中,为国争光的录像资料,组织学生收看电视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团体赛等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点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3.学生早操、课间操及各种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实战演练,鼓励学生为集体争光。
第四,建立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机制。1.保持即时性评价。即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完成学习内容质量立即做出评判,鼓励为主,体育教师可采用短语赞许(如:“好”、“有进步”、“好样的”等)、体态暗示(如“点头”、“鼓掌”、“竖大拇指”等)。该批评的地方要用适当方式表达。2.勤于记载,累记公布。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小组、班级,每次做好记载,每月小结,期中期末制成表格,张榜公布,树立榜样,通报给班主任,作为学期评语参考。3.量化管理引导学生合作。体育教师主持的每天“两操”,可分带队入场、集合整队、跑(做)操过程、结束离场等方面分别提出具体要求标准,附于相应具体分值,每天公布。4.定期奖励。体育教师执教班级中,定期对表现好的合作学习小组,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学期集体体育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组,可建议体育教研组提请学校给予适当奖励;学校每年召开春、冬季体育运动会,是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大好时机。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不能仅仅依靠每周两节左右的体育课,更应内化为一种责任意识:即充分利用课堂独特优势、体育教师有利身份,在日常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体育教师 学生合作意识 必要性 培养措施
《现代汉语词典》释意:合作(动词)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意识(名词)指人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锻炼任务的集体观念。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国家督学、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认为:“体育绝不仅仅是把身体练强壮了。体育将深刻影响青少年的品德、心理、性格的发展,进而决定我们民族的品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现实。这些孩子很多从小就慢慢养成了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孩子的成长已引起社会广泛高度的关注。新课程改革适时提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也把“参与合作”作为发展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所以,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责无旁贷。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体育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有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项目。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可安排“合作跑”、“拔河比赛”、“迎面接力”、“篮球赛”等;教学某一合作项目时,教案应有体现“合作意识”的目标。如上跳跃项目中“小火车”赛跑,可设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观念”的情感目标。而“拔河比赛”活动,只有大家都使最大的劲,把绳子往一个方向拉,才能使每个人通过绳子,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人组成的强大集体与对手抗衡。这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绝佳机会和有效方法,应该成为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目标。
第二,体育课当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主战场。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课来完成,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或团体体现。基本做法可依据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诸方面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成员不仅努力争取个人目标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把握好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人人有事干,缺一不可。否则,有人在干,有人在玩,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合作任务统领下实现个人职责,最后共同完成任务。3.小组成员学会合作,比合作行为更重要。教师教授有关合作学习科目,必须让学生弄清合作意义,思考如何进行合作和最佳效度。4.发挥评价引导作用。合作学习项目结束,同一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看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骨干和其他成员是否合作愉快,是否体现合作意义等。学生体会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过程失败痛苦,认识团队的力量及个人能力渺小,他们才懂合作。
第三,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身份优势,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心人。1.经常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说理教育,教室里、活动场上、生活中都可以实施。2.多媒体播放我国体育健儿国际运动会团体赛中,为国争光的录像资料,组织学生收看电视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团体赛等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点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3.学生早操、课间操及各种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实战演练,鼓励学生为集体争光。
第四,建立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机制。1.保持即时性评价。即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完成学习内容质量立即做出评判,鼓励为主,体育教师可采用短语赞许(如:“好”、“有进步”、“好样的”等)、体态暗示(如“点头”、“鼓掌”、“竖大拇指”等)。该批评的地方要用适当方式表达。2.勤于记载,累记公布。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小组、班级,每次做好记载,每月小结,期中期末制成表格,张榜公布,树立榜样,通报给班主任,作为学期评语参考。3.量化管理引导学生合作。体育教师主持的每天“两操”,可分带队入场、集合整队、跑(做)操过程、结束离场等方面分别提出具体要求标准,附于相应具体分值,每天公布。4.定期奖励。体育教师执教班级中,定期对表现好的合作学习小组,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学期集体体育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组,可建议体育教研组提请学校给予适当奖励;学校每年召开春、冬季体育运动会,是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大好时机。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不能仅仅依靠每周两节左右的体育课,更应内化为一种责任意识:即充分利用课堂独特优势、体育教师有利身份,在日常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