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和长期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动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是提高素质教育,实现自主学习的捷径,也是初中历史追求的目标。我们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就会逐渐对历史发生兴趣,从感情上接近历史课,完全参与历史教学,对历史情景有所感受,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不光是纯学习历史知识的学科,它还承载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任。历史学科的根本价值就是 “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就是“人”,就是“生命”!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与使命,理应通过教授和学习历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以与广大同仁商榷。
1.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现代的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一份调查表明绝大多数(96%)的学生喜欢历史,但绝大多数(91%)的学生不喜欢看历史教科书。现行的教材,虽较以前的版本有了一些改进,书中却仍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模式化图景:人类的演变史却很少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历史却演绎成了充满学术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单调、乏味、无聊的课本。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多角度设计、重组教材,多方面引证、解释历史,多途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发展邻近区”感觉要学的内容,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秦的统一》后,连锁提问:秦统一时间是哪一年?秦的统一具备哪些历史条件?秦统一的历史贡献是什么?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你能想到些什么?这使得学生的思维不但有着明显的确定性,也使思维保持着层次上的递进性和开放性。
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设问:太平天国运动与拜上帝教的关系是什么?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是什么?从革命的主体力量说明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什么?太平天国建立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外形势怎样?以此有的放矢地提问将教材的难点化整为零,降低思维难度,保护学生思维的信心,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感、探索性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默里(H.A.Murry,1938)成就动机理论昭示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关于“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原因”的教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分解为: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殖民掠夺和积累资本获取原料、推行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等因素,而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借鉴历史经验,谈谈你若办企业将做哪些必要准备”的小论文。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提炼归纳出了政治前提、劳动力、资金、技术及市场条件。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历史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借助幽默的语言、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但更主要的是借助课堂讨论辨论、探究性学习等实现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在步步深入的思维中延伸,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训练中发展。同时应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提供现实热点问题,如在学习秦汉的社会经济时,向学生提供一度被新闻媒体炒得炙手可热的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情况;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供英德假钞战、新闻战、间谍战等方面的材料等。让学生到真实的历史中去感受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去体会生动活泼的历史进程,去感悟历史的真谛。
2. 有效设计,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一是教学环节要张驰有度,环环紧扣。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环节要有层次感,过渡自然。不求每个环节都出彩,但是一定要有高潮。
二是问题设计要精益求精,启发思维。当前课堂很多的问题是简单化、随意性的,问题设计是门学问,一个好的问题能启人心智,令人深思,而又觉得思之有路;特别是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会让人真正产生“思路”,思维能力会得到突破性地提高。而成功的快乐会强化学生兴趣,会拓展思维,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技术手段运用要恰当。多媒体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扩充课堂容量,特别是一些视频、音频直观、形象、生动。运用合适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有效性。但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遵循必要性、适当性原则。PPT的数量不能太多,动作、声音设置更要讲究,否则冲淡主题,甚至会造成声光污染,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相反的效果。
四是课堂练习要目标明确、开放有效。新课程特别强调开放式的作业,不管是哪类作业,都要注意紧扣主题。开放不是“放羊”,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应该也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途径。
3. 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灵活的形式,围绕共同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其确定性,相对独立、皆为主体而又紧密联系。其中,师生之间合作是基础、互动是条件、自主是关键,思维能力是核心。实践中在落实上述原则和策略的典型形式是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辩论、对抗争论。维果茨基的研究可昭示一个基本的道理:学生之间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在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时,老师又发问一句“从中是否能看出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在“战争决胜启示录”中升华: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实力对比、决策指挥、武器装备等是战争制胜的基本因素。
在辩论式学习中,学习在学生自主的背景下开展,课堂变成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过程,教学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学生们在疑问处争论,在思维中求知,在探究中提高;争论时没有了权威,求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中培养了个性。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的支撑。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求新求进,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收稿日期:2013-04-1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不光是纯学习历史知识的学科,它还承载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任。历史学科的根本价值就是 “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就是“人”,就是“生命”!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与使命,理应通过教授和学习历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以与广大同仁商榷。
1.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现代的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一份调查表明绝大多数(96%)的学生喜欢历史,但绝大多数(91%)的学生不喜欢看历史教科书。现行的教材,虽较以前的版本有了一些改进,书中却仍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模式化图景:人类的演变史却很少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历史却演绎成了充满学术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单调、乏味、无聊的课本。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多角度设计、重组教材,多方面引证、解释历史,多途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发展邻近区”感觉要学的内容,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秦的统一》后,连锁提问:秦统一时间是哪一年?秦的统一具备哪些历史条件?秦统一的历史贡献是什么?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你能想到些什么?这使得学生的思维不但有着明显的确定性,也使思维保持着层次上的递进性和开放性。
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设问:太平天国运动与拜上帝教的关系是什么?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是什么?从革命的主体力量说明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什么?太平天国建立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外形势怎样?以此有的放矢地提问将教材的难点化整为零,降低思维难度,保护学生思维的信心,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感、探索性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默里(H.A.Murry,1938)成就动机理论昭示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关于“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原因”的教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分解为: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殖民掠夺和积累资本获取原料、推行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等因素,而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借鉴历史经验,谈谈你若办企业将做哪些必要准备”的小论文。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提炼归纳出了政治前提、劳动力、资金、技术及市场条件。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历史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借助幽默的语言、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但更主要的是借助课堂讨论辨论、探究性学习等实现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在步步深入的思维中延伸,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训练中发展。同时应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提供现实热点问题,如在学习秦汉的社会经济时,向学生提供一度被新闻媒体炒得炙手可热的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情况;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供英德假钞战、新闻战、间谍战等方面的材料等。让学生到真实的历史中去感受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去体会生动活泼的历史进程,去感悟历史的真谛。
2. 有效设计,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一是教学环节要张驰有度,环环紧扣。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环节要有层次感,过渡自然。不求每个环节都出彩,但是一定要有高潮。
二是问题设计要精益求精,启发思维。当前课堂很多的问题是简单化、随意性的,问题设计是门学问,一个好的问题能启人心智,令人深思,而又觉得思之有路;特别是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会让人真正产生“思路”,思维能力会得到突破性地提高。而成功的快乐会强化学生兴趣,会拓展思维,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技术手段运用要恰当。多媒体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扩充课堂容量,特别是一些视频、音频直观、形象、生动。运用合适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有效性。但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遵循必要性、适当性原则。PPT的数量不能太多,动作、声音设置更要讲究,否则冲淡主题,甚至会造成声光污染,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相反的效果。
四是课堂练习要目标明确、开放有效。新课程特别强调开放式的作业,不管是哪类作业,都要注意紧扣主题。开放不是“放羊”,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应该也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途径。
3. 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灵活的形式,围绕共同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其确定性,相对独立、皆为主体而又紧密联系。其中,师生之间合作是基础、互动是条件、自主是关键,思维能力是核心。实践中在落实上述原则和策略的典型形式是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辩论、对抗争论。维果茨基的研究可昭示一个基本的道理:学生之间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在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时,老师又发问一句“从中是否能看出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在“战争决胜启示录”中升华: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实力对比、决策指挥、武器装备等是战争制胜的基本因素。
在辩论式学习中,学习在学生自主的背景下开展,课堂变成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过程,教学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学生们在疑问处争论,在思维中求知,在探究中提高;争论时没有了权威,求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中培养了个性。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的支撑。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求新求进,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收稿日期: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