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教学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型学科,如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出一种能够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任乐(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席龙胜(1978-),男,河南鹤壁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绩效审计、内部控制。(河南 开封 47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大学教改项目“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9117)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型学科,尽管社会上对此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却存在企业难以招聘到这方面满意人才和该类毕业生择业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与我们目前教师“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关联,即教师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因对现场实际了解不多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难以很快胜任现场工作。因此现代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而该理念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出一种能够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西方国家教育学科各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也是我国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论依据之一。其理论来源于皮亚杰(Jean Piaget)的个人建构论和维果茨基(Levs Vygosky)的社会建构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有关个体认知发展的理论。[1]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属于学习理论的范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2]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要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教学对学习基本持“去情境”的观点,认为概括性的知识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场情境进行,而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地迁移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由此可见,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构建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现代教学模式要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教学模式就是这一理论的有益尝试。在该教学法中,建构主义者强调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学习更具有认识论上的优越性,人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应当重视学生的活动及其活动背景,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创设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情境,甚至提倡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4]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行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
  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情境的模拟和设置。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模仿现实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场境的学习方法。在模拟场境中,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所产生的结果与其在真实的工作场境中所作决策产生的后果相同,而讲授者则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这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除了要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原理,如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招聘的误区、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面谈的误区等,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建立一个内容充实的案例库,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情境模拟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目前,尽管有不少介绍跨国公司或国内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功案例的,但是能够详细地介绍某个行业或企业案例的却较少,案例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另外,让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案例较多,真正能用于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案例较少。因此,案例库的编写最好既能体现知识性和专业性,又能体现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各模块具有流程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人力资源配置开始,到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识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完全可以虚拟现实中的一个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关键情境和问题都设置在这一个企业中,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2.对教师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强调教师在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中必须起到组织、指导、帮助等作用。因此,在建构主义环境下,教师的地位、水准不是降低而是提升,教师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多和企业进行合作,了解现实中企业或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方面的具体做法,搜集足够的案例教学素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学案例,建立案例库,最好能编写耳熟能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案例。另一方面,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协调员”的作用。情境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启发,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容、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紧张感,使整个协作会话的过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对教学设施的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情境模拟教学提供了技术基础。首先,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个真实可操作的情境,使案例中虚拟企业的相关信息和情境得到真实的体现;其次,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协作和会话;另外,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超越时空的团队或小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丰富的网络信息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整合知识,促成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角度出发,我们构建如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情境教学模式(见表1)。
  1.进入情境
  在讲授完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相应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引入相关案例,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主要设置如下情境教学案例(见表2)。
  2.独立探索
  通过案例介绍、角色分配等将学生引入学习主题后,要求学生独立去整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探索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确定所学习新旧知识和案例所反映的情境之间的联系;相应角色在组织中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等。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3.协作学习和会话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协商、讨论。把独立探索阶段所获得的信息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提高。最终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该阶段,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改变片面的认识等。
  4.效果评价
  最后,要对情境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反映学生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也是对情境教学本身的反馈,以确定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否合理,缺陷在哪里,从而不断修正与完善教学情境模拟的案例库、课堂的讨论形式、教学指导形式等。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目前高校学生的考核采用的“平时成绩”权重一般最高为30%,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作业等日常学习情况,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权重高达70%,这种考核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考查。然而对于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十分适用,只有建立起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评价制度,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达到考核的目的。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并且在考核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在情境模拟过程中的讨论表现,同时,每次情境模拟的案例,要求学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可为能力评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教学模式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专家诊断于一身,兼顾了实践教学和亲验性教学的优势,极大满足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但是,情境模拟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讲授和教材阅读,也无法完全模拟现实情境,因此应当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方法,与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优化整个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W.Mays (tran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
  [2]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周云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4]竺小恩.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是近年来高校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工科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并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区域特色人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明君(1966-),女,河北滦县人,大连理工大学城
期刊
摘要:学位制度所调整的利益关系主体包括学位的授予方、学位的申请方和相关利益的第三方。处理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是影响学位制度改革进程和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学位制度改革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在我国现行学位制度下,各方利益关系的实际状况与学位制度主体的利益诉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不仅造成了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进程缓慢,也制约了学位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挥。  关键词:学位制
期刊
摘要:依托活动载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活动载体构建的原则、活动载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功能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对各高校选择活动载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教育性;实践性  作者简介:罗金彪(1974-),男,湖南邵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因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改进创新教育模式,允许和鼓励学生存在多元、独特的思维;鼓励教师多参加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还要给大学生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允许失败;在
期刊
摘要:“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本课程实施了一系列教改探索与实践。通过融合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对课程教学内容、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实验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  作者简介:袁慧梅(1971-),
期刊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利用MATLAB软件来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时域分析、根轨迹绘制和频率域分析等三个重要问题。实践表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MATLAB;自动控制原理;时域分析;根轨迹;频率域分析   作者简介:孙志富(1981-),男,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控
期刊
摘要:“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目前在国内高校中主要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理论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引入研究型学习的理念,以小型控制课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觉加深理论学习,依次完成控制系统建模、仿真、控制算法实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课题研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型教学;倒立摆;M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形势,在新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运用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也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德召(1981-),男,河南南阳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张卫红(1968-
期刊
摘要:针对“传热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并结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内燃机方向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结合专业方向组织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工程实践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传热学课程;调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豪中(1976-),男,广西钟山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燃
期刊
摘要: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这种职前、入职与在职教育相脱离的模式,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师范教育模式相关。本文重点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入职教育的全面化和在职培训的合作化。  关键词:师资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  作者简介:刘媛媛(1982-),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