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研究在速滑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自我效能、心理定向等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在赛前的竞技状态及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心理素质;自我效能;心理定向
1引言
随着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飞速发展,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许多世界级优秀运动员,获得了不少世界冠军,运动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同时,也发现运动员在很多场比赛中由于赛前准备不充分,心理素质不过硬,比赛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定位不准确等原因。
2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
3结果与分析
3.1 提高速滑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和培养心理素质的意义
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的比赛中,我国33岁老将王曼丽以0.21秒之差惜败于同组的俄罗斯老将祖洛娃,获得银牌。王曼丽最终“差一口气”关键的原因就是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一方面,这是王曼丽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她想拿金牌的心情特别迫切。另一方面,在她开始比赛前中国代表团还未见“金”,如果能赢得“开门红”,对支持她多年的家人、对培养她多年的教练、对整个速滑队来说都将是莫大的荣誉。此外,王曼丽去年一年的成绩都非常好,外界把对她的期望值定得很高,甚至就连她自己都觉得是“最大热门”。“大家都有压力,可惜她的压力没能转化成动力。王曼丽终被重重的压力击垮,赛后,王曼丽泪洒发布会现场。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运动员之间的技、战术,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取得比赛的胜负和比赛成绩的好坏的关键因素就是赛前是否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运动员体能、技术的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以及战术的运用均应以良好的心理训练为基础。
3.2 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不好影响比赛成绩的生理和心理的成因
速度滑冰包括不同比赛距离,是竞技时间较长、强度较大、耗费体力较大、竞争激烈很强的比赛项目,这就决定了速滑运动员除具备技术、战术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心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罗季奥诺夫指出:“人的一般快速能力间接地表现在简单反应的绝对指标上,简单反应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保证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速滑比赛中,这种快速能力表现在起跑、滑行过程,以及随机应变地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如果运动员在赛前或在比赛过程处于心理过度紧张状态,就会使大脑神经兴奋性过强或处于抑制状态,造成对自己完成的动作缺乏信心,就不能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而影响比赛正常发挥。
3.3 提高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3.3.1 重视对运动员的定向培养明确参赛动机
速滑运动员在大赛前,教练员、队友及相关人员都对他们寄以厚望,当他们被大量与比赛胜负相关的语言、信息包围着时,就容易产生想赢怕输的心理定向,会出现心理过度紧张状态,如情绪不稳定、失眠,比赛中出现技术发挥失常,战术运用不当等。例如同是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的比赛,本来具备冲击奖牌水平的中国小将王北星发挥失常,最终只排名第七。反倒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将任慧冲破重围,以总成绩76秒87勇夺铜牌。分析原因就是心理定向的问题。据中国速滑队领队肖华说,王北星本身条件不错,曾被派送到加拿大去训练,又曾经胜过王曼丽,所以这次她 “有想法了,想证明自己”,而“太有想法的人都滑得不好”,她也是被“压垮”的。同样是小将,其实主项为1000米的任慧就因为不背包袱,没有想法,因而在500米的比赛中放得开,第一轮她仅列第四,但第二轮任慧让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38秒271这个成绩是第二轮中的最好成绩,任慧最终搏来了一枚铜牌。对速滑运动员进行良好的心理定向的培养,它包括培养自信心,形成渴望比赛的良好心理定向;培养防止过重心理压力,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心理定向;发挥实力与认真对待比赛的心理定向以及比赛后正确认识胜利于与失败的心理定向等。良好的心理定向的培养使运动员正确认知自我,准确定位,才能不背思想包袱。运动员只有在赛前形成参加比赛的愿望和必胜的心理定向,才能在比赛中有正确的比赛态度和勇气,减少心理压力,才能克服比赛中的各种困难,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3.3.2 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运动员的自我暗示能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暗示的巨大作用在运动员比赛时也屡见不鲜。自我暗示是调节运动员临场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状态,提高自信心,保证运动员临场水平的正常发挥。
3.3.3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过程,目的是适应各种比赛条件,保证技术战术在变化的情境中也能得到发挥。模拟训练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境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术、战术,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赛的天气、场地、观众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情境的先期适应。
3.3.4 赛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赛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整包括赛前的心理准备和临赛调控。是指在比赛前期2-3周就开始的心理准备,主要是教练通过谈话、观察、心理测试等方法准确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临赛调控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几小时或几分钟这段时间的心理准备。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动员自己的全部能量,以最佳的兴奋水平投入到比赛之中。它包括对比赛场地的熟悉、运用暗示调节和呼吸调节等方法调整心理状态。
4 结束语
做好运动员日常的心理训练工作和调整好賽前的竞技状态、心理状态是现代运动训练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发展,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比赛的要求,为取得有优秀的比赛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立新.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及赛前调整.冰雪运动.2002(1):49-50
[2]张冬香.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中的几个问题.冰雪运动.2005(1):43-44
[3]侯强.浅谈速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冰雪运动.2004(6):18-21
作者简介:孙宛超,男,绥化市体校速度滑冰教练员
【关键词】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心理素质;自我效能;心理定向
1引言
随着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飞速发展,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许多世界级优秀运动员,获得了不少世界冠军,运动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同时,也发现运动员在很多场比赛中由于赛前准备不充分,心理素质不过硬,比赛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定位不准确等原因。
2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
3结果与分析
3.1 提高速滑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和培养心理素质的意义
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的比赛中,我国33岁老将王曼丽以0.21秒之差惜败于同组的俄罗斯老将祖洛娃,获得银牌。王曼丽最终“差一口气”关键的原因就是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一方面,这是王曼丽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她想拿金牌的心情特别迫切。另一方面,在她开始比赛前中国代表团还未见“金”,如果能赢得“开门红”,对支持她多年的家人、对培养她多年的教练、对整个速滑队来说都将是莫大的荣誉。此外,王曼丽去年一年的成绩都非常好,外界把对她的期望值定得很高,甚至就连她自己都觉得是“最大热门”。“大家都有压力,可惜她的压力没能转化成动力。王曼丽终被重重的压力击垮,赛后,王曼丽泪洒发布会现场。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运动员之间的技、战术,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取得比赛的胜负和比赛成绩的好坏的关键因素就是赛前是否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运动员体能、技术的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以及战术的运用均应以良好的心理训练为基础。
3.2 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不好影响比赛成绩的生理和心理的成因
速度滑冰包括不同比赛距离,是竞技时间较长、强度较大、耗费体力较大、竞争激烈很强的比赛项目,这就决定了速滑运动员除具备技术、战术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心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罗季奥诺夫指出:“人的一般快速能力间接地表现在简单反应的绝对指标上,简单反应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保证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速滑比赛中,这种快速能力表现在起跑、滑行过程,以及随机应变地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如果运动员在赛前或在比赛过程处于心理过度紧张状态,就会使大脑神经兴奋性过强或处于抑制状态,造成对自己完成的动作缺乏信心,就不能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而影响比赛正常发挥。
3.3 提高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3.3.1 重视对运动员的定向培养明确参赛动机
速滑运动员在大赛前,教练员、队友及相关人员都对他们寄以厚望,当他们被大量与比赛胜负相关的语言、信息包围着时,就容易产生想赢怕输的心理定向,会出现心理过度紧张状态,如情绪不稳定、失眠,比赛中出现技术发挥失常,战术运用不当等。例如同是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的比赛,本来具备冲击奖牌水平的中国小将王北星发挥失常,最终只排名第七。反倒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将任慧冲破重围,以总成绩76秒87勇夺铜牌。分析原因就是心理定向的问题。据中国速滑队领队肖华说,王北星本身条件不错,曾被派送到加拿大去训练,又曾经胜过王曼丽,所以这次她 “有想法了,想证明自己”,而“太有想法的人都滑得不好”,她也是被“压垮”的。同样是小将,其实主项为1000米的任慧就因为不背包袱,没有想法,因而在500米的比赛中放得开,第一轮她仅列第四,但第二轮任慧让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38秒271这个成绩是第二轮中的最好成绩,任慧最终搏来了一枚铜牌。对速滑运动员进行良好的心理定向的培养,它包括培养自信心,形成渴望比赛的良好心理定向;培养防止过重心理压力,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心理定向;发挥实力与认真对待比赛的心理定向以及比赛后正确认识胜利于与失败的心理定向等。良好的心理定向的培养使运动员正确认知自我,准确定位,才能不背思想包袱。运动员只有在赛前形成参加比赛的愿望和必胜的心理定向,才能在比赛中有正确的比赛态度和勇气,减少心理压力,才能克服比赛中的各种困难,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3.3.2 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运动员的自我暗示能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暗示的巨大作用在运动员比赛时也屡见不鲜。自我暗示是调节运动员临场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状态,提高自信心,保证运动员临场水平的正常发挥。
3.3.3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过程,目的是适应各种比赛条件,保证技术战术在变化的情境中也能得到发挥。模拟训练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境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术、战术,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赛的天气、场地、观众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情境的先期适应。
3.3.4 赛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赛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整包括赛前的心理准备和临赛调控。是指在比赛前期2-3周就开始的心理准备,主要是教练通过谈话、观察、心理测试等方法准确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临赛调控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几小时或几分钟这段时间的心理准备。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动员自己的全部能量,以最佳的兴奋水平投入到比赛之中。它包括对比赛场地的熟悉、运用暗示调节和呼吸调节等方法调整心理状态。
4 结束语
做好运动员日常的心理训练工作和调整好賽前的竞技状态、心理状态是现代运动训练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发展,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比赛的要求,为取得有优秀的比赛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立新.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及赛前调整.冰雪运动.2002(1):49-50
[2]张冬香.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中的几个问题.冰雪运动.2005(1):43-44
[3]侯强.浅谈速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冰雪运动.2004(6):18-21
作者简介:孙宛超,男,绥化市体校速度滑冰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