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疾病防控的措施探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引起鸡发病的疾病中,鸡病毒性疾病的危害最为严重。尽管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然而一旦鸡发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从治疗时机、混合感染、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养殖企业的养殖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鸡病毒性疾病;防控;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57-01
  1注重预防
  近年来,现代养鸡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鸡群的饲养密度也不断增大,一旦发生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将给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传染病的传播能力较强,如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发生后会在鸡群中快速蔓延,有时还未来得及采取措施处理,便已大面积扩散。所以,对于病毒性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把治疗作为发病后的补救方案,以减少经济损失[1]。
  2注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大多数情况下,鸡发病后的治疗也非常重要,而其疗效与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有密切联系,能否正确诊断疾病,是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条件。
  3把握好治疗时机
  现阶段,在治疗鸡病毒性疾病时,大部分的兽医工作者仍把紧急接种作为主要的治疗措施。进行疫苗的紧急接种时,先是注射高免卵黄,再采用疫苗巩固保护期。疫苗的使用要十分注意时机,若没有把握好治疗时机,不但未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出现负效应。所以,在治疗该类疾病时,一定要把握好治疗时机,通常是以发病鸡在鸡群的1/3以下时为用苗的最佳时机。对于病情较严重的鸡群,要慎重使用疫苗。治疗鸡病毒性疾病,可先采取药物治疗,待其病情稍好转后再进行疫苗接种,以免加快鸡的死亡速度。
  4密切留意非典型病例发生的趋势
  近年来,人们的防疫意识不断加强,而某些急性传染病则由典型转化为非典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疾病。在治疗该类疾病时,要慎重选择治疗方法。同样的病例,对其行利巴韦林加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效果要优于疫苗紧急接种。根据多年的经验,再结合死亡率、经济及疫苗接种后的效果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方法较好。
  5始终坚持经济、安全原则
  养鸡是为了赚取经济效益,故治疗成本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然而,除了注重经济外,安全也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烈性、急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时应从其传播特性、危害性、流行强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必要时应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甚至扑杀。
  6正确处理混合感染
  目前,鸡病已由过去的单纯感染发展化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对于混合感染病例,使用疫苗紧急接种时要非常慎重,最佳的方法是先考虑药物治疗,再考虑疫苗紧急接种。据研究发现,紧急接种应用于单纯感染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混合感染,故必须慎重对待混合感染的治疗。
  7生物制品、药物的使用要合理
  现阶段,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主要是生物药品治疗、药物治疗。合理使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合理包括对生物制品及药物的保存、运输、使用方法、剂量、使用对象等[2]。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例都是因为疫苗的使用不当而导致,如未合理选择疫苗、疫苗毒力太强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等。因此,严格根据药物的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剂量进行操作,以保证生物制品及药物的使用合理。
  8做好治疗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鸡群得病后,其机体抵抗力会下降,且不断向外排毒,所以,务必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做好鸡舍的保洁、消毒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为其平衡日粮[3]。除此之外,鸡群患病后,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极易造成激发感染,这就要求饲养人员或管理人员要密切留意其病情,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免发生激发感染。
  9合理采用辅助性治疗措施
  辅助性治疗措施是传染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使用主要措施的同时采用辅助性措施治疗,能促进机体生产性能的迅速恢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鸡群患病后,在已采用了生物制品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辅助性治疗措施,能帮助机体恢复生产性能或提高其抵抗力等。因此,必要的辅助性治疗措施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10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病死鸡的体内,存在者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的毒力均较强,如果未能正常处理,将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进而引发鸡群的二次感染,最终使得疫情进一步扩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甚至还可能危及人畜安全。所以,在治疗阶段,务必严格根据国家规定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扑杀,防止疫情的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鸡病毒性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对鸡群的危害较大,故病情一旦蔓延且未得到正确的处理时,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鸡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显得非常重要与必要。本文从疾病的诊断、治疗时机及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对鸡病毒性疾病的防控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不断提高鸡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树松鸡病毒性疾病防控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01):209
  [2]吴艳涛蛋鸡病毒性疾病的防控[J]2012,34(01):中国家禽,39-40
  [3]马述臣浅谈免疫监测在鸡病防治中的作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0,31(02):42
  [4]李维义,李媛,金红,于康震鸡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1)
  [5]张绍秋中草药“病毒一次净”治疗鸡病毒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兽医学杂志,2000,(4)
  [6]张丁华,王艳丰鸡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04,26(17)
  [7]李荣誉,杨彩霞当前鸡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特点及黄芪多糖在其治疗中的应用[J]今日畜牧兽医,2007,(2)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进行分析,探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进展,目的是提高该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胃肠胰肿瘤;神经内分泌;病理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51-02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瘤科中比较少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仅占不足1%
【摘要】目的对康肤利湿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0位患有慢性湿疹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人。观察组的患者治疗使用康肤利湿膏,对照组患者治疗使用皮炎平霜,在完成治疗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SSRI值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
【摘 要】小儿哮喘属于较为多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对小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发病和机体免疫具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小儿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和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儿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29—01  1 前言  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趨
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为临床治疗供参考.方法调查了本市5个社区医院,采用健康状况问卷形式对社区慢性阻塞
【摘要】 为了更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中对同伴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血管综合征进行识别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对几种伴先天性小儿心脏病的心血管综合征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心脏病;心血管综合症;临床特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51-01  心血管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在临床诊断中医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病人的发病原因,探索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130例昏迷病人的发病原因、临床思路、急救措施及预后,总结急诊昏迷病人诊疗过程中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等。结果所选病例中,发病原因占首位的是脑血管病,其次为各种药物中毒、心脏疾患、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及其他原因如尿毒症、肺性脑病、中暑等引起的昏迷。抢救成功112例,死亡18例,死亡率138%,以心脏疾患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状态诱导成骨细胞系 MC3T3-E1凋亡中线粒体途径的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后 MC3T3-E1的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便利抽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围麻醉期舒适度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院麻醉科收治的150例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讨AST和ALT比值在肝病患者血清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选我院有肝病的患者200例,其中,35例(17.50%)肝癌,称为:肝病1组;40(20.00%)例肝硬化,称为肝病2组;45例(22.50%)非黄疸型肝炎,称为肝病3组;60(30.00%)例黄疸型肝炎,称为肝病4组;20例(10.00%)慢性肝炎,称为肝病5组。用全自动生化仪(DXC800)对血清中的ALT、AST进行
本刊讯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六十八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自2004年1月1日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