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全面开展户外运动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4-0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爱在工作之余,休闲时间去参与一些有兴趣的运动。这些运动又是以健康、积极、有氧、绿色、阳光为主要参考元素。通过对马斯洛精神需求原理的学习,认识到人们的生活需求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变而改变,当物质层面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精神需求就会占据主导因素,代替物质需求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学生们所寻求的不再仅仅是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还有各项挑战自我,融入自然,适应社会的方法。高校要想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面的、合格的、现代化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就要有所发展。
  1.定义及特点
  1.1 户外运动的定义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由国外引入的词汇。我们首先要从概念上理解其含义。广义的户外运动是指那些在室外进行的一些类似于身体活动的运动,都统称为户外运动。狭义的户外运动则是更为准确的,源于北欧的一种理解,是指那些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人工的、将自身融入环境中进行的类似于登山、攀岩、滑雪、穿越、越野等有氧运动。
  1.2户外运动的特点
  ①户外运动种类丰富。比如:登山、攀岩、漂流、滑雪、滑伞、野营、探险、穿越、定向越野、自行车等运动,这些运动都是在大自然中进行,具有自燃性和不可知性。与此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探险性和危险性,这与当下很多人们在满足自身生存条件下,更加的趋向于参加一些挑战环境、战胜自我的年轻人所喜爱。
  ②户外运动具有多学科研究学习的综合性,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展示,是将人们随机应变的能力、临场处理能力的发挥。这项运动是一个真正展现实力,适合强者生存的世界。
  2.将户外运动引入四川高校学校体育学的意义
  2.1 体育是一种文化,在社会发展这么多年以来,体育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设立的,它也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21世纪,一个创新的年代,我们不仅要从现实的科学生产上进行创新,还要从内心深处的思想上进行创新。
  2.2在现阶段,社会上的很多公司为了促进团队和谐度和默契度。这些公司都会找一些专业的户外的拓展公司和俱乐部,举办一些如定向越野、攀岩、滑雪、自行车等活动。在面对社会这个大市场大量需求的状态下,我们将从事户外运动专业的学生引入市场中去,做到供求平衡。
  2.3 将户外运动纳入学校体育学中,还可以增进学校公共体育课的种类,提高多样性。大部分的学生在选择公共体育课时,不会出现无聊、乏味的感觉,让更多的喜爱挑战自我、融入自然的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系统的训练。
  3.针对相应问题提出的保障措施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户外运动要想以一个正式的学校课程进入川西高校,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制度与之保障。我们不仅要为学生考虑,还要从学校的角度考虑,充分为户外运动进入学校做好准备。
  3.1 安全方面
  保障系统分为硬件保障和软件保障,软件保障是指学生们对户外运动知识的了解。硬件保障则是指装备、设施。我们只有将软件保障和硬件保障都落到实处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a.对于专业教师的选择要严格把关。因为教师不仅是平常教学时的老师,同时也是同学们户外实践时的“头驴”。他的专业性和综合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外出实践时的安全程度。
  b.在所有同学出行实践之前要做充足的资料补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措施要熟知,要有一定的自救和救人的本领。同时,“头驴”的选择也要严格把关,实行责任“AA制”。
  c.对同学的出外实践要有阶梯型的选择难度,循序渐进,路线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不以探险、刺激作为选择路线的主要参考标准。
  3.2 经济方面
  人们普遍认为户外运动是白领阶层的游戏。活动需要的设备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针对暂无经济来源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采用租赁并关注中低端品牌、寻求赞助等渠道来解决问题。现阶段,社会上有很多经营户外运动及拓展的俱乐部或公司,学校与之联系让有用的人才去这些公司实习,同时,采用公司出装备,学校出人才的方式。争取得到社会上的广大支持。
  3.3 场地方面
  户外运动所需要的场地与常规的校内体育不同,它要求学生到自然环境中感受活动带给人们的好处,这就使很多学校在开展这门课程时遇到一些阻碍。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我们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中一些地方选为户外运动的外堂实践课堂。
  3.4 校方制度方面
  学校在成立户外运动体育课的时候要想到如果学生在外实践过程中出了意外怎么解决。建议学校对于学生外堂的实践问题根据出行的难度进行考虑,有权利阻止学生们去一些较危险的地方。对于丘陵一类较为安全的场地则强化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将户外运动引入高效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必要性、局限性、解决问题的保障等方面依次进行阐述。充分证明户外运动可以作为21世纪的一项教学创新纳入高校课程。在四川这个多山省份,我们应充分将自然、教学、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使同学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的丰富多彩,在既强化了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又缓解了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使每一个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云,王三保.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160-161.
  [2]苏转平,郭礼文.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以中北大学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5):47—49.
  [3]仝仕胜.对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探索[J].体育世界·学术,2006,32-33.
  [4]余宗贤, 宋天华.试探我国户外运动的前景[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5]李香君.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
  [6]梁夫生.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3):89-9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