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遗产,凝聚着古代文人的思想与中华民族的浓厚的历史情感。学习古诗文,我们能感受到不同年代的风土人情,学习到文人待人接物的智慧,从不同的诗文中我们能领略到不同的意境,从抑扬顿挫的语调中体会荡气回肠的情感宣泄。因此,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古诗文学习的重视程度,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古诗文学习由一种抵触情绪变得积极主动的去领略古诗文中不一样的风情。下面,我讲就初中语文古诗文学习提出我自己的观点。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育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改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气质。由此看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极为重要,教师要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学方式
一、传统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缺陷和困难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但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有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和避免。
1、教学目标是背诵古诗文,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内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和影响下,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并能在考试中得到古诗词填空的分数。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初衷,过度的背诵要求让学生产生厌烦抵触心理,不能让学生从心里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兴趣。
2、学生课外古诗文学习时间不足,古诗词积累量不足。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时间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不足,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和诗词风格了解不足,无法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意义。
3、学生与古诗词存在距离感。古诗词是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在阅读文言文存在困难,加上古诗词是古人对所见所闻、人生经历的描述和表达,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导致学生和古诗词之间存在距离感。
二、了解诗词作者的背景和生平经历,感受诗词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抨击现实、表达不满、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古诗词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经历来推测诗词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了解并掌握学会古诗词的分类和不同诗人的风格,例如:
1、婉约派的李清照,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诗词的结构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学生可以从婉约派的总体风格并结合诗词的具体词句来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李清照代表作《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表示词人似乎在追寻什么,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和失去夫君的沉重打击,生活夺去了她所有美好的事物,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追寻的了,表达了词人希望找到可寄托思绪,支撑自己生活的情怀,这三句词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暗自神伤,寂寞忧愁的情绪。单看这首词,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但结合词人李清照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就可以体会出词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了。
2、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伟大诗人。他出身名门,才华过人,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六经和音律。但他身世坎坷,出生时家道衰败,幼年丧父,中年丧妻。陶月明藐视权贵,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都写进了自己的诗词中,并在平静的乡居生活中完成了由士大夫向伟大诗人的转变。他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结合陶渊明的人物背景和写作思想,不难分析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离尘世繁杂,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三、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开展课堂小游戏
单调的学习古文语法知识或者学习古文总是难免有些枯燥的,作为中学生,制止力也并不强,枯燥的学习容易使他们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的开展课堂小活动,或者组织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当中来。比如,在学习《木兰辞》时,根据分小组情景再现木兰荣誉归来时,各界迎接木兰的场景,并重点讨论一下《木兰辞》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也可以根据《木兰辞》原著表演情景剧,该表演可以根据原文,也可以是故事的扩展与延伸。
2.评析好词好句提高学习兴趣
古诗文值得我们仔细评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诗词一般讲究工整对仗,词是很有魅力的,词有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在初中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根据课本注释,对诗词的每一个字词仔细推敲,由此来体会古诗词不一般的魅力。下面,我以那个众所周知的诗词推敲故事——《题李凝幽居》来论证诗词改变一个字后的独特魅力,该诗中有一句“峰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只为了推敲诗句中应该用“一江水”还是用“半江水”。“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多给学生讲述这样的小故事,通过实际练习,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对诗词的审美,对诗词字句探索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真正产生意义的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什么知识,而是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之中。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自顾自讲课,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来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诗词要求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设身处境的思考作者在当时的背景下的心理活动,或者设计一次小组间诗词背诵的竞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能够融洽课堂氛围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另外,光是教师讲是不够的,在古诗文学习中,可以在课堂上观看《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加强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周豪.初中古诗文高效教学及其措施.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3(8).
[2]韩梅英.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课外语文(下),2015(2).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学方式
一、传统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缺陷和困难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但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有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和避免。
1、教学目标是背诵古诗文,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的内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和影响下,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并能在考试中得到古诗词填空的分数。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古诗词教学的初衷,过度的背诵要求让学生产生厌烦抵触心理,不能让学生从心里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兴趣。
2、学生课外古诗文学习时间不足,古诗词积累量不足。中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时间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不足,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和诗词风格了解不足,无法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意义。
3、学生与古诗词存在距离感。古诗词是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在阅读文言文存在困难,加上古诗词是古人对所见所闻、人生经历的描述和表达,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导致学生和古诗词之间存在距离感。
二、了解诗词作者的背景和生平经历,感受诗词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抨击现实、表达不满、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古诗词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经历来推测诗词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了解并掌握学会古诗词的分类和不同诗人的风格,例如:
1、婉约派的李清照,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诗词的结构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学生可以从婉约派的总体风格并结合诗词的具体词句来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李清照代表作《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表示词人似乎在追寻什么,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和失去夫君的沉重打击,生活夺去了她所有美好的事物,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追寻的了,表达了词人希望找到可寄托思绪,支撑自己生活的情怀,这三句词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暗自神伤,寂寞忧愁的情绪。单看这首词,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但结合词人李清照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就可以体会出词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了。
2、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伟大诗人。他出身名门,才华过人,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六经和音律。但他身世坎坷,出生时家道衰败,幼年丧父,中年丧妻。陶月明藐视权贵,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都写进了自己的诗词中,并在平静的乡居生活中完成了由士大夫向伟大诗人的转变。他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结合陶渊明的人物背景和写作思想,不难分析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离尘世繁杂,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三、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开展课堂小游戏
单调的学习古文语法知识或者学习古文总是难免有些枯燥的,作为中学生,制止力也并不强,枯燥的学习容易使他们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的开展课堂小活动,或者组织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当中来。比如,在学习《木兰辞》时,根据分小组情景再现木兰荣誉归来时,各界迎接木兰的场景,并重点讨论一下《木兰辞》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也可以根据《木兰辞》原著表演情景剧,该表演可以根据原文,也可以是故事的扩展与延伸。
2.评析好词好句提高学习兴趣
古诗文值得我们仔细评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诗词一般讲究工整对仗,词是很有魅力的,词有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在初中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根据课本注释,对诗词的每一个字词仔细推敲,由此来体会古诗词不一般的魅力。下面,我以那个众所周知的诗词推敲故事——《题李凝幽居》来论证诗词改变一个字后的独特魅力,该诗中有一句“峰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只为了推敲诗句中应该用“一江水”还是用“半江水”。“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多给学生讲述这样的小故事,通过实际练习,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对诗词的审美,对诗词字句探索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真正产生意义的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什么知识,而是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之中。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自顾自讲课,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来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诗词要求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设身处境的思考作者在当时的背景下的心理活动,或者设计一次小组间诗词背诵的竞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能够融洽课堂氛围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另外,光是教师讲是不够的,在古诗文学习中,可以在课堂上观看《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加强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周豪.初中古诗文高效教学及其措施.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3(8).
[2]韩梅英.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课外语文(下),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