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三个影片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家,《一声叹息》是中国导演拍摄的,《一次别离》来自伊朗,《克莱默夫妇》则是美国导演拍摄的,三个国家不同的国情、风土人情、社会伦理、宗教信仰、法律等造就了不同的拍摄视角、开场、人物设置、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结局等。
《一声叹息》讲的是作家梁亚洲14年婚姻生活之后的一段婚外恋情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影响。女大学生李小丹的出现,让他平淡而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作为第三者插足的故事情节不免老套和低俗。但是,该影片故事结局却提升了境界,李小丹自动退出,顺应了观众的期待,梁亚洲又回复了原来的生活,这一段婚外恋情只留下一声叹息。虽然在总体上感觉《一声叹息》比《一次别离》和《克莱默夫妇》都要差很多,但是很多细节,《一声叹息》处理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李小丹和小英都有一次摔伤,后者的处理就多了一些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还有夫妻间多年感情积淀的自然流露。再者就是女儿的表现,李小丹到来时,她倒了一杯浓盐水给李小丹,没有过多的语言,孩子的小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梁亚洲和李小丹的关系暴露之后,孩子练琴时对父亲的哭诉,这个处理很生活、很真实。再就是买房子,刷油漆,似乎也意味着生活在改变,一些旧的东西正在流逝,被新的东西所取代,而生活也需要注入些许新鲜的因素,有新的开始。《一声叹息》就是在中国国情下一个普通的婚外恋的故事,不涉及其他的东西,比如宗教,信仰等,比较单纯,立意不高。
《一次别离》主要讲一对夫妇因为签证即将到期,妻子想去国外定居,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生长环境,而丈夫舍不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不愿跟妻子走,妻子因此起诉离婚,法庭以小事为由驳回。在妻子离开一周的时间里,所雇佣的照顾老父亲的女子流产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围绕着两场诉讼展开故事情节,该国的宗教对人的思想影响之深让我们国人感到震惊。该国的女子非常保守,宗教的信仰使他们的行为和习惯自觉地接受约束,就连照顾老人,是否给他换衣服,都要打电话咨询教条是否允许,征得同意方才实施。更因为对宗教的信仰,不说谎话,不做不符合信徒根本道义的事情,如果做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更有甚者,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信奉的宗教给予解决了。影片中的主人公西敏和纳德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们离婚的悲剧,西敏遇事习惯妥协,中和,而纳德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直面生活。面对各种矛盾冲突,对于主人公西敏和纳德,依照他们的为人处事原则,影片对情节和细节的处理合情合理。纳德对老父亲的孝敬,在自己遭遇官司却向法官求情不要拘捕雇佣女子的丈夫,显示了他的孝心、同情心和大度。加油站,女儿付了小费,他坚决要女儿要回,理由是那个工人并没有付出劳动,这是坚持原则的体现,反映了他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对于雇佣女子支付费用上,也是这种价值原则的体现。西敏在纳德遭遇官司时,拿出出国的钱,并抵押父母的房产保释纳德,还把纳德的父亲接到自己那儿给予照顾。在赔偿问题上,她去找雇佣女子了解到事实真相。她坚持自己的丈夫撒谎了,知道该女子怀孕的事实,也是坚持真理,坦诚和坚持原则的表现。该影片通过家庭故事表现复杂的社会矛盾,对人性深度的把握十分准确,影片环环相扣,悬念丛生,艺术感染力极强,比《一声叹息》表现手法更具吸引力,艺术水平更高。尤其是其开场白,不停地复印,始于一场诉讼,离婚诉讼,结局也终于一场诉讼,关于孩子抚养权归属的诉讼,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女儿特梅,夫妻俩走出法庭相互对望,故事至此结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悬念。这种引人深思的结局处理无疑是最好的处理,比皆大欢喜或者其他结局更能引起观众心灵的感应。
《克莱默夫妇》是小题材成就大剧作的一部成功影片。这对夫妇因为观点不同和沟通不到位,妻子逐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决然地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在妻子离开的18个月里,丈夫从手忙脚乱的不称职状态到逐渐学会了怎样去照顾孩子,和孩子相处,但也因为很多精力给了孩子,工作中引发上司的不满,因此失业。恰逢此时,妻子从国外回来,要求自己抚养孩子,于是围绕着孩子抚养权的一场诉讼上演,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法律的无情和律师们辩护中的丑恶嘴脸,最终孩子判给了母亲,但是乔安娜因为对孩子的爱和理解还是将比利的抚养权拱手相让,至于妻子与丈夫的关系如何则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留下一个悬念。与《一声叹息》相比,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无论选题的立足点还是内容框架和结局设置都给人纯净高雅的感觉,只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心理问题、道德问题等。与《一次别离》相比,这部影片范围更小,只是家庭围绕着孩子的归属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没有《一次别离》所涉及的宗教问题,不涉及《一次叹息》的伦理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小题材,小范围的故事,却阐释了亲情的大爱,父子之间的爱,母子之间的爱,影片的最后泰德和乔安娜因为对孩子的爱再次相拥,这个结局因为悬念因为期待,更引人深思,更震撼人心。故事发展过程中,夫妻两人的反思也是引人深思的。还有就细节处理,《克莱默夫妇》做得非常好,开场和结局都在电梯的开关间,仿佛预示着这场故事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这个处理很有新意,独特而寓意颇深。
以上三个影片,我感受到国情,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影片中的反映,《一次别离》中,很欣赏伊朗人的生活态度,他们所信奉的《古兰经》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国家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缺乏这样一种力量,缺乏这样一种自觉的道德约束。影片中也反映了伊朗人生活的现状,比如失业带给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和严重的心理影响等,伊朗国内环境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克莱默夫妇》平常的故事,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来的信息却是那样震撼人心,这种小题材成就大剧作是我们国家的导演拍摄电影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国的这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同这两部其他国家的电影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境界和立意都有待提高,艺术的创造和感染力也有待加强,期待中国的导演们拍出的电影能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和生活更深层的东西,让世界认识中国,认可中国,让影片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美好传统的镜子和旗帜,通过电影的拍摄,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宇.搭建“中华文化第一传播平台”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中国编辑,2011(1):58-61
[2]曹志明.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创新模式探索.中国编辑,2009(2):58-61
《一声叹息》讲的是作家梁亚洲14年婚姻生活之后的一段婚外恋情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影响。女大学生李小丹的出现,让他平淡而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作为第三者插足的故事情节不免老套和低俗。但是,该影片故事结局却提升了境界,李小丹自动退出,顺应了观众的期待,梁亚洲又回复了原来的生活,这一段婚外恋情只留下一声叹息。虽然在总体上感觉《一声叹息》比《一次别离》和《克莱默夫妇》都要差很多,但是很多细节,《一声叹息》处理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李小丹和小英都有一次摔伤,后者的处理就多了一些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还有夫妻间多年感情积淀的自然流露。再者就是女儿的表现,李小丹到来时,她倒了一杯浓盐水给李小丹,没有过多的语言,孩子的小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梁亚洲和李小丹的关系暴露之后,孩子练琴时对父亲的哭诉,这个处理很生活、很真实。再就是买房子,刷油漆,似乎也意味着生活在改变,一些旧的东西正在流逝,被新的东西所取代,而生活也需要注入些许新鲜的因素,有新的开始。《一声叹息》就是在中国国情下一个普通的婚外恋的故事,不涉及其他的东西,比如宗教,信仰等,比较单纯,立意不高。
《一次别离》主要讲一对夫妇因为签证即将到期,妻子想去国外定居,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生长环境,而丈夫舍不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不愿跟妻子走,妻子因此起诉离婚,法庭以小事为由驳回。在妻子离开一周的时间里,所雇佣的照顾老父亲的女子流产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围绕着两场诉讼展开故事情节,该国的宗教对人的思想影响之深让我们国人感到震惊。该国的女子非常保守,宗教的信仰使他们的行为和习惯自觉地接受约束,就连照顾老人,是否给他换衣服,都要打电话咨询教条是否允许,征得同意方才实施。更因为对宗教的信仰,不说谎话,不做不符合信徒根本道义的事情,如果做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更有甚者,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信奉的宗教给予解决了。影片中的主人公西敏和纳德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们离婚的悲剧,西敏遇事习惯妥协,中和,而纳德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直面生活。面对各种矛盾冲突,对于主人公西敏和纳德,依照他们的为人处事原则,影片对情节和细节的处理合情合理。纳德对老父亲的孝敬,在自己遭遇官司却向法官求情不要拘捕雇佣女子的丈夫,显示了他的孝心、同情心和大度。加油站,女儿付了小费,他坚决要女儿要回,理由是那个工人并没有付出劳动,这是坚持原则的体现,反映了他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对于雇佣女子支付费用上,也是这种价值原则的体现。西敏在纳德遭遇官司时,拿出出国的钱,并抵押父母的房产保释纳德,还把纳德的父亲接到自己那儿给予照顾。在赔偿问题上,她去找雇佣女子了解到事实真相。她坚持自己的丈夫撒谎了,知道该女子怀孕的事实,也是坚持真理,坦诚和坚持原则的表现。该影片通过家庭故事表现复杂的社会矛盾,对人性深度的把握十分准确,影片环环相扣,悬念丛生,艺术感染力极强,比《一声叹息》表现手法更具吸引力,艺术水平更高。尤其是其开场白,不停地复印,始于一场诉讼,离婚诉讼,结局也终于一场诉讼,关于孩子抚养权归属的诉讼,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女儿特梅,夫妻俩走出法庭相互对望,故事至此结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悬念。这种引人深思的结局处理无疑是最好的处理,比皆大欢喜或者其他结局更能引起观众心灵的感应。
《克莱默夫妇》是小题材成就大剧作的一部成功影片。这对夫妇因为观点不同和沟通不到位,妻子逐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决然地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在妻子离开的18个月里,丈夫从手忙脚乱的不称职状态到逐渐学会了怎样去照顾孩子,和孩子相处,但也因为很多精力给了孩子,工作中引发上司的不满,因此失业。恰逢此时,妻子从国外回来,要求自己抚养孩子,于是围绕着孩子抚养权的一场诉讼上演,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法律的无情和律师们辩护中的丑恶嘴脸,最终孩子判给了母亲,但是乔安娜因为对孩子的爱和理解还是将比利的抚养权拱手相让,至于妻子与丈夫的关系如何则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留下一个悬念。与《一声叹息》相比,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无论选题的立足点还是内容框架和结局设置都给人纯净高雅的感觉,只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心理问题、道德问题等。与《一次别离》相比,这部影片范围更小,只是家庭围绕着孩子的归属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没有《一次别离》所涉及的宗教问题,不涉及《一次叹息》的伦理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小题材,小范围的故事,却阐释了亲情的大爱,父子之间的爱,母子之间的爱,影片的最后泰德和乔安娜因为对孩子的爱再次相拥,这个结局因为悬念因为期待,更引人深思,更震撼人心。故事发展过程中,夫妻两人的反思也是引人深思的。还有就细节处理,《克莱默夫妇》做得非常好,开场和结局都在电梯的开关间,仿佛预示着这场故事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这个处理很有新意,独特而寓意颇深。
以上三个影片,我感受到国情,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影片中的反映,《一次别离》中,很欣赏伊朗人的生活态度,他们所信奉的《古兰经》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国家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缺乏这样一种力量,缺乏这样一种自觉的道德约束。影片中也反映了伊朗人生活的现状,比如失业带给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和严重的心理影响等,伊朗国内环境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克莱默夫妇》平常的故事,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来的信息却是那样震撼人心,这种小题材成就大剧作是我们国家的导演拍摄电影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国的这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同这两部其他国家的电影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境界和立意都有待提高,艺术的创造和感染力也有待加强,期待中国的导演们拍出的电影能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和生活更深层的东西,让世界认识中国,认可中国,让影片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美好传统的镜子和旗帜,通过电影的拍摄,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宇.搭建“中华文化第一传播平台”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中国编辑,2011(1):58-61
[2]曹志明.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创新模式探索.中国编辑,2009(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