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四全”,积极开展就业工作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渐增长态势,就业问题俨然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走过2009年的就业“寒冬”,我们迎来了2010复杂的一年。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上应做到“四全”,即全员参与,培养就业意识;全程指导,创新就业思维;全息网络,便捷就业服务;全面推进,拓宽就业渠道,更有效地服务学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就业指导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向资本的转化,促使大学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良好的高校教育,使得大学生成为知识和潜在资本的集合体。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面向社会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正式步入大众化阶段[1]。“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变革,使得我国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地位不断受到威胁。据统计,近五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13万、495万、559万、611万、630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现代教育不会不顾及学生的现实诉求,早在1997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在第九条中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八项主要职责,其中第五条就是“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并指出“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2]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2010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全面部署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不松懈、不动摇,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工作是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理清工作思路,努力做好“四全”,更好地为就业工作服务。
  
  一、全员参与,培养就业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环境以及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觉知状态,具有主观能动性。就业意识则是大学生对自身、对所学专业及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的认知。就业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大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业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营造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培养和熏陶职业角色意识是高校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职业意识的指导包括职业概念、职业种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为毕业做足功课。
  首先,就业老师要悉心指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就业”准备,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自立能力、协作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诚信意识,选择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就业择业观。劝诫学生要放低“天之骄子”的身段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主动出击,积极行动,强化三方面的意识(社会竞争意识、服务基层意识、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新观念。
  其次,任课老师要细心引导。任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给学生讲述一些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形势,尤其是本专业长远的就业发展。这些都是关乎学生将来事业发展的大事,对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一方面要激起他们的职业兴趣,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特别在刚入学时就要对所学专业有客观认识,并进行理性分析。大学期间不要虚度时光,荒废学业,要时刻关注学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及讲座,做好预就业准备。
  再次,班主任老师要耐心辅导。班主任是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班级和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访谈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认知,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困难学生群体包括农村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生病家庭的学生,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关帮助和辅导。精神上的帮扶和物质上的援助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人文主义关怀。
  最后,心理老师要热心疏导。面对日趋增多的毕业生数量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就业的心理焦虑。心理焦虑是指由心理冲突或心理矛盾以及个人可能要遭受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焦躁、惆怅的心理状态。这个时候心理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热心的疏导,帮助他们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感到孤立无援,学校是他们的坚实后盾。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一支品学兼优、勤奋肯干的骨干队伍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保障工作。
  
  二、全程辅导,创新就业思维
  
  就业指导既有自己的工作体系也有一套理论体系,其理论渊源为美国的帕森斯(parsons)创立的职业指导理论。萨帕(supcrD.E)和罗杰斯(rogers)在发展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以“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嬗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以政策和程序为主,很少有学校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即使对他们进行发展性职业指导,也仅限于毕业生。这种指导带有突击性和功利性,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择业观的养成是一个连续、渐进和长期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引导和积累。香港就业指导专家谭立恒说过:“就业指导的功能就是有麝自然香,即要帮助学生把‘麝’释放出来,使他们‘飘香’,也就是帮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他同时指出:“只有底蕴深厚的人,才能自然地散发出‘香气’,这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因此,就业指导不应是毕业班学生的专利而是要贯穿大学过程的始终。
  如果将就业指导定义为从就业的目的出发,对于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那么指导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在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从字面理解“就业”这一行为是“毕业”的后延动作,这一命题所配套的“指导”便成为一个临时性的行为,只能通过短暂、有限的推动寄予对“就业”这一任务产生作用,由此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的程度之轻是可以预见的。这一点,“职业”与“就业”则不同,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大师格林豪斯认为职业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3]
  既然职业是一个周期与经历的组合,那么它应该是长期的、内涵丰富的。舒伯同样认为认为在人一生的生涯发展中,各个阶段同样要面对成长、试探、决定、保持和衰退的问题,因而形成“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4]这进一步佐证了职业生涯的长期性与阶段性,是“就业”所不能覆盖的。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的大学阶段正好处于探索期(15岁—24岁)的中后期。由于国内大学教育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引导,所以尽管在生理年龄上大学生处于探索期的中后期,但是许多探索前期的工作仍然需要放到大学阶段来进行。因此,将职业辅导课程按照更加细分的阶段性特征进行设置,从毕业当年的简单指导拓展到全程化的、阶段性的职业辅导,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的职业辅导体系是从大一开始的,新生入学后要帮助他们认识和适应大学生活,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借助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评估,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职业的特点、专业培养环节及内容、专业培养方向及趋势、就业的行业分布、培养学生就业素质意识、确定奋斗目标、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到二年级要诱发与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减少就业的盲目性。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职业发展前景等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完善,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书,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以实现个体自身的价值。大三要对学生进行择业技巧的培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择业观教育,根据个人需要搜集行业相关信息,参加社团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和发展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能力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四阶段要督促学生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介绍求职和面试技巧,进行相关模拟训练,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可以说,大学生职业辅导的目标构建,不再以“就业”为终止,而以学生个体获得“职业发展”为目标,从“就业指导”到“职业辅导”所渗透出来的意义是深远的。一方面,教育对象由“毕业生”拓宽为“在校生”,实现职业辅导的“全程化”和“全员化”;另一方面,“指导”立足于教师本位,是由教师发起的对学生的教导与指引,考查重点是“教师有无指引”;而“辅导”则是立足于学生本位,以学生主体的探求、寻找为重心,教师给予辅助和引导,是一种凸显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思维方式。学生的路最终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走,大学生职业辅导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探索自己的未来之路。辅导大学生充分了解自我,获得职业认知,进行职业规划,参加职前实训,体验职业情景,这是进行全程化职业辅导的系统工程。
  
  三、全息网络,便捷就业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网络以其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架起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人职匹配的桥梁。《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6]8号)第九条要求:大力加强信息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各地和高等学校要加速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高等学校要积极开通网上远程面试,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细致的服务,努力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当前,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即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网使就业工作更方便快捷,加快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高校就业信息网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网上就业指导的主要阵地、就业相关政策发布的主渠道。各高校通过就业信息网传递自己的声音,依托就业信息网举办相关的就业活动,配合就业实际,开辟尽可能多的就业栏目,尽快实现就业信息网由过去单纯发布就业信息向更重要角色的转变。建立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和毕业生个人档案信息库,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多方需求。作为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就业信息网除了要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就业新闻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介绍各种政策规定、就业流程、择业指导、求职技巧、就业指南、职业测评、生涯咨询、网络学堂等内容,切实做好学生就业的好帮手。同时还应定期向社会征集需求信息,分类汇总整理后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生和用人单位,减少双方供求匹配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就业双方供求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高校采用的现代化交流手段还有:①同学录: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现有的班级数据库关系,进入不同的BBS版块;②电子邮件:具有快捷、省钱的优势,可以实现定时定量发送、指定群组发送的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③QQ/MSN:QQ/MSN已日益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号码,通过这个即时的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话交流,甚至可以语音视频;④Blog:“博客”(Blog)交流源于英文单词Weblog/Blog的博客,与大家早已熟识的电子邮件、BBS和QQ/MSN这三种互联网沟通方式比较,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3]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发布一些个人的信息,以供大家浏览;⑤飞信:移动飞信业务充分发挥了手机使用频率高和手机短信具有大众传播的功能和方便快捷的优势,特别是其与移动手机用户的免费短信功能,各级用户群可以建立自己的用户群,并进行群发短信,向毕业生及时、全面、快速地传递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全面推进,拓宽就业渠道
  
  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方互动的供求关系,促使我们突破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放宽就业视野,开拓就业市场,增加就业需求,真正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学校要利用各种渠道,挖掘各方资源,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一是调动老师推荐毕业生的积极性。我们要号召导师、专业教师充分利用个人的人际关系、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良性合作。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利用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关系推进产学研相合作的模式,联手开展职业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实现适时适地宣传学校,同时让学生知道企业的发展、用人动态、招聘需求等就业信息。
  三是发挥校友信息资源优势。校友资源是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信息指导的重要资源之一,校友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盘活校友信息资源优势,以校友为纽带为学生联系就业单位是推进就业工作的一个途径。
  四是建立社会实习实践基地。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用人单位的反馈与检验,学校要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企业的整体和直观了解,增加签约成功率。
  五是开拓西部基层就业市场。从低年级学生起就要培养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去西部、到农村、下基层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这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而且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社区工作者”等计划使学生熟悉民情,投身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强能力,提升才干,从而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六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即转变择业观念,以资源所有者的身份,利用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社会经济单元。高校要对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以开发和增强他们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他们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争取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创业环境和最大程度的创业支持。
  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凸显,从本源上说,是人的生存发展这一具有“物质前提第一性”存在的根本性印映。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职业辅导已经是高等学校学生辅导类别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大学生职业辅导不仅是面对各个不同学生的“个人性问题”,更是一个立足当代、着眼全局、面向未来的“公共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启动仪式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9):1.
  [2]王庆.金融海啸下的中国经济[J].海外经济评论,2008,(43):5-8.
  [3]杰弗里·H·格林豪斯等.职业生涯管理影印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7.
  [4]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102.
  [5]孙影.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0-22.
  
  作者简介:
  刘淑玲,女,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赵志鸿,女,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稳定的数学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众多数学素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入手,多方位、多角度对数学学科核
期刊
红色的土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富足与幸福的象征,每到秋天,红土地总能为庄稼人增添更多的丰收喜悦。而秋天的东川,人们从红色土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谷物,更是充满泥土芬芳的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执法监督与社会管理职能日趋重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包括管理财务业务、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是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生活水平和人民的物质要求在不断提高,道路作为一项基础的设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也日渐提升.城市的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政道路养护,对
期刊
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亦是当前统领各行各业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在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化过程中,亦必须坚持和谐理念.基于和谐校园这个具体目标,文章从和谐校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越来越激烈,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竞争与挑战,主动创造机会并且把握每一次机遇。因此,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幼儿来讲,
期刊
随着铁路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这使铁路企业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企业劳动关系更具复杂化,就业方式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