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语:
有时候,跟自己说说话,挺有意思。
拿发生在人世的一切事,他人的,自己的,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去探求它的美丑,辨析它的是非,看见别人,从而看到自己。
算是三省吾身,也算是自我批判,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战战兢兢,自说自话,不唯好看,但愿好玩。
有时候,特别不能理解子女呵斥自己的父母。
曾见一场景,年迈的母亲问女儿一件事,可能问的次数有些多,女儿突然不耐烦起来,厉声呵斥母亲:“就你事多!不该你问的别问。”
母亲突然噎在那里,像做错了事情的孩子,然而嘴里依然嗫嚅着,似乎想掩饰刚才的尴尬,又似乎想解释些什么。哪料,女儿却愈加怒不可遏,用手指着母亲说:“你再说,你再说一句试试!”仿佛母亲多说一句,她就要打母亲的耳光似的。
那一刻,我的脑袋里涌出好多的词:爱,慈悲,伦理,道德,天良,反哺,长幼有序,人性与动物性。然而,千言万语,面对如此跋扈的女儿,尽如鼠散。——天下子女,因何要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
我知道,任何时候给自己预设立场都是不对的。然而,那一刻,我本能地站到了那位母亲的身边。就像村上春树的那个著名演讲,在一面墙与撞墙的鸡蛋之间选择,永远选择鸡蛋,无论墙多么正确,鸡蛋多么错误。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那一天女儿因工作等琐事所烦,正赶上心绪不好。另一种可能就是,女儿经常这样斥责母亲,已然成了一种习惯。前者的迸发,或因生活重压而导致心理一瞬间崩溃,后者的出现,极容易是母亲长期纵溺形成的骄横。
前者犹可恕,后者实可憎。
当然了,还有极特殊的一种可能,就是那一刻,母亲的确做错了什么。然而,话又说回来,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女儿,又能错成怎样!
由此,我也愿讲讲同事的故事。同事的父亲八十多岁,已经老年痴呆。好几年了,都是他伺候父亲起居,用他的话说,他每天都在打仗——是跟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打仗,已经精疲力竭。
同事说,你在老爷子的身边,他骂;不在他身边,也骂。在他身边,他说你总黏着他,他嫌麻烦;倘若离开一会儿,又说你不管他了,劈头盖脸骂你狼心狗肺。
秋天,白菜收了,同事在院中的园子里挖一个坑,想把白菜埋储起来。他正埋頭挖坑,突然一铁锨拍在了后背上。猛回头,见父亲正举着铁锨,气呼呼地看着他,厉声喊:你挖坑想埋了我啊!同事不敢违逆,忍着疼痛,赶紧又一锨一锨再填回去。
接着,又是晴天霹雳的一嗓子:刚挖开,你为什么还要把它填上!
同事说,人们常念叨,人老了,就像小孩,可是我父亲要比小孩还难缠。有一次,他被父亲逼急了,跪下来给父亲磕头,哪料,老父亲突然也跪下来给他磕头。
他“呜呜”地哭,父亲也“呜呜”地哭。
哭完,继续为父亲做饭洗衣擦身子。他说,若是心底没有委屈,肯定是瞎话。但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不能跟老人讲理。用他的话解释就是:我也是父亲,总有一天,我也会老,也可能会老到不可理喻的那一天。
是的,谁都会老,谁都可能老到不堪的地步。
一个人倘能从老境回望,必然满眼满怀的悲悯。当你什么都不是了,就看什么都是了。人间凡俗事,尽可慈悲收。也或者说,置身于老境,你尽可看清自己,看清人生,也便知道怎么爱,如何爱。
换一个说法就是,你看到了老了的自己,也就懂得善待老了的父母了。因为,岁月总有一天,会为你互换角色。
当然了,开头的那位女士必然是少数,而同事的遭逢也或不多。然而,会爱的人生,必然是从爱父母开始的。而爱父母,并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叙事,有时候,只是从跟父母好好说每一句话开始。编辑/纤手暖
作者简介
马德:《读者》签约作家,出版有畅销书《请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心向美好,慢慢修行》《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多部。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并译介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有时候,跟自己说说话,挺有意思。
拿发生在人世的一切事,他人的,自己的,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去探求它的美丑,辨析它的是非,看见别人,从而看到自己。
算是三省吾身,也算是自我批判,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战战兢兢,自说自话,不唯好看,但愿好玩。
有时候,特别不能理解子女呵斥自己的父母。
曾见一场景,年迈的母亲问女儿一件事,可能问的次数有些多,女儿突然不耐烦起来,厉声呵斥母亲:“就你事多!不该你问的别问。”
母亲突然噎在那里,像做错了事情的孩子,然而嘴里依然嗫嚅着,似乎想掩饰刚才的尴尬,又似乎想解释些什么。哪料,女儿却愈加怒不可遏,用手指着母亲说:“你再说,你再说一句试试!”仿佛母亲多说一句,她就要打母亲的耳光似的。
那一刻,我的脑袋里涌出好多的词:爱,慈悲,伦理,道德,天良,反哺,长幼有序,人性与动物性。然而,千言万语,面对如此跋扈的女儿,尽如鼠散。——天下子女,因何要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
我知道,任何时候给自己预设立场都是不对的。然而,那一刻,我本能地站到了那位母亲的身边。就像村上春树的那个著名演讲,在一面墙与撞墙的鸡蛋之间选择,永远选择鸡蛋,无论墙多么正确,鸡蛋多么错误。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那一天女儿因工作等琐事所烦,正赶上心绪不好。另一种可能就是,女儿经常这样斥责母亲,已然成了一种习惯。前者的迸发,或因生活重压而导致心理一瞬间崩溃,后者的出现,极容易是母亲长期纵溺形成的骄横。
前者犹可恕,后者实可憎。
当然了,还有极特殊的一种可能,就是那一刻,母亲的确做错了什么。然而,话又说回来,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女儿,又能错成怎样!
由此,我也愿讲讲同事的故事。同事的父亲八十多岁,已经老年痴呆。好几年了,都是他伺候父亲起居,用他的话说,他每天都在打仗——是跟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打仗,已经精疲力竭。
同事说,你在老爷子的身边,他骂;不在他身边,也骂。在他身边,他说你总黏着他,他嫌麻烦;倘若离开一会儿,又说你不管他了,劈头盖脸骂你狼心狗肺。
秋天,白菜收了,同事在院中的园子里挖一个坑,想把白菜埋储起来。他正埋頭挖坑,突然一铁锨拍在了后背上。猛回头,见父亲正举着铁锨,气呼呼地看着他,厉声喊:你挖坑想埋了我啊!同事不敢违逆,忍着疼痛,赶紧又一锨一锨再填回去。
接着,又是晴天霹雳的一嗓子:刚挖开,你为什么还要把它填上!
同事说,人们常念叨,人老了,就像小孩,可是我父亲要比小孩还难缠。有一次,他被父亲逼急了,跪下来给父亲磕头,哪料,老父亲突然也跪下来给他磕头。
他“呜呜”地哭,父亲也“呜呜”地哭。
哭完,继续为父亲做饭洗衣擦身子。他说,若是心底没有委屈,肯定是瞎话。但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不能跟老人讲理。用他的话解释就是:我也是父亲,总有一天,我也会老,也可能会老到不可理喻的那一天。
是的,谁都会老,谁都可能老到不堪的地步。
一个人倘能从老境回望,必然满眼满怀的悲悯。当你什么都不是了,就看什么都是了。人间凡俗事,尽可慈悲收。也或者说,置身于老境,你尽可看清自己,看清人生,也便知道怎么爱,如何爱。
换一个说法就是,你看到了老了的自己,也就懂得善待老了的父母了。因为,岁月总有一天,会为你互换角色。
当然了,开头的那位女士必然是少数,而同事的遭逢也或不多。然而,会爱的人生,必然是从爱父母开始的。而爱父母,并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叙事,有时候,只是从跟父母好好说每一句话开始。编辑/纤手暖
作者简介
马德:《读者》签约作家,出版有畅销书《请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心向美好,慢慢修行》《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多部。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并译介马来西亚、新加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