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生态课堂,旨在创设课堂内外人、本、精神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环境,激发人固有的语言发展和生命生长的潜能,培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命意识和言语的冲动、表现与创造,呈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角度平等的对话场景,建构人性关爱、素质提升、活力无穷的乐园。因而,我们在语文生态课堂中要努力关注以下几点。
一、自由生长
1.自由的心境
儿童的心境本该清纯、可爱,没有过多的粉饰和圆滑,但教者经常用“标准化”、“政治化”和应考的“功利性”渐渐破坏了他们自由的心境。本来学生好不容易盼来郊游,偏要事前布置观察写作任务,搞得学生游玩时还捧着本子记录;本来学生可以沉下心饶有兴趣地进行课外阅读,却还要摘抄好词佳句;本来学生可以在课堂放声朗读,师生共品美文的无穷魅力,但一会儿却被要求放下书本,拿笔记下所谓的考点……长此以往,学生自由的心境被喧闹的经验教育、应试氛围等强拉猛拽,慢慢地击碎,变得呆板机械。学生如果有了自由的心境,就会有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一个静心品悟的大脑,就会全身心地领略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文化的魅力,进而精神充实、心灵丰盈。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呼唤自由的心境介入。
2.自由的学境
尽管我们一再呼吁课堂上要民主、平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但这样的状态依然处于边缘地带。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每一个自然段、每一个词语,教师都要絮絮叨叨地讲解,直到学生安分地像“麻袋一样”毫无知觉地装进去。有的教师连每一道练习题都不放心,一一“点拨”后才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还要花大量时间统一答案,以方便自己批改。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麻木。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当给予学生不计得失的学习自由,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境界。相信我们的学生能从自由的学境中领悟语文的意蕴,受到文情的浸染,获得生命的启迪。
3.自由的诉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问:“同学们,你们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随即出示了一条补充句子练习:“丹顶鹤,你真—— !”学生有的说:“丹顶鹤,你真美丽!”有的说:“丹顶鹤,你真高雅!”……突然,一位小男孩站起来:“老师,我……我觉得丹……”还没等这位小男孩说完,教师就立即示意:“嗯,想好了,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小男孩站在那里,再也不说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主要素,这两个要素必须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平等互动,语文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灵光。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胆识、主动精神很多体现在自由诉说上。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畅谈的机会,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读写,读出生命的真实,写出生命的本真,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二、自然生长
语文学习就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之旅,语文教学应还生命以自然本色,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积极谋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情景,营构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首先,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科本源,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审视、分解、融合教学目标,仔细布控目标落实的关键点。其次,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原生态表达,敏锐界定和应对学生思考过程和结果。第三,语文生态课堂要努力寻求语言文字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第四,教师可以在认真研析教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让语文学习的内外生态系统永远如一泓活水,绵绵不绝。
三、自觉生长
首先,生态课堂要关注长远的育人目标,打通学生语言实践与发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命脉,让学生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以便将来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生态课堂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奠基,因而它是有高度和广度的,是有深远价值和意义追求的。
其次,教师应打破常规的全班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遵循不同学生的自然天赋和前学习经验,设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位教师在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前,精心选择了很多合适的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课上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推介所阅读的书,有的同学做了ppt汇报,有的用小报形式展示,有的讲述……全班开展了一个饶有趣味的互动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很多学生品尝了一次精神大餐。
再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根治“揭题——识字——析文——练习——反馈”陈旧封闭的课堂模式,彻底根治学生只和书本上几篇文章照面的状况,彻底根除学生用没有吃透的空泛的语言去应付教师所要求读文谈感受的任务……我们既要注重文本原质原态的文学细节揣摩,又要不断加工创造,内化沉积在学生原有素养结构中,使之成为新的原生态生长基点。教师还要把学生当真正的生命体验主体去感受,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只是不断用精心的预设或生成来改善、改造,构筑和谐的共同体,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课堂从根本上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他们的精神底蕴,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责编杜华)
一、自由生长
1.自由的心境
儿童的心境本该清纯、可爱,没有过多的粉饰和圆滑,但教者经常用“标准化”、“政治化”和应考的“功利性”渐渐破坏了他们自由的心境。本来学生好不容易盼来郊游,偏要事前布置观察写作任务,搞得学生游玩时还捧着本子记录;本来学生可以沉下心饶有兴趣地进行课外阅读,却还要摘抄好词佳句;本来学生可以在课堂放声朗读,师生共品美文的无穷魅力,但一会儿却被要求放下书本,拿笔记下所谓的考点……长此以往,学生自由的心境被喧闹的经验教育、应试氛围等强拉猛拽,慢慢地击碎,变得呆板机械。学生如果有了自由的心境,就会有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一个静心品悟的大脑,就会全身心地领略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文化的魅力,进而精神充实、心灵丰盈。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呼唤自由的心境介入。
2.自由的学境
尽管我们一再呼吁课堂上要民主、平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但这样的状态依然处于边缘地带。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每一个自然段、每一个词语,教师都要絮絮叨叨地讲解,直到学生安分地像“麻袋一样”毫无知觉地装进去。有的教师连每一道练习题都不放心,一一“点拨”后才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还要花大量时间统一答案,以方便自己批改。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麻木。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当给予学生不计得失的学习自由,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境界。相信我们的学生能从自由的学境中领悟语文的意蕴,受到文情的浸染,获得生命的启迪。
3.自由的诉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问:“同学们,你们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随即出示了一条补充句子练习:“丹顶鹤,你真—— !”学生有的说:“丹顶鹤,你真美丽!”有的说:“丹顶鹤,你真高雅!”……突然,一位小男孩站起来:“老师,我……我觉得丹……”还没等这位小男孩说完,教师就立即示意:“嗯,想好了,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小男孩站在那里,再也不说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主要素,这两个要素必须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平等互动,语文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灵光。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胆识、主动精神很多体现在自由诉说上。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畅谈的机会,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读写,读出生命的真实,写出生命的本真,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二、自然生长
语文学习就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之旅,语文教学应还生命以自然本色,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积极谋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情景,营构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首先,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科本源,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审视、分解、融合教学目标,仔细布控目标落实的关键点。其次,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原生态表达,敏锐界定和应对学生思考过程和结果。第三,语文生态课堂要努力寻求语言文字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第四,教师可以在认真研析教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让语文学习的内外生态系统永远如一泓活水,绵绵不绝。
三、自觉生长
首先,生态课堂要关注长远的育人目标,打通学生语言实践与发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命脉,让学生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以便将来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生态课堂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奠基,因而它是有高度和广度的,是有深远价值和意义追求的。
其次,教师应打破常规的全班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遵循不同学生的自然天赋和前学习经验,设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位教师在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前,精心选择了很多合适的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课上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推介所阅读的书,有的同学做了ppt汇报,有的用小报形式展示,有的讲述……全班开展了一个饶有趣味的互动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很多学生品尝了一次精神大餐。
再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根治“揭题——识字——析文——练习——反馈”陈旧封闭的课堂模式,彻底根治学生只和书本上几篇文章照面的状况,彻底根除学生用没有吃透的空泛的语言去应付教师所要求读文谈感受的任务……我们既要注重文本原质原态的文学细节揣摩,又要不断加工创造,内化沉积在学生原有素养结构中,使之成为新的原生态生长基点。教师还要把学生当真正的生命体验主体去感受,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只是不断用精心的预设或生成来改善、改造,构筑和谐的共同体,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课堂从根本上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他们的精神底蕴,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