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自然 自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iao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生态课堂,旨在创设课堂内外人、本、精神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环境,激发人固有的语言发展和生命生长的潜能,培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命意识和言语的冲动、表现与创造,呈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角度平等的对话场景,建构人性关爱、素质提升、活力无穷的乐园。因而,我们在语文生态课堂中要努力关注以下几点。
  一、自由生长
  1.自由的心境
  儿童的心境本该清纯、可爱,没有过多的粉饰和圆滑,但教者经常用“标准化”、“政治化”和应考的“功利性”渐渐破坏了他们自由的心境。本来学生好不容易盼来郊游,偏要事前布置观察写作任务,搞得学生游玩时还捧着本子记录;本来学生可以沉下心饶有兴趣地进行课外阅读,却还要摘抄好词佳句;本来学生可以在课堂放声朗读,师生共品美文的无穷魅力,但一会儿却被要求放下书本,拿笔记下所谓的考点……长此以往,学生自由的心境被喧闹的经验教育、应试氛围等强拉猛拽,慢慢地击碎,变得呆板机械。学生如果有了自由的心境,就会有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一个静心品悟的大脑,就会全身心地领略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文化的魅力,进而精神充实、心灵丰盈。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呼唤自由的心境介入。
  2.自由的学境
  尽管我们一再呼吁课堂上要民主、平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但这样的状态依然处于边缘地带。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每一个自然段、每一个词语,教师都要絮絮叨叨地讲解,直到学生安分地像“麻袋一样”毫无知觉地装进去。有的教师连每一道练习题都不放心,一一“点拨”后才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还要花大量时间统一答案,以方便自己批改。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麻木。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当给予学生不计得失的学习自由,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境界。相信我们的学生能从自由的学境中领悟语文的意蕴,受到文情的浸染,获得生命的启迪。
  3.自由的诉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问:“同学们,你们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随即出示了一条补充句子练习:“丹顶鹤,你真—— !”学生有的说:“丹顶鹤,你真美丽!”有的说:“丹顶鹤,你真高雅!”……突然,一位小男孩站起来:“老师,我……我觉得丹……”还没等这位小男孩说完,教师就立即示意:“嗯,想好了,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小男孩站在那里,再也不说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主要素,这两个要素必须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平等互动,语文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灵光。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的胆识、主动精神很多体现在自由诉说上。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畅谈的机会,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读写,读出生命的真实,写出生命的本真,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二、自然生长
  语文学习就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之旅,语文教学应还生命以自然本色,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积极谋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情景,营构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首先,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科本源,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审视、分解、融合教学目标,仔细布控目标落实的关键点。其次,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原生态表达,敏锐界定和应对学生思考过程和结果。第三,语文生态课堂要努力寻求语言文字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第四,教师可以在认真研析教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让语文学习的内外生态系统永远如一泓活水,绵绵不绝。
  三、自觉生长
  首先,生态课堂要关注长远的育人目标,打通学生语言实践与发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命脉,让学生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以便将来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生态课堂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奠基,因而它是有高度和广度的,是有深远价值和意义追求的。
  其次,教师应打破常规的全班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遵循不同学生的自然天赋和前学习经验,设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位教师在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前,精心选择了很多合适的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课上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推介所阅读的书,有的同学做了ppt汇报,有的用小报形式展示,有的讲述……全班开展了一个饶有趣味的互动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很多学生品尝了一次精神大餐。
  再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根治“揭题——识字——析文——练习——反馈”陈旧封闭的课堂模式,彻底根治学生只和书本上几篇文章照面的状况,彻底根除学生用没有吃透的空泛的语言去应付教师所要求读文谈感受的任务……我们既要注重文本原质原态的文学细节揣摩,又要不断加工创造,内化沉积在学生原有素养结构中,使之成为新的原生态生长基点。教师还要把学生当真正的生命体验主体去感受,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只是不断用精心的预设或生成来改善、改造,构筑和谐的共同体,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课堂从根本上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他们的精神底蕴,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1.明显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性格兴趣差异的不同,导致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不爱说、不想说;而有的学生乐于说、勤于说;有的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而有的学生善于说,敢于说;有的学生不善言谈,说话结巴;而有的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此迥异的口语交际水平,在课堂上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成了一大难题。
实施教育新政,给优秀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显得无所适从。如何在实施教育新政中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效呢?我作以下几点尝试:  一、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渠道,指导学困生专心听讲,掌握听课方法,鼓励他们多问多说,如说解题思路、说思维方法,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相当费心的工作,即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会把班主任老师弄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因此,如何使班主任工作省心一些,就成为小学班主任老师经常提起的话题。下面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班委会、中队委员会的建设,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  班级的管理,仅靠班主任一人,而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班主任非常费心。为此,在班主
科普类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题材多为童话或有简单情节的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介绍的知识富有吸引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科上既担负着低年级语文学科重要的识字、写字、阅读任务,又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的思想与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所学
充分备课、精心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以“有效备课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与各位同行探讨。  首先,备课要做到五结合:①备课与备学生相结合;②钻研教材与借助教参相结合(包括教参后面附带的教学光盘);③依照课本与创造发挥相结合;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⑤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其次,必须明确要“备什么”。我认为备课要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
“课如其人”,马静静老师执教的《广玉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玉兰》这篇散文主要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上课的几位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紧紧围绕感悟广玉兰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组织学生的阅读对话活动,帮助学生紧扣课文重点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加深体会,领悟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培养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而马
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精心组织,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和剖析生活与世界;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让学生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一、以独特的视角,感受童年生活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就作文教
新课标把所有教师带到了一个广袤神秘的草原,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我想每个教师都曾有过这样一种想法:“新课改的课到底该怎么上?”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个人总结了一种“我体验、我参与、我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介绍给大家,谨以交流。    一、设计自主学习环节,让每个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最基本的是落实好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只有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才能开发、利用课堂各种有效资源,从而体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我一直是边摸索前进,边总结经验。下面,我就谈谈在小学美术课堂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设想与做法。  一、遗憾,资源流失的可惜  美术这门学科看似简单,真正教起来却并不容易。刚开始在教学中,我不敢说投入全部精力,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一轮儿下来,却是两手空空。失落之余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会两手空空呢?我究竟丢掉了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教学环境的改革。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指座位形式、课桌、教具和班级规模等。心理环境就是师生角色和人际关系以及课堂气氛等,教师在这节课中很注意做到这一点,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环境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强调教学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教态和语言的变化,所站位置的变化,学生围着教师一起学习扭秧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