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e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是一种利用石灰泥粉刷墙面后趁湿时在壁面上用墨或者植物性颜料作画的工艺。经研究,苏南民居灶壁上和室外墙面上普遍采用这工艺作画或者进行块面的装饰,体现了苏南传统建筑独特的装饰风格。作为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其表现形式和工艺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分析了民间湿壁画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方法。
  一、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特征
  湿壁画是一个很古老的画种,是早期建筑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石灰文化的衍生产品。它是用一种矿物质颜料或植物性颜料绘于潮湿未干的石灰底子墙面上的绘画。其优点是画面结实、经久不坏。中国主要流行干壁画技法,湿壁画文献资料很少。中国的壁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期时代初期就产生,秦汉以后中国壁画制作進入兴盛期,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阶段。但不排除西洋湿壁画技术阶段性传入的可能性,某一时期湿壁画技术的流传依然存在。比如敦煌莫高窟,有一些元代末期的室外壁画,在形态上和西洋壁画非常相似,考古学家称其为“中国湿壁画”。根据湿壁画的制作技艺分析,存在于苏南地区的民间灶壁画,其实质就是一种湿壁画技艺,而应用湿壁画技艺进行建筑装饰更是相当普遍,民间湿壁画装饰工艺概念界定为应用湿壁画工艺技巧进行室内外建筑装饰的工艺,包括图案、点线面形态及绘画形式的工艺造型等。
  二、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历史与现状
  苏南地区的民间湿壁画最主要的呈现形式是灶壁画以及其他墙檐屋角的装饰画,特别是灶壁画在江浙沪一带民间极为普遍,它历经几百年的传承,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民间乡土文化。由于灶台延续时间不长,一二十年就要重砌新灶,灶壁画保存的时间和灶台一样不会很长,历史久远的老柴灶和灶壁画基本己消失。只留下年代相对较近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灶壁画,这给湿壁画资料的收集考证带来了不少困难。好在通过一些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外墙装饰,人们依稀可以看到部分应用湿壁画工艺的装饰实物资料。
  三、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研究与保护的意义
  首先,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是古代建筑工匠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苏南地区的民间文化。这种湿壁画装饰工艺在表现题材、色彩应用、工艺技法及功能呈现上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苏南民居建筑审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苏南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特征,研究与保护这种工艺及表现形式,正是对民间传统文脉的传承。
  其次,苏南民间湿壁画的装饰与整个建筑功能是紧密联系的。民间工匠在灶头上作画,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使灶台具有了审美功能,通过灶头向神灵祈福使灶台又具有了一种神圣的功能。在建筑的构造和形式中利用几何形线的分割,将灶头或者建筑外观的墙面在视觉上区分为不同的体块,使比例协调、体块分明,加强了结构的视觉感知,又起到调节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功能。通过装饰本身外在表现,人们可以使建筑主题和某种文化涵义凸显出来,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产生深刻的感染力。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的装饰并不与建筑构造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添加绘制图形的方法使建筑具有极强的符号与标志的功能。而符号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被同一文化体系下的所有人理解,苏南民间湿壁画这种带有符号价值的表面处理,凸显了苏南民居粉墙黛瓦、竹影婆娑的审美表现。要保护苏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这种湿壁画装饰工艺自然需要传承和更有效的应用。
  最后,将湿壁画传统工艺技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传统技艺上继续创新,探索石灰混凝土与现代钢筋水泥建筑结合的可能性,让传统湿壁画工艺在现代建筑艺术中得到新生,可以使现代建筑更加具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充分体现其历史渊源和地域建筑特色。
  四、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方法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湿壁画装饰工艺正陷入“人走技失”的困境,急需加以研究和保护。对苏南地区现存的民间湿壁画及过去的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归类,并对其地域特色、造型特点、题材的选择和寓意加以整理,将为苏南地区建筑装饰行业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提供很好的借鉴。
  传承不是表象的简单照搬,而是吸收民间湿壁画工艺的特点和关键技法,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技法。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民间装饰图案依样画葫芦,而是要把握民间艺术的精神实质,收集并总结民间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这样可以让湿壁画呈现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出现新气象,更好地发挥民间文化载体的作用。具体来说,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保护传统技艺传承的环境和传承生态。传承不仅是知识和技艺的传授,还要将隐藏在湿壁画工艺背后的文脉保留下来。民间湿壁画工艺的传承通常是家庭传承或是师徒传承,这种传承更是文化和生命的接力。
  二是苏南民间湿壁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和保护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加以宣传,反映地方风俗信仰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三是组织具有湿壁画技艺的工匠成立协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湿壁画工艺的介绍、湿壁画的装饰比赛和交流。政府部门可以给予相关活动和传授湿壁画技艺的师傅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是高校及相关研究人员要重视苏南民间湿壁画相关课题的研究,将苏南民间湿壁画工艺纳入中国壁画艺术语境,并将其运用到当代壁画表现中,尤其在现代建筑装饰、公共艺术空间可以尝试使用湿壁画技艺并与其他多种材质相结合。探索传统湿壁画工艺与现代壁画形式的完美融合,可以推动苏南民间湿壁画艺术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多见于苏南民间灶壁画及建筑室内外墙壁面的湿壁画工艺,体现了苏南民间建筑装饰的特色。虽然一些灶壁画从艺术角度上看略显粗拙,但它属于一种有价值的民间文化,人们应当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民间湿壁画装饰作为一种工艺,体现了建筑工匠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智慧,需要传承与保护,这样苏南民间湿壁画装饰工艺在现代建筑装饰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发展。
其他文献
今天,阴。  突然之间,想起了旧村的那口老井。  老井旁边有棵瘦枣树,树下是大片的良田,金秋时节,稻香弥漫,枣树结满了金黄的枣粒子,每一次路过,敲上几竿子,哔哔啵啵,一地的欢喜。吃了枣子,又对着老井大喊,嗡嗡作响的回音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井水甘甜澈洌,站在井口,往下看,人影澄明。那时,全村人共一口井,到了晚间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人们只用扁担上的钩子钩住木制水桶,稍稍往下一伸就可以触到水,
期刊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与实施使得包括川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再次成为热点。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川剧文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川剧起源特色  川剧,是我国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
期刊
一、心理访谈节目流行的背景和原因最近5年来,心理访谈类节目非常流行,除中央电视台以外,很多地方台和电台都开辟了心理访谈、心理谈心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
现代社会的艺术语言方式已经日趋丰富,但在生产水平和生产力受到极大限制的社会环境中,艺术家对于点、线、面、体块、材质的运用就显得更加纯粹。本文将对比分析敦煌《阿弥陀经变》与拉斐尔《圣体辩论》在造型上的差异性,并总结其与作品空间构造之间的关系。作为中西方宗教绘画的典型代表,《阿弥陀经变》与《圣体辩论》在直观上造型塑造上具有较大差异性,艺术家在对内容的转化与形体的表达上所持观点也截然不同。本文将从构图造
期刊
该研究旨在探讨Sp1抑制剂光神霉素A(Mithramycin A)对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MRP1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光神霉素A作用A549/DDP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eal time R
关于唐宋时期的竞渡活动,很多诗人都有所描述.不过限于体裁,诗歌中的体育运动描写内容比较概括,人们需要对其中的历史事实加以梳理后,才能在解释其用典的基础上,加以体育文化
期刊
舞蹈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可将人们的心理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具有时代特色的变化,会随着现代美学意识及审美思想影响而根深蒂固。我国民族舞蹈发展较快,相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有一些弊端存在,它们阻碍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文将致力于探究当代舞蹈创作创新发展方向。  舞蹈所具备的社会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当人们用其他方式及语言均无法对自身的
期刊
秦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传承与发展对继承灿烂的民族文化、提升文化魅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秦腔戏曲舞台的渲染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舞台布景、道具、灯光、服装、服饰等,而人物的造型在舞台表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有效地增添了秦腔戏曲舞台表演的可观赏性,同时提升了舞台表现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将通过对秦腔戏曲舞台表演中人物造型的表现和运用,论述人物造型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期刊
民族舞蹈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的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舞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原始社会,先民就有了结绳记事,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仓颉造字以及纸墨的出现,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好的记录和流传。中国的
期刊
古代文学具体可以分为东方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思维角度的不同。东方古代文学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在文学特点上古朴浓醇,历史年代感较为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鉴赏风格和角度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体系。相比西方文学的鉴赏历史,我国古代文学中鉴赏思维具有独特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思维,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思维模式进行探究,感受其中的文化
期刊